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9例血液流变学测定与经颅多普勒检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89例患者在测定血液流变学的同时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表明:89例受检患者中血液流变学诸指标有不同程度异常者61例,占68.5%.而多普勒检查89例中异常者共52例,占58.4%.两者对比表明,血液流变学测定与多普勒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对心血管病及无明确诊断者的血液流变异常检出率较多普勒灵敏.而对脑血管病的检查两者基本一致.提示在没有多普勒仪器的条件下.血液流变学检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颅底大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99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B超)检查和(或)颅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60例行颈动脉B超检查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38例(63.33%),斑块形成29例(48.33%),管腔狭窄10例(16.67%),颈动脉B超总异常率达63.33%.93例行颅底动脉TCD检查者中发现有颈动脉系统与椎基动脉系统狭窄和(或)供血不足56例(60.22%).结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颅底大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应重视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3.
腔隙性脑梗塞,其病理基础是小血管病变,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主要发生在内囊、基底节、桥脑基底部。其临床表现繁杂,很难与脑血栓形成和TIA等区别。我们测定了10例经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人和脑血栓形成病人做了比较,认为腔隙性脑梗塞病人的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VBI患者(VBI组)行颅外段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 100例VBI患者中:颅外段椎动脉管腔狭窄者3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狭窄处血流束变细,彩色血流紊乱,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阻力指数显著增大;椎动脉完全闭塞者1例,闭塞段管腔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椎动脉走行迂曲者5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彩色血流束呈弯曲状,弯曲局部为双色或多彩血流;椎动脉走行变异者1例.VBI组共检出异常血管89例,检出率89%,对照组检出异常血管17例,检出率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颅外段椎动脉管壁的结构,判断椎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检出椎动脉有无缺如、发育异常或走行变异.其操作简单、方便、准确、无创伤、可重复,对 VB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椎动脉血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颅外段椎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管壁增厚不光滑,血管内径减小,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客观评定颅外段椎动脉结构及血流状况,为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血液流变学检查客观评价脑血栓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方法通过100例脑血栓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血栓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查对于脑血栓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们1987年以来应用藻酸双酯钠,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病人327例,收到了满意疗效。临床资料本组327例,男179例,女148例;年龄38—84岁,平均61岁。病人均做头颅 CT 扫描及其他检查确诊。病灶单一者占50%,多病灶者占50%;发病时间最短者8小时,最长者2—3个月。经血液流变学检查,全组病人均有程度不同的高粘滞血症。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的TCD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腔隙性脑梗塞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对500 例经CT 或MRI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颅内各主要动脉进行检测。结果 500 例腔隙性脑梗塞TCD 表现:血速缓慢供血不足329 例(66 % ) ,血速异常增高96 例(19 % ) ,血速正常75 例(15 % ) 。结论 双侧多发腔隙性脑梗塞以双侧血速峰值对称性下降为主(66 % ) ,P< 005 ;单发腔隙性脑梗塞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血速峰值多正常( P>005) ;腔隙性脑梗塞引起血速异常增高的病因多为高血压。TCD 可做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必要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53例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脑底动脉血流检测,并与40例正常人作对照,根据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改变,发现观察组有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致血流加速及脑血流缓慢供血不足改变。梗塞灶血液供应所属脑动脉主干硬化、狭窄及供血不足是造成腔隙性脑梗塞的重要因素,而脑动脉主干硬化、狭窄与腔隙性脑梗塞更密切相关。认为TCD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TCD对脑血管疾病的定性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0例CT无异常发现而临床症状明显者,采用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查脑部血管,通过其多普勒指标的改变对脑血管病变作出诊断结果:200例患者,检出脑血管及血流异常180例,诊断阳性率90%。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可对脑血管及血流病变作出较明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颅多谱勒(TCD)在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210例经CT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TCD检测,并将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TCD检测结果显示193例脑血流异常,异常率达91.9%。CT显示病灶位于颈内动脉供血区者,TCD则显示65.71%的病例该病灶区供血血管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在腔隙性脑梗塞发病中起重要作用,TCD检测可反映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这种脑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颅底大动脉病变情况。方法 对99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B超)检查和(或)颅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 60例行颈动脉B超检查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38例(63.33%),斑块形成29例(48.33%),管腔狭窄10例(16.67%),颈动脉B超总异常率达63.33%。93例行颅底动脉TCD检查者中发现有颈动脉系统与椎基动脉系统狭窄和(或)供血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彩色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腔隙性脑梗塞(以下简称腔梗)患者进行检测,以探讨该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血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正常对照组系健康查体者,共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43~71岁,平均54岁。无高血压史,全身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头颅...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5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45例脑出血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脑血栓形成组和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进脑血栓形成组亦高于脑出血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广泛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是急性脑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170例(高血压病125例.冠心病36例.脑血栓9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流变学检验结果,并与健康者28例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增高者以脑血栓组(88%)、冠心病组(74.3%)、高血压病组(71.8%)次序排列。中风预报的阳性率也以脑血栓组(100%)、冠心病组(44%)、高血压组(35.2%)次序排列。说明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中风预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70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张永志$齐齐哈尔市建筑职工医院!161002 @宋齐娜$齐齐哈尔市建筑职工医院!161002 @陈岩$齐齐哈尔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61例经临床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均做了头颅 CT 扫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查。CT 扫描证实有腔隙性梗塞的27例中,伴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5例;而 CT 扫描未发现腔隙性梗塞的34例中,出现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4例。因此 SEP、BAEP 与 CT 检查的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及可靠性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CT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TCD与CT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首次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149例(70.9%),而TCD检测结果193例异常,异常率达91.9%,异常率明显高于CT.CT显示72.38%的病例发生在基底节区域,TCD则显示病灶区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血管狭窄、脑动脉硬化症.结论同时对患者行TCD和CT检测,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病因和危险因素的追查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腔隙性脑梗塞脑底脉血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53例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患者进行脑底动脉血流检测,并与40例正常人作对照,根据血流速度及血流信号改变,发现观察组有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致血流加速及脑血流缓慢供血不足改变。梗塞灶血液供应所属脑动脉主干硬化、狭窄及供血不足是造成腔隙性脑梗塞的重要因素,而脑动脉主干硬化、狭窄与腔隙性脑梗更密切相关。认为TCD对腔隙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颅超声对临床指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已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200例患者进行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经枕窗对椎-基底动脉,颞窗对颈内动脉进行血流检测.结果 200例患者中出现血流速度异常者180例,占90%;正常者20例,占10%;200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异常者80例,占40%;正常者120例,占60%.结论 TCD检查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11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6项指标,并随机抽取83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其中血流变学低切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血脂中TG、TC、LDL-C、ApoB100水平增高显著,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1)。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滞度明显异常,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中血流变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TG、TC、LDL-C及ApoB100水平与疾病呈正相关,提示对中老年高危人群进行上述指标监测有助于脑血管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