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6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2例,给予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33例,给予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研究组低,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肺部感染的安全性相当,但利奈唑胺的临床效果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苏州市立医院ICU2008年—2010年期间感染MRSA同时存在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重患者44例,分别接受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利奈唑胺组临床有效率为80.0%,细菌清除率为80.0%,万古霉素组临床有效率为45.8%,细菌清除率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不良反应而停药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利奈唑胺组的死亡率(25.0%)低于万古霉素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肾损伤的患者MRSA感染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3.
儿童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尤其是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株感染时,万古霉素常常作为一线选择药物。糖肽类在正常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药物浓度低,而在脑膜炎症时,万古霉素透入血脑屏障的药物增多,但CSF/血浆的AUC比值个体差异很大,常常导致治疗失败。利奈唑胺常用于治疗严重的革兰氏阳性菌株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在CSF中药物浓度与血浆中游离的药物浓度接近,透入血脑屏障基本不受脑膜炎症的影响。但利奈唑胺未批准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因此,评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儿童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仍然是重要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恶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与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治疗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茼(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59例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33例接受利奈唑胺治疗,26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分别对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反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利奈唑胺组治愈率72.73%,细菌清除率84.85%,不良反应发生率21.21%;万古霉素组治愈率34.62%,细菌清除率38.46%,不良反应发生率65.38%。结论利奈唑胺组治疗老年MRSA肺炎临床疗效优于万古霉素组,不良反应少于万古霉素组,临床上药物治疗老年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优先考虑利奈唑胺。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指南》2019,(7)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联合万古霉素治疗MRSA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估。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78例MRSA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奈唑胺联合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各项炎症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细菌清除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84.62%(P <0.05);观察组治疗后WBC、IL-1β、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热、头痛、皮疹、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唑胺联合万古霉素治疗MRSA重症肺炎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MRSA,促进炎症的快速消退,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真实世界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住院患者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为万古霉素组(n=76)和利奈唑胺组(n=79),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有效性(住院死亡率、放弃治疗率和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总不良反应、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血液系统异常)方面差异。结果:利奈唑胺组放弃治疗率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组(27.8%vs.10.5%, P=0.006)。万古霉素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奈唑胺组(81.6%vs. 63.3%, P=0.011)。两组间安全性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万古霉素(OR=2.274, P=0.036)、联合美罗培南(OR=2.949, P=0.030)以及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OR=4.403, P=0.010)与临床有效独立相关。结论:与利奈唑胺相比,万古霉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相当的安全性。使用万古霉素以及联合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是临床有效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物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万古霉素(含去甲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在本院有23个科室应用。骨科是抗MRSA药物用量最多的科室,其次为神经外科和呼吸科。2008~2010年万古霉素用量基本呈波动性增长;利奈唑胺片和注射剂均稳步增长;去甲万古霉素的用量变化不大。结论:本院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应用基本合理,目前仍以万古霉素为主,可适当加强利奈唑胺的探索性临床研究,从而减轻万古霉素的用药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成本-效果.方法 94例60岁以上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治疗43例,利奈唑胺治疗51例.分别在予治疗剂量的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结果 万古霉素组总有效率53.5%,利奈唑胺组总有效率72.5%.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万古霉素组成本与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278.40元和117.35,利奈唑胺组成本和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0845元和149.59.万古霉素组的成本和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利奈唑胺组.结论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万古霉素应为治疗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指南》2019,(7)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与利奈唑胺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肺部感染患者纳入研究工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万古霉素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利奈唑胺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实验室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C-反应蛋白指标[(45.75±13.90)mg/L]、降钙素原指标[(5.35±2.16)mg/dL]、中性粒细胞比值指标[(93.50±2.55)%]、白细胞计数指标[(15.45±4.75)×103/L]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指标[(2.70±0.75)mg/L]、降钙素原指标[(0.78±0.46)mg/dL]、中性粒细胞比值指标[(52.66±4.30)%]、白细胞计数指标[(8.20±1.65)×103/L]均更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更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更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肺部感染在临床常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效果更优于万古霉素,可以明显改善临床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1):97-99
目的:比较利奈唑胺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20例,按随机分表法将其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每组60例患者;利奈唑胺组患儿给予利奈唑胺治疗,万古霉素组患儿给予盐酸万古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痰液颜色和肺部炎症的改善情况和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利奈唑胺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复常时间为(2.50±1.50)d短于万古霉素组(P<0.05),痰液复常时间为(4.00±2.00)d及炎症复常时间为(5.50±2.00)d短于万古霉素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优于万古霉素组为16.67%(P<0.05)。结论:利奈唑胺用于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7,(22)
目的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和家属选择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患者39例,给予氨磺必利治疗的患者作为A组,给予利培酮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以及治疗后PANSS阳性评分等情况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PANSS阴性和精神病理评分与B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是氨磺必利对抑郁症状和阳性症状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医院革兰阳性(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72例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使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索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3%(12/13)和86.4%(51/59),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2.3%(12/13)和84.7%(50/59),两药疗效相仿(P>0.05).结论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严重医院G<'+>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相仿,对万古霉素疗效不明显的G<'+>球菌感染或不能耐受万古霉素毒副作用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奈唑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具体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某院收治的69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利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采用联合硝苯地平的方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情况和尿蛋白含量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有效率对比方面,观察组达到了94.3%,而对照组仅仅只有76.5%;另外在治疗后症状变化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尿蛋白含量都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通过硫酸镁和硝苯地平联用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被推广使用,提升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5)
目的:研究讨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围绝经期功血)在米非司酮的治疗下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围绝经期功血的病患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人。对照组采用炔诺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两组疗程都为6个月。在治疗前后会定时对病患的5项血清内分泌水平进行检测,并将治疗前后病患的子宫内膜厚度相互比较。结果:炔诺酮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组治疗的有效率(P0.05);经过治疗后的实验组促黄体生成素(LH)与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和治疗前的水平相比并没与明显差异(P0.05),然而雌二醇(E2)与血清孕酮(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同时与治疗前相比泌乳素(PRL)的水平也有一定程度下降;子宫内膜增生经米非司酮治疗以后效果明显(P0.01)。不良反应中,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够作为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优先选择的药物,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确诊为抑郁症的10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每组各52例,分别进行2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氟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2.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HAMD和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氟西汀组;而且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4、6周后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出现乏力、便秘、恶心比例明显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更适合于老年期抑郁的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更早,且安全性更好,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Leonard SN Szeto YG Zolotarev M Grigoryan IV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1,37(6):558-561
Selective pressure from glycopeptide use has led to non-susceptible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cluding heterogeneously vancomycin-intermediate S. aureus (hVISA). Treatment of hVISA infections with vancomyci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failure, therefore new treatments are requir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ctivity of telavancin,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against hVISA clinical strains. Twenty-five hVISA isolates were evaluated for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 by microdilution and for bactericidal activity by time-kill analysis [starting inoculum ca. 10(6)colony-forming units (CFU)/mL and ca. 10(8)CFU/mL] against telavancin,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MICs for 50% and 90% of the organisms (MIC(50) and MIC(90) values, respectively) were, respectively, 0.5mg/L and 1mg/L for telavancin and 2mg/L and 2mg/L for both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In time-kill studies, telavancin was bactericidal against all strains at plasma peak and trough concentrations and at low and high inocula. At low inoculum, the time to bactericidal activity (defined as 99.9% kill from initial inoculum) (T(99.9)) for telavancin was 5.6 ± 3.2 h at peak concentration and 12.3 ± 5.2 h at trough concentration. This was superior to vancomycin (P<0.001), which had a T(99.9) of 18.8 ± 2.1 h at peak concentration and 19.1 ± 2.2 h at trough concentration. At high inoculum, telavancin had a T(99.9) of 16.3 ± 3.2 h at peak concentration and 21.4 ± 2.5 h at trough concentration, whilst vancomycin did not consistently achieve bactericidal activity. Linezolid was not bactericidal against any strain at either concentration or inoculum. In conclusion, the killing activity of telavancin against hVISA wa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采用替米沙坦对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例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治疗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明显优于A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替米沙坦对患有轻中度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8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1例采用卡维地洛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EDD、LVESD及LVEF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及LVEF改善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老年CHF,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将8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4 5例 ,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 0 4g ,静滴 ,每日 1次 ;对照组 39例 ,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0 2g ,静滴 ,每日 2次。疗程均为 7~ 14天 ,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1 1%和 89 7%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3 8%和 74 5 %有显著差异(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8 9%和 10 2 %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加替沙星注射液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