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门诊收治的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序贯治疗,对照组使用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静脉给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3±2.7)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2.9)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2018年4月~2019年3月两时段就诊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阶段、观察阶段,在两个阶段内于某院就诊且接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各选取115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实施或未实施药学干预,分析组间干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合理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其不同给药途径对机体(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 年4 月-2020 年4 月间诊疗中使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0 例临床资料,按给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喹诺酮类组和其他药物组,每组4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不同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喹诺酮类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药物组(97.50%vs 75.00%,P<0.05);发生不良反应15 例,其发生率为37.50%;其中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口服、局部用药(P<0.05);其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喹诺酮类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注射液,其不合理使用原因主要以用法错误及重复用药为主.结论:根据喹诺酮类药物药理作用及毒性作用,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订针对性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做到合理用药,尽可能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其不同给药途径对机体(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 年4 月-2020 年4 月间诊疗中使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80 例临床资料,按给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喹诺酮类组和其他药物组,每组4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不同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喹诺酮类组患者用药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药物组(97.50%vs 75.00%,P<0.05);发生不良反应15 例,其发生率为37.50%;其中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口服、局部用药(P<0.05);其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喹诺酮类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发生率高于莫西沙星注射液,其不合理使用原因主要以用法错误及重复用药为主.结论:根据喹诺酮类药物药理作用及毒性作用,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订针对性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做到合理用药,尽可能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急诊输液患者致不良反应原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通过输液方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急诊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抗菌药物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急诊抗菌药物输液治疗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有助于急诊患者用药的安全和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3):681-683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西司他丁、帕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辅助纤维支气管镜联用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常规灌注吸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呼吸做功(WOB)、动态顺应性(Cdyn))以及ICU住院时间、体温复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白细胞计数(WBC)复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为78.05%(P<0.05);治疗7 d后Raw、PIP、WOB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Cdyn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ICU住院时间、体温复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WBC计数复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抗感染药物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各指标,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药学干预促进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300例,以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沿用常规药物使用措施,观察组则在用药期间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药学干预,比较2组药物使用有效率、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观察组药物使用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χ2=14.945,P<0.001)。观察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禁忌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给药方法不当及给药剂量不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6.67%(χ2=3.940,P=0.047)。观察组用药时间及治疗时间短低于对照组,药物利用指数及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规范化药学干预可显著提升药物治疗的整体有效率,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有效控制药物使用期间的各种不良反应,同时可缩短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6,(5):1144-1145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头孢他啶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体温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头孢他啶,且症状恢复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6,(1):171-173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对糖尿病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糖尿病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1支,tid)氨溴索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双倍剂量(1支,tid)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值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为78.38%(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氨溴索口服液用于治疗糖尿病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79—2010年医学文献中收载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资料222例,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22例患者中,男性113例,女性108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单用181例,与其他药物联用41例;静脉给药173例,口服给药43例,未知3例。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及联合用药等相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优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14):1979-198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化痰、补液、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 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中,ivgtt,滴注时间30~40 min,bid,连续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肺活量(VC)],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VC、FEV1/FVC、V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VC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VC、FEV1/FVC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3):341-344
目的:观察大剂量泵注盐酸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雾化、营养支持、维持机体稳态平衡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抗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滴注,tid;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盐酸氨溴索300 mg,静脉泵注,6 h内完成,q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肺部感染(CPIS)评分、氧合指数、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急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急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评分、IL-6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泵注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好于常规剂量静脉滴注,可以加大对患者的感染控制力度,改善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影响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患有呼吸道感染且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老年患者180例资料,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将其分为有效组142例和无效组38例;探究其影响药物疗效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抗感染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有效组患者中,涉及吸烟、饮酒和肌酐及尿素氮升高的比例低于无效组(P<0.05),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肌酐、尿素氮是影响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吸烟、饮酒和肌酐及尿素氮升高是影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感染疗效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探讨其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2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中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同期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涉及到不同年龄,男性多于女性,静脉注射最容易引起ADR。发生ADR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左氧氟沙星最多,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导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临床应用时应该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接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11月抽取200份处方作为对照组(n=200),于2017年12月~2018年5月中抽取200份处方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率、用药时间、药物利用指数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并且,观察组的药物利用指数较对照组相对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可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同时可缩短患者的用药时间,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8,(2):262-264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与不同抗菌药物(比阿培南或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对多重耐药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多重耐药杆菌致HAP患者86例资料,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与比阿培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WBC、hs-CRP、PCT和SAA)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相关指标(WBC、hs-CRP、PCT和SAA)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WBC、hs-CRP、PCT和SAA)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比阿培南联用治疗多重耐药菌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疗效,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临床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12月呈报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150例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通过静脉给药125例,口服给药25例.在6个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次最多.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变态反应和神经系统异常反应多见,临床主要为轻度不良反应.经过合理的治疗后,治愈145例,死亡5例,治疗有效率为96.7%.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不同品种之间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存在差异,提示临床上对个体患者应恰当选择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120例卒中后抑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服用舒肝解郁胶囊,对照组服用氟西汀胶囊,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至研究终点,两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与氟西汀相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针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分级药学监护路径,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制定一、二、三级分级标准和对应的药学监护内容并加以运用,通过比较监护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该药学监护路径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监护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 < 0.05)。结论:本研究建立针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分级药学监护路径且具有可行性,为临床药师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