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霄钧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2):M0002-M0002
<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洽已乱治未乱."虽讲的未病先防,预防为主;但人生活在大自然和社会之中,疾病总是难免的,所以既病之后,除正确辨证论治外,如何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脾瘅与糖尿病前期较为接近,张仲景《伤寒论》提出了“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笔者认为有助于明确针刺阻断脾瘅向消渴病传变的途径,对针刺逆转脾瘅传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文章从脾瘅的病因病机着手,从阳明经病的证候表现、经脉循行特点等方面阐述了脾瘅与阳明系统病变证候特点有内在的一致性,认为脾瘅当从阳明经论治。同时分析了“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的立论依据与具体选穴,简要综述了针刺足阳明治疗脾瘅的现代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作为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中提早的干预治疗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PD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针刺治疗结合中医“既病防变”的思想,认识PD的发病机制,把握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从临床与基础研究两方面探索“既病防变”结合针刺治疗与PD发病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针刺疗法在PD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还对PD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基于“既病防变”的思想提早的介入针刺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传变以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对于PD早期的治疗意义重大,同时对研究治疗PD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心脏事件复发率均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导致全球总死亡的比例从20世纪初的1/10发展到21世纪初的1/3,为全球首位死因,且流行趋势不断加剧。2006年中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与全球完全相符,心脑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一直是国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1/3还要强。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仍在逐年明显增多,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增加26.1%,女性增加19%,有关分析预示:如不加干预,到2020年,冠心病死亡人数,占全球死亡人数的百分比将提高50%,高达2500万人/年,冠心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如何防患未然,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既患冠心病,又如何防止病变进一步加重、恶化,降低致残率、致死率、心脏事件复发率,则是我们亟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针刺治疗与中医治未病理论"既病防变",探讨针刺疗法在阿尔兹海默病(AD)治疗中的应用,延缓AD的发病过程,减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变化。方法查阅近5~10年来关于AD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综述从针刺治疗结合中医"既病防变"理论,认识AD的发病机制,把握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从临床与基础研究两方面来探索"既病防变"结合针刺治疗与AD发病进程之间的关系。结果针刺疗法在AD治疗中应用广泛,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缓病程发展,并对AD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通过探讨针刺疗法在AD治疗中的应用,将既病防变理念与AD早期针刺治疗相结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发病率,达到综合治疗效果。同时对研究治疗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既病防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璋 《山西中医》2007,23(1):39-39
未病先防,是最理想、最积极的措施。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早期诊治就要求病者勿讳疾忌医,医者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才能防微杜渐有效地治疗,而临床的要点就是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相似文献   

7.
毛德文  龙富立  王丽  邱华 《新中医》2008,40(11):4-5
"既病防变"思想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预防神明受戕、脉络受损、水泛三焦、邪从热化、毒瘀痰互结等方面阐述了"既病防变"思想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为预防原发性肝癌进一步恶化开启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杨涛 《四川中医》2010,(8):32-3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程长,进展缓慢,发展到后期可转化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等不可逆性损害。但在该病早期,甚至中期,通过非药物性干预,可使疾病得到有效缓解甚至痊愈。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阶段。尤其在"既病防变"这个关键阶段的积极干预,使疾病得到有力的控制,不但没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展,反而逆向好转甚至痊愈。使我们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现代医学治疗学中发出它应有的灿烂光芒,开拓了我们在疑难重症治疗方面的眼界,为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尽力。  相似文献   

9.
陈雪梅  王儒平 《河南中医》2011,31(3):231-232
中医急诊治疗危急重病时,应将"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融合进治疗中,以整体观为理论依据,掌握疾病传变规律,把握治疗时机,用药宜于病情传变之先,防止疾病加重或发展恶化。  相似文献   

10.
高晖 《福建中医药》2012,43(3):42-43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系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增生性颈椎骨关节病的总称.本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继而出现椎动脉或神经根等受压所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有关.既往以中老年人发病居多,由于生活、学习方式的变化现有低龄化趋势,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青少年发病日渐增多[1].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复发危险因素评估及中医既病防变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手术根治后,仍有10%~50%的病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即使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中情况也是如此.因此,如何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已引起广泛关注[1].中医传统理论非常重视"上工治未病",其中的"既病防变"思想,就是指在疾病未演变、未复发之时,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变、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2.
既病防变思想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肝衰竭具有病情复杂、传变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贯串到治疗本病的实践中,能及时截断、逆转疾病的发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出现,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为中医肝病急危重症的防治揭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胃癌前病变(PLGC)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是一个多步骤的、具有可逆性的病变过程。现代医学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而中医通过辨证与辨病结合,对逆转、减缓病情进展具有一定优势。PLGC符合中医学“既病”范畴,积极采取措施实现病变的逆转、阻止疾病的进展与恶化当属中医学“防变”范畴,故可将中医治未病中的“既病防变”思想应用于PLGC的防治。根据PLGC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从既病防变的“早期诊断”“截断病邪”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三方面对PLGC的防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既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慢性病的治疗和预防传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韦云教授在中医治疗慢性血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有独特见解。其运用中医治未病中"既病防变"思想对本病进行治疗,在疾病不同阶段给予相应药物以阻断其发展,早期益气为主,辅以理气活血,预防血瘀产生;中期理气化痰为主,辅以活血通络,预防痰瘀互结;后期虚、火、瘀同调,清热化痰、活血散结,预防血栓、出血及转化为其他骨髓增殖性肿瘤。既改善症状,又使病情得到长期有效控制,达到综合治疗效果,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结中西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分析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探讨“既病防变”思想在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乳腺癌的指导作用。“既病防变”在临床诊治疾病中主要体现于“截断扭转”和“先安未受邪之地”两种原则。由乳腺癌早期即有血行转移的特性可知,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成败不仅与外科手术彻底清除局部病灶有关,更依赖于中西医结合的整体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治疗应遵循“祛邪扶正并施,标本兼治”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西医的治疗着重于“截断扭转”,以力挽狂澜之势达“祛邪消瘤治标”之功,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在于“先安未受邪之地”,以中医药防治复发转移,达“扶正祛邪固本”之效。  相似文献   

16.
“既病防变”是“治未病”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防止疾病传变和进展是“既病防变”的主要目的。嘈杂是一种极易被医患忽视的脾胃相关类疾病,具有症状轻、易相兼的特点。嘈杂传变过程迅速而隐匿,临床上常兼有或已发展为吞酸、胃痛,甚则噎膈、痿证等急危重症。因此,嘈杂可作为防治此类疾病的切入点。根据嘈杂的临床表现多将其分为血虚、胃虚、痰火、肝郁等证型,分别治以滋阴养血、益气健脾、清热化痰、疏肝和胃等法,以防其变。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郭富彬  徐伟 《光明中医》2021,36(4):500-503
目的 通过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性因素及复发诱因,提出UC的中医预防措施,为预防UC复发及癌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收录的研究UC预防复发的文献,将符合搜索条件的79篇文献通过人工阅读,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58篇,对符合标准的21篇文献进行研究;根据文献研究所得的预防复发及诱...  相似文献   

18.
介绍何嘉琳教授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经验。何教授认为本病以肾精亏虚、天癸不足为本,兼心肝脾多脏失调,其于临床中运用中医既病防变理论指导辨证用药,辨“症”论治,按需调理,重视膏方的温养作用,喜用膏方调和气血阴阳,攻补兼施,动静结合,同时注重顺应自然,强调饮食与起居有常,使气血旺盛,精气调畅,方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附验案1则,以佐证其临床辨证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9.
倪青 《北京中医药》2008,27(6):407-410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据1996年资料,我国糖尿病患者占2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3.2%.估计现已有糖尿病患者超过五千万[1].  相似文献   

20.
倪青 《北京中医》2008,(6):407-410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据1996年资料,我国糖尿病患者占2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3.2%,估计现已有糖尿病患者超过五千万。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巨大,我国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合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眼及肾病变者均占1/3左右,有神经病变者占半数以上。在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