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34~37周合并胎膜早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必良  马向东  辛晓燕  宋晖 《医学争鸣》2003,24(12):1118-1119
目的 :比较孕 34~ 37wk合并胎膜早破引产与观察2种方法何者为合理 .方法 :对孕 34~ 36 + 6wk合并胎膜早破产妇 4 6例 ,随机分成 2组 :催产素引产组 (2 5例 )及观察组(2 1例 ) .结果 :两组胎膜早破时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无显著差异 ,母亲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延长 (P <0 .0 1) ,新生儿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孕 34wk以上合并胎膜早破积极引产处理是安全的 ,可以降低母亲及新生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处理、预防.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在我院住院28例孕28-36+6 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孕28-34+6 周及孕35-36+6周新生儿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孕35-36+6周新生儿并发症比孕28-34 +6周新生儿并发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随孕周延长新生儿并发症减少,可采用宫缩抑制剂、抗生素等延长孕周,用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减少新生儿并发症,预防早产合并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原因、处理及其预防。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孕28周~36+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孕龄组(28周~34+6周、35周~36+6周)作分析比较。结果早产流产史、臀位、妊娠高血压疾病、多胎占据PPROM病因的前4位。不同孕周的2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在新生儿不良结局中有差异(P<0.05)。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病死率越高。提高早产并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后期待时间长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28例,根据不同孕周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孕28-33+6周组(58例)和孕34-36+6周组(70例),观察两组期待时间长短及孕产妇和早产儿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孕28-33+6周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缺血缺氧性脑病及绒毛膜炎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孕28-33+6周组期待时间48小时以内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缺血缺氧性脑病均高于期待时间超过48小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6+6周组期待时间48小时以内与期待时间超过48小时者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28-33+6周胎膜早破应采取促胎肺成熟和预防感染等措施,尽量延长孕周;孕34-36+6周胎膜早破胎儿肺成熟者应在破膜48小时内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原因、处理、预防.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161例孕28-36+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35-36+6周新生儿并发症比孕28-34+6周并发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积极预防胎膜早破因素,破膜后采用宫缩抑制剂、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抗生素等延长孕周至35周以上,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期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的孕28周~36+6周胎膜早破孕妇62例,即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足月无胎膜早破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探讨适当的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结果 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孕28周~33+6周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孕34周~36+6周者,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与足月无胎膜早破组相比,发生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采用适当的期待治疗,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可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实施期待治疗的围生结局,探讨期待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pPROM患者120例按入院时不同孕周分为三组:入院时孕26~27~(+6)周17例(甲组);入院时孕28~33~(+6)周80例(乙组)入院时孕34~36~(+6)周23例(丙组)三组患者实施相同期待疗法。结果三组期待治疗时间有差异,乙组最长;孕妇并发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甲组最高,乙、丙组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新生儿情况有差异,甲组新生儿情况预后最差,乙、丙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孕周28周的胎膜早破者期待疗法难以达到改善围生儿结局,不宜继续妊娠;对孕34~36~(+6)周胎膜早破可进行引产;孕龄28~34周胎膜早破者采用期待疗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06例早产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2月至2006年4月在我院分娩采取期待疗法的106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28周~34+6周的胎膜早破与孕35~36+6周的胎膜早破比较,分娩方式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28周~34+6周PROM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明显高于孕35周~36+6周PROM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统计学显示(P<0.01),同时母亲的并发症也明显增加。结论对于孕28周~34+6周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包括正确使用宫缩剂;合理应用抗生素;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此疗法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母儿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26例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军  徐红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7):1258-1259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 (PPROM )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 12 6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在可能使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 83例占 6 5 9%。孕 2 8~ 34 6周与 35~ 36 6周PPROM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孕 2 8~ 34 6周PPROM的新生儿病死率与孕 35~ 36 6周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母亲产褥病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对不同孕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对孕 2 8~ 34 6周PPROM者宜采用期待疗法。  相似文献   

10.
李艳  韩晓华  顾丽 《农垦医学》2008,30(3):200-20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73例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胎膜早破中以流产引产史、感染及胎位不正多见.孕28~34 6w与孕35~36 w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发病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对于孕周小者,采取期待疗法尽量延长孕周至35周以上,减少新生儿的并发症,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潘晓云 《吉林医学》2014,(36):8112-8113
目的:观察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方法和分娩结局。方法:选取95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观察不同孕周产妇经过早产胎膜早破临床处理后其新生儿的结局和分娩方式。结果:其中Ⅰ组(28~34+6周)产妇的剖宫产率为12.5%,Ⅱ组(35~36+6周)产妇其剖宫产率为46.2%,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Ⅰ组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为15.6%,Ⅱ组的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为9.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在28~34+6周胎膜早破孕妇要积极抑制宫缩,尽可能延长胎儿在母体的时间,促进胎儿肺泡成熟,并且采用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孕周大于35周未满37周的只需促进胎儿肺泡成熟,适时预防感染,降低母体、新生儿的感染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临床研究(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彩珊 《广西医学》2004,26(7):955-957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 196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中孕 2 8~ 34周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 34~ 36 6 周者 (P <0 0 1) ,15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于孕 34周前。结论 对于孕 2 8~ 34周者在胎膜早破时采取期待疗法 ,以减少新生儿病死率 ;对于孕周小者 ,尽量延长孕周至 34周以上 ,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郭宇雯 《安徽医学》2007,28(3):207-20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发生的易发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与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PPROM病例129例。结果69.77%的PPROM有感染因素存在,比较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PPROM,发现其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后组(p<0.05)。孕28~34+6周的PPROM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35~36+6周者。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处理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73例孕妇的处理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28~34周与孕34+1~36+6不同孕龄、保胎时间超过3天及3天之内作分析比较.结果:孕28~34周与孕34+1~36+6比较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死亡率有明显差异,新生儿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孕34+1~36+6周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孕28~34周.期待治疗超过3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3天之内者.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患儿采取期待治疗尽可能延长孕周,以降低新生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围生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共100例,根据孕周将全部产妇分为2组,A组发病孕龄27~34+6周,B组发病孕龄35~36+6周,观察孕周对两组胎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 A组的胎儿窘迫率、肺部并发症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56.00% VS48.00%,剖宫产:44.00% VS52.00%).结论对于孕周27~34+6周胎膜早破的产妇宜应用期待疗法,以可能延长孕周,给予促胎儿肺成熟、预防感染治疗,从而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郭丹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55-457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及母儿结局。方法:将15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根据破膜时孕周不同分为A组(28~34+6周)60例,B组(35~36+6周)96例。对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两组虽然期待治疗的时间不同,但宫内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A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1)。③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孕28~34+6周胎膜早破采取积极期待治疗,适当延长孕周,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但不增加孕产妇感染率。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石前 《医学综述》2011,17(19):3029-3031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处理。方法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孕28~36+6周PPROM孕妇98例,选择同期足月胎膜早破(PROM)9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结果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PPROM相比,新生儿感染、窒息、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ROM组与PROM相比,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孕妇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能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采取期待疗法时,应用预防感染、促进胎肺成熟及抑制宫缩等方法,以达到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早产胎膜早破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勤 《四川医学》2003,24(11):1186-1187
目的 分析早产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 ,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方法 选择 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院分娩的 86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6例中原因明确的易发因素以人流引产史为第 1位 ,孕 2 8~ 3 3 + 6周与孕 3 4~ 3 6+ 6周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新生儿并发症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对孕 3 4周前胎膜早破者宜积极治疗 ,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如无感染征象尽可能保胎至 3 4周后终止妊娠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 3例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 8~34周,34+ ~37周两组作分析比较。结果:78%的早产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下生殖道上行感染是主要原因,多数为亚临床感染。不同孕周的两组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 <0 .0 1)。结论:定期产检,注意下生殖道感染的筛查、治疗。对于孕2 8~34周的早产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治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吕汕群  吴淑卿 《四川医学》2006,27(8):865-865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 对44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28—34^+6周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35-36^+6周者(P〈0.01)。结论 孕28.34^+6周胎膜早破者采用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尽量延长孕周至35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