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中老年腰椎矢状面MRI测量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F)的解剖学参数,为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回顾2018年2月至202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例成年患者,共计172例椎体的腰椎矢状面MRI,使用PACS影像系统测量L1~L4BF的深(basivertebral foramen depth,BFD)、BF的高(basivertebral foramen height,BFH)、椎体宽(vertebra width,VW)、椎基静脉孔上端至上终板距离(the upper end of BF between the upper boundary and the endplate,VH1)以及椎基静脉孔下端至下终板距离(the lower end of BF between the lower boundary and the endplate,VH2),计算BFD与VW的比值BFD/VW以及BFH与椎体高(vertebra height,VH)的比值BFH/VH。结果 在STIR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腰椎椎基静脉孔(basivertebral foramen,BVF)形态学特征。方法 选取腰椎OVCF患者107例,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观察BVF数目和形态,测量BVF宽(basivertebral foramen width,BFW),深(basivertebral foramen depth,BFD),高(basivertebral foramen height,BFH),宽、深、高相对值(BFWr、BFDr、BFHr),距椎体左、右缘距离(left vertebral body width,VWL;right vertebral body width,VWR),距椎体上、下终板的距离(vertebral body up,VHU;vertebral body below,VHB)。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腰椎BVF多为单孔型,CT冠状面多呈矩形,横断面多呈三角形或梯形。平均BFW(7.8±1.6)mm,BFD(12.4±2.1)mm,...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胸椎椎基静脉孔(BF)的数字化观测,明确其解剖位置、形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40例成人胸椎CT扫描数据,运用Mimics15.0软件重建测量BF宽(BFW)、高(BFH)、深(BFD);BF距椎体上、下终板(VHU、VHB)和左、右缘(VWL、VWR)间距;观察其在椎体中的位置与形态。 结果 (1)胸椎BFW总体呈V形分布,T6为最小值(3.69±1.29 mm); BFH在T1~3趋于平稳,T4~6渐减,T7~11渐增;BFD在T1~3渐增,T3~10趋于平稳,T10~12渐减。(2)BF距上终板与下终板间距总体呈上升趋势,T1最小:VHU为(7.05±1.27) mm,VHB为(7.21±0.87) mm,T12最大:VHU为(11.00±1.10) mm,VHB为(11.37±1.48) mm;距左、右缘间距在T1~4渐减,T5~12渐增,T4最小:VWL为(10.50±1.40) mm,VWR为(10.81±1.66) mm,T12最大:VWL为(15.74±2.55)mm,VWR为(16.23±2.82)mm。 结论 胸椎椎体后壁近中央处均存在BF,其形态结构复杂且在不同个体、不同节段中均存在差异。BF在T1~8、T10、T11位于椎体后壁近中央,T9和T12稍偏向左侧。BF在T1~3、T10~12形似棱锥体形,而T4~9形似长方体形。  相似文献   

4.
背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虽然临床效果满意,但骨水泥渗漏仍然为其主要并发症,既往文献报道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的因素较多,但由于缺少对于胸、腰椎椎体后壁形态的观察,胸腰椎椎体后壁形态差异可能也是导致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探讨胸、腰椎椎体后壁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术骨水泥渗漏入椎管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KP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并同时具有T6-L5的CT平扫及三维重建影像资料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98例。采用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测量非骨折椎体后壁凹入椎体的深度及相应椎体中矢状径,计算各椎体后壁凹入椎体深度占同一椎体中矢状径百分比。将测量椎体分为胸椎组(T6-T12)和腰椎组(L1-L5)进行比较观察。选择同期内行PKP手术治疗无CT三维重建资料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57例(548个椎体),也分为胸椎组和腰椎组观察比较骨水泥渗漏侵占椎管程度。结果与结论:①测量98例患者椎体后壁参数发现,椎体后壁凹入椎体深度在T6-T12逐渐加深,平均4.6 mm;L1-L5逐渐变浅,平均0.6mm,椎体后壁凹入椎体深度占同一椎体中矢状径百分比T6-T12均为16%(1/6);L1-L5平均为3%,腰椎较胸椎明显小于16%(1/6);②观察同期行PKP手术治疗的357例患者发现:胸椎行PKP术骨水泥脉渗漏入椎管渗漏率为10.2%(31/304),腰椎渗漏率为3.7%(9/244)。胸椎组骨水泥渗漏侵占椎管最大矢状径平均为(3.1±0.2)mm,侵占椎管面积平均为(30.8±0.3)mm2,椎管侵占率为(22.5±0.2)%;腰椎组骨水泥渗漏侵占椎管最大矢状径为(1.4±0.1)mm,侵占椎管面积为(14.9±0.2)mm2,椎管侵占率为(11.4±0.3)%,胸椎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侵占椎管最大矢状径、面积明显大于腰椎组(P<0.05)。③结果证实,中下胸椎行PKP术应尽量避免骨水泥分布达到椎体后16%(1/6),因中下胸椎、腰椎椎体后壁凹入椎体深度差异会对PKP术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的观察造成影响,可能是导致中下胸椎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腰椎的原因之一。该试验获得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K201800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D-PKP)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25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单节点高龄胸腰椎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辅助PKP组(D-PKP组)13例和常规PKP组(T-PKP组)12例。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与上/下终板最大接触比、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后矢状位责任椎体后凸角、住院时间与术后12 h、1 d、1周、1个月的VAS和ODI,比较2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本研究2组患者骨水泥灌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KP组患者术后矢状位责任椎体后凸角、骨水泥与上/下终板最大接触比及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优于T-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KP组患者术中X射线透视次数少于T-PKP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PKP组,术后12 h、1 d的VAS和ODI优于T-PK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VAS与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显示技术能够辅助PKP手术的精准实施,有助于提高OVCF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对经皮椎体强化术(PVA)中骨水泥渗漏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共88个手术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PVA术。术前行MRI检查,术后行DR进行复查。计算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临床因素[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70岁、>70岁)、手术方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椎体部位(胸椎、胸腰段、腰椎)、骨水泥注入量[(≤4 mL、>4 mL)]及MRI征象(包括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椎间盘损伤、椎体裂隙)对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RI征象对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预测价值。 结果:性别、年龄、椎体部位及骨水泥注入量对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26.67%(16/60),低于PVP的50%(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检查显示椎体终板损伤、椎体裂隙、椎间盘损伤、达终板骨折线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别为27.40%、57.89%、30.30%、54.55%,高于无上述征象椎体的14.73%、27.54%、15.22%、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合并上述任意两种MRI征象、任意3种MRI征象、任意4种MRI征象患者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别高达43.59%、56.00%、100%。同时合并任意两种MRI征象预测骨水泥渗漏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818、0.553;同时合并任意3种MRI征象预测骨水泥渗漏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727、0.763;同时合并4种MRI征象预测骨水泥渗漏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727、1.000。 结论:PKP术后的骨水泥渗漏风险低于PVP,推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取PKP术。另外,术前可行MRI检查,通过患者MRI征象对骨水泥渗漏风险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藏酋猴各段椎体骨质的解剖学观察,比较不同节段椎体骨松质与骨密质的分布、排列规律及异同,为藏酋猴脊柱的应用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6具成年健康藏酋猴各段椎体标本进行正中冠状切、矢状切和水平切,并进行测量和观察。结果藏酋猴骨密质从颈部至腰部逐渐变薄;骨松质总体上在正中水平面和正中冠状面上排列紧密,在正中矢状面上排列较为稀疏。颈椎、胸椎和腰椎间骨密质除水平面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冠状面、矢状面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骨松质在各切面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藏酋猴椎体骨密质和骨松质在颈、胸和腰椎的分布有显著的差异性,适用于对椎骨形态与功能及其病变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渗漏的特点,探讨PVP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因素。 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行PVP治疗的11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47个椎体),骨折椎体所在节段术前均行DR、三维CT及MRI检查,术后行DR或/和三维CT复查。分析性别、年龄、椎体位置及椎体损伤情况(裂隙征、骨皮质损伤)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及骨水泥渗漏的特点。 结果 性别、年龄及椎体位置对骨水泥渗漏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椎体裂隙征合并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率最高,骨皮质损伤骨水泥渗漏数量最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水泥椎旁渗漏发生率最高,椎间盘渗漏次之,椎管内渗漏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 椎体损伤是PVP治疗骨水泥渗漏发生的重要原因,术前仔细观察椎体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对预防骨水泥渗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椎体成形术(PVP)中明胶海绵填塞治疗椎体前壁破损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PVP手术治疗老年性OVCFs椎体前壁破裂8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明胶绵组和对照组,各40例。明胶体海绵组PVP手术中对椎体前壁破损者联合明胶海绵填塞,对照组行常规PVP手术治疗椎体前壁破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椎体数、手术前后VAS 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骨水泥前方渗漏率。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以及椎体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术后3 d 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2.68±1.34)分 vs (7.08±0.61)分,(20.91±6.09)vs(74.59±6.46)],对照组术后3 d VAS评分和ODI指数均低于术前[(2.73±1.28)分 vs (6.81±0.87)分,(21.95±5.20)vs(75.9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22.09±2.41)mm vs (18.05±2.74)mm],Cobb角小于术前[(11.01±2.42)° vs (20.80±5.23)°],对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21.81±2.31)mm vs (18.36±2.67)mm],Cobb角小于术前[(12.74±3.06)° vs (22.4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骨水泥前方渗漏率低于对照组(5.00% vs 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椎体前壁破裂者椎体成形术中是否使用明胶海绵填塞与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可有效降低椎体前方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完善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5具新鲜胸腰段脊柱 (T9~L5)标本随机选取 1 0个椎体节段行椎体成形术 ,观察PMMA在椎体内分布并进行椎体压缩试验。临床选择 4例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 0个椎体节段均穿刺顺利 ;PMMA骨水泥在椎体内沿骨小梁分布至整个椎体 ,有 1例出现椎体后静脉窦渗漏 ;椎体成形术后抗压强度由 (2 1 97± 355)N增加至 (4861 1 1 0 9)N ;临床治疗 4例患者疗效好 ,未出现椎体外漏导致的并发症。结论 :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安全、可靠 ;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发生骨折时有报道,很多学者分析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是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以有限元方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并发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时其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变化,进而分析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原因并寻求补救措施。 方法:利用MIMICS、ABAQUS等软件重建胸腰段(T11~L2)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L1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及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观察有无T12~L1椎间盘骨水泥渗漏对骨折相邻椎体的生物力学影响;进一步分别模拟以2,3,4 mL骨水泥对T12椎体行预防性强化,观察不同载荷下不同模型整体及各部分的Von Mises应力。 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相关三维有限元模型。相邻椎体T12及其下终板的最大应力在T12~L1椎间盘有骨水泥渗漏组比无渗漏组的明显增加;T12椎体不同剂量骨水泥预防性强化后最大应力不同程度降低,且小剂量(2~4 mL)骨水泥预防性强化并不明显影响其余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行为。提示椎体后凸成形并发椎间盘骨水泥渗漏可能会导致相邻椎体继发骨折,同时行相邻椎体预防性强化可能会减少继发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椎体成形术对相邻椎体终板应力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过程在胸1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变化。结果:胸11下位终板和腰1上位终板手术前后总体应力变化不大。但两终板中间部分的应力在各种状态下术后较术前均有增加。结论:注入较小剂量(胸124.0ml)骨水泥,PVP不足以引起由于应力集中而造成相邻椎体骨折可能性增加。PVP中较小剂量的骨水泥注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分析PVP与PKP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害症状的老年人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治疗的38例单节段无神经损害症状的老年人胸腰骨折不愈合患者。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68 ~ 92岁,分为PVP组(n=21)和PKP组(n=17)。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腰背痛VAS评分、ODI评分、椎体高度和受累椎体后凸角等,比较两组的骨水泥使用量和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PVP组的手术时间(36.09±7.43)min比PKP组手术时间(43.29±5.97)min短,且PVP组住院费用(20 427.57±1 724.31)元比PKP组住院费用(28 798.53±1 983.94)元低(P<0.05)。所有病例随访12 ~ 18个月,术前、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以及受累椎体后凸角,各自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VP与PKP治疗无神经损害症状的老年人胸腰椎骨折不愈合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较后者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  相似文献   

14.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国内外均积累了相当多的临床经验,但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搜集国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对比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至少两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请第三者裁决。使用统计软件RevMan 5.0完成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经筛选,最后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包括受试患者398例,其基线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5篇文献的随访时间为6周,2篇为4周。结果提示,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是治疗国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且在改善目测类比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改善Cobb角及治疗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方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优于经皮椎体成形(P < 0.001,P=0.05)。因纳入文献和样本量有限,建议进行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提供更佳循证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全新设计的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用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成人新鲜冷冻尸体标本,制成实验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位模型后分成对照组、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组(PKP组)及经皮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术组(镍钛复位器组)。分别在手术操作前后测量椎体高度,比较两种不同术式对压缩椎体复位程度的影响;以对照组为测量基值,分别测量两种手术后椎体标本的峰值载荷并加以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种手术组均能显著地复位塌陷的椎体终板,PKP组和镍钛复位器组的椎体高度分别从术前的(2.01±0.21)和(2.00±0.18)cm复位至术后的(2.27±0.18)和(2.31±0.17)cm。PKP组和镍钛复位器组的椎体峰值载荷分别为(2 880.75±126.17)和(2 888.00±144.69)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 017.17±163.71)N,但两种术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镍钛记忆合金椎体复位器能有效地复位塌陷的椎体终板,并保持足够的即刻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减少椎体后凸成形术时因使用骨水泥所带来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腰椎椎基静脉孔(BVF)的观测,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  方法 (1)测量115块成人腰椎观测BVF的数目、面积、与椎体上下缘距离、与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2)解剖成人尸体13具,观察BVF的形态结构。  结果 (1) BVF以椭圆形多见,不同人体BVF数目有差异(P<0.05),分布集中。(2) BVF与椎体上缘及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不同人体间有差异(P<0.05),与椎体上下缘距离、左右椎弓根最短距离在同一人体不同腰椎间有差异(P<0.05)。(3)尸体解剖见血管出入BVF,并有脂肪组织等软组织填充。  结论 腰椎BVF是腰椎椎体后壁面积较大的骨质缺损区。该区域与左右椎弓根之间以及与椎体上下缘之间有一无血管出入骨质的区域,为临床脊柱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