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柏樾  姚辉  卢秉久 《解剖科学进展》2021,27(4):417-420,424
目的 观察泽明红山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组(NASH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泽明红山颗粒组(ZMHS组),采用高脂纯化饲养(MD45%添加0.5%胆固醇)法建立NASH小鼠模型,ELISA检测肌肉组织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磷酸肌酸激酶(CP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表达,评价泽明红山颗粒对NASH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HE染色及肌糖原测定评价小鼠骨骼肌病理改变,TUNEL染色观察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泽明红山颗粒显著降低NASH小鼠骨骼肌组织中CPK、α-HBD、ALT、LDH表达,促进ATP表达(P<0.05),改善NASH小鼠骨骼肌病理损伤,促进肌糖原合成,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P<0.05).泽明红山颗粒可以显著上调PI3K的表达,促进Akt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 泽明红山颗粒可以改善NASH小鼠骨骼肌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紫草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否具有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C57BL/6小鼠胆碱和蛋氨酸缺乏(methionine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诱导NASH模型,检测小鼠体质量、血清转氨酶、血脂以及肝脏中脂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己酮可可碱(PTX)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抗凋亡作用. 方法 SD大鼠68只,标准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8组:8周对照组(6只),8周模型组(10只),12周对照组(6只),12周模型组(10只),12周治疗组(10只),16周对照组(6只),16周模型组(10只),16周治疗组(10只).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氮酶(AST)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转录情况. 结果 各模型组ALT、AST均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的ALT、AST逐渐增高.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同周数的对照组相比,各周模型组Bcl-2、Bax、Caspase-3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与同周数的模型组相比,12周、16周PTX治疗组Bcl-2、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有显著的降低(P<0.05). 结论 细胞凋亡是NASH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己酮可可碱对NASH大鼠肝脏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最重要形式,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维生素D3(VD3)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感染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补充VD3可部分改善NASH的进展。VD3有望成为临床治疗NASH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改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探索通过合生元干预治疗NASH。方法以饲喂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动态观察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S)及空腹胰岛素(FINS)的含量;用16S rRNA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肠道主要菌群;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活动度积分(NAS);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表达。在NASH建模第4,8及12周分别取10只大鼠,添加合生元配方饲养2周(BIO组),继续观察上述指标。结果 1)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NAFLD评分显著增高(P0.01)。2)合生元干预2周后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上调、血清学指标TG、TC、LDL、FBS和FINS水平显著下调(P0.05)。3)合生元干预2周后,可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上调,肠球菌的数量显著下调。4)NASH模型组TLR4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经合生元干预2周后可显著下调大鼠TLR4的表达(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改变与NAS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生元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改善NASH鼠的生活质量与生化指标,其机制可能与TLR4蛋白水平回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o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小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在NASH进展中的作用.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酶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切片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HE染色显示对照组小鼠肝脏未出现明显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而模型组肝脂肪变及炎症明显,罗格列酮干预组上述病变减轻.肝组织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依次为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对照组(TNF-α mRNA和蛋白条带吸光度值依次为:1.11±0.01、0.99±0.02、0.91±0.00和0.99±0.01、0.60±0.01、0.47±0.01,P<0.01).结论:在高脂、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high fat, 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ct diet, MCD)诱导的小鼠NASH模型中,肝组织TNF-α的表达与NASH的进展有关;PPAR-γ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可抑制TNF-α的表达,阻止NASH的进展,为NASH的靶向性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细胞从单纯性脂肪变性(SS)逐步发展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进程中一系列疾病的统 称[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NAFLD 的发病率约为 25%,且呈现日益增长趋势[2],在男性中,NAFLD 的患病率倾向于从年轻到中年人群增加,并且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rf2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饲喂小鼠获得NASH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Nrf2组,Nrf2组灌胃姜黄素0.9 mL/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4周后检测肝组织中Nrf2含量,肝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水平(AST)、葡萄糖(GLU)、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Chol)含量;对肝脏进行油红O染色;检测肝组织中TG、Chol、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检测细胞色素C和AT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小鼠相比,Nrf2组小鼠的血清中ALT,AST和GLU含量下降(P<0.05),肝组织中TG、Chol和MDA含量下降(P<0.05),GSH水平、SOD活性升高(P<0.05);同时细胞色素C漏出降低,ATP含量上升(P<0.05)。结论 Nrf2对由蛋氨酸-胆碱缺乏所引起的NASH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提高线粒体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活性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标准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2周模型组、16周模型组和PTX治疗组。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和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PTX治疗组大鼠肝NF-κB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IκB-α显著降低(P<0.05)。与16周模型组相比,PTX治疗组NF-κB的表达有所降低,IκB-α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PTX能抑制大鼠肝IκB的降解,减少NF-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诱发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多次皮下注射小剂量内毒素是否能诱导大鼠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与胰岛素抵抗(IR)。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4周正常组;Ⅱ组为4周内毒素组;Ⅲ组为9周正常组;Ⅳ组为9周内毒素组;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细胞介素-10(IL-10)、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ET)、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和苏丹Ⅳ染色,以确定是否发生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胰岛素抵抗。结果:4周内毒素组与4周正常组相比,血浆ALT、TNF-α、FINS、ET有升高趋势,IL-10有下降趋势,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9周内毒素组与9周正常组比较,血浆TNF-α、FINS、FPG、ET以及IRI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ALT仅有升高趋势而无显著差异(P0.05),APN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次皮下注射小剂量内毒素可使大鼠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胰岛素抵抗,这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可能与内毒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