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预防卒中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保定市第一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第2天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起始剂量5 mg/d(由护士统一完成半片剂量),早晨口服,1周后渐增至10 mg/d,维持此剂量至2个月,两组基础治疗均为14 d。在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分别测定抑郁程度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NFI评分,并计算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及NF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治疗组HAMD及NFI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抑郁症发生率分别为38.78%、12.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4周治疗组患者依从率为95.9%、100%、100%,对照组为85.7%、79.6%、79.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促进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草酸艾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草酸艾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行草酸艾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抑郁缓解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HAMD评分、BI评分、不同时间段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缓解总有效率7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χ^2=3.945,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7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χ^2=5.19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14.85±1.9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8.27±2.57)分],BI评分[(86.22±6.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5.37±7.2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11.38±3.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34±3.31)分],治疗后28 d观察组NIHSS评分[(5.29±2.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06±3.2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草酸艾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5.
1例16岁女性患者,因神经性厌食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 mg,1次/d。服用1个月余,因闭经于外院就诊,查肝功能示丙氨酸转氨酶(ALT)22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24 U/L,白蛋白45 g/L。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周后再次使用,同时给予保肝治疗,但无好转,遂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入院查肝功能:ALT 3257 U/L,白蛋白37 g/L,总胆红素(TBil)37.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1.3μmol/L。停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给予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谷氨酸钠和谷氨酸钾等保肝治疗,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有关物质的检测法。方法:固定相:Agilent C18(150mm×4.5mm,5μm),流动相:(1.5g醋酸钠和0.4ml冰醋酸加至1L水中溶解,加1M氢氧化钠调节p H至5.2的缓冲液),甲醇-乙腈-缓冲液(33:7:6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9nm。进样量10μl。结果:该色谱条件下,主成分与有关物质完全分离,各杂质分离度良好。在0.375~3μg/ml、0.621~4.91μg/ml、0.613~4.90μg/ml范围内,三种主要有关物质的峰面积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回收率均符合规定要求。结论:本方法简便,重现性好,能够用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来本院精神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5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氟西汀,于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自身比较: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HAMD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周时观察组HAM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围绝经期抑郁(PMD)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PM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与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组49例。2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2、4、6、8周末分别比较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HAMD-17、HAMA及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在治疗6、8周末,观察组HAMD-17、HAMA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PMD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王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2):227-228
目的 探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抑郁症患者,依据均衡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组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6...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编的临床观察表,对精神科门诊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关于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89.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均值治疗前后分别为(22.47+5.25)、(5.80+2.89)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总分均值治疗前后分别为(20.75+4.12)、(4.00+1.27)分。结论:初步认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发作和焦虑障碍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对缓解自杀观念也有一定的效果,对预防自杀行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青年高血压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单纯氨氯地平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 治疗前2组24 h mSBP、24 h mDBP水平及HAMD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mSBP、24 h mDBP水平及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12)mmHg(1 mmHg=0.133 kPa)比(132±13)mmHg、(90±3)mmHg比(92±3)mmHg、(9±5)分比(13±8)分],2组患者QO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9±1.5)分比(7.9±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15.
吕雄胜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1):28-31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心理干预,起始日剂量10mg,最高日剂量为20mg,并行积极心理干预,总疗程为6周;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2、4、6周后评定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2、4、6周后SAS、SDS、HAMD评分、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程度、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加上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抑郁症患者疗效好,且起效快(1周),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难治性焦虑症患者按其药物治疗的不同,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进治疗,用药完成后,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得知,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HAMA、HAMD以及TESS评分则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以及研究组患者在不良发生的发生率上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焦虑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明显,可显着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心理状况的改善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给予10~20mg/d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疗程为24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26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采用MRI检测两组海马体积,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海马体积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有效率为93.0%,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左右侧海马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海马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左侧海马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海马体积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两侧海马体积均大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其机理可能与海马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蓝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4-15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显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盐酸帕罗西汀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患者依从性更好,适于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