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杨蓉蓉  徐兴国  黄新冲 《天津医药》2019,47(11):1151-1156
目的 探究股骨手术围术期应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罗哌卡因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 6月—2019年 3月我院行股骨手术治疗的 102例患者根据围术期镇痛方法不同分为 Dex组和对照组。Dex组 55例,全麻前行 Dex联合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 FICB;对照组 47例,全麻前仅给予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 FICB,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及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Ramsay镇静评分评定镇痛、镇静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Dex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0.68±0.17)vs(. 0.79±0.19)mg,P<0.01]。Dex组麻醉诱导前,术后 6、12、24 h患肢制动下、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的疼痛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且 Dex 组术后 12、24、72 h 时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消耗量[(11.10±1.93)、(25.15±5.62)、(60.56±8.65)μg]低于对照组[(14.34±2.67)、(31.64±7.12)、(92.49±13.83)μg,均 P<0.05]。2组围术期各时点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有多种不良反应出现,但发生率均较低,其中 Dex组口干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36% vs.4.26%,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手术围术期应用超声引导下 Dex联合罗哌卡因行 FICB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术中、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且不影响镇静效果,安全性较好,但需注意术后口干症状。  相似文献   

3.
4.
《中国药房》2015,(30):4210-42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试验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定100μg,臂丛神经注射;对照1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定50μg,臂丛神经注射;对照2组患者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臂丛神经注射。观察各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和疼痛评分,术后镇痛时间,镇痛和肌松质量,麻醉诱导前(T0)、神经阻滞10 min(T1)、手术开始(T2)时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首次疼痛评分<对照1组<对照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对照1组>对照2组;T1、T2时各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均高于同组T0时,且T2>T1>T0,但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镇痛和肌松质量总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μg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可明显改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缩短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对髋部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的镇痛效果。方法:纳选2019年7月-2021年6月就诊本院的髋部骨折患者共计66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均行椎管内麻醉,依照麻醉药物不同分设对照组(n=33例,右美托咪定髂筋膜阻滞);研究组(n=33例,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比较两组不同时间MAP、HR、SPO2水平及VAS评分、OAA/S评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T1、T2、T3时MAP及HR水平低于同组T0时指标水平;研究组T3时HR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T1、T2时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0时与对照组VAS评分及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2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2时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髋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对照组诱导前椎旁给药及术后镇痛仅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剂量1组(Dex1组)、右美托咪定剂量2组(Dex2组)、右美托咪定剂量3组(Dex3组)诱导前椎旁给予0.35%罗哌卡因0.3 mL·kg~(-1)和右美托咪定1μg·kg~(-1),术后椎旁患者自控镇痛(PCA)使用0.2%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2、4μg·kg~(-1)。必要时静脉给予地佐辛,维持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记录各组阻滞后30 min,术后24 h,PCA结束后12、24 h的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比较各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阻滞后30 min及术后24 h Dex1组、Dex2组、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对照组(P<0.05);PCA结束后12、24 h,Dex2组与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少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各时点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Dex3组心动过缓、嗜睡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可增加阻滞范围,增强镇痛效果,其中右美托咪定2μg·kg~(-1)混合罗哌卡因术后持续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臂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59岁,体重46~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神经阻滞用药为0.33%罗哌卡因30 ml,D组用药为右美托咪定100μg+0.33%罗哌卡因混合液30 ml.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于麻醉前(T0)、神经阻滞后1O min(T1)、30 min(手术开始、T2)、60 min(T3)、120min (T6)采静脉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记录ECG、HR、SPO2、NIBP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T2、T3、T4罗哌卡因浓度分别(2.4±0.12)μ g/ml、(1.784±0.16)μ g/ml 、(1.552±0.12)μ g/ml均高于C组T2、T3、T4时点浓度(1.42±0.15)μg/ml 、(1.36±0.10)μg/ml、(1.02±0.08)μ g/ml(P<0.05);C组4例使用芬太尼,1例更改麻醉方式;D组无一例使用芬太尼,无一例更改麻醉方式,4例心动过缓,两组均未见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与C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0.05),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延长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的血药浓度,增强其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在婴儿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功效。方法拟择期行胸腔镜下隔离肺切除术的90例婴儿,随机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组(D组),单独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组(R组),对照组(C组)。关胸前15 min在胸腔镜直视协助下进行肋间神经阻滞,D组患儿各注入0.25μg/kg的右美托咪定+1mg/mL罗哌卡因的混合注射液(0.1mL/kg),R组患儿各注入1mg/mL罗哌卡因注射液(0.1mL/kg)。记录患儿拔出气管导管时(T0)、拔出气管导管后6h(T1)、12h(T2)、24h(T3)的CRIE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心率减慢等。结果在T0、T1时,患儿的CRIES评分比较:D组较R组低(P 0.05),D组与R组均较C组低(P 0.05);其余时间段,三组患儿的CRI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儿均未出现抑制呼吸、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结论婴儿胸腔镜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镇痛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低位硬膜外麻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给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罗哌卡因麻醉)与试验组(30例: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麻醉给药后10min(T1)、麻醉给药后30min(T2)等时刻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于麻醉给药前(T0)均升高,试验组T1、T2时刻心率、血压均低于同一时刻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同一时刻躯体疼痛VAS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患者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麻醉给药方案较单一罗哌卡因给药麻醉效果好,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所有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行收肌管阻滞,观察组患者采用0.7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2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09~2019-09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罗哌卡因治疗髋关节置换患者,联合组使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治疗后疼痛程度(VAS)及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P、H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联合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指标在手术前后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82%vs 5.8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能够达到很好的麻醉效果,保持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术后无严重...  相似文献   

14.
张恩军 《江西医药》2014,(5):449-45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对照组(C组)。D组以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共20ml,C组以0.375%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常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右美托咪定常用作局部麻醉辅助药以延长区域麻醉的作用时间。该研究主要评估右美托咪定加入罗哌卡因中能否延长TAP阻滞的作用时间改善开腹胃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腹胃手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恶心呕吐评分(PONV)、镇静评分、罗哌卡因血药浓度和曲马朵使用量以及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结果R组和RD组患者术后2 h、4 h、12 h、24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但R组和RD组的VA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R组和RD组术后曲马朵需要量明显低于C组。术后2 h、12 h和24 h的PONV评分R组和RD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的镇静评分和第一次排气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和RD组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能够改善开腹胃手术后的镇痛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减少曲马朵消耗。局麻药中加入右美托咪定并没有影响罗哌卡因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胆囊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作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R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双侧注射,每侧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μg/kg)20 ml。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3 min(T_0)、手术开始时(T_1)、拔管时(T_2)的SBP、DBP及HR;记录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对比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总用药量;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后2、6、12及24 h时间点患者静息状态下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结果与R组相比,DR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缩短(P<0.05),手术开始时(T_1)、拔管时(T_2)的SBP、DBP及HR降低(P<0.05),SBP下降尤为明显。2、4、6、12、24 h时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镇静药物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增强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中低位硬膜外麻醉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中低位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分析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优劣点,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行中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B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C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组)。由专门的麻醉医师实施临床麻醉,监测记录患者麻醉实施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时间。于硬膜外给药后30 min时记录改良Bromage分级、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好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其他两组,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与单纯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在肋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80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纯组,各40例。单纯组患者应用单纯罗哌卡因进行胸椎旁阻滞,联合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实施胸椎旁阻滞。对比两组患者苏醒后1、6、12 h疼痛情况,苏醒后1、6、12 h镇静效果,焦虑情况、镇痛总持续时长、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苏醒1、6、12 h的VAS评分分别为(1.36±0.21)、(1.59±0.22)、(1.79±0.26)分,低于单纯组的(1.69±0.17)、(1.79±0.26)、(2.36±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1、6、12 h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AS评分、住院时间、镇痛总持续时长分别为(30.26±4.26)分、(9.36±1.03)d、(48.31±4.36)h,优于单纯组的(39.27±3.54)分、(11.52±1.64)d、(32.31±3.2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肋骨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较单纯罗哌卡因更佳,可体现为患者住院时间更短、镇痛时间更长等,可于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肋骨骨折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各20例。2组在全麻插管后超声引导下患侧行ESPB,DR组患者注射0. 5μg/kg右美托咪定+0. 375%罗哌卡因共20 mL,R组患者注射0. 375%罗哌卡因20 mL,2组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术后4、8、12、24和48 h患者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以及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R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为(5. 8±1. 8)h,显著长于R组(2. 7±1. 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R组比较,DR组术后8、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除手术后到术后4 h时间段外,其余各相邻时间点镇痛泵按压次数DR组显著少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ESPB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采用0. 5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0. 375%的罗哌卡因行ESPB能够为肋骨骨折患者提供更为理想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还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杨蓉蓉  徐兴国  卞小翠  黄新冲 《天津医药》2022,50(12):1324-132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57例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40例)给予0.375%罗哌卡因,低(39例)、中(40例)、高(38例)剂量组分别给予0.5、1.0、2.0 μg/kg右美托咪定及0.375%罗哌卡因。记录入室时(T0)、麻醉诱导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术毕(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后不同时间静息、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肾上腺素、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自控镇痛次数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术后自控镇痛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T2时间点高剂量组HR、MAP低于其他3组,T3时间点高剂量组HR低于对照组和中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术后12、24、48 h时静息及活动状态VAS评分、Cor均降低,术后12、24 h 肾上腺素降低;低剂量组术后24、48 h静息状态VAS评分、肾上腺素水平,术后12、48 h活动状态VAS评分,术后24 h 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术后12 h静息状态VAS评分低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 1.0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应激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