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背景: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皮肤创伤的愈合。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经分离、鉴定并培养至第3代。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处理后,用MTT法测量吸光度值从而计算出细胞存活率,通过计数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抑制剂AG1478及PI3K的抑制剂LY294002检测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处理后细胞的吸光度值升高1.55倍,穿过膜的数量增高1.5倍;AG1478、LY294002对表皮生长因子引起的迁移有抑制作用。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处理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增强,迁移与EGFR-PI3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多向分化,来源广泛、取材容易和便于自体移植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干细胞.国内外有关其用于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是很清楚.近来有关其信号通路的研究较多,本文就其中有关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相关通路,如PI-3K/AKT信号通路、MAPK/ERK1/2信号通路、Wnt3a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RhoA-Rho kinase信号通路、SMAD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便更全面的理解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microRNA-708-5p(miR-708-5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迁移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microRNA芯片和real-time PCR检测供体年龄对h MSCs中miR-708-5p表达的影响;通过转染miR-708-5p模拟物或抑制物,过表达或抑制miR-708-5p表达;通过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h MSCs迁移能力。通过siRNA研究miR-708-5p靶基因跨膜蛋白88(TMEM88)对h MSCs中β链球蛋白(β-catenin)及h MSCs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随供体年龄增加,h MSCs中miR-708-5p的表达下降。过表达miR-708-5p可促进h MSCs迁移。相反,抑制miR-708-5p的表达可减少h MSCs迁移。随供体年龄增加,TMEM88表达增加,而β-catenin表达下降,直接抑制TMEM88的表达可促进β-catenin表达,促进h MSCs迁移。同时抑制miR-708-5p和TMEM88,使miR-708-5p失去对h MSCs的调控作用。结论:miR-708-5p可通过抑制TMEM88表达,上调β-catenin,从而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h MSCs迁移。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领域中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体内外的趋化性迁移研究试图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组织归巢的潜在机制。对趋化因子受体在其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表达特征、功能性趋化效应轴与细胞迁移、定向募集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为细胞治疗或组织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BM-MSCs)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对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ELISA检测BM-MSCs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Transwell小室将BM-MSCs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B-MA-231分别共培养,比较共培养前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STAT3和p-ERK等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侵袭转移相关基因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 BM-MSCs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HGF、IL-6、VEGF和TGF-β1。与BM-MSCs共培养后,乳腺癌细胞MCF-7(P0.01)和MDB-MA-231(迁移P0.05,侵袭P0.01)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STAT3和p-ERK信号通路激活(P0.01),侵袭转移相关靶基因MMP-2和MMP-9表达水平上调(P0.01)。结论 BM-MSCs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6.
持续低氧增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了间歇性低氧(3%O2、10%O2)和持续性低氧(3%O2、10%O2、100μmol/LCoCl2、200μmol/LCoCl2)对hMSCs数量以及增殖指数的影响。结果间歇性低氧对hMSCs数量和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持续性低氧各组hM SCs数量和增殖指数均增加(P<0.05)。结论持续性低氧可促进体外培养的hMSCs增殖,说明持续性低氧作为体外的一种可控制因素,可调节hMSCs的增殖,对于hMSCs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促使其迁移至损伤部位,可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的: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BMSCs,chemotactic factor,migration”,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迁移”,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到68篇文献,最终保留23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分化潜能,在临床疾病治疗中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作用,同时鉴于该细胞取材简单、方便,易于体外培养,所以就其增殖、分化、迁移的研究实属国内外热点。相关细胞因子的干预,促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加强,这就使得细胞因子对该细胞的促迁移研究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疾病,现有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明显,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因其非免疫原性等优势,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方法.目的:探讨褪黑素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提取的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其作为无细胞方式促进成骨治疗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年龄相关microRNA-378* (miR-378*) 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存活和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microRNA芯片和qRT-PCR检测供体年龄对hMSCs 中miR-378*表达的影响;通过H2O2诱导hMSCs凋亡;通过转染miR-378*模拟物或抑制物,过表达或抑制miR-378*的表达;用MTT、LDH、caspase-3/7、TUNEL检测等方法研究其对hMSCs存活和凋亡的影响;通过siRNA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hMSCs存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随供体年龄增加,hMSCs 中miR-378*的表达增加。H2O2刺激可促进miR-378*表达,抑制CTGF表达。过表达miR-378*可减少hMSCs的存活,促进细胞凋亡。相反,抑制miR-378*的表达促进hMSCs的存活,减少细胞凋亡。同时抑制miR-378*和CTGF的表达,使miR-378*失去对hMSCs存活和凋亡的调控作用。直接抑制CTGF的表达可减少hMSCs的存活,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miR-378*通过抑制CTGF的表达减少hMSCs存活,促进hMSCs凋亡。  相似文献   

10.
背景:槲皮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但关于其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较少。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槲皮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并探讨CCR1、CXCR4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实验对象。CCK-8法检测槲皮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槲皮素处理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借助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展示槲皮素与CCR1、CXCR4之间的作用关系;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槲皮素处理后迁移相关趋化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5,10μmol/L槲皮素具有显著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且药物浓度在10μmol/L时,细胞增殖效率最高;(2)为更好地探索槲皮素影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量效关系,选取5,10μmol/L槲皮素进行后续实验,采用川芎嗪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5μmol/L槲皮素组、10μmol/L槲皮素组和100μmol/L川芎嗪组;(3)槲皮素处理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呈浓度依赖性提升,10μ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趋化因子-13(CXCL-13)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在线数据库预测CXCL-13作用于BMSCs的靶点。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的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STRING 11.0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Cytoscape 3.8的cytoHubba 0.1插件筛选核心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MSCs分为对照组、CXCL-13组和PI3K抑制剂组。分别以MTT、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细胞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BMSCs的吸光度(A)值、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迁移数目情况;ELISA检测各组BMSCs上清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BMSCs的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 结果 CXCL-13作用于BMSCs 21个靶点。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干细胞增殖、调节内皮细胞增殖、正向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等32条;与细胞迁移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调节细胞迁移、阿米巴状细胞迁移、调节内皮细胞迁移等22条。KEGG通路包括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40条。核心蛋白包括肿瘤蛋白P53(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90kD热休克蛋白αB1(HSP90AB1)、蛋白激酶Cα(PRKCA)、雌激素受体2(ESR2)及前列腺素E受体4(PTGER4)。与其他组相比,CXCL-13组BMSCs的吸光度(A)值和细胞迁移数目均显著增高(P<0.01,n=1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n=15);PI3K抑制剂组BMSCs的A值、细胞凋亡率和细胞迁移数目与CXCL-13组相比均呈相反变化(P<0.01,n=15)。相对于对照组,CXCL-13组BMSCs的EGF和VEGF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1,n=15),Akt和p-Akt相对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n=9);而PI3K抑制剂组EGF和VEGF蛋白含量、Akt和p-Akt相对表达呈相反变化。 结论 CXCL-13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BMSCs旁分泌EGF和VEGF蛋白,提高BMSCs增殖和迁移,抑制BMSCs凋亡。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allogeneic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for femoral head repair, and observed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SCs in hosts. MSCs were label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in vitro and injected into nude mice via vena caudali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SCs was dynamically monitored at 0, 6, 24, 48, 72 and 96 h after transplantation. Two week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abbit model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GFP labeled MSCs were injected into these rabbits via ear vein,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an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were observed and necrotic and normal femoral heads, bone marrows, lungs, and livers were harvested at 2, 4 and 6 w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sections of these tissues were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More than 70 % MSCs were successfully labeled with GFP at 72 h after labeling. MSCs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multiple organs and tissues including brain, lungs, heart, kidneys, intestine and bilateral hip joints of nude mice. In rabbits, at 6 w after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GFP labeled MSCs were noted in the lungs, liver, bone marrow and normal and necrotic femoral heads of rabbits, and the number of MSCs in bone marrow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emoral head, liver and lungs. Furthermore, the number of MSCs peaked at 6 w after transplantation. Moreover, no immunological rejection an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were found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rabbits. Our results revealed intravenously implanted MSCs could migrate into the femoral head of hosts, and especially migrate directionally and survive in the necrotic femoral heads. Thus, it is feasible and safe to treat femoral head necrosis by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allogeneic MSCs.  相似文献   

13.
背景:辛伐他汀可显著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机制不明.近年研究证实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过程.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在辛伐他汀体外干预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梓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1)采用机械分离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与梓醇(1.0 mg/L)处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分布情况,计算其增殖指数。(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nt3a、Wnt5a、Wnt11及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与梓醇处理组BMSCs增殖指数分别为8.90%±0.46%和17.93%±1.68%(P<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梓醇处理组Wnt5a、Wnt11、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提高,但Wnt3a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梓醇在促进BMSCs增殖过程中可同时激活经典与非经典Wn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能力,本研究通过贴壁法培养大鼠B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在细胞传代时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N2、B27的DMEM/F12的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并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用免疫荧光检测形成的细胞球的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形成的细胞球在含10%血清的培养液中进一步分化。结果显示:BMSCs在含EGF、bFGF、N2、B27的培养液中,逐渐形成nestin表达阳性的细胞球,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星形胶质样细胞及少突胶质样细胞。本研究结果提示经纯化的BMSCs能分化为NSCs,并具有进一步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着对其细胞免疫学研究的深入 ,目前已建立了多种分离纯化并扩增的方法 ,为其在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上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Immunophenotype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as studied after several culturing passages and after cryopreservation. Immunocyto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cquired homogeneity during in vitro culturing, but initially contained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letochnye Tekhnologii v Biologii i Meditsine, No. 1, pp. 3–7, January, 2006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取材方便,易于培养的多能干细胞,研究者一直在探索MSCs向肌源性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通过生物化学诱导、生物力学刺激诱导等多种方法可使MSCs向肌细胞分化,应用于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及肌组织创伤后的修复。就目前MSCs诱导成肌方面的研究以及MSCs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为治疗急性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一综述。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1999至2014年期间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肝样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和“hepatocyte-like cell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最后选择52篇文章纳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目前,肝组织工程的首要问题是寻找性状稳定具有肝特异性功能的种子细胞,成熟肝细胞获取难度较大,并具有产生免疫排斥反应、体外培养困难等缺陷,严重限制了肝移植的开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自我更新快、易于扩增及培养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细胞来源。已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肝细胞,并具有肝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功能。但如何大量扩增此类细胞的同时又能保持其良好的分化潜能、体外培养的最佳条件、诱导分化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等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 钛表面锶改性:锶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低剂量的锶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有学者利用微弧氧化、阳极氧化加水热法、直流磁控共溅射等方法在钛种植体表面涂层内掺入锶元素,但存在步骤复杂、难以统一标准等缺点。该实验依次采用NaOH、醋酸锶、热处理及水化处理成功对纯钛表面进行锶改性,在经过锶改性后可以提高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骨髓基质干细胞:是来源于骨髓中未完全分化的原始细胞,这类细胞可塑性极强,有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以及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FRIEDENSTEIN等在1966年最早从骨髓中提取出了干细胞,发现在骨髓中含有能分化为其他间质细胞的细胞及成纤维母细胞,且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该细胞能贴壁呈集落性生长。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以及成骨及成脂向诱导,可以对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 背景:锶是一种既刺激骨形成、又抑制骨吸收的元素,纯钛种植体表面锶改性促进骨质疏松状态下种植体骨结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讨改良锶改性纯钛表面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黏附、铺展、迁移、增殖及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TA2纯钛片打磨清洗后,依次放于5 mol/L NaOH溶液、100 mmol/L醋酸锶溶液内处理,并以600 ℃或者700 ℃进行热处理1 h,去离子水80 ℃水化处理(W)24 h,以纯钛为对照,共分为5组,分别为Ti、Sr600、Sr600W、Sr700、Sr700W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将改性钛片置于24孔培养板中与细胞悬液培养,CCK-8法检测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情况。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钛片共培养24 h后对细胞肌动蛋白进行染色,观察细胞黏附伸展形态;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各组钛片表面迁移的能力;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Ⅰ型胶原、Runx2、骨保护蛋白、RANKL、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 结果与结论:锶改性纯钛片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铺展、迁移。在5 d和7 d时,锶改性钛片表面细胞增殖较纯钛组均明显升高(P < 0.001)。在5 d时,Sr700组的细胞增殖数目较Sr600组高(P < 0.01)。在14 d时,锶改性纯钛片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Ⅰ型胶原、Runx2、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改良锶改性纯钛可以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铺展、迁移、增殖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化处理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 ORCID: 0000-0003-2166-2487(刘春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