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全球性蔓延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且临床上治疗效果往往不佳。通过系统评价间充质干细胞对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疗效,希望为临床医师提供启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有关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变应性鼻炎小鼠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立至2022-03-01,分别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采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包括152只小鼠,干细胞组小鼠51只,空白对照组51只,动物模型对照组小鼠50只。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细胞组喷嚏次数明显少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9.83,95%CI(-17.45,-2.22),P=0.011];干细胞组揉鼻次数明显少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13.27,95%CI(-25.04,-1.49),P=0.027];干细胞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水平明显低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8.23,95%CI(-11.28,-5.17),P=0];干细胞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4.27,95%CI(-5.43,-3.10),P=0.035];干细胞组脾脏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25.63,95%CI(17.92,33.33),P=0];干细胞组脾脏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动物模型对照组[SMD=-40.64,95%CI(-80.16,-1.13),P=0]。结论:根据纳入的动物实验表明,干细胞有助于改善变应性鼻炎的症状,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脾脏白细胞介素6水平,升高脾脏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干细胞在变应性鼻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待今后能够开展临床试验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详细评估。  相似文献   

2.
背景:国内外在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但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国内外已发表的采用经皮螺钉置入固定与石膏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与结论: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175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与石膏固定相比,经皮螺钉置入固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SMD=-8.83,95%CI(-10.45,-7.21), P < 0.000 01],减少重返工作时间[MD=-6.86,95%CI (-7.17,-6.56),P < 0.000 01],较好恢复腕关节活动[SMD=1.79,95%CI (1.23,2.36),P < 0.000 01],提高握持力 [MD=3.53, 95%CI (2.52,4.54),P < 0.000 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50, 95%CI(0.22,1.14),P=0.10]。说明经皮螺钉置入固定治疗急性无移位性腕舟骨骨折疗效优于石膏固定治疗,由于该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局限性,对于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关键词:舟骨骨折;经皮螺钉置入固定;石膏固定;系统评价;Meta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2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1995-2014年2月关于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主要研究指标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幻听评分及幻听评定量表(AHRS)。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以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7篇RCTs满足纳入标准,共包括786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PANSS的幻听评分比较,均数差为-1.10,95%CI为[-1.6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P=0.0001);两组之间的AHRS比较,均数差为-3.89,95%CI为[-5.7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7,P0.00001]。结论低频rTMS对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所有关于rTMS联合抗抑郁药治疗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过程选择加权均数差(WMD)法,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疗效的改善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3个RCT研究,共计1033人,将所纳入的文献分为低频及高频分组分析,低频(WMD=-4.24,95%CI:-6.57~-1.92)、高频(WMD=-4.00,95%CI:-4.56~-3.65)干预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WMD=-2.21,95%CI:-3.04~-1.38)、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WMD=-7.00,95%CI:-7.64~-6.36)及Barthel指数或改良的Barthel指数(BI或MBI)(WMD=-17.49,95%CI:-21.26~-13.72)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rTMS联合抗抑郁药较单纯使用抗抑郁药可能更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认知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治疗进展期黑色素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Wanfang Data、CBM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治疗进展期黑色素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时间至2018年12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5个RCTs,共2 2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全身化疗相比,PD-1抑制剂能显著提高进展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总有效率[OR=4.77,95%CI(3.55,6.42),P0.000 01],延长无进展患者的生存期[HR=0.60, 95%CI(0.44,0.82),P=0.001],但在总生存期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HR=0.72,95%CI(0.50,1.03),P=0.07]。在发生任何级别不良反应事件[OR=0.66,95%CI(0.53,0.82),P=0.000 2]和3、4、5级不良反应事件[OR=0.38,95%CI (0.28,0.53),P0.000 01]方面,PD-1抑制剂组患者显著低于化疗组。结论:PD-1抑制剂治疗进展期黑色素瘤总有效率及安全性高于全身化疗,但并未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本研究结果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达性心理治疗对老年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住院患者孤独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PSD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患者进行PSD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表达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状态与特质孤独量表(STL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和HAMD评分分别为(51.63±3.76)分和(19.06±4.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0.049,P=0.000;t=-6.178,P=0.000);治疗后,观察组STLS量表总评分为(56.02±7.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014,P=0.000);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24.40±3.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80,P=0.000),观察组CNS评分为(10.84±3.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7.878,P=0.000)。结论:表达性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减轻患者孤独感,增强患者精神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01-16期间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动物实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应用SYRCLE工具评估偏倚风险。提取的数据由Revman 5.4.1软件和Stata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41篇相关文献,筛选9篇动物实验纳入分析,共219只动物:模型组110只,外泌体组109只。研究结果显示外泌体组动物生存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RR=9.34,95%CI(3.91,22.29),P<0.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SMD=-5.31,95%CI(-7.43,-3.19),P<0.001]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SMD=-4.47,95%CI(-5.85,-3.10),P<0.001]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1β[SMD=-11.54,95%CI(-18.12,-4.95),P=0.000 6]...  相似文献   

8.
背景: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止吐及镇痛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的鸡尾酒镇痛疗法可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减少相关并发症,但也有研究认为类固醇可增加术后感染、髌腱断裂等风险。因此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膝关节置换后运用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数据库2019年4月前的文献,收集所有膝关节置换后局部运用类固醇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单独使用Cochrane 5.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方法学偏倚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并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820例患者;②Meta分析显示:类固醇组术后第1天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1.52,95%CI(-2.94,-0.10),P=0.04],术后第1,2,3,4,5天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MD=11.57,95%CI(9.85,13.30),P<0.000 01;MD=9.03,95%CI(6.67,11.38),P<0.000 01:MD=5.73,95%CI(0.85,10.60),P=0.02:MD=5.53,95%CI(0.68.10.38),P=0.03;MD=5.90.95%CI(0.87.10.93),P=0.02],吗啡使用量少于对照组[MD=-7.94,95%CI(-14.35,-1.53),P=0.02],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MD=-0.98,95%CI(-1.25,-0.71),P<0.000 01],直腿抬高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MD=0.65,95%CI(-0.86,0.44),P<0.000 01],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WMD=-4.82,95%CI(7.41,2.23),P=0.000 3];两组膝关节K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③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周围运用含类固醇的鸡尾酒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髓内钉和钢板两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髓内钉和钢板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临床对照试验(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钢板相比,髓内钉治疗手术时间更短[MD=-23.04,95%CI(-28.47,-17.60),P0.1]、术中出血量较少[SMD=-3.14,95%CI(-4.21,-2.08),P0.1]、骨折愈合时间更短[SMD=-3.03,95%CI(-3.77,-2.28),P0.1],总的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RR=0.38,95%CI(0.25,0.57),P=0.24];然而,ASES评分显示钢板组优于髓内钉组[SMD=-0.63,95%CI(-0.98,-0.28),P0.1],Co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5,95%CI(-0.21,0.11),P0.1],末次随访时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9,95%CI(-0.22,0.40),P0.1],末次随访时Neer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1,95%CI(0.25,1.03),P0.1]。结论本系统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髓内钉优于钢板。但这一结论仍然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及采用关键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在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高频(10Hz)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接受rTMS伪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4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thel指数(BI)评定神经功能。结果:经2周及4周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4,8.000;P0.01);两组在治疗2周及4周时HAMD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AMD分值降低较显著(t=-3.484,-5.168;P0.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IHSS分值均降低,BI分值明显升高,研究组NIHSS的减分值和BI的升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228,P0.05;t=2.815,P0.01;t=2.927,P0.01;t=5.273,P0.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高频rTMS对PSD患者抑郁情绪缓解及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3D打印技术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行Meta分析。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的比较3D打印辅助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二分类变量评估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对连续型变量计算其标准均值差(SMD)及95%区间(CI),对统计结果进行综述。结果 共纳入39篇文献,2 443例患者,3D打印组1 209例,常规组1 234例,两组各指标行Meta分析后结果为: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SMD=-17.87,95%CI(-25.75,-10.00),P<0.00001]和术中出血量[SMD=-123.65,95%CI(-182.92,-64.38),P<0.0001]比常规组少;3D打印组的术后KSS评分比常规组高[SMD=2.83,95%CI(0.70,4.96),P=0.009];3D打印组的术后VAS评分比常规组低[SMD=-0.36,95%CI(-0.64,-0.08),P=0.01];3D打印组术后髋膝踝角(HKA)较常规组准确,提高了手术准确度[SMD=1.03,95%CI(0.11,1.95),P=0.03];3D打印组术后aMFTA比常规组低,提高了手术准确度[SMD=-0.84,95%CI(-1.30,-0.37),P=0.0004];3D打印组术后aLDFA比常规组高,提高了手术准确度[SMD=0.69,95%CI(0.16,1.22),P=0.01]; 3D打印组术后并发症较常规组少[OR=0.44,95%CI(0.22,0.91),P=0.03];以上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打印辅助TKA比常规TKA的短期临床效果更好,明显提高手术的有效率、术后力线精准度,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调节炎症反应、刺激和加速组织愈合的新型生物技术,其富含各种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通过多种机制(包括调节炎症、血管生成及新组织的合成和重塑)在内部帮助创建最有利于组织稳态恢复的生物环境。慢性难愈性创面:目前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一般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经过常规治疗干预,不能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按生物学规律完全愈合的创面,其潜在病因可能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疾病有关。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与负压引流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创面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两者联合应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尚缺乏来自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使用计算机对国内外数据库(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从建库至2019年6月,所有关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的结局指标包括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细菌阳性率。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43例慢性创面患者,观察组均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或者单纯负压引流疗法进行干预;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升高[RR=2.19,95%CI(1.82,2.62),P < 0.000 01]、创面愈合时间缩短[SMD=-0.81,95%CI(-1.00,-0.62),P < 0.000 01]、住院时间缩短[MD=-7.11,95%CI(-8.12,-6.11),P < 0.000 01]、细菌阳性率降低[RR=0.35,95%CI(0.22,0.54),P < 0.000 01];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SMD=-5.97,95%CI(-14.33,2.40),P=0.16];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引流疗法能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降低感染发生率。 ORCID: 0000-0003-2057-9542(顾蓥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治疗强迫症(OC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所有关于rTMS治疗OCD患者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CMA 2.0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共有强迫症患者5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rTMS组相比,rTMS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合并的Hedge's g值为0.65,(95%CI=0.34~0.96,Z=4.12,P0.001),总体有效率54.6%,合并的OR值为3.28(95%CI=1.79~6.00,Z=3.85,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TMS组较安慰剂rTMS组显示在高频(Hedge's g=0.54,95%CI=0.23~0.84,Z=3.39,P=0.001)、低频(Hedge's g=0.80,95%CI=0.25~1.35,Z=2.86,P=0.004)、刺激部位为背外侧前额叶(DLPFC)(Hedge's g=0.60,95%CI=0.31~0.89,Z=3.99,P0.001)均更能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rTMS组与安慰剂rTMS组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数据提示高频、低频刺激部位为DLPFC区rTMS治疗强迫症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CT值预后抑郁指数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于我院住院的患者共89例,根据预后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PSD)和非抑郁组,记录所有患者卒中部位的CT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SPSS 24.0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SD组和非PSD组患者病变部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D组患者卒中后2w、1m和3m的抑郁指数显著高于非PSD组(t=7.083,10.369,13.866;P0.05),PSD组患者在卒中后1m和3m的HAMD评分显著高于非PSD组(t=7.758,11.027;P0.05),其中PSD组的平均CT值为(23.4±2.5)HU,非PSD组的CT值为(28.4±2.8)HU,PSD组显著低于非P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17,P0.05),卒中后3个月PSD组的NIHSS显著高于非PSD组(t=5.262,P0.05)而ADL分低于非PSD组(t=-7.330,P0.05),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值和抑郁指数显著的负相关(r=-0.477,P=0.016),与HAMD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526,P=0.004),与NIHSS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87,P=0.001),与ADL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03,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CT值与抑郁指数和神经功能呈负相关,对卒中后PS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骨折合并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与单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骨痂生成的差异,探讨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对骨折愈合的促进关系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VIP(维普)、CNKI(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询有关骨折伴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单纯骨折在骨折愈合方面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1月,由2个人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均为创伤性脑外伤,未有符合标准脊髓损伤纳入),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骨折组相比,脑外伤并骨折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SMD=-1.43,95%CI (-2.03,-0.83),0.00001];脑外伤并骨折组在第4、8、12周骨痂出现率高于单纯骨折组[RR=3.19,95%CI (1.62,6.28),=0.0008]、[RR=3.08,95%CI (1.90,5.00),0.00001]、[RR=1.78,95%CI (1.42,2.23),0.00001];脑外伤并骨折组在第4、8周正侧位骨痂生成量上多于单纯骨折组[MD=1.42,95%CI (1.38,1.46),0.00001]、[MD=1.20,95%CI (1.19,1.21),0.00001]、[MD=1.50,95%CI (1.46,1.54),0.00001]、[MD=1.24,95%CI (1.23,1.26),0.00001]。结论创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以及骨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n=60)和联合组(n=60).药物组患者接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伪刺激,联合组患者接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高频rTMS.对比观察两组抗PSD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接纳承诺疗法(ACT)对慢性疼痛患者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EMbase、PubMed、PsycINFO、CINAHL、EBSCO、Springer-Link、SinoMed、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的筛选、提取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合计1037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ACT能有效提高疼痛接受程度(MD=11.70,95%CI:8.17~15.23,P0.001),降低疼痛强度(SMD=-0.33,95%CI:-0.47~-0.19,P0.001),降低抑郁评分(SMD=-0.37,95%CI:-0.63~-0.12,P0.01),ACT对焦虑的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SMD=-0.13,95%CI:-0.27~0.02,P=0.10)。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纳承诺疗法可能提高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接受程度、降低患者疼痛强度以及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通过物理学机制介质传导的机械性脉冲压强波,该设备将气动产生的脉冲声波转换成精确的弹道式冲击波,通过治疗探头的定位和移动,可以对疼痛较广泛的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以关节软骨退化为主要发病机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功能受限,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非手术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背景:相关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疗法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关于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尚不十分清楚,各项相关研究最终结果不尽相同。 目的:Meta分析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的疗效。方法:详尽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根据Prisma原则制定纳入标准,筛选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的治疗方式为单独体外冲击波疗法或是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药物、关节镜清理术中的一种,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超声治疗、激光治疗、运动疗法、关节镜清理术中的一种,或是空白对照。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运用RevMan v5.3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纳入2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73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试验组895例,对照组841例;②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SMD=-1.18,95%CI(-1.42,-0.95),Z=9.75,P < 0.000 01],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SMD=-1.69,95%CI(-2.01,-1.36),Z=10.16,P < 0.000 01],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SMD=-9.66,95%CI(-13.12,-6.20),Z=5.47,P < 0.000 01];③结果表明,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对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后续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阐明相关效用。 ORCID: 0000-0002-6542-3288(皇甫志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Masquelet技术与骨搬运技术修复下肢骨缺损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CBM数据库,收集1950年1月至2019年10月国内外正式刊物发表的有关Masquelet技术与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骨缺损病例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 Man 5.3软件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含325名患者。资料分析显示,在Paley骨愈合优良率(RR=0.99,95%CI:0.85,1.15,P=0.93)、肢体功能优良率(RR=1.23,95%CI:0.90,1.67,P=0.19)、Iowa膝关节评分(SMD=0.45,95%CI:-0.05,0.94,P=0.08)、Iowa踝关节评分(SMD=0.10,95%CI:-0.39,0.59,P=0.69)等方面,Masquelet组与骨搬运组无显著性差异。与骨搬运组相比,Masquelet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R=0.55,95%CI:0.38,0.79,P=0.001),感染控制率较高(RR=1.15,95%CI:1.03,1.30,P=0.02),手术次数较少(SMD=-0.47,95%CI:-0.81,-0.14,P=0.005),治愈时间较短(SMD=-1.19,95%CI:-2.15:-0.22:P=0.02),术后SF-36评分较高(SMD=2.33,95%CI:1.81,2.85,P0.01)。结论与骨搬运技术相比,Masquelet技术修复下肢大段骨缺损在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控制率、手术次数、治愈时间、术后SF-36评分方面可能更有优势,而在Paley骨愈合优良率、肢体功能优良率、Iowa膝踝关节评分方面两者并无差异。有待多中心、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20.
背景:选择双束还是单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腘绳肌腱双束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pringerlink、CNKI、CBM等数据库,收集自体腘绳肌腱双束对比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对所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资料,使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15篇,共1 00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后KT测量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0.51,95%CI(-0.74,-0.28),P < 0.000 1];重建后轴移试验阴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1.27,95%CI(1.11,1.45),P=0.000 3];重建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2.10,95%CI(-3.65,-0.55),P=0.008];重建后IKDC分级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1.04,95%CI(0.99,1.06),P=0.10]。双束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而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两者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