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1995~ 1998年 ,笔者将《中医方剂歌诀》一书中之“止嗽散”改为汤剂加减治疗外感咳嗽 10 0例 ,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0 0例患者中 ,男 44例 ,女 5 6例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4个月 ,平均年龄 37.5岁 ;病程最长 75 d,最短 7d;其中肺热痰黄 45例 ,肺寒痰白 36例 ,肺燥干咳无痰 19例。就诊前均曾用青霉素钠、氨苄青霉素以及先锋霉素、白葡萄菌止咳片等抗生素和止咳药治疗无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2 治疗方法将“止嗽散”改为汤剂进行加减治疗。基本方药组成 :桔梗 12g,紫菀 12 g,百部 12 g,白前 12 g,陈皮 8g,甘草 6 g…  相似文献   

2.
董月灵 《河南中医》2003,23(9):27-28
外感咳嗽是门诊常见的疾病。笔者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运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 10 6例 ,疗效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0 6例患者 ,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4 2例 ,女 6 4例 ;年龄18~ 5 9岁 82例 ,6 0岁以上 2 4例 ;病程 1周 2 8例 ,2周 5 5例 ,3周以上者 2 3例。咳嗽伴头痛者 18例 ,鼻塞流涕者 12例 ,咽痛者 12例 ,喉痒者 94例 ,胸闷不适者 76例 ,痰白色 6 8例 ,痰黄色 30例 ;舌质淡红 6 4例、稍红 4 2例 ,苔白或白腻 85例、黄或黄腻 2 1例 ;脉浮缓 78例 ,略数 2 8例 ;已用过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的 98例 ,没有用过药物…  相似文献   

3.
加味止嗽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 ,有病程长、疗程长及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 ,我们用自拟加味止嗽散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疗效。1 一般资料39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17例 ,女性2 2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17岁 ,其中 6岁以下 14例 ,7~ 14岁 19例 ,15岁以上 6例 ;病程 30~ 4 5天 2 3例 ,4 6~ 6 0天 11例 ,大于 6 0天 5例。2 治疗方法加味止嗽散组成 :桔梗、白前、陈皮、紫菀、百部、仙鹤草、蝉衣各 10 g,炙麻黄、荆芥各 6 g。如果咳嗽有少量白痰或痰黄白相间者加鱼腥草 10 g。服药时散剂改汤剂 ,以 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各型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把120例外感咳嗽病人辨证为风寒、风热、温燥、凉燥四型,以止嗽散随症加减治疗.结果:120例观察病人中,治愈112例,其中服药1~2剂治愈15例,3~4剂52例,5~6剂32例,7~8剂13例.好转4例,未愈4例,治愈率为93.3%,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民间流传“牙痛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的说法,说明牙痛虽是小病,但其疼痛难忍。笔者从医近2 0年来运用自拟地黄汤治疗各种牙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1 2 8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1 8岁;5 7例牙痛患者伴有畏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基本方:生地黄1 2 g,当归、丹皮、白芷、荆芥、防风、青皮各1 0 g,细辛3g,甘草6g。根据牙痛的部位加减:上第1~2牙痛加黄连(炒)、麦冬各1 0 g;下第1~2牙痛加知母、黄柏各1 0 g;上第3~4牙痛加川芎、石膏各1 0 g;下第3~4牙痛加白术、…  相似文献   

6.
三拗汤加味治疗外感咳嗽8O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8):339-339
笔者使用三拗汤加味治疗外感咳嗽 80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80例 ,其中男 3 5例 ,女 45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80岁 ,平均 45岁 ;病程1~ 1 0天。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咽痒、咯痰等症状 ,X线摄片示双肺纹理正常或增粗。风寒咳嗽55例 ,风热咳嗽 2 5例。2 治疗方法三拗汤加味 :炙麻黄、苦杏仁各 1 0 g,炙甘草 5g。加减 :风寒咳嗽加荆芥、紫菀、款冬各1 0 g;风热咳嗽加黄芩、桑白皮、桔梗、白前各1 0 g;若痰湿重 ,见咯痰多、胸闷、苔腻 ,加陈皮、半夏、苏子、地龙各 1 0 g。 3天为 1个疗程 ,最长治疗 3个疗程。…  相似文献   

7.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一书 ,由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7味药组成。主治外感风寒发热咳嗽。笔者以该方适当加味 ,治疗小儿肺炎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 0例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4个月~ 7岁。均有咳嗽、气喘、发热、腹泻、腹胀、指纹红紫症状。2 治疗方法止嗽散方药组成 :桔梗 3~ 6 g、荆芥 3~ 6 g、百部3~ 6 g、白前 3~ 6 g、炙甘草 1~ 3g、陈皮 3~ 6 g。发热恶寒重者加防风 3~ 6 g、苏叶 3~ 6 g、生姜 2片为引 ;痰涎稠黏者加半夏 3~ 6g、川贝 3~ 6 g、桑白皮 3~ 6 …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 年龄 2 0~ 2 5岁 10例 ,2 6~ 3 0岁15例 ,3 1~ 3 5岁 3例 ,3 6~ 40岁 2例 ;第 1胎 18例 ,第 2胎 10例 ,第 3胎 2例 ;病程 2 0~ 2 5 d2 5例 ,2 5~ 3 0 d4例 ,3 1~ 3 5 d1例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为剖宫产术后 2 0 d阴道恶露不净者。其临床特征为恶露淋漓不断 ,色紫暗或夹血块 ,小腹痛疼拒按 ,乏力 ,舌紫黑音或边有紫斑。  治疗方法 生化汤加味药物组成 :炙黄芪3 0 g,当归、益母草各 15 g,桃仁、红花各 10 g,川芎9g,炮姜、泽兰、炙甘草各 5 g。临床加减 :大便干者加生大黄 5~ 10 g。汗多者加桂枝、白芍各 12 g;纳差者加神…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经多方治疗不愈 ,予止嗽散加味治疗 ,疗效显著。1 临床资料收集整理从 2 0 0 0— 1~ 2 0 0 1— 10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 4 5例咳嗽病人资料 ,男 2 6例 ,女 19例。年龄 14~ 6 1岁 ,均经西药或中药治疗 10~ 6 0天咳嗽无缓解 ,39例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6例为急性支气管炎 ,排除肺炎、结核等。症见 :咽痒胸闷、咳嗽少痰、舌淡苔白或舌尖红苔薄黄。2 治疗方法嘱病人停用抗生素及止咳药 ,给予止嗽散 :荆芥 10 g、前胡 10 g、百部 15 g、炙紫苑 15 g、炙冬花 15 g、桔梗 10 g、川贝母 5 g、炙枇杷叶10 g、炙草 5 g,舌红、…  相似文献   

10.
大青龙汤治疗小儿夏季外感高热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青龙汤加味治疗小儿夏季外感高热5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在50例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病程多在2~6天,体温均在39℃以上,最高达41.7℃。主要症状;高热、恶寒,流清涕、烦躁、无汗或少汗、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均正常、多见淋巴细胞增高。方药组成:生麻黄l~6 g,桂枝1~5 g,生石膏5~15g,杏仁3~6g,红枣2~3枚,生姜1~2片,生甘草2~3g。恶寒重无汗而口渴不甚,麻桂量略大,生石膏量略小;恶寒轻微汗而热甚口渴者,则生石膏量略大,麻桂略小。加减方法:①发热起伏,口渴欲饮加柴胡、葛  相似文献   

11.
笔者 1989年 2月~ 1998年 12月应用自拟仙虫汤治疗周围性面瘫 89例 ,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所治 89例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 :男 5 8例 ,女 31例 ;年龄最小 5岁 ,年龄最大 73岁 ,平均 38岁 ;发病部位 :左侧 5 1例 ,右侧 38例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4 2天 ,以 1~ 6天者最多见 ,占 90 %。2 治疗方法汤剂组成 :仙灵脾 8~ 2 0 g、全虫 2~ 4 g、僵蚕 6~12 g、蜈蚣 1~ 3条、地龙 5~ 10 g、牛蒡子 10~ 2 0 g、葛根10~ 15 g,水煎服每日 1剂。加减 :偏气血亏虚者加党参、黄芪、茯苓 ;外感风寒者加防风、白附子、荆…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1年 ,我科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6 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 0例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均符合哮喘病诊断标准[1] 。男 4 2例 ,女 18例 ;年龄 13~ 6 8岁 ,平均5 8± 7岁 ,<5 0岁 2 1例 ,>5 0岁 39例 ;病程 3~ 10年 33例 ,10~ 2 0年 2 7例 ;有吸烟史者 37例。2 治疗方法拟宣肺祛邪定喘汤 :生麻黄 3g ,半夏 12g ,桑白皮 15g ,苏子 12g ,杏仁 12g ,桃仁 12g ,地龙 15g ,蝉蜕 10g ,款冬花 12g ,川贝母 10g。如发热咽痛、痰黄粘稠者 ,加黄芩、栀子、鱼腥草 ;恶寒无汗、喘急胸闷、咯痰稀薄者 ,…  相似文献   

13.
吴文岭 《山西中医》2013,29(8):10-11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的疗效.方法:对40例外感咳嗽患者全部使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62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3岁10例,4岁18例,5岁15例,6岁19例. 2.治疗方法败毒散加减:柴胡6g,前胡6g,川芎5g,枳壳5g,羌活5g,独活5g,茯苓9g,桔梗5g,人参3g,甘草3g,薄荷5g,生姜3片.加减:症见发热无汗头痛加荆芥、防风.咳嗽痰白加半夏、杏仁、陈皮.咳嗽痰多黄加贝母、桑白皮.发热重体温高,加石膏、黄芩.咽痛苔黄加双花、连翘.脘腹胀满呕吐泄泻加三仙、莱菔子.恶心呕吐加藿香、佩兰.每天1剂,分2-3次口服.  相似文献   

15.
敛汗合剂治疗小儿顽固性多汗症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 0月~ 2 0 0 0年 6月 ,笔者用敛汗合剂治疗小儿顽固性多汗症 44例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4例多汗症患儿 ,均表现为昼夜汗出 ,并曾经补钙、锌等多方治疗无效者。其中男 2 6例 ,女 1 8例 ;年龄 <1岁者 1 6例 ,1~ 3岁者 1 5例 ,4~ 5岁者 1 3例 ;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恢复期者1 9例 ,佝偻病者 7例 ,心肌炎者 4例 ,肾病者 3例 ,过敏性紫癜者 3例 ,原因不明者 8例。治疗方法及效果敛汗合剂处方 :黄芪 1 0 g、防风 1 0 g、白术 6g、连翘 6g、麻黄根 3g、鲜芦根 1 0 g。浓煎 1 0 0 ml。 3岁以下患儿每次口服 2 0 ml…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 1 993~ 1 999年间运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成人麻疹 43例 ,收效满意。其中男 2 8例 ,女 1 5例 ;年龄在 2 0~ 31岁之间 ;均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全身肌肤有充血性皮疹以及麻疹粘膜斑等证候。基本方 :银花、连翘、淡豆豉、牛蒡子、荆芥、薄荷、桔梗、淡竹叶、芦根各 1 0 g,生甘草 6 g。加减 :球结膜充血、鼻衄者 ,加小蓟 1 0 g,白茅根 1 5 g;腹痛腹泻者 ,去牛蒡子 ,加煨葛根、黄芩各 1 0 g;恶心呕吐者 ,加竹茹1 0 g,旋覆花 1 5 g。水煎分服 ,每日 1剂。结果 2 4例显效 (治疗 3天内皮疹出齐 ,6天内皮疹隐退 ,体温正常 ) ;1 7…  相似文献   

17.
<正> 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自拟止咳煎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60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男40例,女20例;年龄:1~3岁20例,3~7岁14例,7岁以上26例;伴发热者18例,伴肺部体征者21例。发热至就诊最短时间为2天,最长时间为14天。治疗方法自拟止咳煎:黄芩、杏仁、川贝母各4~6克,紫菀、冬花各6~8克,橘皮6克,生艾叶8~10克,地龙10克,蝉衣4克,生草6克;加减:发热甚者加大青叶10~15  相似文献   

18.
张筱良 《陕西中医》2002,23(4):343-344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外感所致咳嗽。随机分为治疗组 33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6例 ;对照组 2 9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8例 ;两组年龄均为 1 8~ 2 3岁。  治疗方法 治疗组 :采用自拟温肺止咳汤 :细辛 3g,五味子、薄荷、射干、桔梗、陈皮各 6g,法夏、杏仁、枳壳、沙参、瓜壳各 1 0 g,甘草 5 g。如症见痰黄稠、苔黄等寒郁化火之象加黄芩、桑白皮。对照组 :口服消炎止咳中西成药。  疗效标准 咳嗽症状完全消失 ,为显效 ,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 ,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治疗结果 治疗组 1周后 (服药 7例 )显效5 4 .6% ,有效 2 7.3% ,无效 1…  相似文献   

19.
消痤饮内外合治痤疮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4年 5月以来用自拟消痤饮加减 ,内服外洗治疗痤疮 9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92例中男性 40例 ,女性 5 2例 ;年龄在 1 5~ 3 4岁之间 ,其中 1 5~ 1 8岁 1 1例 ,1 9~ 2 5岁 61例 ,2 6~3 4岁 2 0例 ;症状表现面部灼热痛 49例 ,面部灼热伴瘙痒 1 7例 ;病史 2个月~ 3年 ,女性患者多数在行经前及经期加重 ;寻常型痤疮 5 3例 ,聚合型痤疮 7例 ,热带型 9例 ,月经前期 2 3例。2 治疗方法2 .1 内服 方剂组成 :银花 1 0~ 1 5g ,蒲公英 1 5 g ,紫花地丁 1 0 g ,连翘 1 0 g ,白茅根 1 5g ,白芷 6~1 0 g等。水煎服每日…  相似文献   

20.
柴银白虎汤加减治疗外感发热1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事临床十几年来 ,采用自拟柴银白虎汤治疗外感发热疗效较好 ,现将收集资料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5 2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86例 ,女 6 6例 ;年龄最大为 73岁 ,最小为 5岁 ;体温在 37~ 38.5℃ 82例 ,38.6~ 39.5℃ 5 3例 ,39.5℃以上有 17例 ;发热时间最短为0 .5 d,最长为 5 d。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组成 :柴胡 6~ 12 g,银花 6~ 15 g,连翘6~ 15 g,淡竹叶 6~ 15 g,石膏 10~ 5 0 g,知母 6~ 12 g,黄芩 6~ 15 g,薄荷 3~ 10 g。其余药物根据临床上所感受的邪气而随证加减。如果体温在 39℃以上应先予物理降温 ,如果因高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