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健康主要取决于矿化程度,即骨矿物质密度(BMD),表型差异则取决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由于几乎所有储存钙都用于骨的矿化和重建,因此可将BMD作为反映膳食钙生物利用率的一种长期(>6个月)的标志物.然而,由于BMD是一种反映钙生物利用率的非常敏感的标志物,因此其在膳食干预研究中的应用仅限于显著的骨生长和骨丢失时期.骨代谢的生化标志物可用于预测短期内(>4个月)膳食钙的总生物利用率,但由于其变异系数较高,因此可能不适用于一些膳食干预研究.目前,一些欧洲实验室利用一种长期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41Ca)标记骨钙,然后直接检测经尿的钙丢失率.钙吸收率与摄入量呈负相关,整个机体的矿物质平衡取决于吸收率和排泄率,并受肠道内钙结合物的限制.膳食资料数据和对骨健康的间接检测数据表明,当经常性钙摄入量较低时,尤其是在骨生长或丢失期间,生物利用率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定量钙平衡的主要膳食调节因素对骨健康的影响,研究其与遗传和生理变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膳食矿物质与骨密度关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老年人膳食中矿物质含量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探讨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的措施。方法 对309例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膳食调查及健康检查。结果 老年女性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显低于男性。健康老人平均每日摄入钙、锰、铜、硒的量男性均显高于女性。OP患与同性别健康老人每日矿物质摄入量相比,OP组钾钙、镁、铁、锰、锌、磷、来源于奶的钙(简称奶钙)、硒摄入量均显低于同性别健康老人组,BMD与钾、钙、镁、锌、铜、磷、硒、奶钙摄入量和钙磷比值均呈显正相关。结论 膳食矿物质与BMD存在一定的关系,膳食钾、钙、锌等摄入量不足可能导致BMD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彝族成年男子膳食中铁、锌和钙的生物利用情况,为防治该人群矿物质缺乏病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以代谢平衡法于现场对12名20~22岁彝族世居地的成年男子进行14d试验。试验开始,收集对象空腹血,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血浆锌和钙浓度。试验期间,收集4~12d试验膳及摄入试验膳后排出的粪便和尿样。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膳食、粪便和尿中三种矿物质的含量,分别计算出它们的表观吸收率、平衡状态和表观利用率。结果:彝族成年男子代表性膳食中铁、锌和钙的表观吸收率(%)分别为15.8±6.2、24.5±4.1、32.3±9.7;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9±5.7、12.8±4.3、5.5±15.9。平衡试验显示铁,锌,钙均为平衡,但钙的变动范围较大。结论:膳食中铁、锌摄入量能满足试验对象的需要量,而钙的摄入量则不能满足其需要量。三种矿物质的表观吸收率与表观利用率基本上与我国正常人相同。建议彝族居民增加钙含量高的食物摄入量,以预防钙缺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部分非循环有向图分析探讨老年人膳食营养素对骨密度 (BMD)影响。方法 对 30 9例 6 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膳食调查及健康检查 ,男性 132名 ,年龄 6 5 4± 4 0y ,女性 177名 ,年龄 6 6 7± 5 8y。我们作了膳食营养素对骨密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并进行了因果研究 ,绘制出部分非循环有向图 (简称 pdag)作因果研究。 结果 老年女性BMD显著低于男性。健康老人平均每日摄入钙、蛋白质的量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与同性别健康老人每日矿物质摄入量相比 ,OP组钙、蛋白质、VitC摄入量均显著低于同性别健康老人组 ,BMD与钙、蛋白质、VitC均呈显著正相关 ,与dag因果分析一致。结论 膳食营养素与BMD存在一定的关系 ,膳食钙、蛋白质、VitC等摄入量不足可导致BMD降低。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凸 (AIS)是一种主要影响女孩的脊柱严重三维畸形病。在香港有 3 %~ 4%的发病率 ,AIS的病人同时发现患有全身性的骨密度偏低现象。本文试图研究是否低骨矿物质密度 (BMD)与AIS病人钙摄入量有关。以 11~ 16岁 582名AIS患者和 2 0 6名健康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面积骨矿物质密度 (aBMD)和体积骨矿物质密度 (vBMD)分别用DXA(Norland XR 3 6)和PQCT(Densiscan 10 0 0 )检测。钙和其它营养素摄入量用食物频率法评价。受试者钙绝对摄入量低 (<50 0mg d)。患AIS少女平均钙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少女 [(441± 3 4 4 )mg dvs.(3 90± 2 81)mg d ,P =0 0 15] ,11~ 16岁AIS患者大多数骨骼测定点BMD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 (P≤ 0 0 5)。AIS患者与对照组BMD的差异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15~ 16岁年龄组AIS患者中钙摄入量与在大多数骨骼测定点测得的BMD有显著相关性 ,而在对照组中没有发现这种相关性。经多因素分析 ,在控制干扰变量的情况下 ,预测BMD的变化 ,钙摄入量是一个非依从性决定因素。结果提示 ,AIS患者绝对钙摄入量低 ,在各年龄组青少年中各个骨骼测定点测得的BMD ,AIS患者组均低于对照组。只有在AIS患者中钙摄入量与BMD有相关性 ,而健康的对照中没有相关性。这表明钙摄入量对AIS患者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对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学生青春期膳食营养状况对骨量的影响,以增加骨峰值,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方法抽取贵阳某高等院校239名青春期学生进行一般情况和食物摄入情况调查,再从摄入豆类、奶类和同时摄入豆类、奶类的学生中抽取60人分为3组,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臂1/3处骨密度(BMD)及骨矿化物含量(BMC).结果 60例学生的热能及多种营养素的摄入水平很低,尤其是钙摄入量仅占现行供给标准的39%;结果还显示BMD降低率高达58.3%.3组学生的BMD、BMC差异无显著性.BMC、BMD与身高、体重及食物中蛋白质、能量、钙、磷等摄入量呈正相关.结论骨量较低与其膳食营养素摄入低有关.应加强营养宣教,提高膳食营养状况以增加骨量.  相似文献   

7.
孕期不同钙摄入量对孕产妇钙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邱玲  苏宜香 《营养学报》2000,22(1):27-30
目的 研究孕期不同钙摄入量对孕产妇钙代谢的影响。方法  36名孕妇通过膳食指导和监测按钙摄入量水平随机分为传统膳食组、膳食钙干预组和膳食加钙剂联合干预组 ,对孕产期有关钙代谢指标、骨钙素及产后 45天骨密度监测。结果 血清钙磷各期各组间无差异 ( P>0 .0 5) ,随孕期进展钙吸收率、钙贮留量、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羟脯氨酸增加 ,孕末期达高峰 ,产后下降 ;骨钙素也增加 ,产后仍增加 ;粪钙和尿钙降低 ,产后粪钙略增加而尿钙明显降低。母体腰椎骨密度组间差异显蓍 ( P<0 .0 1 )。钙摄入量与尿钙、钙贮留量和骨钙素呈正相关 ( r>0 .53,P<0 .0 1 ) ,与钙吸收率呈负相关 ( r=- 0 .51 ,P<0 .0 1 )。结论 我国传统膳食导致孕期低钙摄入情况下 ,母体虽可通过降低尿钙和粪钙的排泄 ,增加肠道钙吸收率和骨钙动员等调节 ,维持胎儿钙需要和自身血钙稳定 ,产生对摄入低钙的适应 ,但这种适应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较高钙贮留来满足妊娠期钙需要 ,对自身骨健康和代谢有一定影响 ,因此孕期应强调富钙食物、钙剂和 VD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膳食钙摄入量与青春前期女童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陈裕明  何国鹏  肖兴才  苏宜香 《营养学报》2007,29(3):239-241,245
目的:研究青春前期女童膳食钙摄入量与骨量的关系,为指导合理钙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年龄在10±1岁的194名青春前期女童全身及多位点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采用食物频数及3d膳食询问法调查膳食钙摄入量,问卷法调查体力活动。结果:日均钙摄入量与所测各位点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日均钙摄入量平均从257mg增加到759mg,不同位点的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分别增加13%~22%和3.6%~16%。结论:增加青春前期女童膳食钙摄入量有助于获得较高骨量和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学龄期儿童膳食钙摄入现状及骨营养状况,分析膳食钙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以上海市杨浦区和宝山区10所小学二、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随机 抽取2个班级进行定量超声BMD测量,对宝山区6所小学所有二、三年级学生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进行钙摄入量调查,分析调查人群膳食钙与BMD关系.结果 受试儿童平均钙摄入量为647 mg/d.不同年龄别BM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95,P=0.173),但不同年龄别间BMD的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02,P=0.000).总钙摄入量与BMD及其Z值无关.乳钙占总钙的百分比与BMD及其Z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097,P=0.015;r=0.117,P=0.003),非乳钙占总钙的百分比和非乳钙摄入量与BMD及其Z值均呈显著负相关(r=-0.097,P=0.015;r=-0.110,P=0.006).当总钙摄入量≥600mg/d时,高乳钙组的BMD及其z值明显高于低乳钙组(P<0.05).当总钙摄入量<600mg/d时,高乳钙组的BMD及其Z值较低乳钙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乳钙摄入对BMD有促进作用,当总钙摄入量≥600 mg/d时,该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Liu Z  Lai J  Gu X  Gong J  Zhu R  Liu H  Yan S  Yan X  Wang Y 《卫生研究》2011,40(6):723-726
目的研究中老年女性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情况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招募250位45~66岁之间的中老年妇女,进行基本体检、血样采集、膳食调查和BMD检测。血清视黄醇和β-胡萝卜素(β-C)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血清中骨转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和25-(OH)D3)]和其他血尿指标用试剂盒进行检测。将调查对象按照BMD高低分组,比较两组之间膳食视黄醇当量(RE)摄入和血清视黄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人群平均RE的摄入量为455.8μg(n=169),达到RNI的65.1%。正常BMD组的血清视黄醇和血清β-C水平都略高于低BM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正常BMD组维生素A摄入量低于低BMD组53.0μg,而类胡萝卜素高于低BMD组107.6μg。在摄入的RE中,正常BMD组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的RE比例高于低BMD组。BMD和膳食视黄醇当量水平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在数值上有微弱的负相关趋势(P=0.203,r=-0.140)。正常BMD组和低BMD组之间年龄、骨矿物质含量、体质指数(BMI)和BSAP有显著差异(P<0.001或P<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和BMD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年龄(P<0.001,r=-0.380),绝经年龄(P<0.05,r=0.244),BMI(P<0.001,r=0.394),体重(P<0.001,r=0.434)。基本情况、血清指标和膳食摄入情况与BMD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绝经年数和BSAP进入回归方程(R2=0.552,F=24.661,P<0.001),与BMD显著性相关。结论 (1)人群视黄醇当量摄入量未达到RNI,膳食补充剂的服用情况不是很普遍(32.5%)。(2)人群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偏低,钙摄入量不到AI的50%。(3)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高的血清视黄醇水平可能有利于维持BMD。(4)RE摄入水平过高,可能与BMD降低有关,特别是股骨BMD。  相似文献   

11.
了解广东省大学生骨骼生长同发育现状及其与膳食营养摄入和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为维护大学生骨骼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广东省212名18~ 22岁青年全身骨矿物含量(BMC)和骨密度(BMD).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得研究对象膳食营养摄入及体力活动情况.结果 男生全身BMD(1.0 g/cm2)显著高于女生(0.9 g/cm2) (P<0.05),男生全身BMC(2 779.3 g)与女生(2 176.9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膳食脂肪、维生素D摄入量与全身BMD、BMC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男生钙摄入量与BMD呈正相关,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摄入量及体力活动强度与全身BMD、BMC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膳食营养素和体力活动可影响广东青年全身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农村儿童代表性膳食中铁、钙吸收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代表性膳食中铁、钙的吸收率,以及膳食因素对其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用代谢平衡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测定膳食与粪便的铁、钙含量,计算铁、钙的吸收率.同时测定影响铁、钙吸收的因子膳食脂肪、蛋白、植酸、纤维素和维生素C(VC)的含量,计算日平均摄入量,将其结果与我国儿童每日推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RNI)进行比较.结果铁、钙的吸收率分别为6.10%,53.09%,铁的平均日摄入量为11.80mg,占RNI的98.3%,低于推荐量;钙的平均日摄入量为295.40mg,占RNI的36.92%,低于推荐量.蛋白质和VC的日摄入量分别为31.2g与13.3mg,占RNI的56.73%和29.60%,低于推荐量.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较高.结论在蛋白质和抗坏血酸的日摄入量较低,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较高的条件下,铁吸收率较低,铁营养缺乏.钙摄入量显著低于RNI,显示钙摄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3.
钙吸收利用与钙摄入量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灿楠  刘德成  庄明  贺珍  丛宁 《卫生研究》2002,31(6):439-441
为探讨钙吸收利用与钙摄入量间的相互关系 ,给初断乳Wistar大鼠喂饲 3周缺钙饲料后 ,按体重随机分为缺钙组、钙适宜组和高钙组 ,进行 12周喂养 ,并于实验第 5周进行 3天代谢试验。结果表明 ,适宜补钙可明显增加骨钙、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股骨的重量 (P <0 0 5 ) ,加大补钙剂量 ,补钙效果未见增加。相关分析发现摄入钙与骨钙、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呈正相关 ,而与吸收率、存留率呈负相关。量效研究发现 ,大鼠钙摄入量 (X)与吸收率 (^Y)间的关系呈双曲线函数形式 ,所得回归方程为 :^Y =e6 80 68×X- 0 882 1 +2 0 ,(F =47 315 4,P <0 0 0 0 1)。实验结果显示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骨钙与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的骨矿物质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蒋晓斌  虞永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64-3066
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方式钙干预对孕期妇女骨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9名26~36岁健康孕妇进行膳食调查,随机分为3组,即孕中期补钙组、孕晚期补钙组和对照组。在各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相近的情况下,分别对研究组进行不同方式的钙营养支持干预。结果:孕期膳食钙摄入量每天不足450mg,孕妇血清钙、磷稳定,不随着钙摄入量的增加而改变;补充钙剂后可以增加骨钙含量。结论:孕妇膳食钙摄入量较低,但其血钙、血磷水平相对恒定,不受钙摄入量的影响,经补充钙剂有助于改善孕妇骨钙储备。  相似文献   

15.
膳食钙是对骨量影响最大的一种营养素,它不仅影响骨骼的形成,而且影响人一生的骨量状况,包括促进青春期骨量积累、维持青中年时期的骨量稳定、降低老年期骨量丢失.同时,膳食钙对骨量的影响还与骨骼钙需要量和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有关.只有当骨骼钙处于缺乏水平到饱和阈值水平范围之间时膳食钙摄入才对骨量产生影响.不同的食物成分、年龄阶段、生活方式、性别和种族等因素通过影响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而影响骨量.膳食钙对维持骨量和预防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钙摄入量对于青春前期女童骨量增长的影响,为该人群钙适宜摄入量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年龄10.0±0.7岁的241名青春前期健康女童为对象,设计普通膳食组、牛奶补充组和钙剂补充组三组,总钙摄入量分别为600、900和1200mg/d,进行2年干预,采用多次称量及3d膳食询问法获得2年间日均膳食钙摄入量,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干预前后全身、腰椎及近端股骨骨矿物密度和骨矿物含量。结果2年间三组的平均钙摄入量分别为552±61、864±139和1166±207mg/d;日均钙摄入量与全身、多位点骨矿物含量和骨矿物密度显著正相关;当日均钙摄入量达到864mg/d时,全身骨矿物含量增加值显著高于钙摄入量为552mg/d膳食组;当日均钙摄入量达到1166mg/d时,股骨颈骨矿物含量及骨矿物密度和腰椎骨矿物密度的增加值显著高于未达到1166mg/d的干预组。结论9~11.5岁的青春前期女童钙摄入量达到1166mg/d,全身特别是负重部位能获得较高骨矿物含量和骨矿物密度增长,提示青春前期钙适宜摄入量可能为1200mg/d。  相似文献   

17.
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膳食因素,不仅婴幼儿需要,中老年人更为需要。但目前人类因钙摄入量普遍不足而影响健康质量的问题已广泛受到重视。1994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等9个单位召开的钙最适摄入量的会议提出,11~24岁钙摄入量应提高至1200~1500mg/d,才能使成年时期骨密度达到较高峰值;绝经期骨钙摄入应保持在1000~1500mg/日才能不丢失或缓解钙的丢失。因此提倡改变饮食习惯及强化补钙来满足人体钙摄入要求。  相似文献   

18.
膳食钙是对骨量影响最大的一种营养素,它不仅影响骨骼的形成,而且影响人一生的骨量状况,包括促进青春期骨量积累、维持青中年时期的骨量稳定、降低老年期骨量丢失。同时,膳食钙对骨量的影响还与骨骼钙需要量和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有关。只有当骨骼钙处于缺乏水平到饱和阈值水平范围之间时膳食钙摄人才对骨量产生影响。不同的食物成分、年龄阶段、生活方式、性别和种族等因素通过影响膳食钙的生物利用率而影响骨量。膳食钙对维持骨量和预防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东农村儿童代表性膳食下铁、钙吸收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山东农村代表性膳食下学龄前儿童铁、钙的吸收率,以及膳食因素对它们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用代谢平衡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膳食与粪便的铁、钙含量,计算铁、钙的吸收率.同时测定影响铁、钙吸收的因子膳食脂肪、蛋白、植酸、纤维素和维生素C(vitamin C,VC)的含量,计算日平均摄入量,将其结果与我国儿童每日推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reference nutrient intakes,RNI)进行比较.[结果]铁、钙的吸收率分别为6.10%,53.09%.铁的平均日摄入量为11.80 mg,占RNI的98.3%,低于推荐量,钙的平均日摄入量为295.40mg,占RNI的3 6.92%,低于推荐量.蛋白质和VC的日摄入量分别为31.2g与13.3mg,占RNI的5 6.73%和29.60%,低于推荐量.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较高.[结论]蛋白质和抗坏血酸的日摄入量较低,脂肪、植酸和膳食纤维摄入量较高的条件下,铁吸收率较低,铁营养缺乏;钙摄入量显著低于RNI,显示钙摄入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1989—2018年部分矿物质摄入量,了解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开放性纵向追踪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8年)”11轮的随访调查数据,选取18~3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个人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和锰10种矿物质的膳食摄入量,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摄入量随年份的变化趋势。将膳食矿物质摄入量与平均需要量进行比较,膳食矿物质摄入不足风险的人群比例的变化趋势利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针对2018年不同人口特征分析膳食摄矿物质的摄入状况。结果 2018年青年人膳食矿物质的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钙302.96 mg/d、磷887.91 mg/d、钾1451.69 mg/d、钠3760.09 mg/d、镁238.50 mg/d、铁19.40 mg/d、锌9.91 mg/d、硒43.54μg/d、铜1.41 mg/d和锰4.59 mg/d,并且不同性别间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钙、钾、硒膳食摄入量显著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