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清  陈红  刘亚玲  刘大凤 《四川医学》2020,41(5):554-556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NCP)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飞沫和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1],传染性较强,各年龄段人群均对2019-nCoV没有抵抗性,人群普遍易感[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经及时隔离治疗,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变化趋势以及其从发病到死亡时间的特征,为有效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国家卫生健康委、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在2019年1月10日至2020年2月11日发布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死亡病例数以及17例死亡病例资料。结果截至2020年2月11日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为2.49%,湖北省为3.19%,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为0.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1月15日达高峰点(全国、湖北省均为4.9%),后开始持续下降,1月19日病死率达低点(全国、湖北省均为2.02%),1月24-26日达到另一高峰期[全国在2.85%~3.22%,湖北省在4.94%~5.35%,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1月25日达高峰点为0.44%],后开始持续下降,全国、湖北省2月5日达低点(分别为2.01%、2.79%),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2月4日病死率达最低点为0.14%,从2月5日开始呈持续上升趋势。男性、≥70岁、无咳嗽症状、有气促或喘息或呼吸困难、无乏力或全身酸痛发病到死亡时间较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死率可能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及早就医意识缩短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大量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后经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 virus,2019-nCoV)感染,由此引起的肺部感染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随后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2]。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普通型肺炎患者出院1月后随访、复诊结果,评估患者预后.方法 回访2020年1月31日至2月18日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治疗后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选取出院1月即(30±5)d后按计划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随访、复诊的30例普通型...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突然发现一系列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其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肺炎极为相似。此后在感染者的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Coronavirus,2019-nCoV)[1]。这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人类具有很强的感染性[2],所引起的肺部感染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IP)。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1例境外误诊为登革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被误诊的可能关键环节,为制定登革热流行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COVID-19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RT-PCR方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免疫层析法进行登革热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该COVID-19病例于病前14 d有武汉和柬埔寨居住史,2020年1月23日发病,在柬埔寨“某集团医院”门诊就诊1月30日检测登革热抗原NS1结果为可疑阳性,登革热抗体IgM、IgG结果均为阴性,该医院诊断为“可疑登革热”。1月31日凌晨,病例入境广州在某酒店隔离观察。经酒店驻点医务人员为病例采血送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排查登革热,结果登革病毒NS1抗原阴性,IgM、IgG抗体均为阴性,排除“登革热”。1月31日医院采集咽拭子标本检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网络直报,2月1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进行订正。COVID-19早期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在登革热流行期,做好登革热与COVID-19早期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早诊早治,是预防疫情扩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中国地区于2019 年末首先出现在湖北省武汉市,2020年 1 月 7 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先从 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并成功培养了这种病毒.2020 年 2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呼吸道疾病,该病首次出现于湖北省武汉市,由于具有高传染性,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健康,2020年1月30日WHO将此次疫情定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则将分离出的病毒株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目前已被我国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进一步提高眼科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文章对SARS?CoV?2的特点、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与眼部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应对疫情期间眼科医务工作者所需注意的防护工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李沙  张猛  朱雄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8):760-763
目的 回顾分析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CT影像学、血常规和核酸检测结果,为COVID-19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5日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和实验室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资料,分析疑似病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情况。 结果 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4例,SARS-CoV-2核酸阳性率为11.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确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排除的疑似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确诊病例中,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23例(占95.8%),呼吸道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CT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密度影或双侧浸润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确诊,在综合考虑其流行病学史和相应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仍需依靠病原学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自2020年1月暴发以来,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测模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应用于疫情发展趋势预测、疫情防控措施效果评价、疫情预警和日常监控等方面.其中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研究时间因素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5日就诊于南通市三家三级医院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19年同期比较乳腺癌手术量、首次新辅助化疗例数、临床相关指标及术后病理。结果:2020年较2019年同期乳腺癌手术量下降19.5%,术前穿刺率提高(56.9% vs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浸润性癌比率升高(86.2% vs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原位癌比率降低(12.3% vs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疫情期间乳腺癌患者和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延误了本市部分乳腺癌救治,但总体诊治工作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冠2号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0日在我院住院且接受新冠2号方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共40例,统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新冠2号方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积分变化、舌象脉象变化情况。结果: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连续2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的平均时间为14.03天;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干咳、消化道不适症状,口干多饮,部分患者以胸闷、胸痛为首诊症状,经新冠2号方治疗14天后,上述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首诊时舌象多为舌质多以淡红舌,红舌为主,舌苔以腻苔、白苔为主;脉象多为濡脉、滑脉;经治疗14天后,舌色转淡,舌苔转薄,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新冠2号方能显著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患者的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疾病以来,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已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改变着人类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1,2]。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新成员,在体内,ACE2水解血管紧张素Ⅰ、Ⅱ以及apelin亚型产生心血管保护作用。此外,ACE2也可作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受体感染人体引发肺炎。文章就ACE2水解不同底物产生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及其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肖颖彬 《西部医学》2020,32(3):313-315
【摘要】目前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进入了一个严峻且复杂的局面,疫情防控和救治形势十分严峻。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病情演化规律的认识,疾病确切的发病机理,尤其是发生重症化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分子通路的角度,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靶点,探讨2019-nCov可能对NCP患者的心脏损害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暴发流行,且快速向全国各地范围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及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此次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疫情。2019-nCoV是β属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潜伏期长且传染力强。我国已将COVID-19定义为乙类传染病,但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本文聚焦2019-nCoV及疫情的发展,将对2019-nCoV特点、COVID-19的临床特征、2019-nCoV与孕妇、新生儿、儿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指出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重症患者多在感染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无症状感染者也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因此,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控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 2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深入理解COVID 19的流行病学特征对科学防控疫情、合理制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国内外COVID 19流行病学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现阶段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及粪便传播尚待明确[1]。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1]指出,可根据患者不同发病时期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予中药治疗。浙江省丽水市传染病集中收治点收治的COVID-19患者13例,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气象因素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试析湖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气象因素、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三者间相关性,以期指导疾病发生预测与防治。方法:根据湖北省气象局网发布的湖北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图表法、对比法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气象反常变化、五运六气特点与湖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发病、变异流行特点具有相关性。结论:2019己亥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在反常气象因素和独特运气学规律下具有很强发病力;病因之机为燥、湿、寒;论治以润燥、化湿、散寒为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