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继发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肺血管壁胶原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79例风心病肺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测定其肺血管壁中ColⅠ、ColⅢ的变化,并与1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肺血管壁Col Ⅰ、Col 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对1~3级肺血管病变,Col Ⅰ、ColⅢ含量随病变加重而增多,而4级病变中ColⅠ、ColⅢ含量与3级病变比较并不增多。血管壁ColⅠ含量主要与肺血管病变分级、肺动脉平均压、心功能、年龄4项因素有关。结论:胶原增生参与了风心病肺血管的构形重建。重度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病变并非风心病手术禁忌的原因可能与4级肺血管病变血管壁中Col Ⅰ、Col Ⅲ改变并不比3级病变重有关。主要决定肺血管病变可逆性的Cbl Ⅰ含量与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SARS患者尸检肺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肺组织病变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组织学观察,探讨SARS肺部病变的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以常规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合CD8、CD20、CD34、LCA、CD56、CD68及AEl/AE3等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等在肺病变中的数目及分布特点,观察肺组织内血管变化、肺泡上皮增生以及机化和纤维化改变,从而分析SARS肺病变的特点。结果 从病变早期至早期纤维化,SARS肺组织中毛细血管数目增多,血管分布符合肺泡壁结构轮廓;炎细胞反应表现为淋巴细胞数目下降而巨噬细胞数目显著增多;Ⅱ型肺泡上皮显著增生;在晚期纤维化及实变的肺组织中,血管数目减少,管腔增大,分布分散,失去肺泡壁的结构轮廓。结论 SARS肺部病变具有血管反应、渗出、增生及纤维化等特点,其中巨噬细胞渗出可能在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璐  周章兵 《医学综述》2013,19(11):1992-1994
肺高血压是以肺动脉压力增高,伴或不伴小肺动脉病变为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征象,治疗措施较多,其中雾化吸入直接作用于病变肺血管,选择性更高,可减少用药量及全身不良反应。雾化吸入降低肺高血压的药物主要有一氧化氮供体、依前列醇类以及研究较少的肝素类药物。该文就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肺高血压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由于CT、电视透视X光机等影像设备的发展和肺穿刺针的改进,以及细胞学诊断水平的提高,经皮肺穿刺已成为胸部介入放射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我们不仅利用电视电透导向经皮肺穿刺吸取活检,对肺部病变作鉴别诊断,还经皮肺穿刺注射抗癌药物治疗肺癌。从1989年3月到1993年3月,作者对43例肺部病变进行了穿刺吸取活检,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肺穿刺适应证:(1)肺原发性良、恶性肿瘤;(2)肺部转移性肿瘤;(3)肺部良性局限性病变;(4)痰细胞学、支气管检查无法确诊的肺部疾病和久治不愈的肺部疾病。肺穿刺禁忌证:(1)有出血倾向的病人;(2)怀疑为血管性病变,如动静脉血管畸形和动脉瘤(包括结核性空涧壁动脉扩张的Rasmussen动脉瘤);(3)进展性肺气肿,肺纤  相似文献   

5.
给清醒狗注射灵杆菌内毒素,观察血清和肺组织匀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变化。发现注射内毒素后血清ACE活性明显升高,肺组织匀浆ACE活性降低。病理检查肝脏和肺组织有明显损害。本文还讨论了ACE活性变化与肝脏和肺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任程 《实用医技杂志》2014,(10):1106-1108
<正>肺源性心脏病是肺组织、胸廓疾病、肺血管病变或呼吸调节功能障碍致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右心甚或全心损害的一种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除肺部病变外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右心室肥厚。由于肺源性心脏病病因、病理的特殊性,使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有所不同,采用微量注射泵输注呋塞米联合硝酸甘油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时提高疗效。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缺氧时动物心肌和肺的主要病变为:心肌溶解坏死,线粒体增生、肿胀或溶解,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饮泡增多、出现小管和呈绒毛状突起;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静脉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肿胀或见蛋白性物质等变化。硫氮(艹卓)酮治疗者,病变减少或变轻,毛细血管结构多较正常。文中对主要病变的发生机理,硫氮(艹卓)酮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间质弥漫性渗出、浸润和(或)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疾病.然而,其临床表现、X线改变及肺功能损害的特点类似,所以将此组疾病统称为间质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是一临床综合征,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所谓的间质已非解剖学的肺间质的定义,这里所指的肺间质除包括肺泡的问质本身外,还包括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肺实质.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变不仅限于肺泡壁,也可累及细支气管领域.由于细支气管领域和肺泡壁的纤维化,使肺的顺应性降低,导致肺容量的减少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此外,细支气管的炎症变化及肺小血管的闭塞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和弥散能力的降低,最终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9.
武根桃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6):1116-11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病变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及缺氧致肺动脉痉挛、血管重塑,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发展为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心病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肺血管病理改变与肺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采用HE ,VB染色法观察 3 0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 (正常肺动脉压组 9例 ,肺动脉高压组 9例 ,严重肺动脉高压组 12例 )肺血管病理变化 ,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肌型动脉中层厚度指数 (MT/R) ,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测定肺血流动力学指标 :平均肺动脉压 (PAPm)、肺动脉楔压 (PWP)、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结果 所有病例都可见不同程度肺静脉病理变化。肺动脉高压组患者肺动脉变化明显 ,肺肌型动脉MT/R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严重肺动脉高压组肺肌型动脉MT/R明显高于正常肺动脉压组 (P <0 0 5 )。肺肌型动脉MT/R值与PWP ,PVRI呈明显正相关 (r =0 .5 610 ,0 5 12 1,P <0 0 1)。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肺血管病理改变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有关 ,与肺血流动力学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气血注射液防治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中药气血注射液、西药钙通道阻断剂异搏定(Vp)及中西药合用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血注射液及Vp均可明显降低慢性缺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程度,且前者的效果显著优于后者;气血注射液还可显著改善缺氧造成的右心室收缩性能指标(IC)下降,并可使IC接近平原正常值。气血注射液的效果并不因合用Vp而加强。气血注射液、Vp及二者合用对大鼠颈动脉压、心率及左心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在缺氧过程中,增强心脏代偿能力可能滞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Utilin “s”)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肺功能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对比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肺心病人127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抗炎、平喘、扩管及对症治疗外,加用乌体林斯注射液,3.44μg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0.5~1.0个月。对照组仅用抗炎、平喘、扩管及对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24%与67.74%。肺功能检查(FEV10、FEV10%、PEF);免疫功能测定(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测定,IgG、IgA),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乌体林斯注射液具有肯定的免疫增强作用,改善肺功能,是一种疗效良好、安全的免疫治疗和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求更好的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方法 将泰山医学院2008级本科护理学专业(麻醉护理与重症监护方向)1班和2班109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系统解剖学.课程结束后,两组学生采用相同的试题进行闭卷考试,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95.0%以上的学生对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以学习小组为基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分析“SARS”的快速蔓延对我国的“卫生防控体系”造成的严重冲击 ,思考我国预防医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医学实践中真正地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并以此为契机去建构适应我国现今和未来需要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以有效维护公众的健康水平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捉”的本义是“握、持”,作动词用。六朝时,“捉”的意义开始虚化,转向介词。隋唐以后,介词“捉”构成的处置句的用法比较普遍。明以后“捉”字句消失于文献资料。现代汉语只在少数方言中保留了“捉”字句的用法,“吴语西播”是这些方言共同保存“捉”字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28例已行胆囊切除带T管引流的胆石症病人中,静脉滴注我院中药制剂“茵陈胆道汤”。发现,在胆酸丢失、胆汁成石指数增高、胆汁成石性增高的情况下,应用该制剂时,胆汁成石指数无明显变化;并且胆汁中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及胆汁UCB/T Bil%值等均较注药前明显降低。提示该制剂具有阻止胆固醇过饱和之成石性胆汁生成和阻止胆色素性成石性胆汁的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7.
UTILIN"S"对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肺结核在抗结核治疗同时UTILIN“S”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及结束时免疫功能的变化(CD3,CD4,CD8,NK,IgG,IgA,IgM)。结果 在抗结核治疗同时肌注UTILIN“S”可使肺结核患者CD3,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运动着的有机整体,人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地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相互结合不仅构成了人体生命的运动观,而且参照中医整体观的特色,它贯穿于整个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辨证施治,治疗治则等诸多方面。本文拟从"动静结合"理念的形成、理念特点及其在中医康复临床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医学院校"两课"教学建设的方法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科院校"两课"教学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基于我校"两课"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医科院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校"两课"教改的经验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丹参和黄芪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91例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心衰)病人选用丹参和黄芪治疗作用。16例作气囊漂浮导管监测,发现黄芪明显增加心排出量、每搏量及心脏指数,而丹参无此作用,提示黄芪有正性肌力作用;30例给黄芪加党参,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某些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44例先丹参,继之丹参加黄芪,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有明显改善,且能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提示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性,黄芪有补气强心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