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建良 《中国医药》2012,7(2):135-136
目的 观察常规剂量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再通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MI行静脉溶栓后临床判断为再通的患者共45例,将其完全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22例)和高剂量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在AMI发病24h内开始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常规剂量组)和40 mg/d(高剂量组).治疗第1、4和12周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第4和12周末行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 治疗第12周末,高剂量组的LVEF、LVFS和6-MWT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10)%比(40±10)%,(29±8)%比(24±6)%,(313±90)m比(242±74)m,均P<0.05].2组在治疗过程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结论 对AMI静脉溶栓后再通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40 mg/d)早期强化治疗,其心功能的改善优于常规剂量(10 mg/d),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罗耀良 《北方药学》2021,18(3):133-134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对急性早期心肌梗死疗效.方法:急性早期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20mg/d的阿托伐他汀,观察组采用40mg/d的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血脂和心功能情况、急性早期心肌梗死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炎性因子、血脂和心功能情况、急性早期心肌梗死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40mg/d的阿托伐他汀对于急性早期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可更大幅度改善血脂和心功能,控制炎症水平,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燕 《中国药业》2012,21(5):54-55
目的 对比观察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临床试验要求且确诊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瑞舒伐他汀组使用瑞舒伐他汀5mg/d治疗;辛伐他汀组使用辛伐他汀10mg/d治疗,持续治疗8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调脂疗效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瑞舒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辛伐他汀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辛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比辛伐他汀调脂疗效更显著,两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84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低、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5,10 mg/d,n=63,61)试验组和阿托伐他汀钙(20 mg/d,n=60)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基线均明显下降,高剂量试验组优于低剂量试验组及对照组(P<0.05)。高剂量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20 mg/d),且安全性及耐受性类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行PCI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PCI术前30min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对照组于PCI术前30min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2组术后均继续每天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比较2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2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均比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2组LVESD、LVED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30d,2组LVESD及LVEDD显著低于术前、LVEF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心功能,且高剂量(20mg)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脉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方法: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抗凝、抗血管痉挛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起始给药剂量10 mg/d,最大给药剂量为40 mg/d,连续口服2周;治疗组在口服瑞舒伐他汀基础上服用通脉胶囊,4粒/次,3次/d,连续口服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白细胞计数(WBC)、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SV较治疗前增加,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SV高于对照组,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RP、BNP、WBC和心肌肌钙蛋白I较治疗前降低,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BNP、WBC和心肌肌钙蛋白I低于对照组,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脉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光友  王玲 《海峡药学》2012,(10):126-12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1日40mg)治疗组(50例)和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日20mg)治疗组(5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服药后3d、7d测定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1日20mg及1日4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降低(P<0.05),而且1日4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1日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前后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应用更能降低ACS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瑞舒伐他汀的抗炎治疗独立于降脂之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选取我院治疗的129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所用他汀类药不同分为瑞舒伐他汀组67例和阿托伐他汀组62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以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程度。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hs-CRP明显下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但心功能等级、药物不良反应(4.48%)、心血管不良事件(10.45%)与阿托伐他汀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脂、炎性因子的改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过程中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88例作为实验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按照其瑞舒伐他汀联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每天20 mg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大剂量组,给予每天10 mg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小剂量组。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比较上大剂量组患者存在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为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大剂量(每天20 mg)的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每天10 mg),更好的改善了患者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AMI患者按照用药剂量分为2组,瑞舒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组(常规剂量组,60例)患者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瑞舒伐他汀强化剂量治疗组(强化剂量组,5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20 mg/d.另完全随机选取4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于AMI患者用药前,常规剂量组、强化剂量组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空腹静脉采血检测CT-1水平并检查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用药前常规剂量组、强化剂量组CT-1水平、LVEDD及LVESD[(333 ±53) ng/L、(339 ±51)ng/L,(59.5±6.4)mm、(58.2±7.6) mm,(40.7 ±7.4) mm、(40.4 ±6.2) mm]明显高于对照组[(42.6±11.2) ng/L,(38.2±1.8)mm,(30.2±1.2)mm],LVEF[(41.1±6.8)%、(41.4±7.2)%]明显低于对照组[(58.2±0.9)%],用药后4周,CT-1水平、LVEDD及LVESD[(152 ±28) ng/L、(108± 19)ng/L,(52.1 ±6.1)mm、(46.4±4.9)mm,(34.5 ±4.6)mm、(30.9±4.2)mm]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47.5±6.1)%、(52.8±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强化剂量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CT-1水平,抑制心室重塑,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崔浩 《北方药学》2018,(1):126-127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应用及剂量.方法:将于2015年2月~2017年1月就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组,每组46例,低剂量组采用低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高剂量组则采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就两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比治疗前后脑钠肽、NYHA分级.结果:高剂量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无明显副作用,P>0.05.高剂量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干预前两组脑钠肽、NYHA分级相近,P>0.05;干预后高剂量组脑钠肽、NYHA分级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确切,高剂量可更好改善症状,更快起效和改善心功能,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治疗的效果,提升AMI药物治疗的科学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均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甲、乙组,用药剂量分别为5 mg/d、10 mg/d,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功能(FM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有改善,乙组以上指标改善效果比甲组更为明显(P<0.05);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甲、乙组依次为48.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尽早使用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血脂水平与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王淑丽 《北方药学》2016,13(8):59-59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口服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15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不同剂量药物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使用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且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用药组且使用20mg口服药物治疗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最佳(P<0.05)。结论:临床应用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衰有助于减少血管壁的损伤,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力较好且治疗依从性高,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100例。低剂量组采用10 mg/d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高剂量组采用20 mg/d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情况、脑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IL-1β、IL-6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脑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方法 本研究从2015年1月开始,至2016年1月结束,一共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组,各组45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剂量为1日10 mg.观察组介入治疗术前给予40mg瑞舒伐他汀口服,术后服用瑞舒伐他汀,1日口服10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变化、临床有效率、术前术后的TIMI和TMPG分级.结果 ①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更低,P <0.05.②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明显更高,P <0.05.③在TIMI分级对比方面,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组内对比无差异,P>0.05.在TMPG分级对比方面,和术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TMPG明显更高,P<0.05;和术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TMPG明显更高.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前早期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并比较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26例,按照随机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予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予20 mg/d瑞舒伐他汀,分析两组血脂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3组:对照组(n=30):采用阿司匹林、硝酸盐类等药物行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组(n=30):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0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大剂量组(n=30):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20mg/次,1次/d,每晚睡前服用.治疗1周、16周后检测患者体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素(BNP)水平;同时测定患者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1周后,3组患者MMP-9、hs-CRP、BNP水平及LVEDD、LVESD、LVEF等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大剂量组MMP-9、hs-CRP、BNP水平降幅最大,LVEDD、LVESD下降程度最多,LVEF提高幅度最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患者MMP-9、hs-CRP及BNP水平,改善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剂量能够增强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试验组予以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可溶性CD40L(s CD40L)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60例/63例)和84.13%(53例/6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 Tn T分别为(2.14±0.38),(4.83±0.75)μg·L-1,Hcy分别为(13.21±2.07),(16.32±2.64)μmol·L-1,Cys-C分别为(0.58±0.08),(1.11±0.17)mg·L-1,s CD40L分别为(3.06±0.57),(4.26±0.71)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再发心肌梗死,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7%和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可降低血清c Tn T、Hcy、Cys-C和s CD40L水平,且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中抽取69例作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签方法分成大剂量组(n=23)、常规剂量组(n=23)、小剂量组(n=23),大剂量组第1个月服用阿托伐他汀80 mg/d,随后长期维持20 mg/d,常规剂量组第1个月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随后长期服用20 mg/d,小剂量组长期维持20 mg/d,对比3组用药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1)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7%,常规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1.3%,均高于小剂量组的73.9%(均P<0.05);(2)大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17.4%,常规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21.7%,均低于小剂量组的39.1%(均P<0.05);(3)大剂量组出现4例肝功能异常者,常规剂量组、小剂量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和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肯定,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其中常规机量的阿托伐他汀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肝肾功能和血清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两组患者入院接受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药物负荷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和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所有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接受卧床、吸氧、控制血压、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观察组口服强化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均每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肝肾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GPT、GOT、CRP、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7.00、6.37、7.23、7.90、5.22,P <0.0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5%,2/57)低于对照组(10.5%,6/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 0.05)。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