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背景: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股骨侧需要额外的髁间截骨来容纳胫骨柱和股骨窝结构,髁间窝两侧与股骨体相连处应力集中是骨折好发部位。不同品牌假体不同型号间截骨量的差异并没有具体数据,不便于临床医生在选择假体时参考。 目的:比较临床上常用的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进口、国产的6个品牌)髁间截骨数据的不同,为临床假体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目前国内常用的(进口、国产的6个品牌)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包括Zimmer NexGen LPS、Stryker Scrorpio NRG Knee-Flexed、Depuy PFC Sigma、Smith&nephew Genesis-2 PS、United-U1及威高GKPS。根据截骨模板确定截骨面包括股骨髁前截面、后截部、股骨髁远端截面、后斜截面;对应股骨假体径线包括髁内外径宽、髁前后径宽、股骨髁间窝截骨宽度及深度,对上述数据进行对比测量。 结果与结论:6种膝关节股骨髁假体的前后径/内外径、髁间窝截骨量及形态均存在差异,国外品牌股骨远端前后截骨面间径线较短,对后髁的截骨程度较大。随着应用假体尺寸的增大,所用品牌髁间截骨宽度所致骨量丢失比例均呈下降趋势,无论是小尺寸假体还是大尺寸假体,Stryker Scrorpio NRG Knee-Flexed假体髁间截骨宽度均较小。 6个品牌的膝关节假体截骨尺寸有所不同,以上结果并不足以评价不同假体之间的优劣,但就保留髁间骨储量而言,髁间截骨量少的设计较具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三维螺旋CT重建正常人膝关节,测量股骨远端相关解剖参数,探讨男女性股骨远端的解剖特点对于关节表面假体形态的不同要求。方法:80侧正常成人膝关节,男性、女性各40侧,年龄18~72岁,行三维螺旋CT扫描,在GE Advantage workstation工作站上进行0.625mm层厚重建,测量股骨经上髁轴线宽度、内外侧髁高度、髁间高度及内外侧滑车前突距离,行模拟截骨后,测量各截骨面高度,比较各测量值性别问的差异。结果:男女性髁间高度、经上髁轴线宽度、外侧髁高度及内侧髁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男性各值均大于女性。股骨远端横径与纵径的比值亦为男性大于女性(P〈0.001),男性股骨内、外侧滑车前突距离均大于女性,均值差分别为1.2mm和0.7m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男女性之间股骨髁形态存在一定差别,股骨远端关节面假体形态的设计应该性别差异化,使假体与截骨面更好的吻合。以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股骨假体旋转定位良好是置换成功的关键之一,与置换后关节功能密切相关。股骨髁各项解剖参数也非常重要,熟悉其各项数据能够合理截骨以及选择轴线,避免假体安装位置不佳导致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障碍。目的:通过对股骨髁标本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股骨髁标本解剖参数及定位轴线之间的角度。方法:固定架固定共40例股骨骨性标本,观察内上髁及外上髁形态变化,测量股骨髁解剖参数,包括长度、宽度等;应用定位导向器于内外上髁之间穿克氏针固定,垂直股骨后髁轴截骨后以万能角度量角器测量股骨4条轴线——手术髁上轴、临床髁上轴、后髁轴、AP轴之间的相关角度关系。结果与结论:内上髁凹陷出现比例较低,约占所有标本比例总数的25%;股骨髁的高度与西方人相比差别不大,宽度与西方人相比差别较大。提示股骨髁宽度与西方人群差别较大,手术操作应充分注意;股骨髁内上髁凹陷出现比例不高,故参照髁上轴的后髁角定位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而AP轴较易定位,两条轴线与后髁轴线之间成角数值稳定,变异性较小,证实AP轴可做为股骨假体旋转定位的可靠标记。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表明股骨远端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设计参数多为参照西方人种数据,且其产品规格有限。 目的:对成年中国人中远端股骨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手术相关解剖CT数据进行数字化测量。 方法:选自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非膝关节疾患的成人CT连续扫描数据15例,利用Mimics 10.01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立体图形中测量股骨远端宽;股骨外侧髁前后径;股骨外侧髁基底部宽;股骨外侧髁干角;自股骨大转子下缘5 cm至外上髁每隔5 cm划分为1段,共分为5段,分别测量每段中部股骨内外侧皮质及髓腔横径。 结果与结论:成年中国人中远端股骨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固定后,股骨远端左右侧宽分别为(84.80±1.27) mm和(84.60± 1.40) mm;股骨外侧髁前后径分别为(67.36±1.41) mm和(66.27±1.42) mm;股骨外侧髁基底部宽分别为(42.53±3.42) mm和(42.98±1.25) mm;股骨外侧髁干角分别为(7.58±0.69)°和(7.66±0.79)°,左右侧别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微创锁定内固定钢板;股骨远端;三维重建;设计参数;数字化骨科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03  相似文献   

5.
背景:详细了解国人的膝关节形态,从而实现国人个性化、性别差异化全膝关节置换,并设计研究符合国人特征的膝关节假体,已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 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正常成年国人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并比较其性别差异。 方法:对70名正常成年国人双侧膝关节行CT扫描,男、女各35名,年龄21-60岁,通过三维重建或使用Picasa 3.0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拼贴及重叠曝光等处理。在经过处理的图像上分别测量股骨远端前髁角、后髁角、滑车沟角的大小,股骨远端横径与外侧髁高度及两者之间的比值。 结果与结论:①国人股骨远端后髁角女性大于男性(P < 0.05);国人股骨远端前髁角男性大于女性(P < 0.05);国人滑车沟角性别间无明显差异。②国人男性的股骨远端横径、股骨远端外侧髁高度及股骨面率(横径/外上髁高度)均大于女性(P < 0.05)。结果可见国人股骨远端的形态与西方人种不同,存在性别差异。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假体的选择及其放置、股骨远端假体在设计时应体现出这些差异,使之与国人的膝关节形态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国人经股骨上髁轴的磁共振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剑彬  余洋  王逸扬 《解剖学报》2009,40(6):997-1000
目的 在MRI上研究股骨远端上髁解剖,为全膝置换术中定位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TEA)及股骨假体大小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对78侧正常成人膝关节行磁共振扫描,测量STEA宽度、STEA的骨性标志与膝关节后侧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大小及股骨后髁角。 结果 STEA宽度在男性中为(79.55±4.90)mm,在女性中为(71.18±4.22)mm,股骨内上髁沟最低点、外上髁最凸点与膝关节后方关节线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与STEA宽度具相关性,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大小与STEA宽度也具相关性,股骨后髁角为(4.22±2.07)°。 结论 国人股骨远端上髁解剖大小明显小于欧美国家人群,股骨远端内外上髁的前后径与STEA宽度成一定比例,STEA的骨性标志与膝关节后侧及远端关节线的距离可为定位STEA提供一定帮助,通过术中触摸或PCL定位STEA的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使用的保留前后叉韧带的假体仍存在诸多问题。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假体相关的形态测量,特别是胫骨近端未曾见到过详细的报道和研究。 目的:通过对正常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相关的胫骨近端形态学的分析,从而为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人工全膝关节假体提供参考。 方法:4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然后将膝关节CT、MRI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进行图像分割与三维重建,重建出完整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后再导入Geomagic Studio 11,在膝关节模型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在胫骨近端解剖参数,模拟截骨后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的解剖参数。 结果与结论:前后交叉韧带总的宽度为(14.94±2.56) mm,性别间比较提示男性需适当增加横向的截骨宽度以避免损伤前后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顶部的长度为(8.02±1.03) mm,底部的长度为(15.19± 1.71) mm,截骨后高度(9.13±0.88) mm,而且此梯形结构位于前后径48%-82%。胫骨截骨面内侧的内外径短于外侧的内外径,内侧前后径大于外侧的前后径,因而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假体更需要非对称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Oxford单髁置换(UKA)准确截骨、间隙平衡、获得稳定及良好运动轨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UKA首先建立的是屈曲间隙,然后根据屈曲间隙大小再建立伸直间隙.其间隙平衡是指,在完成内侧胫骨平台截骨后,通过对股骨髁远端研磨调整股骨假体相对于股骨放置的高度,获得相等的屈伸间隙.UKA截骨一环扣一环,不能失误.胫骨截骨量不能过多...  相似文献   

9.
背景: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能有效治疗膝关节单侧严重骨关节炎,临床上发现单髁置换后容易发生胫骨后侧骨皮质断裂,断裂始于胫骨截骨的龙骨槽处,胫骨假体立柱长度影响单髁置换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结果。目的:探讨单髁置换中胫骨假体立柱长度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找出假体立柱长度与患者胫骨前后径的关系。方法:选取37岁无膝关节疾病史健康女性志愿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数据和常用单髁假体,建立自然膝关节模型并建立单髁假体模型。建立8种不同长度的胫骨假体立柱,最小长度为31 mm,最大长度为34.5 mm,以0.5 mm递进,与医院常使用假体立柱长度33.2 mm进行对比。股骨组件和胫骨组件的材料是钴铬钼合金,胫骨衬垫材料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股骨上方加载1 000 N观察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与结论:(1)胫骨假体立柱长度为33 mm时胫骨应力最小,前交叉韧带应力最小,外侧半月板应力最小,股骨假体应力最小;余下各部件应力都较小;(2)受试者本身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长度为53 mm,通过计算比例,胫骨假体立柱长度占胫骨前后径最佳比应为62%左右,如果低于此值可能会发生假体无菌性松动,如果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常用的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器械操作难度较大,截骨和假体安装的准确性欠佳。目的:评估自制组配式截骨器械在微创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的使用价值。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采用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创器械对45例(49膝)患者行8-10 cm QS切口微创全膝关节置换。并根据完成截骨后,拉钩暴露术野,安装假体需延长的切口长度,将49例膝分成切口延长1.0 cm组(16例)和切口延长1.0-2.0 cm组(33例),比较两组中影响切口长度延长各因素(体质量指数、下肢长度、髌腱长度、髌骨厚度、髌骨纵径、髌骨横径以及假体型号)的差异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自行研发设计的微创器械皆能完成截骨,但需延长切口完成假体安装,最终切口长度(10.3±1.2)cm(9-12)cm。切口延长1.0 cm组和切口延长1.0-2.0 cm组中,体质量指数、髌腱长度、髌骨厚度、髌骨纵径、髌骨横径以及假体型号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些因素的增大均会影响切口延长的长度;但两组下肢长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自制组配式截骨器械,操作简单,能较好的完成微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并且降低了微创手术风险,减少了置换后并发症,但受患者体质量指数、髌腱长度、髌骨厚度、纵径和横径以及所使用假体型号的影响,需延长切口长度以完成假体安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定量描述股骨远端关节面几何形态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发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表面固定器及软骨修复提供关节面形态数据支持。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扫描检查并且报告无异常的MRI图像130例,采用Mimics等软件对MRI图像进行处理,分别在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测量出股骨内外侧髁远端及后髁关节面的半径和弧度,根据这些几何参数来确定股骨远端关节面近似的几何形态。 结果 在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上,内、外侧髁关节面均可用若干个半径不等的圆弧拟合,股骨内、外侧滑车关节面可用两个半径不等的球体拟合。 结论 通过测量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参数可以定量描述复杂的股骨远端关节面三维几何形态,获得的数据可能用于股骨远端关节软骨表面固定器的设计及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临床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1)男女性股骨标本各30根,测量股骨髁宽、内侧髁宽、外侧髁宽、内侧髁前后径、外侧髁前后径、股骨内侧髁倾角、股骨外侧髁倾角等数值。(2)X线摄片30位正常成年志愿者股骨,进行冠状面上角度测量。结果股骨髁宽、内侧髁髁宽、外侧髁髁宽、内侧髁前后径、外侧髁前后径等值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同性别内侧髁倾角明显大于外侧髁倾角(P<0.01)。股骨干与股骨远侧段之间的夹角、股骨干与股骨近侧段之间的夹角、股骨干与膝关节面之间的夹角存在性别差异(P<0.01~P<0.05)。股骨远侧段与股骨近侧段的夹角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动力髁螺钉手术中应注意股骨髁形态的性别差别和股骨远侧段存在的弯曲,以提高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膝关节交叉韧带和侧副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诊断膝部韧带病变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27例正常成人膝关节标本制作连续断面,其中矢状断面9例,冠状断面12例,横断面6例。通过横、矢、冠状断面标本,观测膝关节韧带的断面形态特征及定量测量。结果矢状面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长度分别为(29.66±4.21)mm、(40.26±6.81)mm,厚度分别为(10.03±1.97)mm、(11.24±3.50)mm。冠状面上前、后交叉韧带长径分别为(15.18±3.25)mm、(18.79±3.35)mm,短径分别为(6.37±1.32)mm、(8.03±1.46)mm;胫、腓侧副韧带长度分别为(102.85±19.64)mm、(45.52±14.91)mm,厚度分别为(2.63±0.72)mm、(3.43±1.04)mm。髁间隆起的横断面上胫、腓侧副韧带长径分别为(21.98±11.95)mm、(5.25±1.93)mm,短径分别为(2.03±0.59)mm、(2.87±0.64)mm。结论 (1)观测交叉韧带最好的断面是膝关节正中矢状面,其次是正中旁开1个矢状断面。除厚度外,在矢状面上前后交叉韧带长度、股、胫骨附着区宽度均有明显差异。(2)胫、腓侧副韧带在连续的冠状断面及横断面上均可显示,以冠状断面配合横断面相对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外踝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为外踝骨折内固定及设计外踝定位导向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①80例(男20对,女20对)干燥腓骨下端形态进行观察分析;②40例(男20,女20)X线片观察外踝的大体形态;③40具(男20,女20)尸体解剖观测外踝前动脉、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毗邻关系。 结果 (1)外踝从上往下骨质逐渐均匀的变薄变窄,近似一个倒立的三角形;(2)骨性标本外踝左右两侧高度、宽度、厚度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性别差异(P<0.05)。(3)男女X线片上外踝角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外踝前动脉在距离外踝尖端平面男性(4.30±0.22)cm,女性(4.11±0.6)cm处由胫前动脉发出,先斜向外下方至腓骨下端;然后紧贴腓骨下端及外踝前缘进入足背。(5)腓浅神经主干距离外踝前缘男性(1.59±0.20)cm,女性(1.31±0.64)cm;腓肠神经经过外踝后外下方,距离外踝后缘男性(1.80±0.13)cm,女性(1.62±0.34)cm; 结论 外踝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测量结果为外踝骨折内固定以及设计外踝定位导向器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镜下经纵裂胼胝体侧脑室入路到达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0例成人尸头标本经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在神经内镜下观察侧脑室、第三脑室结构并测量数据。 结果 (1)胼胝体厚度(6.1±1.2)mm,室间孔长、宽径为(5.6±1.4)mm、(3.0± 1.6)mm,中间块长、宽径(6.3±1.8)mm、(3.4±1.2)mm;(2)冠状缝前5cm引流静脉很少;(3)神经内镜观察侧脑室前角、侧脑室体部及室间孔的Y形结构,且可以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进行较好的暴露和观察;(4)胼胝体切开1.5 cm,硬质内镜操作空间和观察范围受限,胼胝体切开2.0 cm时,适合神经内镜操作和观察。 结论 经纵裂胼胝体前部侧脑室入路按生理间隙进入,操作距离短,内镜直接指向室间孔,可同时显露对侧脑室,是处理双侧脑室、室间孔区及第三脑室病变的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临床应用股四头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提供临床解剖学资料。 方法 在1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20只膝关节)解剖观察股四头肌腱的形态和走行关系以及在髌骨附着点的解剖学特点,测量股直肌腱起止点宽度、长度以及髌骨上极的厚度。 结果 股直肌止点的宽度为(3.20±0.33)cm。起点的宽度为(1.28±0.25)cm。完全为腱性组织的长度为(6.96±0.80)cm。股直肌腱近侧端约4/5完全游离,远侧端约1/5与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融合,共同构成股四头肌腱,附着于髌骨上极前方约3/4部分。髌上极的平均厚度为(2.22±0.14)cm。 结论 股四头肌腱的的解剖学特点,完全使其可以作为临床上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的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成人肩胛背动脉的解剖学观察及测量,研究从体表标志确定肩胛背动脉走行路线。 方法 解剖尸体26具(共52侧),显露肩胛背动脉,测量肩胛背动脉直径及其与肩胛骨内侧缘距离,所得数据经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 肩胛背动脉与肩胛骨上角距离为(0.34±0.25) cm,与肩胛冈内侧端为(1.58±0.41) cm,与肩胛骨下角为(3.45±0.28) cm,得出肩胛背动脉走行于肩胛骨内侧缘内侧,在距离肩胛骨上角0.34 cm、肩胛冈内侧端1.58 cm、肩胛骨下角3.45 cm三点处做一连线,该连线即为肩胛背动脉的体表投影。 结论 肩胛背动脉的体表投影为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可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动脉损伤,并可为确定肩胛背动脉皮瓣的中轴核心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隐窝狭窄的原因及其横、矢径测量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利用30例横断面、8例矢状面标本,观测侧隐窝、黄韧带、椎间盘等结构。结果 (1)L3-5骨性侧隐窝矢径为(6.97±0.95)、(6.46±0.86)、(6.37±0.54)mm,盘黄间隙矢径为(7.21±0.82)、(7.20±0.79)、(7.01±0.59)mm;(2)椎间盘横径、矢径均存在性差,各椎体间的椎间盘也存在差异;黄韧带厚度、侧隐窝横径及矢径均无侧差,但黄韧带厚度存在性差,侧隐窝横径、矢径均无性差;(3)椎间盘前缘高度大于后缘,L4~5前、后缘高度之比较L5~S1小。结论⑴不同性别、不同腰椎间的形态数据存在显著差异;⑵椎间盘、黄韧带数据均可作为诊断侧隐窝狭窄的参考指标;⑶侧隐窝狭窄是导致腰椎管狭窄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e Knee》2014,21(1):252-256
BackgroundFemoral component overhang has been observe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different prosthes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gender-based anatomical differences of the distal femur and femoral trochlea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nd analyze the risk sites of femoral component overhang in relation to any significant anatomical differences.MethodsMeasurements of distal condylar and femoral trochlea were made through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modeling of 200 normal Chinese knees; the anato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and its relations to the femoral component overhang were analyzed. Four implants were also measur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ML/AP ratios of the femoral condyle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gender-based variation (Men:Women = 1.06:1.03, P < 0.0001). Both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ML widths of the trochlea were generally larger in the men than those of the women.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data showed that as the measuring level moves distally along the femur, the coronal width deviation between genders progressively increases to peak at the distal condyles. Female subjects had a smaller aspect ratio than those of four implants and a smaller trochlear ML width than those of three implants.ConclusionsThe males show significantly greater coronal dimensions of the trochlea than women which are likely to contribute to the higher prevalence of prosthetic overhang in women with some standard implants.Clinical relevanceThe overhang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the distal femoral condyle and the distal region of the femoral trochlea when a standard knee prosthetic system is used in the Chinese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