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3例,按手术入路分为Wiltse肌间隙入路组(A组,28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B组,26例)。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无需椎管减压和植骨融合。A组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手术,B组采用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测量伤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并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A组均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置钉方便,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椎旁肌影响小,减轻术后腰痛程度,缩短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3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行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经3~6个月随访后发现,全体患者骨折部位恢复情况良好,受伤部位功能已完全恢复,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操作便捷且创伤小,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行椎管减压,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置钉治疗伴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研究自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椎旁肌间置钉内固定治疗33例合并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 结果 33例获得2~36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腰背部疼痛均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矫正率、椎管狭窄及神经功能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结论 小切口椎板开窗减压+肌间隙置钉治疗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与传统后正中手术具有相同疗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保留了脊柱结构和稳定性,而且可以使椎管得到有效减压。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经Wiltse入路治疗AO-B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诊治符合AO-B型胸腰椎骨折诊断的患者68例,其中32例采取Wiltse入路配合伤椎置钉治疗(治疗组),36例采取传统后正中入路配合伤椎置钉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清CK表达水平,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ODI功能评分。结果 经对6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显示:术后下地时间的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血清CK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随访节点的VAS评分及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Wiltse入路配合伤椎置钉治疗AO-B型胸腰椎骨折能有效保护肌肉,减少出血量及窦椎神经的损伤,术后可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评价.方法:6具新鲜冰冻家猪胸腰椎标本T14~L3节段制备成胸腰椎前中柱损伤模型.比较传统短节段4钉法固定和伤椎置钉6钉法同定的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临床应用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1例,观察该方法的即时复位效果.结果:伤椎置钉法固定后的脊柱标本在前屈、后伸、侧屈状态下的运动范嗣均小于对照组和四钉法固定组(P<0.01).两种固定方法的旋转运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六钉法明显小于四钉法固定组(P<0.01).41例患者术前Cobb角14~37°,平均23.4°,术后-3~5°,平均-2.3°.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正常的33.7%~67.2%,平均60.8%.术后高度87.9%~98.7%,平均94.3%.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可以提供明显高于传统4钉法固定的即时稳定性,并对某些类型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的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胸腰椎骨折治疗上多采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固定,传统后正中入路广泛剥离椎旁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腰背疼痛。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多裂肌影响。 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1例,爆裂型骨折34例,并且椎管占位小于1/3,后柱均完整,ASIA分级均为E级,无神经症状。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入路2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治疗后进行目测类比评分系统评分以及6个月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在Cobb角恢复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肌酸激酶水平及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低于传统正中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6个月随访腰背痛JOA评分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低于传统正中入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于传统正中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应用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实现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植入及整复固定。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53例无明显神经损伤且后凸大于20°和/或椎体前缘高度塌陷大于50%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n=28)及传统后正中入路(n=25)进行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的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 < 0.05),而在伤椎Cobb角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和椎管正中矢径变化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达到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相同的效果,且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3月手术治疗的7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传统手术入路48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1例。纳入标准:TLICS评分均/〉4分,均无需椎管减压。分别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测量两组手术前后的各放射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包括伤椎前、后缘高度/伤椎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均值,伤椎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随访3~28个月,平均13个月。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传统正中入路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3月VAS评分、术后1周及3个月ODI评分具有优势;而在感染率、术后2天VAS评分、骨折复位、脊髓恢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手术入路相比,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在骨折复位、脊髓恢复及感染率与传统手术入路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双侧置钉、单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单侧植骨、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提高,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单侧植骨双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6月-2009年8月的52例胸腰段段骨折患者,均为AO分型中的A型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患者手术前后和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手术前后CT测量椎管内占位比并评估植骨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患者随访(16.5±7.8)月(12~30月)。无切口感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前缘高度术后和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恢复满意。Cobb's角术后和末次随访无明显矫正丢失。椎管内占位比为较术前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的改善。 结论 伤椎椎弓根植骨可有效修复伤椎复位后的椎体缺损,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有效重建骨折稳定性,前中后三柱重建稳定,是治疗胸腰椎A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评估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可注射型硫酸钙治疗无神经症状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可注射型硫酸钙治疗25例无神经症状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术后1年时随访观察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SI)变化,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变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椎体的高度和Cobb角、SI均较术前得到明显矫正(<0.01)。术后1年随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度丢失和进展性畸形,VAS评分2.3分。结论该联合手术可以有效治疗无神经症状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降低内固定失败和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13.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月。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4.5%,术后Cobb角丢失不超过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不超过2mm,未见有内固定失败现象。结论: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胸腰爆裂骨折短节段固定附加伤椎置钉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不融合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8月选择5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给予附加伤椎固定的三椎体固定,并经伤椎椎体内植骨,不融合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 51例随诊3~26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丟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CT片显示椎管狭窄得到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恢复程度,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平均改善2~3级。 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固定使术后脊柱稳定性増加,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保留了胸腰椎运动节段,可有效防止创伤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有利于脊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伤椎前、后缘高度和 Cobb 角,比较植骨后推体高度的恢复度和 Cobb 角的纠正度.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4个月.全部随访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所有病例术后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 Cobb 角均纠正良好,脊柱椎体排列良好,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其中11例1年后,10例1年半后取内固定物,取内固定物半年后拍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塌陷.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治疗能不仅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尽早形成伤椎的骨性愈合,增加伤椎前、中柱的支撑力,重建了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而且保留伤椎邻近节段的运动单元功能,恢复脊柱的生理功能,有效防止断钉、内固定物松动、椎体前缘高度丢失、Cobb 角变大、继发腰椎不稳、临近节段间盘退变以及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比较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徒手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2016年12月1日前的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二分类数据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95%置信区间(CI)表示效应差异.对连续型数据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效应差异.当P<0.05,95%CI不含数值1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266例患者,包括机器人辅助138例、常规徒手开放128例;共置人螺钉1 200枚,包括机器人辅助608枚、常规徒手开放592枚.结果显示,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级标准(A、B、C),机器人辅助和常规徒手开放方法之间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RR=1.07,95%CI:0.82,1.39,I2=46%,P=0.62)、B(RR=1.56,95%CI:0.86,2.82,I2=0%,P=0.14)、C(RR=0.91,95%CI:0.32,2.55,I2=0%,P=0.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05,2.17,I2=0%,P=0.25).两组螺钉修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3,95%CI:0.10,2.90,I2=0%,P=0.47).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0.90,95%CI:5.54,36.26,I2=15%,P=0.008).两组辐射曝光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9,95%CI:-1.63,-0.75,I2=0%,P<0.000 01).两组螺钉与关节面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5,95%CI:0.79,1.51,I2=16%,P<0.000 01).结论 与常规徒手开放方法相比,目前的证据尚不能证实机器人辅助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精确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作为新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具有深入开发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势、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在侧位X线平片上测量Cobb角,伤椎前、后缘椎体高度,伤椎上、下相邻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并计算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分别评估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结果 32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及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硫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