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骨科201 2年第一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对每月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平均预防用药时间等具体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90.34%降至干预后的54.69%;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的2.24天下降到干预后的1.55天,24 h内停药百分率由干预前的21.40%升至干预后的63.43%.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得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干预措施对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比分析临床药师在实施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为16.44%,外科Ⅱ类切口合理用药比例为28.0%;临床药师干预后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比例分别为74.22%和71.27%。结论临床药师对医师的用药方案进行干预调整后,Ⅰ、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在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抽取Ⅱ类切口手术病历,抽取2018年11月18日~12月18日临床药师干预前的Ⅱ类手术切口病历100份、2019年5月28日~6月24日临床药师干预后的Ⅱ类手术切口病历100份进行研究。对涉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抗菌药物的疗程、时机、品种、联合用药、频次、剂量等6个方面进行逐一点评,分析干预前后相关科室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变化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大部分科室的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较大好转。其中,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不合理的发生频次由干预前的57次下降为23次,给药时机不合理的发生频次由干预前的31次下降为10次,总的不合理用药发生频次由109次下降为51次,全院不合理病历数由干预前的63份下降为30份,降幅明显,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由18.17%下降至8.50%,目标达成。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降低了医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下半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前组,2011年上半年Ⅰ类切口手术住院病历180份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用药天数、预防用药品种及用药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后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由干预前53.33%、86.67%、73.33%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3.3%、40.0%、68.88%(P〈0.05);抗菌药物品种的使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3.5 d、5.36 d、4.18 d分别下降为干预后1.0 d、2.21 d、2.43 d.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中的效果。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4个月后,抽取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00例,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为74.0%。用药时机不合理由100%减少到6.0%,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疗程>48 h的由67.0%下降为2.0%。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药师参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干预前Ⅰ类切口病例2012年1月~ 12月与持续干预一年后2014年1月~12月病例,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给药时机、疗程、剂量等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使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对规范应用抗菌药物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某院实施干预措施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为干预前阶段、药剂科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及质控科对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抽取各阶段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通过二个阶段的干预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58.18%分别下降为不合理用药病历点评阶段的51.29%及不合理用药病历扣罚阶段34.80%,干预后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P0.01);三个阶段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大幅度提升,医院采取多部门协作模式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促进儿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1-3月和2013年1-3月儿外科565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39.13%下降至29.07%(P<0.01),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率从12.31%下降至4.15%(P<0.01),抗菌药物预防时机的合理率从76.85%上升至94.05%(P<0.05),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有效提高手术患儿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降低住院患儿家庭的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82例病历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组,每组41例;统计与分析其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不同使用品种、给药时机和用药疗程的占比及其用药的合理性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与措施.结果:干预前组28例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29%;干预组25例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率为60.97%;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4.00% vs 14.29%,P<0.05),给药时机不合理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组(8.00% vs 17.86%,P< 0.05),用药疗程不合理率也明显低于干预前组(4.00% vs 10.71%,P<0.05).结论: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情况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得到显著改善,预防感染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疗程、给药时机等均明显趋于合理,药学干预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毛亚俊 《海峡药学》2012,24(4):218-220
对我院干预前343例和149例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作回顾性调查.结果干预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手术指证范围、选药起点、用药时间与疗程存在不合理,通过行政和临床药师的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97%降到了63.1%.但与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中要求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率<30%,还有距离,需要加强干预力度,使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情况为中医院Ⅰ类切口手术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与2018年7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对其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比例从干预前的47.39%降至35.99%,预防用药天数明显降低。结论:通过干预和监管后,一类切口预防用药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使用率降低,用药疗程缩短,我院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驻马店市中心医院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干预前)和2017年(干预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比较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给药时机和品种选择合理率、原则上不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手术类型及病例数、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病例数量等。结果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27.03%、19.05%,给药时机、品种选择、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分别由85.73%、78.60%、76.62%提高至95.04%、94.49%、84.56%;预防用药平均天数由4.95 d降至3.11 d;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41%降至2.38%。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均以第1、2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干预后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后给药时机、品种选择、疗程不合理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用法用量不合理、不当联合预防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比例降幅明显。结论通过综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规范,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蕊  赵雨晋  管玫  唐尧 《中国药师》2010,13(10):1490-1492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某院甲状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情况,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随机抽取2009年2~3月甲状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78份作为对照纽(干预前),随后临床药师采取宣传、检查等干预措施,再随机抽取2009年8~9月甲状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87份作为干预组(干预后)。结果:两组抗菌药使用率均为100%,但在干预后,术前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选用药物品种等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病例数明显增高,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下降。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促进Ⅰ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合理使用,但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4.
周后凤  张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46-247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和干预实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前后的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对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施有效干预,可明显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使用前2009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参与使用后2010年4—12月病历180份,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用法与用量等趋向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临床药师在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干预情况。结果干预组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费用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了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手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9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018年4-2018年9月收入40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实施常规干预方式,2019年4-2019年9月收入54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药师干预,观察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药物选择合理82.84%、给药时机合理79.34%、使用疗程≤24h的54.24%、均高于实施前60.99%、34.81%、23.70%,实施后无指征用药5.72%低于实施前19.01%;实施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53.40%,低于实施前65.11%,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Ⅰ类切口手术,临床药师通过查房积极进行抗菌药物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能够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使用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7月1~15日Ⅰ类切口手术病历60份,将手术前后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制表进行统计.结果 腹股沟疝术、甲状腺次全切、乳腺纤维瘤使用抗菌药物率较低;闭合性骨折使用抗菌药物较高.骨外科与神经外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药物品种以头孢唑啉为居首位.结论 该院存在抗菌药物的选择档次高,预防用药剂量过大,术前术后用药时机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任飞宇 《北方药学》2015,(10):152-153
目的:调查我院2014年全年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 方法:通过药学干预,规范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结果:抽查我院2014年Ⅰ类切口手术560例,预防用药率35.89%. 无指征预防用药58例,占预防用药28.86%. 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及一系列干预措施,虽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下降,但还需加强管理,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白红  陈龙  官真水 《中国药业》2011,20(13):38-39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5月9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和2010年6月至10月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10年6月至10月的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在品种选择、使用时机及时间上更加合理,提示临床药师干预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大有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能够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