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自制125I粒子敷贴式鼻饲营养管用于治疗食管癌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4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并伴Ⅲ~Ⅳ级吞咽困难高龄患者行DSA引导下125I粒子敷贴式鼻饲营养管置入术,使125I粒子完全覆盖肿瘤段上下各2 cm行近距离放射治疗;观察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肿瘤吸收剂量[D90(90%肿瘤体积所接受的剂量)]、有无核素脱落、术后并发症及肿瘤控制情况,并比较术前与术后6~8周Karnofsky评分及Neuhaus吞咽困难分级差异。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125I粒子敷贴式鼻饲营养管,技术成功率100%(14/14);手术时间(27.37±4.82)min。临床治疗成功率85.71%(12/14),D90为(52.19±6.64)Gy。9例(9/14,64.29%)患者诉治疗期间胸骨后间断性疼痛,可耐受。未发生核素脱落及其他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2.86%(13/14)。术后6~8周Karnofsky评分(t=-2.75,P=0.01)及Neuhaus分级(Z=9.72,P<0.0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125I粒子敷贴式鼻饲营养管制作及置入简单、便捷,可同时实现近距离放射治疗和胃肠营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体化可携带~(125)I粒子双链鼻饲营养管用于治疗食管癌合并Ⅳ级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对10例食管癌合并Ⅳ级吞咽困难患者采用介入导管技术开通食管闭塞段,沿导丝送入新型一体化携~(125)I粒子双链鼻饲营养管,使粒子段跨越食管闭塞段,行近距离放射治疗;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前与术后3天剂量学参数等指标;术后2个月根据Karnofsky评分、Neuhaus吞咽困难分级评价治疗效果,共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10例均顺利置入携~(125)I粒子双链鼻饲营养管,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70%,无严重并发症。术前与术后90%肿瘤靶区(GTV)剂量(D_(90%))、GTV最小边缘剂量(mPD)、GTV接受200%及1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_(200%)、V_(100%))、适形指数(CI)及靶区外体积指数(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个月Karnofsky评分、Neuhaus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肿瘤局部控制率70%。随访半年,再发食管梗阻1例,死亡2例,7例未复发。结论一体化可携带~(125)I粒子双链鼻饲营养管可同时实现胃肠营养和近距离放疗,用于治疗食管癌合并Ⅳ级吞咽困难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简称引流管)近距离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联合经动脉灌注(TAI)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序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0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经胆管途径置入引流管,行近距离放疗联合TAI序贯治疗,每3周重复一次TAI化疗,并于近距离放疗8周后拔出引流管,植入胆道支架;评价技术成功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2次TAI化疗后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结果均顺利置入引流管,技术成功率100%。近距离放疗期间3例发生轻微胆管炎及少量出血;化疗期间多数出现1~2级血液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少数发生3~4级不良反应。经2次TAI化疗后,1例肿瘤局部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3例进展,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00%(27/30);中位随访时间12.73个月,中位支架通畅时间8.5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4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4.48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9.10%、30.60%。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双链胆道引流管近距离放疗联合TAI化疗序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安全且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放疗对前列腺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比较cT1~3N0M0期前列腺癌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前列腺癌细胞PD-L1表达情况,以及肿瘤微环境中CD3+T、CD4+T、CD8+T、PD-1+T细胞的表达情况变化。结果:前列腺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为55.6%(35/63);肿瘤组织中均可见CD3+、CD4+、CD8+T细胞浸润;55.6%的组织中可见PD-1+T细胞表达,但数量较少;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组织中,肿瘤细胞PD-L1表达率明显上调95.8%(22/23),而且表达强度也增加。结论: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均可见浸润性T淋巴细胞,但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很少;125...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103)Pd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癌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prostate brachytherapy,PB)亦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已成为一种有效且便于接受的治疗方法。103Pd是继125I之后进入临床使用的新型放射性核素。1103Pd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原理经超声或CT引导将103Pd粒子植入肿瘤体内,通过核素连续释放低能量γ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较好治疗肿瘤的目的。由于103Pd粒子剂量衰减迅速,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具有肿瘤局部剂量高而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的特点。目前用于永久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粒子主要是125I和103Pd。Peschel[1]认为103Pd半衰期更短(17天),更适于治疗生长快、分化差和恶性程度高(Gleason评分>6)的前列腺癌。2103Pd粒子植入的操作方法前列腺癌粒子植入的标准术式是在模板和经直肠超声的引导下经会阴进行粒子植入。经会阴穿刺放射粒子永久植入近距离治疗(transperineal interstitial permanentbrachytherapy,TIPB)所需设备包括三维立体治疗计划系统、固定器、超声仪和粒子植入设备。2.1前列腺超声图像的采集患者首先固定体位,留置导尿管并...  相似文献   

6.
碘-125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附有放射碘-125(^125Ⅰ)粒子的机织式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以期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3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附有^125Ⅰ粒子的机织式支架植入治疗,术中、术后观察随访支架植入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食管病变长度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37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仅3例患者胸部有明显疼痛不适感,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6个月,随访33例,失访2例,死亡1例,因年龄偏大,体质较弱死亡。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缓解率为100%,治疗后较治疗前食管病变长度明显缩小(P〈0.05),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有^125Ⅰ粒子的机织式支架能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症状,还可对肿瘤进行组织间放疗,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适形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适形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支架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是否自愿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分为两组:普通支架组30例,粒子支架组38例,根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及肿瘤形态适形综合布源放射性粒子。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吞咽困难改善率及生存期情况。结果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吞咽困难均缓解,两组间吞咽困难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粒子支架组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普通支架组(P均0.05)。结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中,根据TPS及肿瘤形态适形综合布源不同活度放射粒子支架安全、可靠,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病人131Ⅰ治疗后复发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254例中危PTC病人131Ⅰ治疗后复发情况,通过卡方检验及多因素分析探索131Ⅰ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因素。结果:34例(13.4%)中危病人131Ⅰ治疗后复发。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及术后131Ⅰ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re-ablation stimulated thyroglobulin, psTg)与肿瘤复发相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psTg为25.6μg/L时,是预测PTC复发最佳截断值。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分期与psTg水平是预测PTC复发的独立因素。联合这两个指标,当淋巴结分期N1b且psTg≥25.6μg/L,131Ⅰ治疗后肿瘤复发率为58.3%;当淋巴结分期N1a且psT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亚组的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切除的138例ⅠB期NSCL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基于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七版肺癌分期,再根据肿瘤大小和脏层胸膜受侵情况,将患者细分为3组。ⅠB-a组:肿瘤直径≤3cm且脏层胸膜受侵;ⅠB-b组:3cm<肿瘤直径≤5cm且无脏层胸膜受侵;ⅠB-c组:3cm<肿瘤最大径≤5cm且脏层胸膜受侵。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NSCLC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ⅠB期NSCLC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为88.1%,其中ⅠB-a组75例,ⅠB-b组32例,ⅠB-c组31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92.0%、90.6%和74.1%,3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4,P=0.034)。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论患者的性别(χ2=0.103,P=0.567)、年龄(χ2=2.463,P=0.117)、手术切除方式(χ2=0.809,P=0.368)、是否接受术后辅助化疗(χ2=0.077,P=0.791),还是肿瘤的位置(χ2=0.091,P=0.674)、脏层胸膜是否受侵犯(χ2=0.085,P=0.771)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大小(χ2=13.937,P=0.007)和分化程度(χ2=21.198,P=0.000)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肿瘤低分化(RR=0.027,95%CI为0.065~0.666,P=0.003)和中分化(RR=1.627,95%CI为1.020~2.597,P=0.008)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ⅠB期NSCLC不同亚组的3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TNM分期对ⅠB期的定义可能仍有待改进。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肿瘤中低分化是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无影响,该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载~(125)I粒子链胃肠管长期留置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对1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载~(125)I粒子链胃肠管长期留置,记录技术成功率,术前及术后2个月进食困难分级、食管病变最大层面的管壁厚度,统计治疗有效率及胸痛、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载~(125)I粒子链胃肠管,技术成功率为100%(11/11)。术后2个月时,11例患者进食困难均获不同程度改善,进食困难Stooler分级由术前的(3.55±0.52)级,降至(1.09±0.70)级;食管病变最大层面的管壁厚度由术前(21.65±4.50)mm,降至(11.38±4.20)mm,管壁厚度收缩率(48.89±10.50)%;治疗有效率为90.91%(10/11);均未见食管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回收的鼻肠管均未出现断裂、粒子丢失及移位。结论载~(125)I粒子链胃肠管长期留置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125Ⅰ粒子植入术后尿路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9年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125Ⅰ永久性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资料,观察尿路并发症以及下尿路症状。 结果共收集120例前列腺癌患者,随访时间2年,平均年龄(73±5)岁;临床Gleason评分6~10分,平均(8.4±1.1)分;前列腺体积(47±12) ml。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和术后2年IPSS评分分别为:(13.1±3.6),(21.6±4.6),(19.2±4.4),(15.9±3.9),(13.9±3.1)和(13.5±2.7)。术后1个月内尿路Ⅰ级和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5.8%;术后3个月尿路Ⅰ级和Ⅱ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2.5%。术后无尿路Ⅲ级和Ⅳ级并发症发生。 结论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微创、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虽然放射性粒子对患者的排尿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较轻,具有一定的自限性。术中精确的定位、制定计划及粒子植入操作技术是预防严重合并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记录随访所见。结果16例治疗均成功,癌痛及胸腔积液均明显缓解;术中未见穿刺部位、微波消融区及粒子植入区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3级以上放射性损伤,未出现粒子迁移,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68.75%(11/16)、局部控制率87.50%(14/16)。随访12个月期间5例死亡,但无粒子植入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微波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治疗肝细胞癌(HCC)的调控网络。方法 以125I粒子辐照HCC细胞(PLC/PRF/5细胞及HepG2细胞),通过平板克隆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辐照对HCC细胞的影响;以基因芯片筛选显著差异基因,采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IPA)分析细胞信号通路及显著差异基因作用网络,并行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观察125I粒子的调控网络。结果 相比空白对照组,125I粒子组PLC/PRF/5及HepG2细胞的平板克隆能力均显著降低,PLC/PRF/5细胞内γH2AX荧光明显增加。125I粒子HCC细胞Acute Phase Response Signaling被抑制,106个基因上调,276个基因下调。qPCR及蛋白质印迹显示,辐照后HCC细胞乙酰基转移酶2(ESCO2)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表达下调,人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3(DDIT3)表达上调。结论 125I粒子治疗HCC的调控网络包括抑制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鼻饲管置入深度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留置鼻饲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鼻饲管深度,观察组置管深度加深15 cm,2组鼻饲全程抬高床头30°45°,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胃潴留的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深鼻饲管置入深度,可更准确回抽胃内残留,预见性判断发生胃潴留,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正>皮瓣移植技术是显微外科治疗创伤、感染或肿瘤切除术后严重组织缺损的一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头颈部、躯干或四肢等部位皮肤、肌肉甚至骨骼缺损[1-2]。既往研究显示,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率约为90%,但约有10%的患者术后会由于并发症导致皮瓣发生坏死[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系统治疗对于肝癌合并Ⅲ型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PVT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16例125I粒子条联合系统治疗的肝癌合并Ⅲ型PVTT资料。观察术后6~8周肿瘤应答有效率及不良反应,随访生存时间。结果 针对癌栓,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15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100%(16/16);针对肝癌,PR 3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8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5例,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69%(11/16)。16例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8.9月。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疼痛,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125I粒子条联合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MTC)占甲状腺癌的3%~5%[1],是一种源于C细胞的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2]。MTC有散发型和遗传性两类,其中散发型MTC占大多数(75%)[3]。遗传性MTC包括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2A、MEN2B,以及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familial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FMTC)[1]。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FMTC不应是一个独立的遗传性MTC分类,而是MEN2A疾病的一个变体[4]。FMTC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喹(CQ)联合125I粒子用于裸鼠肝细胞癌(HCC)移植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4只健康裸鼠,于右侧腹股沟皮下注射约1×107个HCC Hep3B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从中选择移植瘤大小接近的20只,随机分为CQ组、125I粒子组(I-125组)、CQ联合125I粒子组(CQ+I-125组)及正常对照组(NC组),每组5只,分别予注射CQ、植入125I粒子、注射CQ联合植入125I粒子及不作任何处理;对比观察4组移植瘤质量、细胞凋亡数量、LC3表达水平、CD31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Q联合125I粒子用于移植瘤的效果。结果CQ组移植瘤质量、VEGF-A和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大于I-125组及CQ+I-125组而小于NC组(P均<0.05);I-125组移植瘤质量、VEGF-A和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大于CQ+I-125组而小于NC组(P均<0.05);CQ+I-125组移植瘤质量、VEGF-A和Ang2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小于NC组(P均<0.05)。光镜下各组移植瘤细胞凋亡数及LC3表达按降序排列分别为CQ+I-125组、I-125组、CQ组及NC组,以及I-125组、CQ+I-125组和CQ组或NC组。移植瘤MVD在CQ组及I-125组均大于CQ+I-125组而小于NC组(P均<0.05),在CQ+I-125组则小于NC组(P<0.01)。结论CQ联合125I粒子可协同抑制裸鼠HCC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恶性或良性胰头肿瘤和壶腹部肿瘤的标准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大、脏器切除多、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复杂等特点[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D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显著提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尤其是胰腺切除术后出血(postpancreatectomy hemorrhage,PPH)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发生率在2.5%~20.2%,而致死率可高达56.2%[2]。迟发性门静脉出血作为PD术后并发症非常罕见,  相似文献   

20.
<正>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一组源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具有广泛异质性的肿瘤,NENs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肠道(66%)和肺(31%),卵巢、睾丸、胰腺、肝胆管等部位亦有发生[1]。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gallbladder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B-NENs)临床罕见,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endresults,SEER)数据库显示,GB-NENs占所有的NENs 0.5%,占所有胆囊肿瘤的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