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较为常见,是结核病人停止化疗的常见原因之一。我院1998~2000年住院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127例。本文对病人出现肝损害的时间、程度、保肝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49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肝损害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49例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病史、症状、肝功能异常情况及治疗措施和效果。结果肝损害大多发生在化疗前期2个月之内,以中毒性为多见。有肝病史或老年、营养不良、酗酒、缺氧性肺结核等患者抗结核化疗时易发生肝损害。根据肝损害程度采取相应措施,保肝治疗大多效好。结论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预后很重要,化疗中要严密观察、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如治疗不当常导致不规律化疗,进而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加用保肝药物是有效预防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的方法之一。我院于2000~2003年应用西利宾胺防治药物性肝损害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出现的时间、程度及治疗后肝功恢复正常的时间。方法对54例临床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多出现在用药后4周内,以2—4周为最多,表现在胃肠道不适及ALT增高,经保肝药物治疗或调整抗结核药2周内肝功多能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肝功均可恢复正常,不会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化疗期间可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由此可致部分患者中途停药,影响正规化疗。本院在2006年间应用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所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165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最佳疗效。方法对于ALT在80~150单位之间且无临床症状者继续使用原治疗药物,并加用护肝降酶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或ALT升高在150单位以上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对肝脏损害大的药物,并辅以保肝降酶治疗,待ALT转为正常时,再逐渐加用抗痨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结果本组165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害,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是可以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的。临床上预防和早期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可予宁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04-01/2005-10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初治菌阳肺结核87例,分为2组,在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同时服用可予宁为观察组,服用肝泰乐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9·3%,需中断抗结核化疗的病例占4·7%,对照组分别为25·0%,2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可予宁可显著降低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减少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  相似文献   

8.
赵伟  赵辉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2):1680-1680
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成为控制结核病的关键。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和使用时间长,是结核病化疗的特点。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除了损害肝脏外,所导致的血尿酸增高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结核病的正常治疗。高尿酸血症没有特效疗法,而且治疗毒副作用大,寻求一条有效安全的高尿酸血症治疗途径,成为临床医师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HBV感染及肺结核高发区,慢性HBV携带者患肺结核临床较常见,此类患者抗结核化疗时药物选择困难,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乙型肝炎复发或疾病活动,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而死亡。近年来我院对慢性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时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防治肝功能损害及乙型肝炎复发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汤茂功  顾建军  刘东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65+370-365,370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142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半月后发生肝损害;85例在治疗1个月后发生肝损害,其中15例加服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75例停服利福平、吡嗪酰胺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52例停服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老年抗结核治疗易造成药物性肝损害,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已成为药物性肝炎最常见的因为之一,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主要因为.因此,减少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已成为结核化疗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植物有效成分防治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研究情况,希望有助于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物肝损害是较常见的一种副作用,而在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更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治疗,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为了找到迅速恢复肝功能,保证肺结核病人顺利完成疗程的有效药物,我们对102例正在治疗初治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用可予宁和护肝片来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西利宾胺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西利宾胺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 24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加用西利宾胺,对照组加肝泰乐。结果 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6.6%;中断抗结核化疗为41%;调整化疗方案为16%;与对照组的19.2%、14.2%、9.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西利宾胺可显著降低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  相似文献   

14.
马凌  杨芳玲  杨奇帅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92-2093
目的总结抗结核化疗引起肝损害的特点,以保证抗结核化疗顺利完成。方法对我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559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化疗肝损害多发生在前3月,尤其前2月;本组肝损害发生率14.3%,HBSAg阳性者肝损害发生率最高为33.3%,老人肝损害发生率较高为19.7%;本组80例肝损害发生者,全部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化疗前不仅检查肝功能,也应检查乙肝病毒学标志物,定期检查肝功能很重要,对HBSAg阳性者及老人更要重视,出现肝损害时,积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防治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是结核病化疗的基本原则。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都有一定的损害[1]。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需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联合用药易引起肝功能异常,表现为一过性单项转氨酶升高至肝细胞坏死,脂肪蛋白代谢障碍和黄疸等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早期发现,指导用药方式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则可避免其损害。并给与保肝治疗,确保化疗顺利,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住院确诊的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64例肝功能损害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入选病例均经胸片或CT以及痰…  相似文献   

16.
应重视肝脏疾患时抗结核药物肝损害   总被引:153,自引:0,他引:153  
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和持续治疗时间长,是结核病化疗的特点。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导致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肝受损影响治疗的进行,甚至使化疗中断,影响预后。抗结核药物所致黄疸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多为1%~2%,但在有肝脏疾患的结核患者,则易加重肝脏损害,使肝损...  相似文献   

17.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5):688-689
目的 了解继发型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215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者184例,占85.6%;异常31例,占14.4%。治疗后肝功能正常者151例,占70.2%;异常64例,占29.8%。(2)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间:72.7%患者发生于治疗2周内,90.9%患者发生于治疗第1个月内。结论继发型肺结核患者抗癌治疗中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加强护肝治疗,能保证肺结核病人化疗方案完成。  相似文献   

18.
至今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证明,结核病的治疗必须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化疗方案并能规律用药才可获得成功。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也是确保化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口服药一般采用一日量一次空腹顿服的方式为佳。合理联合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并可延缓甚至预防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至今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证明。结核病的治疗必须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化疗方案并能规律用药才可获得成功。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也是确保化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口服药一般采用一日量一次空腹顿服的方式为佳。合理联合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并可延缓甚至预防结桉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张进保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401-1402
目的探讨西利宾胺对初治肺结核患者板式抗痨药物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256例初治肺结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3R323E3/4H3R3”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加用西利宾胺,对照组加用肝泰乐。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4.6%;中断抗结核化疗为0.8%;与对照组的17.5%、15.9%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利宾胺可显著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提高肺结核病人规则化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