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督脉对人体阳经气血收蓄与供给双向调节的生理功能,决定了其经脉循行特殊而又复杂。在循行走向方面,督脉与有关他经互为源流,互往互来;在循行线路方面,形成一条主干和(至少)5条歧支的复杂系统。《灵枢》、《素问》和《难经》对于督脉循行的诸般叙述,遥相发挥,互文互义,不存在分歧和矛盾。 相似文献
2.
对督脉循行路线的一点看法李遇春宁夏医学院中院学(750004)笔者在《经络学》的教学过程中,查阅了有关督脉的文献,发现各种针灸专著对督脉循环路线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分歧。笔者复习了有关文献,拟对文督脉循环路线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1各家关于督脉循环路线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督脉的走向,我们一般都认为是由下而上循行的。这种看法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因为在现在的针灸书籍中,包括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科学组会议审定通过的《标准针灸穴名》及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督脉穴的排列顺序都是由下而上的。但是,在古代文献中有关督脉的走向有两种不同的描述。《灵枢经·营气》载:“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行,逆顺之常也。”毫无疑问,这里的督…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 :利用改进型的氧传感针 ,对 2 8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 2 .5cm的非经对照点共五个水平组织中的氧分压进行了检测 ;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 :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部位 ,其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也较其两侧的非经对照点高 (P <0 .0 5)。结论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能量代谢旺盛 ,可能是产生沿该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相似文献
11.
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温度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针型温度传感针,对32名志愿者沿督脉线及其两侧旁开约2cm的非经对照点共5个水平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进行了检测,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部位,其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较其两侧的非经对照点高(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都较高,说明该部位的能量代谢可能较为旺盛,这可能是产生沿督脉红外辐射轨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相似文献
12.
卫气的循行路线和循行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既是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也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卫气是分类众多的气的一种 ,有温养、调节及防御功能。对其功能的研究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自《内经》以来 ,关于卫气所在、循行方式及路线 ,存在多种说法 ,且相互间矛盾重重 ,使人不知如何取舍。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温习 ,将一点见解提出来 ,以便与同道一起对卫气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1 《内经》的卫气循行方式《内经》中有关卫气循行的记载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说法 ,卫气是从头向全身散行的 ,并且是昼夜阴阳分行而一日一夜运行于身五十周 ,如…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探讨夏至及夏至前后督脉穴位皮温的变化情况.方法:夏至及夏至前后利用红外摄像仪对300名志愿者对督脉线穴位平均皮温及命门、至阳、大椎、肾俞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进行了检测,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夏至的督脉穴位皮温明显高于夏至前后的皮肤温度(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皮温度夏至时较高,说明节气对皮温具有一定的影响,督脉为阳脉之海,该部位的能量代谢较为旺盛,此时实施"春夏养阳"之法,运用中医外治的补阳之法,有助于人体虚弱的阳气得到调养恢复,使气盛血旺. 相似文献
17.
18.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9)
目的 探明督脉循行的明确路线。方法 对相关古代中医经典关于督脉循行的论述作文献分析与考证。结果 考证、概括出督脉的循行路线。结论 探明督脉循行的明确路线,对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督脉循行的路线,尚存在一些疑点,有待进一步研究与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督脉学说并结合文献有关中风的论述,认为以调畅督脉、疏通经络、活血祛痰、补肾助阳、醒脑开窍为治疗脑卒中的大法,从调督脉治疗脑卒中,以改善脑卒中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