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加大围绝经期知识宣传,指导接受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并从心理饮食等多方面进行护理,由专业人员定期跟踪随访。结果:80例围绝经期妇女接受护理,都顺利地度过了围绝经期。并且变得更加开朗乐观。结论:开展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由专业人员进行多方面的护理,可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社区诊断。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3个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9·9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4·1%。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文化程度、与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P<0·05)。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和群体性的流行特点,患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妇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负担,需采取健康教育、饮食疗法、适度锻炼、激素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珠海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8):41-41,22
目的 调查珠海市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方法 对520名40~60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由本文作者亲自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常喝牛奶及吃豆制品者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喝牛奶或不吃豆制品者(P<0.05).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后只有28.6%的妇女就医.结论 大多数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工作者应加强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出符合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南宁市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南宁市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7.71岁,早于我国城市妇女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5岁);围绝经期综合生发生率75.61%,略高于北京(60%)和广州(66.2%)。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年龄、职业、婚姻状况、丈夫情况,月经量、孕产次、流产情况,避孕方式,业余爱好等有相关性。结论:南宁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高,涉及一个群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市三级妇幼网络作用,深入社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开展激素补充疗法,是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邯郸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方法:以邯郸市丛台区社区1109例40岁-60岁的妇女为调查对象,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结果:1109例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0.49%(449/1109),其中40-50岁的妇女为高发人群(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MS的发病率为18.93%(85/449),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P0.01)。结论:关注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更要重视心理与社会支持,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虽然激素替代疗法能有效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但长期服用性激素可使妇女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的风险升高[1-2].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其它非药物方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本研究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步行训练和广场舞训练,探讨了有氧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型分布特点。 方法:应用围绝经期妇女一般生活问题调查表,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知程度;应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特点;应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症状调查表,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证型分布情况。 结果:有效调查问卷634例,其中74.76%(474/634)的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有抑郁倾向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7.29%(490/634),有抑郁表现者占8.36%(53/634),有72.40%(459/634)的被调查者具有烦躁易怒、夜寐不安、口干口苦等心肝火旺的临床表现。 结论: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知程度不足,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根据本次被调查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得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为心肝火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蚌埠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其围绝经期综合征、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40~60岁妇女957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及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2.11%(403/957)。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伴侣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运动习惯、痛经史、顺产分娩次数、近1年月经状况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以停经1年者为对照,月经正常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5和P<0.01);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40~44岁较55~60岁、有痛经史相对于无痛经史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5~P<0.01),而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无顺产分娩经历或顺产分娩1次相对于顺产分娩次数≥3次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低(P<0.05~P<0.0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1),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妇女较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1)。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水平、婚姻质量、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痛经史、近1年月经状况围绝经期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量表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水平高、良好的家庭关系、无痛经史均为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消瘦、分娩、月经紊乱则均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蚌埠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他不适症状检出率较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和了解程度难以维持平衡,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围绝经妇女出现绝经综合征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城镇及农村1000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反映出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城镇围绝经期妇女的体力劳动强度较低,但绝经综合征的发生及程度相对更高。结论适当强度的体力劳动可降低或减轻绝经综合征的发生,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江雪芳,田丰莲,黄晓辉,等.围绝经期妇女运动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91.]。  相似文献   

10.
谈对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及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对妇女围绝经期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提出从心理、心血管、骨质疏松、肥胖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洪波  杨晓钊  黄永兴 《广西医学》2001,23(5):1131-1134
由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对提高生命质量的迫切需求 ,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已受到世界性重视 ,国外已开展不少有关研究 ,国内全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和北京、上海、江西、福建等地亦进行了围绝经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和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关的许多特征因种族、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异 ,为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卫生保健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综合征群体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1 定义和标准人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衰老等阶段 ,医学上把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度时期称为更年期〔1,2〕 ,现代医学上称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健康指导,使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进行自我调理,保持心理平衡,不因客观环境和工作、生活能力下降而致心理痛苦,从而减轻围绝经期症状,较快地平安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综合征候群,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目前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众说纷纭,本文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应用和妇女保健提供参考依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围绝经期"[1]一  相似文献   

14.
深圳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和成因。方法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WHO QOL-BREF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35~60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4.9%,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年龄、文化程度、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具有发生率高和年龄趋前的流行特点,给社区妇女带来身心困扰和影响其生存质量。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服务,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以内分泌改变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是围绝经期妇女最常见的一种健康问题,大约2/3的妇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使其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治疗,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抑制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在妇女主要由卵巢产生,它可以调节促卵泡生成素分泌。文章综述了抑制素的生理功能,与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理的关系,对妇女围绝经期分期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抑制素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抑制素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在妇女主要由卵巢产生,它可以调节促卵泡生成素分泌。文章综述了抑制素的生理功能,与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理的关系,对妇女围绝经期分期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抑制素的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补充性激素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围绝经期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自然绝经,并且无雌激素使用禁忌症之妇女78例,给予尼尔雌醇(维尼安)2mg,每月1次或2次口服,观察用药后疗效及副作用。结果:尼尔雌醇对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后妇女各种症状,尤其是潮热、泌尿生殖道等症状有明显疗效,长期服用3年以上对子宫内膜、乳腺无明显影响。结论:维尼安比其他雌激素制剂具有价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激素替代治疗对提高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保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城、乡两层,调查城市5个社区、农村2乡6村。对样本点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共计1301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结果银川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8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74±3.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40±3.2)岁;采用改良的Kuppem an评分表调查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排列前五位的是烦躁易怒71.48%,失眠70.33%,疲倦无力69.95%,潮热多汗68.41%,头晕67.7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五个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收入、婚姻状况及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辅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20.
绝经综合征亦称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症"范畴.根据临床实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妇女围绝经期生理、病理的认识,认为肾阴阳两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是其病机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