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探讨血清胆红素在CHF患者的病理生理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和38例非CHF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有观察组随访3~24(平均14.3)月,评价血清胆红素与CHF预后的相关性,常规肝、胆、胰B超,血脂,肝炎病原学检查。结果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23.61±6.12)umol/L比(13.01±3.02)umol/L明显提高(P<0.01),随访期间存活组较死亡组(23.28±4.12)umol/L比(17.87±3.12)umol/L增高(P<0.05),稳定组较反复加重组包括死亡组(24.13±3.18)umol/L比(18.19±2.89)umol/L增高(P<0.05)。结论CHF患者血红素氧化酶胆红素系统被激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可能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CHF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AR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6例。所有入选患者记录APACHE II评分,血常规,常规生化检验,胆红素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ROC analysis)综合分析胆红素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诊断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红素与脓毒症并发ARDS的危险度。结果: ARDS组中,死亡患者入科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36.1±22.5 umol/L,10.9±11.2 umol/L,28.8±14.2umol/L)均高于存活患者(26.6±15.1 umol/L,8.9±5.2 umol/L,18.4±7.2 umol/L)(P总胆红素<0.05),死亡患者在诊断ARDS当天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存活组(46.8±18.3umol/L vs. 33.8±19.2 umol/L)(P<0.05)。诊断ARDS当天的总胆红素水平对于ARDS的诊断有中等程度的诊断价值(AUC=0.689,P=0.013)。在入ICU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升高1mg/dL,ARDS发生风险增加51%(OR=1.51,P=0.031),死亡风险增加68%(OR= 1.68,P=0.012)。诊断ARDS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升高1mg/dl,死亡风险增加167%(OR=2.67,P=0.008)。 结论:脓毒症患者中,胆红素水平与ARDS的发生以及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1岁,系男男性行为者。确诊艾滋病(AIDS)1个月余,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前检查血常规、肝功、心电图、肺CT均未提示异常。肾功正常: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3.69μmol/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CREA):58.9umol/L,CD4~+T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51个/μL,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载量:3.41×10~5拷贝/mL。患者无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无饮酒史及化学毒物接触史,无肾病等基础性疾病病史。患者于2015  相似文献   

4.
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ATCI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T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两组无差异。ATCI组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1%,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4%和59%。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对ATCI的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1患者资料患者唐××,男,56岁,HBsAg阳性30余年,2014年1月患者因咳嗽、发热、胸闷两月余就诊于我院,症见乏力,无纳差、腹痛、无厌油恶心、无发热、偶有反酸,二便正常。检测HBV-M HBsAg(+),HBeAb(+),HBcAb(+);肝功能:ALT23U/L,AST25U/L,ALP 90U/L,GGT 38U/L,TBil 18.7umol/L;血常规:WBC7.44×10~9/L,RBC 4.48×10~(12)/L,Hb 151g/L,PLT 221×10~9,甲胎蛋白4.63μg/L;凝血功能无异常;HBV DNA病毒载量:500IU/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40例正常人群空腹tHCY水平与80例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空腹tHCY水平分别比较(2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0例糖尿病视网膜患者、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结果:正常人群tHCY为7.19±2.96umol/l、单纯糖尿病组tHCY为13.09±4.66umol/l、糖尿病肾病组为18.44±8.27umol/l、糖尿病视网膜患者组为17.20±5.73umol/l、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HCY为19.98±8.48umol/l。糖尿病患者组及并发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tHCY可能是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并降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7年~2001年5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118例,部分造影未成功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rrC)、胆道引流(PrrCD)及螺旋CT/'MRI胆道成像检查。本文拟探讨ERCt,、PrrC联合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8例,男76例,女42例,年龄23~85岁,平均56.22岁。总胆红素定量平均92.04,umol/L。15例ER(P未能确诊患者中6例行FrrC检查,2例行PTCD治疗,10例行CT/MRl胆道成像及仿真胆道镜检查。全组9例行ES"r治疗,其中2例行乳头开窗术后胆道造影。3例患者住院期间合并…  相似文献   

8.
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2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多脏器功能衰竭(Mu ltip le O rgan failure,MOF)是指机体重要生命系统或器官2个以上同时或短期内相继受损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230例肺心病并发MOF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多脏器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一般认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在具有心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基础上合并以下1项或1项以上者可诊断MOF。1.1.1肺心病和肺性脑病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会议所定标准。1.1.2肾功能衰竭少、无尿及血肌酐>177 umol/L者,(正常值88~177 umol/L)。1.1.3肝功能衰竭黄疸指数>12 u,总胆红素>34·2umol/L(正常值1·7~17um…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02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及相关化验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肝硬化54例(52.94%);非肝硬化48例(47.06%),其中胰源性门脉高压29例(28.43%),其他19例(18.63%)。首发临床症状:呕血8例(7.84%),黑便8例(7.84%),同时出现呕血、黑便13例(12.74%),腹部不适症状34例(33.33%),乏力7例(6.86%),下肢水肿5例(4.90%)。非肝硬化患者中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比例明显多于肝硬化患者(43.75%∶24.07%,P0.05)。血常规检查:肝硬化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分别为3.77×10~9/L、75.50×10~9/L均低于非肝硬化组的5.11×10~9/L、152.50×10~9/L,二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肾功能结果:肝硬化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患者(均P0.01)。[结论]引起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最主要的病因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胰源性门脉高压,肝硬化患者多存在脾功能亢进和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用抗胸腺球蛋白(ATG)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2例重症再障贫血,取得显著效果。例1 男性,23岁,入院时血液检查:红细胞171×10~4/μl,血红蛋白6.5g,血小板2.1×10~4/μl,各类血细胞严重减少。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2个疗程无效。给予 ATG 20mg/kg/d,总量5g,10周后取得良好效果,骨髓穿刺有核细胞由1.5×10~4/μl 增至11.5×10~4/μl。1年后血红蛋白增至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1.1女,57岁,因纳差、上腹部胀满不适1月就诊。经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初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胃下垂。给予对症治疗1月,疗效不明显。患者逐渐消瘦,体重下降4 kg。再次入院。查体:T 36.8℃,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7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深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血常规:白细胞5.5×10~9/L,中性粒细胞0.73,血小板80.6×10~9/L,血红蛋白98 g/L。肝功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正常,丙氨酸转移酶60 u/L,碱性磷酸酶647 u/L。B超检查:胆囊增大,肝内外胆管扩张。CT、MR检查:十二指肠降段占位,多考虑十二指肠癌,并胰头部分受侵,致肝内外胆管、胰管扩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C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的关联性。方法 筛选并入组234例行冠状动脉药物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术的患者,并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分别收集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术后半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药物支架组(DES组)患者其术后胆红素水平较术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18.0±4.9 umol/L VS 术前13.8±4.3 umol/L,P=0.000<0.05);(2)再狭窄组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较非再狭窄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SR组11.4±2.7 umol/L VS 非ISR组 14.0±4.4 umol/L,P=0.005<0.05);(3)支架术后所升高的血清胆红素水平(total bilirubin,TBIL)与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两者相关(两者与TBIL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5和0.672,P值均小于0.05),而且与直接胆红素(DBIL)的相关性更大。结论 基础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支架术后ISR的发生呈负相关,其可能是ISR的保护性因素;支架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主要以直接胆红素(DBIL)为主。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5岁,居血吸虫病流行区,因高热10天,伴腹痛,腹泻,脓血便在当地治疗无效于1998年8月4日入院。检:T39℃,P.110次/min,BP15/12kPa,心肺(一),肝肋下1cm,剑突下3.5cm,质中等,全腹轻度压痛,脾未扪及,1个月前有疫水接触史,实验室检查Hb65g/l,WBC14.5×10~9/l,N0.70,L0.19,E0.11;IHA1:10,粪便检出血吸虫卵。入院诊断:急性血吸虫病。入院后,行吡喹酮120mg/ks 6日疗法病原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拉米夫定(LAM)治疗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基线ALT、HBsAg、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4周和12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对其治疗104周时抗HBV疗效的预测价值. 方法 127例成年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接受LAM 100 mg/d治疗,且均完成≥104周的治疗.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 DNA水平.分别比较和分析不同基线ALT、HBsAg、HBV DNA水平及治疗4周和12周时不同HBV DNA水平与治疗104周时疗效的关系.数据采用x~2检验及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基线ALT<5×正常值上限(ULN)和ALT≥5×ULN两组患者,治疗104周血清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50.0%和86.8%(P<0.01).基线HBsAg<2000 COI和HBsAg≥2000 COI两组患者,治疗104周时HBsAg<500 COI的比例分别为19.1%和17.5%(P>0.05);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1%和2.5%(P>0.05),血清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1.7%和67.5%(P>0.05).基线HBV DNA<1×10~6拷贝/ml和HBV DNA≥1×10~6拷贝/ml两组患者,至治疗4周和12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至治疗104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2.7%和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HBVDNA<1×10~3拷贝/ml和HBV DNA≥1×10~3拷贝/ml两组患者,104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70.7%和60.9%(P>0.05);治疗12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和HBV DNA≥1×10~3拷贝/ml两组患者,104周时HBV DNA<1×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78.8%和38.1%(P<0.01).结论 基线ALT≥5×ULN和治疗12周HBV DNA<1×10~3拷贝/ml的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LAM继续治疗至104周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病毒学应答.治疗前不同基线HBsAg水平对治疗104周时HBsAg的水平、HBsAg/抗-HBs血清学转换率和HBV载量的预测价值不大;基线HBV DNA水平对104周时是否获得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也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MH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2016年住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93例,按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狭窄程度分为3组,无狭窄组32例,狭窄程度<50%(1%~49%)组30例,狭窄程度≥50%(50%~100%)组31例。比较各组单核细胞、MHR值。结果无狭窄组、狭窄程度<50%组和狭窄程度≥50%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 17±1. 00)×10~9/L、(6. 09±1. 49)×10~9/L、(6. 87±1. 4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2. 94±0. 65)×10~9/L、(3. 65±1. 21)×10~9/L、(4. 15±1. 17)×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1. 71±0. 42)×10~9/L、(1. 79±0. 49)×10~9/L、(2. 03±0. 57)×10~9/L,单核细胞分别为(0. 32±0. 08)×10~9/L、(0. 43±0. 13)×10~9/L、(0. 44±0. 10)×10~9/L,MHR值分别为0. 25±0. 08、0. 35±0. 15、0. 40±0. 12,HDL-C分别为(1. 38±0. 36)×10~9/L、(1. 31±0. 32)×10~9/L、(1. 12±0. 22)×10~9/L,男性比例分别为68. 75%、56. 67%、90. 32%,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0. 000、0. 033、0. 000、0. 000、0. 003、0. 012)。狭窄组与无狭窄组相比,单核细胞对血脂的吞噬能力增强。结论炎症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具有相关性,单核细胞促进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发展,MHR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现将4例特殊病因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报告如下。例1 乙型肝炎合并AIHA:张某、女、47岁,因头晕乏力十天入院。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肝脾未触及。血红蛋白73g/L、白细胞13.6×10~(?)/L、晚幼红细融0.08,血小板340×10~(?)/L、网织红细胞0.37,总胆红素47umol/L,凡登白试验间接(+),尿胆原(+),SGPT500u,HBsA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调查60岁及以上的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e,DILI)患者,探讨其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2012年86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住院老年DILI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引起肝损药物、伴随药物、临床表现、生化免疫、辅助检查,合并疾病和预后等,观察老年DILI的临床特点及规律.结果 DILI患者共86例,男性37例,女性49例,年龄60~89岁,平均(74.0±7.7)岁.引起老年DIH的药物以中草药为主(31.4%),其次分别为抗生素(10.5%)、激素类(10.5%)、他汀类降脂药物(9.3%),其他药物种类还包括化疗药、降糖药、神经精神类、NSAID等.各项生化免疫指标与预后分析发现AST、GGT较高者提示预后不良[(195.5±219.9) umol/L vs (342.0±341.0) umol/L,P=0.020; (280.0±281.6) umol/L vs (288.4±257.4)umol/L,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胆红素水平升高,且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32,0.043,0.034).结论 本资料中草药是引起老年DILI的最常见药物.老年DILI患者起病时AST、GGT较高者提示预后不良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胆红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应用艾曲泊帕治疗的75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5例患者中男25例、女50例,中位年龄44(19~66)岁,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中位值13(1~66)×10~9/L,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3个月及第6个月PLT中位值分别为29(1~286)×10~9/L、57(3~616)×10~9/L、67(3~300)×10~9/L、92(10~397)×10~9/L,明显高于治疗前PLT水平(均P=0.00);治疗总有效率81.33%(61/75例);PLT≥3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3~42)d。(2)不同艾曲泊帕剂量组间的体重或BMI水平比较发现均不影响药物的起效剂量,P0.05。36例患者既往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11例为rhTPO治疗有效),结果显示rhTPO治疗是否有效不影响艾曲泊帕的疗效,P0.05;另外,艾曲泊帕的疗效在不论血小板抗体阳性与否以及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vs 75.00%、87.88%vs 76.19%,均P0.05。(3)肝脏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为最常见的艾曲泊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或回至基线水平;期间发生血小板升高相关脑梗死1例。结论:艾曲泊帕对于ITP患者有效率高,为快速提升PLT水平、降低出血风险,推荐成人患者可选50mg剂量起始,同时联合预防性保肝治疗。但艾曲泊帕停药后维持作用时间短暂、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载量的相关性。方法:联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荧光毛细管电泳技术,对19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的检测;采用实时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清HCV病毒载量。结果:慢性HCV患者HLA-G基因型(+14 bp/-14 bp)、(-14 bp/-14 bp)及(+14 bp/+14 bp)的频率分别为41.8%、47.5%、10.7%,HCV载量分别为9.405×10~6(1.012×10~6~4.715×10~7)IU/mL、8.200×10~6(1.465×10~6~3.28×10~7)IU/mL、1.080×10~(11)(7.995×10~5~5.300×10~7)IU/mL。携带不同HLA-G基因型患者的HC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A-G14bp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HCV病毒载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免疫清除期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 方法 使用荧光多聚酶链反应分别检测和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1、2、3、4级的血清HBV DNA载量,以及肝组织炎症分级1、2,3、4级所在肝纤维化分期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多组资料两两比较采用ANOVA检验分析. 结果 176例处于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1、2、3、4级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8.20×10~5±9.11×10~1)拷贝/ml、(16×10~6±5.96×10~1)拷贝/ml、(8.12×10~5±8.01×10~1)拷贝/ml和(2.08×10~6±3.69×10~1)拷贝/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肝组织病理炎症1、2、3、4级所在肝纤维化分期用相同肝脏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后的血清HBV DNA载量分别为(9.24×10~8±9.35×10~2)拷贝/ml、(5.33×10~9±7.56×10~2)拷贝/ml、(1.06×10~(10)±1.77×10~3)拷贝/ml、(3.31×10~(11)± 5.18×10~2)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中,从免疫耐受期进入免疫清除期后,肝细胞反复出现炎症,坏死,同时伴纤维组织增生.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的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