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加卡络磺钠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加卡络磺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失血情况、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及用药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丢失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用药治疗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加卡络磺钠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较好,患者经治疗后出血量明显降低,基本无深静脉血栓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髋部周围骨折和下肢长骨骨折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的应用效果.方法:105例髋部周围骨折或下肢长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35例,利伐沙班治疗,B组:35例,依诺肝素治疗,C组:35例,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分析三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A、B组术后DVT形成率、不同骨折部位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术后DVT形成率、不同骨折部位失血量同A、B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髋部周围骨折和下肢长骨骨折患者DVT形成中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具有相同的应用效果与使用安全性,使用效果优于低分子量肝素钙.  相似文献   

3.
王莉  张澧  房德敏 《天津药学》2007,19(6):46-4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入院第7日用彩色血管多普勒检测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5.64%,χ2检验P<0.05。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延长,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56%。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芪归比补阳还五汤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低比例组(24例),高比例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术后分别给予芪归比2:1、3:1的补阳还五汤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4天.比较3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并发症.结果:低比例组及高比例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下肢皮下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比例组明显低于低比例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失血量,芪归高比例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总结身痛逐瘀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死亡病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较好,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量机械预防,低分子肝素采用腹壁皮下注射0.5 mL、每12 h给药1次,间歇充气加压装量采用双下肢交替使用、每天共6 h,连续14 d.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动态观察凝血酶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10 d进行深静脉血栓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79%),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0.71%o结论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丁志辉  曾兴  胡秀华  王丹 《江西医药》2021,56(11):1959-1961,1965
目的 评估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髋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TriGen InterTA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置钉后给予2g氨甲环酸溶于20ml生理盐水注射入髓腔,对照组单纯予20ml生理盐水注射入髓腔.比较2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术后5、28d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750.7±115.5)ml、(950.8±110.9)ml,隐性失血量(575.5±43.8)ml、(775.5±41.7)m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显性失血量分别为(155.5±43.8)ml、(170.5±41.7)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输血率为分别为11.4%、42.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局部用药可明显降低老年性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术后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及输血率,但以隐性失血量降低为主,显性失血降低不明显,且不增加术后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29-32
目的观察评价氨甲环酸(TX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TF)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术后隐性失血(IBL)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TF)患者66例,所有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主治医师以上完成,均采取PFNA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给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33例常规生理盐水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0.0485、1.2416,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隐性失血量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t=-12.8791、-11.1124,P<0.05),观察组术后3、7d外周血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t=3.6674、3.8903,P<0.05)。结论氨甲环酸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较好地控制术后隐性失血,安全性较好,能显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基层医院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陈硕  陈昌礼  银保  马宽 《安徽医药》2021,25(11):2298-2301
目的 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在采用利伐沙班预防血栓的同时,联用氨甲环酸(TXA)对于减少失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都江堰市医疗中心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78例,所有病人均由同一治疗组医生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并接受利伐沙班的预防血栓治疗,其中41例围手术期联用TXA止血治疗(观察组),37例未使用TXA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术中显性失血量、输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血红蛋白分别为(100.46±14.02)g/L及(99.30±12.48)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中显性失血量分别为(101.22±25.32)mL及(179.19±21.3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 d复查血红蛋白指标分别为(73.62±14.67)g/L及(80.71±12.5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及10例病人输血,输血病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病人均无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结论 TXA用于PFNA的围手术期治疗,可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降低输血率,联合应用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PFNA与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失血量。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20例,随机分为PFNA组60例和DHS组60例,2组再顺序分为抗凝组30例和非抗凝组30例。通过观察2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结果 DHS组显性失血量较PFNA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抗凝组隐性失血量较DHS 抗凝组增多,PFNA非抗凝组隐性失血较DHS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相同骨折类型手术上,PFNA与DHS失血量差别不大,增多的隐性失血量并能作为不主张PFNA手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春燕 《中国药业》2013,22(9):98-99
目的观察术后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妇科腹部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1年行妇科腹部手术后的患者226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组11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按摩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比例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情况,以及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变化。结果对照组发生率为11.61%,明显高于研究组的2.63%(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速度、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腹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病情与外科治疗方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失血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治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根据病情和外科治疗方案分为观察1组(26例)为Garden I~II型行螺钉固定组,2组(11例)为Garden III~IV型行螺钉固定组,3组(12例)为Garden I~II型行关节置换术组,4组(53例)为Garden III~IV型行关节置换术组。比较四组术前隐性失血量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患者失血量指标。结果外科手术方式相同时,观察1组和2组比较,术前隐性失血量多于2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2组,观察3组术前隐性失血量多于4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4组(P0.05);病情相同时,观察1组术前隐性失血量少于3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2组,观察2组术前隐性失血量少于4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4组(P0.05);外科手术方式相同时,观察1组四项失血量指标少于2组,3组四项失血量指标失血量少于4组(P0.05);病情相同时,观察1组四项失血量指标少于观察2组,观察2组四项失血量指标少于2组(P0.05);Garden I~II患者四项失血量指标和Garden III~IV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螺钉固定组患者的四项失血量指标明显少于关节置换术患者比较(P0.05)。结论患者的病情中骨折类型影响患者的术前隐性失血量,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影响患者四项失血量,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李文龙 《北方药学》2016,13(4):37-3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术期DVT(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抽选90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参照组:物理方法预防;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预防;对比两组围术期DVT事件和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较为接近(P>0.05),术后,观察组DVT发生率相对更低,但凝血指标缓解情况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有助于预防围手术期DVT事件;对血小板、凝血机制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臣富  张文龙 《天津医药》2011,39(3):268-27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因下肢骨折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73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2 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并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足底静脉泵物理疗法,对照组患者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4.00%(P<0.05)。结论通过给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足底静脉泵与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治疗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功能锻炼法,观察组则给予4000IU低分子肝素钙进行干预,比较术后护理效果,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过预防护理治疗后,观察组静脉血栓得到控制,呼吸困难、皮疹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趋向良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分子肝素钙应用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效控制DVT,同时,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改善,相关预防治疗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因下肢创伤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骨折术后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术后DVT的发生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②观察组DVT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DVT发生率(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改善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了术后DVT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行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患者300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置管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d,疗程为14 d,检测两组血栓发生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血栓形成发生率实验组为 2%(3/150);对照组为 17.3% (26/1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 1 例发生轻微皮下出血,经局部压迫后停止,无严重出血现象发生.对照组无出血症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肿瘤患者血栓形成,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长、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4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长PFNA(长PFNA组,67例)和短PFNA(短PFNA组,80例)治疗,比较两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例、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长PFNA组比较,短PFNA组患者年龄较大,输血者比例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围手术期失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短PFNA较长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和围手术期失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给予不同剂量氨甲环酸的有效性。方法 2014年1—9月之间拟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A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B组);关闭切口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5 mg/kg(C组)。比较3组的术后24 h引流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输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低于A组(P<0.05),C组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A、B组(P<0.05)。3组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梗死发生。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闭合切口前静滴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提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静滴15 mg/kg的氨甲环酸能进一步减少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