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低氧水刺激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白纹伊蚊滞育卵孵化,按时间顺序共收集孵化的7批幼虫,仅在最先孵化的两批幼虫中检测到病毒,而在此之后孵化的幼虫都没有检测到病毒,推测感染病毒的滞育卵在低氧水的刺激作用下比没有感染病毒的滞育卵更易解除滞育,使得先孵化的蚊虫检测的阳性率较高。感染滞育卵孵化的幼虫最低感染率为1∶131.25(0.76%),明显低于非滞育卵最低感染率1∶82.5(1.21%),即垂直感染登革病毒影响卵的孵化和低龄幼虫的成活。单管饲养法获得经感染滞育卵孵化的F1代单只雌蚊产卵量,被感染的白纹伊蚊平均单只雌蚊产卵量与未感染雌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垂直感染病毒对F1代雌蚊产卵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方法在地下停车场布放诱蚊诱卵器,7d后收回,连续3次。结果每杯诱蚊数在0~8只之间,90.80%的诱蚊诱卵器进蚊数不超过3只;所有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均没有蚊虫产卵;诱捕的蚊虫以白纹伊蚊为主,占有率为80.17%,其中雌性伊蚊47.42%,雄性伊蚊52.58%;3次试验的平均诱蚊指数为63.22%,平均诱蚊密度指数为(1.98±1.24);布放地点的光照强度和距离下水道的远近对诱蚊结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适合用于登革热的常规监测,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纹伊蚊对登革病毒产生细胞内免疫现象的分子机制。方法 扩增与克隆登革病毒NGC株的前膜蛋白基因prM,将prM基因以3种不同表达形式重组入昆虫表达载体pBh-spEGFP,以3种重组质粒分别转染白纹伊蚊C6/36细胞,测定转染后的细胞对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效果。结果 构建了包含prM基因的3种昆虫表达载体,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证明在C6/36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rM-EGFP融合蛋白。MTT实验和空斑形成实验反映了C6/36细胞对登革病毒产生了细胞内免疫。结论 3种重组质粒均可诱导细胞内免疫现象,说明无论是否表达prM蛋白,只要有prM基因转录就可引起细胞内免疫现象;prM基因正义和反义转录形式均可诱导细胞内免疫;其形成机制可能是通过RNA干扰作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控制登革热媒介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广州地区三种环境类型(农村、郊区、城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繁殖1—2代,采用WHO推荐的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结果广州农村地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4.95、2.41,已产生低抗性;城区、郊区白纹伊蚊对敌敌畏有低抗性,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6、3.45;三种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均对倍硫磷、氯菊酯、残杀威敏感。结论广州地区不同环境类型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有差异.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白纹伊蚊是我国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致死性诱卵杯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场实验中被证实对防治埃及伊蚊有很好的效果.本研究是首次在我国将致死性诱卵杯用于白纹伊蚊的防治,将缓释型溴氰菊酯致死性诱卵杯应用于白纹伊蚊孳生地,使用45 d后,诱卵杯中仍然没有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将卵卡带回实验室进行孵化,孵化率只有57.7%.同时,对比对照区,实验区的成蚊密度下降率在诱卵杯的使用过程中逐渐上升,使用45 d后,实验区的成蚊密度下降率达到66.6%.说明使用致死性诱卵杯对防控白纹伊蚊有很好的作用,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白纹伊蚊同步产卵人工诱导体系,并对白纹伊蚊卵胚发育进行观察研究,本文通过对广州白纹伊蚊野生株和实验室传代的佛山株实施同步产卵人工诱导.结果发现使用黑色仿瓷杯作为诱卵容器、未漂白竹浆纸作为诱卵纸的同步产卵诱导效果良好,产卵动态观察结果显示:野生株产卵后第1d产卵量从3.4%提高到51%,前3d合计产卵量从30.2%升至97%,总产卵时长从18d缩短至7d;佛山株产卵后第1d产卵量从40%提高到94%,前3d合计产卵量从84%升至99.7%,总产卵时长从13 d缩短至5d.对白纹伊蚊卵胚发育观察发现,白纹伊蚊卵胚经历了胚盘形成和原肠胚形成、胚带延伸、胚带收缩、背向闭合及卵胚发育结束5个发育阶段,各阶段的发育时间与埃及伊蚊不同.优化了白纹伊蚊同步产卵诱导体系,为白纹伊蚊卵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纹伊蚊干燥卵保存登革2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染登革2型病毒的白纹伊蚊卵在(25±1)℃、光照14h/天,75%±5%RH的相对干燥环境中保存42天,分别采用C6/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和RT-PCR方法,检测卵孵化的F1代蚊虫感染率。第1个生殖营养周环F1代蚊虫未检测和分离到病毒,PCR检测第2生殖营养周环蚊虫批阳性率为26.7%,最低感染率为1∶112.5;第3生殖营养周环蚊虫批阳性率为27.8%,最低感染率为1∶108。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第2和第3生殖营养周环卵孵化的F1代蚊虫感染率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结果表明感染白纹伊蚊卵在75%±5%RH的相对干燥环境中保存42天后,能在孵化的子代蚊虫中检测和分离到病毒,证实伊蚊卵在干燥环境中能够保存卵内病毒。  相似文献   

8.
9.
为了研究诱蚊诱卵器的不同指标在不同孳生地状态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种群动态研究中的应用效果,2006年在上海市共青森林公园(试验区)和内燃机研究所(对照区)进行实验研究。试验中试验区采用各种方法清除孳生地,对照区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诱卵阳性率,诱卵器平均卵数,诱蚊阳性率记录白纹伊蚊种群动态。结果显示,诱卵阳性率和诱卵器平均卵数在对照区和试验区都有很好的相关性;相比诱卵阳性率,诱蚊阳性率灵敏度在对照区和试验区分别为78.6%和67.6%,特异度分别为96.2%和98.7%,符合率分别为90.3%和94.2%。可见诱蚊诱卵器在不同孳生地水平的场所研究白纹伊蚊种群动态最好指标都为诱卵阳性率,其诱捕成蚊功能是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气味结合蛋白(OBPs)是昆虫嗅觉系统的一类重要蛋白分子,可能与蚊虫的吸血、寻偶和产卵等生理行为密切相关,本文就白纹伊蚊的OBPs的研究进展、研究前景和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白纹伊蚊实验种群沃尔巴体Wolbachia感染率、感染品系、组织分布及系统发育,运用引物PCR方法检测实验种群白纹伊蚊Wolbachia 的感染情况.解剖白纹伊蚊,提取头部、卵巢/睾丸、脂肪体、唾液腺/胸部、马氏管、中肠组织的基因组DNA,PCR法扩增Wolbachia表面膜蛋白(wsp),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并用BLAST软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随机抽取的白纹伊蚊雌雄各50只分别检测,均为阳性.卵巢/睾丸、脂肪体和唾液腺/胸部均存在着Wolbachia A、B组超感染;雌蚊头部、雄蚊马氏管和中肠为B组单感染;雄蚊头部则未检测到Wolbachia.将wsp基因克隆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白纹伊蚊体内Wolbachia与尖音库蚊、菜蛾、宽边黄粉蝶四者同源性较高达99%,这表明四者体内所感染的Wolbachia可能来源于同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2.
褐尾库蚊是白纹伊蚊、致倦库蚊的天敌,褐尾库蚊幼虫随虫龄的增大,各龄日捕食白纹伊蚊的数量增加,随着害蚊虫口密度的增加褐尾库蚊幼虫日捕食白纹伊蚊的数量增加;2、3、4龄褐尾库蚊幼虫日捕食白纹伊蚊的数量范围分别在4~8只,8~13只,10~19只之间。2、3、4龄褐尾库蚊幼虫对白纹伊蚊的捕食量分别呈函数关系y2=1.0615Ln(x)+3.9494(R^2=0.9091),y3=2.7116Ln(x)+3.8863(R^2=0.8919),y4=5.7767Ln(x)+0.394(R^2=0.9722),它们增幅大小的拐点分别是3、5、10只/100cm^3。4龄褐尾库蚊幼虫对致倦库蚊的捕食量呈函数关系y=1.4133Ln(x)+0.5334(R^2=0.9520),增幅大小的拐点是5只/100cm^3,害蚊单种种群时褐尾库蚊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捕食量是致倦库蚊的4倍。2种害蚊混合种群时褐尾库蚊对白纹伊蚊的捕食量是致倦库蚊的15倍。  相似文献   

13.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蚊虫孳生情况的持续调查和分析,有助于对种群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为登革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7-2020年,每年9-10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勐海县),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耿马县孟定镇),德宏州(瑞丽市)共6个市(县)调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孳生地类型并捕捞幼虫,对4龄幼虫分类鉴定以观察两种伊蚊特征.结果 显示,此次在所调查的6个市(县)均发现两种伊蚊孳生地,共560个.孳生地类型以家用水桶类最多,占比44.82%.边境各地区居民区调查发现埃及伊蚊孳生地占比33.64%,商业区埃及伊蚊占比48.89%,两种调查地埃及伊蚊数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商业区埃及伊蚊占比高于居民区.2017年西双版纳州和瑞丽市白纹伊蚊孳生地占比分别为75.51%和67.44%,2020年为36.67%和38.10%,说明两地白纹伊蚊构成比下降.两地区埃及伊蚊孳生地占比由2017年的18.37%和16.28%增长为2020年的43.33%和42.85%,说明埃及伊蚊构成比上升.结果 表明,由于埃及伊蚊比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的能力更强,2020年的西双版纳州和瑞丽市较2017年,商业区较居民区暴发登革热的潜在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使用克里金(Kriging)模型在诱蚊诱卵器法中预测非监测点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丰度的可行性,用以识别白纹伊蚊高密度区域,为制定蚊虫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次在约60000 m2研究区域内设置了132个诱蚊诱卵器监测点,于2020年7月28日至10月6日每周监测1次,统计诱蚊诱卵器指数和卵粒数等.通过计算增量空间自相关来评估白纹伊蚊数量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计算局部Moran's I(Local Moran's I)用以分析是否存在具有统计意义的聚集、冷点和空间异常值的点.采用ArcGIS 10.8软件的地统计学分析扩展模块的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模型进行蚊密度的空间插值.本次研究共回收有效诱蚊诱卵器1308只,阳性424只,平均诱蚊诱卵器指数为32.42.每个监测点10次监测合计捕获的卵粒数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全局空间自相关峰值半径(Z值最大)为62 m,Moran's I指数为0.067,Z值为2.995 (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呈现出西南角的白纹伊蚊密度较低,其中有3个高密度的异常点;东侧蚊密度较高,其中也有数个低密度的异常点.本次研究显示克里金模型可用于诱蚊诱卵器法监测;在本次研究区域内,白纹伊蚊密度东部高于西部,通过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模型能有效识别白纹伊蚊高密度区域,为制定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动态掌握北京市朝阳区白纹伊蚊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 ~2015年在朝阳区开展白纹伊蚊孳生习性与分布监测.采用容器指数法(CI)、CO2诱蚊灯、诱蚊诱卵器等方法,在朝阳区的居民区、公园或绿地、旧货市场、汽修企业等不同生境开展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旧货市场容器指数最高(32.3%),其次为居民区(17.1%),不同类型生境白纹伊蚊孳生情况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监测白纹伊蚊,旧货市场捕获量最多,为108只,其次为居民区,捕获80只,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白纹伊蚊繁殖活动高峰期;在居民区和绿地共布放600个诱蚊诱卵器,回收515个,阳性容器共104个,诱蚊诱卵指数(Ⅰ)为20.2%,绿地的诱蚊诱卵指数高于居民区,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朝阳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其繁殖高峰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旧货市场的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居民区密度次之,各类微小生境白纹伊蚊密度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6.
2020年8月17日至10月5日,本文选择上海市一处居民小区为样点,该样点中央东西方向贯穿的河流将小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因而将南部区域设为实验区,北部区域设为对照区.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分别布放50个诱蚊诱卵器,连续布放7周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期间,分别于9月7日及21日对实验区的雨水井进行药物投放和公共区域孳生地治理.结果显...  相似文献   

17.
用竹筒诱捕、等间距取样方法对白纹伊蚊成蚊前期季节消长作了近一年的调查,并进一步对成蚊前期死亡率作研究。南昌市区白纹伊蚊成蚊前期始见于晚春,7、8月为密度高峰,12月消失。成蚊前期经历了高达95.6%的总死亡率,死亡主要发生在晚期Ⅳ龄幼虫之前的龄期与时段内。对种群消长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作了分析,并对新引入的变量相对降雨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用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方法研究了多种化合物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剌叮行为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化合物完全阻止蚊虫剌叮(驱避)的时间。化合物ArA3的驱蚊时间最长,而且对淡色库蚊(Culexpipeinspalens)的驱避时间明显长于白纹伊蚊。测定了白纹伊蚊对一些化合物的50%反应剂量(RD50),在所试6种化合物中ArA3的RD50值最小,明显小于标准驱避剂DEET。试验还表明气流可改变化合物的驱避作用,随着气流速度增加,加速化合物的挥发,因而降低了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