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正>目前随着知识的快速增加,课程门类的不断增多,单门课程教学课时数的不断减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我们结合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建设是决定教学质量、体现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1].质量较高的教材具有典型性、准确性、综合性、可授性、时代性、实践性等特征,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2].  相似文献   

3.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1].现就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及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课程设计和一次教学实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培养学生,教师先行,要教好人体解剖学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体解剖学教师队伍势在必行[2].  相似文献   

5.
从培养智能出发,提高免疫学课堂授课质量周正任(中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沈阳110001)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育、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主要环节。然而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智能培养,因此课堂教...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医学免疫学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面广、知识更新快、内容抽象等特点,深入挖掘课程相关思政元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和多种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如病例引入式、翻转课堂和角色扮演等,将思政元素与医学免疫学教学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7.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1].解剖学知识点琐碎繁多,学生记忆困难[2],学时短、课程紧等特点,书本和PPT上的二维图谱难以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3],"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示教;学生课上记笔记,课下背书"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发生转变[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源于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BL),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这种教学方式既充分利用了线上网络教学的优势,又弥补了线下课堂教学的不足,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配置课堂教学资源与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医药专业物理课程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药专业物理课程除传授物理学知识外,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医药专业物理课程教学中物理教师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涉及医药专业物理课程的名称、医药专业物理课程的作用和内容、PBL教学和双语教学、教学基本要求、医药专业物理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等方面。医药专业物理课程应坚持课程的物理气息并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坚持"以本为本"为核心,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逐渐建立意义建构的思维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导课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与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BL)双轨教学法、"雨课堂"及思维导图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并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结果混合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丰富化,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应试教育的灌输式记忆模式向意义建构的自主思维模式转变,将课堂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转变为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结论混合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兴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本文立足"寓价值观引导知识传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理念,以医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重点课程《药理学》为例,分析建立《药理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意义,探讨专业课程所富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还接受医药文化爱国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