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EC 3.2.1.51]是一种外切糖苷酶,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体内都广泛存在[1],参与多种基础生化反应.免疫化学交叉反应和纯系化研究显示,不同物种间 AFU 的氨基酸序列与结构十分相似,具有较高的保守性[2].人体中存在高分子量(约 100 kD)和低分子量(约...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示踪术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踪术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或者其它带有特定检测标志的物质进入生物体内 ,对体内各种代谢物质的吸收、分布、转移规律、疾病进行诊断研究的一门科学。其在医学生物学各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能治愈各种缺陷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1] ;但是不论何种干细胞移植后观察其治疗机制如分化、迁移、存活、体内分布等各种医学证据都离不开示踪技术 ,各种干细胞种类不同 ,其生物学特性不同 ,进行示踪的手段和灵敏度也会不同。为此 ,将干细胞移植中的各种示踪技术综述如下。1 核素在干细胞移植中的示踪研究1935年 ,Heves…  相似文献   

3.
尿酸酶是生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中的一种氧化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物种体内,主要介导尿酸氧化降解的酶促反应[1-3]。自然界内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功能型尿酸酶,而部分灵长类(大型猿类、人类)尿酸酶基因由于进化中突变事件而成为假基因不能表达功能型尿酸酶,因此后者血清内尿酸水平比前者高3~10倍[4-5],这也是人类是唯一容易罹患痛风的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痛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临床上的治疗药物比较匮乏[6]。尿酸酶类药物可以快速降解人血清中尿酸从而有效地治疗痛风,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均是外源性尿酸酶,强烈的免疫原性限制了其使用[7]。研究灵长类尿酸酶基因失活的机制从而恢复其活性对于低免疫原性抗痛风药物的开发无疑是一条新思路。目前,灵长类尿酸酶失活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就灵长类尿酸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进化失活与自然选择及其失活的分子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可应用于近红外(NIR)区域生物成像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其中包括有机染料、量子点和碳纳米管等[1-2]。然而,这些纳米复合材料存在一些不足,如稳定性差、生物安全性低等。稀土纳米晶因其优异的荧光性能、较窄的发射带、较长的荧光寿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3-4]。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性T细胞 (NativeTcell)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APC) ,具有强大的激活CD8+ CTL及CD4 + T辅助细胞的能力 ,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过程 ,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 ,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DC可以在体外培养后用于体内免疫治疗 ,也可辅以细胞因子或其它因子如Flt 3等在体内扩增[1] 。用DC疫苗进行抗肿瘤治疗已受到重视[2 ,3 ] ,且成为当今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课题 ,对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日趋深入而广泛。1 …  相似文献   

6.
<正>磁铁矿(亚铁磁材料Fe3O4)在地球上是最普通的磁性材料。在所有自然界中的铁氧化物中,它的磁性最强,可以在很多生物体中被发现[1-8],但量很少。这些生物体内的磁铁矿具有规则的形状和大小,并且是在严格的生物控制下形成的,大多数磁铁矿是超顺磁颗粒或单畴颗粒[9,10]。对于生物磁铁矿的生物功能,很多人认为,磁铁矿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作为"磁接收器"的物质基础[11]。很多生物的取向、排列以及一些其它行为受到地磁场的影响,还有很多动物利用地磁场作为长距离迁徙和飞行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化学分析设备微型化领域或微流控分析系统,也称为"微全分析系统(μTAS)或芯片实验室(LOC)",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1-2]。20世纪中期,在微流控芯片上建立的一种新型分析平台[3],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生物研究的各个领域[3],例如细胞培养[4-5]、单细胞检测[6]、基因分析[7-8]和免疫分析[9-10]。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方面,比如对于蛋白质的检测等。但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抗体在微流芯片基底表面的固定是影响微芯片免  相似文献   

8.
<正>大量的活性化合物具有作为药物治疗的潜力,但在临床应用上很少取得满意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它们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低[1]。这些复合物的生物活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输入方式和器官的生理代谢特征[2]。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的疏水和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甲胎蛋白与肝癌疫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强  钟翠平 《解剖学杂志》2001,24(2):184-187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cell,APC)尤为重要的是它能激活静息型T细胞 ,从而启动机体免疫反应。以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 ,是近年来肿瘤生物治疗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 ,并已初步呈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 ,因而受到广泛关注[1] 。国外已有DC用于黑色素瘤[2 ] 、肾细胞癌[3] 、前列腺癌[4 ] 等病人的临床一期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的报道。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 ,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尽管手术、化疗和放疗已取得一些经验 ,…  相似文献   

10.
背景:调控聚乳酸类可吸收材料的降解速率,使材料降解与新生骨爬行替代速度更同步,加入羟基磷灰石或β-磷酸三钙等无机粒子是目前的主流选择。 目的:对比观察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和聚-L-乳酸在松质骨内的降解速度及诱导成骨能力。 方法:将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及聚-L-乳酸材料分别植入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内髁及外髁后,于术后6,12,24周3个时间点取材,测定其各个时间点的生物吸收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在松质骨内的形态学变化,周围新骨爬行替代及异物反应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个时间点β-磷酸三钙/聚-L-乳酸与周围骨质贴合比聚-L-乳酸材料更紧密,未见明显异物反应。6周时β-磷酸三钙/聚-L-乳酸材料生物吸收率小于聚-L-乳酸材料,12周后生物吸收率增速加快,同时材料表面出现均匀分布的微孔及裂隙;术后24周内两种材料均未见新生骨爬行替代。结果表明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早期降解较聚-L-乳酸材料慢,有利于移植物植入早期的坚强固定;6周后降解加快,24周内未见诱导成骨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动物细胞培养始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已成为生物、医学等领域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同微生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表达蛋白质因具有蛋白空间折叠和糖基化修饰等功能而备受青睐[1-2]。近年来,蛋白药物的上市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掀起了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热潮。对于倍增时间长、对外界环境敏感、培养难度大的动物细胞,如何完善其培养工艺,提高细胞蛋白表达量,并有效投入大规模生产,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急性高原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内源性一氧化氮(endogenous NO,eNO) NO是具有调节血管张力、血流等众多生物学作用的脂溶性气体信号分子,eNO是由L-精氨酸(L-arginine,L-Arg)经过体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主要有神经源型(neuronal NOS,nNOS)、诱导型(inducible NOS,iNOS)和内皮源型(endothelial NOS,eNOS)3种]催化合成的,广泛存在于全身组织[1].NO通过一些生物分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机体的保护、调节及逆转等生理过程[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O在调节血管张力、抑制炎症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关键作用[1-2].  相似文献   

13.
<正>胸腺肽α1(thymosinα1)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小分子活性多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症,如慢性乙型肝炎、重症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AIDS等,并用作各种恶性肿瘤前期化疗、放疗的辅助用药[1-3]。胸腺肽α1的生产技术经历了生物提取、固相合成等技术发展过程,目前主要采用固相合成法生产,虽然与生物提取法相比在质量、成本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但仍然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单链抗体(scFv)是由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一条连接肽,如(GGGGS)4连接而成的小分子抗体(图1)。与全抗相比,它因分子小、容易进入实体肿瘤、体内清除快、免疫原性低、成像清晰等优点成为目前医用抗体研究的热点[1]。另外,单链抗体易于实现基因操作,可采用微生物细胞规模生产,因而相对于哺乳动物细胞生产线,其制造成本低,在制药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重组蛋白质药物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目的蛋白的纯化,即如何将重组蛋白从微生物细胞产生的总蛋白中分离纯  相似文献   

15.
正生物塑化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Hagens[1]发明的一项组织保存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和艺术等相关领域。生物塑化过程是将生物组织中的水分和脂类用多聚物替代的过程。根据所用的多聚物不同,分为硅橡胶、多聚化乳胶、聚酯共聚体和环氧树脂4种技术[2]。P45断层塑化技术属于生物塑化中的聚酯树脂技术,由隋鸿锦教授[3]于2003年发明。运用该技术制作的塑化断层标本具有干燥、无毒、不变形、便于手持观察等特点,还实现了透明化,  相似文献   

16.
<正>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环境下,儿童的身高处于正常的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群身高均值2个标准差(–2SD)以下或第3百分位以下,其发病率为2%~8%,不同国家及地区稍有差异[1]。矮小症病因复杂,诊疗难度大,需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相结合的诊疗模式。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个性化治疗和临床研究越来越离不开生物样本的支持,生物样本库资源及其临床数据库受到广泛重视[2-4]。  相似文献   

17.
蚕丝材料     
据AltmanGH[Biomaterials ,2 0 0 3 ,2 4(3 ) :40 1- 416]报道 ,随着来源于蜘蛛和昆虫的蚕丝纤维多样化 ,生产或生物工程生产可满足临床多种需求。家蚕的蚕丝做为生物医学缝线材料已应用了几个世纪。此等纤维的独特机械性能被利用于许多重要的临床修补中。近 2 0年来 ,由于残余丝胶蛋白 (胶状蛋白 )有污染问题 ,故报道了很多有关蚕丝的生物相容性问题。最近关于蚕丝和胶片的研究说明 ,蚕丝纤维蛋白与其他常用材料 (如聚乳酸、胶原 )相较在体内、体外均有类似的生物相容性。而蚕丝具有独特的机械性能 ,其支链有生长和黏附因素。可设计为组…  相似文献   

18.
正类器官于2009年由Sato等[1]首次报道,其能较好地模拟体内细胞三维生长的生理条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并成为最具前景的实验技术。肠道病理的药理学、毒理学或微生物研究中常采用人或小鼠肠道组织进行肠类器官培养[2]。肠类器官培养成为研究和治疗肠道疾病可行的方法[3],也是一种全新的消化道疾病体外研究模型。肠类器官在Matrigel三维基质胶内培养,通常被培养在24孔培养板内,由Matrigel基质胶包裹,基质胶直径5 mm, 厚  相似文献   

19.
<正>相对于正常发育儿童亲属,孤独症儿童亲属的孤独症广泛表型的比率更高[1]。已有研究表明,孤独症广泛表型可以预测个体社交行为的数量和他们所经历的不适程度[2]。同时,孤独症广泛表型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3-6]。还有研究显示,家庭功能与家庭成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存在显著相关[7-9]。家庭功能对调节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8]。然而,目前研究缺乏对孤独症广泛表型、家庭功能和社交行为及其感受三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  相似文献   

20.
褪黑素受体在体内分布及信息转导通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褪黑素受体 (MR)体内分布有助于阐明褪黑素 (MEL)广泛生物学作用。方法 :选用中期引产胎儿 ,取出心、肝、肺、肾、胃肠、甲状腺、胸腺、脾、外周血白细胞等组织。组织匀浆后 ,440 0 0×g离心 2 5min ,分离出膜蛋白。然后应用放射配体法检测 2 - [1 2 5I]褪黑素 ( [1 2 5I]-MEL ,中科院原子能所产品 )特异结合量 ;应用不同离心力离出线粒体、微粒体、细胞核、胞浆的亚细胞组分 ;应用GTPrS抑制试验 ,研究MR的信息转导通路。结果 :1 MR在体内分布 :应用Scatchard方法证实以上各组织均存在MR ,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