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的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我市所辖4个区设25个点采用笼日法布笼捕鼠,调查鼠类种群构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血清汉坦病毒(HV)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验鼠肺抗原。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72只,捕获率为8.25%,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4种鼠形动物中,除板齿鼠外,其余3种均发现携带HV或感染,带毒鼠全部为成鼠。褐家鼠占捕获鼠形动物的87.50%,为本市优势鼠种,其HV感染率和带毒率分别为18.20%和10.97%,臭鼩鼱占4.45%,HV感染率和带毒率均为11.76%,黄胸鼠占8.05%,HV感染率和带毒率均为2.94%。鼠血清平均HV感染率为16.78%,鼠肺平均带毒率为10.38%,平均带病毒指数为0.09。福田区鼠HV感染率、带毒率最高,分别为32.41%和20.69%,带毒指数达0.14。不同生境中旧居民区、菜市场及餐饮类场所鼠带毒指数较高,分别为0.13、0.11、0.11。结论深圳市广泛存在家鼠型HFRS疫源地,呈增强趋势,主要宿主动物为褐家鼠、臭鼩鼱和黄胸鼠。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HFRS)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由多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以多种传播途径传播而以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特征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HFRS无大流行发病,但每年均有散在病例发生,且疫区也在不断扩大。2001年始我区发现了新发病例,并确定延安地区为HFRS自然疫源地及新疫区。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6例HFRS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本地区HFRS的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摸清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的分布、带毒情况及汉坦病毒的型别,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6月-2005年10月对5个监测点媒介动物自然感染出血热病毒进行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鼠肺汉坦病毒抗原,用双抗原夹心麟方法检测鼠血出血热抗体。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分型。结果共捕获478只小兽,总鼠密度为3.4%,室外为3.31%,室内为3.59%,黑线姬鼠是野外的优势宿主,占室外所捕小兽的38.29%,褐家鼠是室内的优势宿主,占室内所捕小兽的46.91%,其次为小家鼠(30.25%),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46.86%。抗原和抗体阳性鼠为39只,总感染率为9.49%。五个监测点间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线姬鼠主要携带Ⅰ型汉坦病毒,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汉坦病毒,阳性鼠肺Ⅰ型7只(占41.18%),Ⅱ型10只(占58.82%)。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带毒指数分别为9.02%、13.73%。共检测清洁级实验大鼠26批213只,其中阳性率为2.35%;SPF级大鼠78只,未检出HV抗体。结论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疫区,出血热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我市1973年发现该病,至1989年陆续有病例报告,自1990年以来本市EHF发病率直线上升,疫区迅速扩大。为阐明本市EHF的流行规律,了解宿主动物的种类组成,确定主要传染源,分析感染场所和疫区类型及人群隐性感染状况和确定EHF疫苗接种类型等问题,使EHF的防治工作具有科学依据,本站于1998年3月份在红光镇进行鼠类种群分布,密度及病毒(抗原)携带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华亭县鼠类种群、密度和带病毒情况,为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和GB 15996-1995。结果住宅区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65.33%、30.33%,平均密度为5.27%;野外以黑线姬鼠、灰仓鼠、褐家鼠、大仓鼠为优势种,平均密度为10.23%;总带毒率为1.5%,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带病毒率为5.7%。结论华亭县HFRS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及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面广、发病多、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根据各地疫情资料,近年来许多地区发病均有上升趋势,流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但随着人们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媒介的研究认识,以及病毒分离和疫苗的研制成功,采取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将会得到有效控制。1 流行概况 我国山东省是出血热的重疫区,80年代及90年代中期分别出现了两个流行高峰,先  相似文献   

7.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分布广,危害大的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引起HFRS的汉坦病毒至少有10个基因型/血清型,由于汉坦病毒型别和宿主动物的不同,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防制措施也有差异。本文就HFRS的流行特征、汉坦病毒型别及其宿主动物、传播途经和防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1990~1993年误诊的11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中,65例出血热特异抗体阳性。诊断标准以“199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方案”为依据,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对有特殊临床表现的65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汉坦病毒携带状况。方法在全省选择有代表性的8个设区市作为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携带情况。结果春季居民区平均鼠密度2.01%,野外平均鼠密度1.28%;秋季居民区平均鼠密度1.34%,野外平均鼠密度0.81%;鼠带毒指数为0.008~0.066。宿主动物构成以褐家鼠为主(353只),在20只褐家鼠、2只小家鼠和1只黑线仓鼠中检测到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结论河北省是以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的混合型疫区,目前预防控制的重点是东部的秦皇岛市和唐山市,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北部承德地区人间和鼠间疫情监测,从而有效控制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和肾脏损害等为特征。 1 976年南朝鲜李镐汪等首次从疫区黑线姬鼠的肺组织中发现朝鲜出血热病毒抗原 ,1 978年分离到病毒 ;因携带 HFRS病毒的野鼠捕自汉城以北的汉坦河畔 ,故命名为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 1 981年我国也分离出 HFRS病毒。病原的成功分离使得对 HFRS病毒感染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1病原学HFRS病原归类于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HV)属。汉坦病毒 (Hantavirus)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中独立的一个属 ,包括 1 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云南省兰坪县人、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感染情况,为HFRS预防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鼠类肺脏组织中汉坦病毒抗原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人和鼠血清中汉坦病毒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 兰坪县3个乡镇共捕获5属158只啮齿动物,其中居民区中褐家鼠的构成比为91.09%,为优势种;野外高山姬鼠的构成比为63.16%,为优势种。3个乡镇中仅见中排乡捕获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泌)汉坦病毒抗原的感染率为7.69%(5/65),臭蛊向鼠青(Suncus murinus)为25.00%(1/4),其他捕获的动物中未查出汉坦病毒抗原;宿主动物血清中汉坦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12.20%(5/41),其中褐家鼠的阳性率为12,50%(5/40);人群中汉坦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7.00%(3/43)。结论 从兰坪县人群血清中查到汉坦病毒抗体,在宿主动物肺脏组织检测出汉坦病毒抗原,血清中查出汉坦病毒抗体,首次证实云南省兰坪县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在该地区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延边地区(1954~1984年)发生的7,802例流行性出血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在本地区的流行具有散发及变动的灶状分布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性,系单峰型;出血热的爆发流行则并非受按月分布的普通性流行规律所制约;青壮年(农民)男性多发;朝鲜族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汉族。本病在啮齿动物中,属多宿主性。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东方田鼠与出血热的关系最为密切;爆发流行则与林姬鼠、棕背(鼠平)、红背(鼠平)等有关。不能排除出血热有多种传播途经的可能性,但虫媒传播能比较完满地解释本病的许多流行表现。还讨论了出血热的预防,并强调了采取以防鼠灭鼠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14.
石家庄地区1984~1985年确诊流行性出血热167例,重型和危重型60例,占35.93%。调查表明,平原发病区域褐家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检出率为6.23~6.82%,小家鼠为4.05%。鼠带毒率与当地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野鼠中未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5.
自50年代以来,国内外曾先后报道多起因大白鼠等实验动物引发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实验室感染。李镐汪综述了日本及其它国家有关实验室发生的HFRS,提出实验室感染独立为一型——实验动物型出血热。此后,实验动物的带毒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自80年代起,安徽和县白桥地区陆续有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鼠带毒率调查,是基层疾控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的检测工作,这对于掌握EHF的鼠间感染情况和控制EHF人间疫情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基层,由于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至在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一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死者的亲属及相关医务人员,查阅临床资料,开展宿主动物的相关调查、密切接触者和高危人群的血清学检测。结果2008年7月湖南省道县报告2例HFRS死亡病例,经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死者的血清样品,IgM抗体阳性,确诊为HFRS感染。检测病例工作场所及居住地周围的宿主动物鼠肺44份,汉坦病毒感染率为6.82%。检测患者同事血清标本14份,IgM抗体均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结果认为,HFRS疫情传染来源可能是由于洪水后鼠类迁移至室内引起人的感染,应采取灭鼠和免疫人群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HFRS。  相似文献   

18.
张瑾  周劲光 《中原医刊》2004,31(16):55-56
搜集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颅内多发出血患者,分析、探讨其CT表现,为临床提供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调查山东省青岛地区2000~2003年汉坦病毒的流行情况,研究病毒在该地区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②方法 采集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急性期病人血清标本64份,提取血清中病毒R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汉坦病毒基因序列,设计HTN型和SEO型的通用外套引物,同时分别设计HTN型特异性引物和SEO型的特异性引物作为内套引物,RT—nest—PCR扩增汉坦病毒基因组M片段G1区基因序列并测序。测序结果利用DNA Star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③结果 在64例标本中用HTN型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6例,占9%;用SEO型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25例,占39%;总阳性率为48%。总体来看青岛地区流行的汉坦毒株以SEO型为主。SEO型汉坦病毒间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相对较小,在核苷酸序列水平其基因的离散度为0.3%~8.9%。HTN型汉坦病毒的变异率较高,其基因的离散度为2.6%~11.2%。④结论 青岛地区汉坦病毒的流行以SEO型为主,HTN型并存,其中HTN型主要发生在胶南市。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衰竭(ARF)为特征,ARF是引起死亡最严重的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症处理.近年来,我院将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用于治疗HFRS取得满意效果.现就HFRS急性肾衰竭进行透析的措施及常见问题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