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DNA修复是一系列与恢复正常DNA序列结构和维持遗传信息相对稳定有关的细胞反应,细胞为了存活而容忍某种类型的DNA损伤或不正常的碱基序列也包括在该定义范围内.目前已知DNA损伤修复方式至少有5种[1],即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错配修(mismatch repair,MMR、双链断裂修复(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DSBR)、直接修复(direct repair)每种修复方式都可有多种分子参与.研究发现参与人类DNA损伤修复的基因有130多种.因DNA损伤修复基因维持细胞完整性和基因组稳定的特殊功能所以是决定机体肿瘤易感性的在一个重要因素[2,3].本文就DNA修复基因与食道癌易感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周颉  傅建民 《广西医学》2009,31(7):1013-1015
DNA损伤修复对于肿瘤形成和化疗耐药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是DNA损伤修复机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人类细胞中,化学药物以及紫外线造成DNA损伤形成的DNA加合物,主要通过NEB途径来修复,从而维护基因组的完整性。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是DNA修复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基因,在NER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3.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是人类重要的 DNA 修复系统,可识别并修复多种结构不相关的 DNA 损伤,主要修复嘧啶二聚体和结构大的致癌物-DNA 加合物和各种引起DNA螺旋扭曲变形的损伤[1]。在该修复系统中包括两条途径,一条为全基因组修复(GG-NER)途径,可修复全基因组的 DNA 损伤,特点是速度较慢;第二条是转录藕联修复(TCR)途径,它主要修复各种阻碍RNA 聚合酶延伸的 DNA 损伤,特点是修复速度相对较快。这两条途径在识别损伤以后的修复过程基本相同。环境致癌物进入人体可引起DNA损伤,若机体不能及时正确地修复受损的DNA,就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机体有近30个基因产物参与其切除修复的全过程,本文就常见的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肝癌(HCC)是对人类健康、生命威胁较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多与乙肝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等因素有关。但是,仅有小部分HCC患者具有上述危险因素暴露史,HCC多与人群或个体的肿瘤易感性有关。而基因的多态性均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且其产物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物学活性。DNA修复系统是机体内重要的防御屏障,能直接参与修复内、外环境引起的DNA损伤。但是,对于修复能力缺陷或低下者,基因突变、细胞癌变的风险将会增加,而对于DNA修复能力低于一般人群的个体HCC发生率更高。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 (XPD)是其常见的修复基因,能直接参与DNA碱基切除修复及核苷酸切除修复,并且两种基因多个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肽显效,与HCC易感性有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与HCC发生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为HCC的治疗、干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DNA修复系统是人体抵御内外环境因素造成DNA损伤的重要系统,当DNA损伤不能及时修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升高,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1-2]。因此,DNA 修复与肿瘤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参与DNA修复的基因主要分为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 )基因、碱基切除修复( base excision repair)基因、错配修复基因、双链断裂修复基因等。着色性干皮病基因A( XPA)的主要作用是识别损伤DNA,在NER通路中, XPA 与 RPA、XPC、转录因子ⅡH ( TFⅡH )、ERCC1-XPF复合体以及DNA聚合酶一起共同作用,完成损伤DNA的修复[3]。研究资料表明,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是决定肿瘤易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XPA多态性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虽然目前国内外有关XPA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发病风险展开了关联研究,但是未能得到一致性的研究结果,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其多态性与肿瘤的相关性也不同,考虑到XPA在DNA修复途径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XP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Rad51基因位于染色体15q15.1上,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DNA分子大小约30kb,其编码蛋白含有339个氨基酸,是 DNA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HRR)的主要关键酶之一,它协同其同系物在损伤的DNA末端形成"核蛋白丝",催化断裂的DNA双链与同源DNA姐妹链进行链间转移置换[1,2].  相似文献   

7.
铂类药物是肺癌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首选化疗药物之一,其通过损伤DNA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变化是引发肿瘤患者对铂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分子学基础,DNA损伤修复通路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DNA修复能力的改变有关联,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NER通路)及碱基切除修复通路(BER通路)相关基因的SNPs对修复铂类药物引起的DNA损伤起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对近几年关于NER通路及BER通路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敏感性及预后之间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DNA损伤包括碱基改变、单链断裂、双链断裂、链的删减和碱基的耦联。链的断裂是由于碱基的损害或碱基的缺失所造成。DNA碱基切除修复 (baseexcisionrepair,BER )是最常见的DNA修复 ,其途径可能有二条 :一条为DNA多聚酶 β依赖性单核苷酸插入途径 ;另一条为增生性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 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依赖性途径。X线修复交联互补组 1(X rayrepaircrosscomplementing 1,XRCC1)是影响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的第一个哺乳动物基因[1 ] ,它在单链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作用于BER途径。XRCC1通过与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  相似文献   

9.
DNA修复基因XPC poly(AT)多态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伟  雷威  杨新民  薛润国 《河北医学》2006,12(11):1159-1160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是人类细胞最重要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之一,XPC是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的重要成分[1].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环境致癌因素尤其是暴露于DNA损伤物质相关.XPC在核苷酸切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多态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有关.我们进行了有182例食管癌病人和375个正常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探讨XPC多态对食管癌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SIRT1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RT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在芽殖酵母(S.cerevasiae)的基因转录研究中首次被发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物种的基因,在转录沉默、染色质稳态、DNA损伤后修复、延长细胞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其酶具有蛋白去乙酰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