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改善其锐器伤的发生现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问卷对全市所有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过去12个月内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6份,回收率97.78%,实际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96.59%。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60.00%(102/170),发生密度3.40次/(人·年)(347/102),上报率39.77%(138/347)。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以护士(63.29%,50/79)和手术室医务人员(84.85%,28/33)为主,发生地点以手术室(40.92%,142/347)和治疗室(14.12%,49/347)为主,发生环节以双手回套针帽(29.39%,102/347)和手术缝合(10.95%,38/347)为主,涉及的医疗器具以头皮钢针(26.80%,93/347)和一次性注射器(20.46%,71/347)为主。多因素分析发现,医务人员性别(OR=2.58,95%CI:1.027~6.463)、所处科室(OR=5.30,95%CI:1.854~15.143)及中等收入(OR=2.43,95%CI:1.206~4.889)是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可追溯暴露源的锐器伤中,血源性传染病暴露占37.22%(67/180),其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和梅毒暴露分别占12.97%、3.17%、2.02%和1.15%。结论陕西省某地级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要加强对高危人群重要操作环节的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降低锐器伤发生率。此外,对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的有效应对措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发生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护人员4976名,发生锐器伤154例次,发生率为3.1%,其中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主要人群,发生率为11.5%(89/776)、构成比为57.8%(89/154);工龄在1~5年的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最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锐器伤发生率逐渐降低;食指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尤以右手食指为甚,占25.3%(39/154);锐器伤发生地点位居前三位的是病房内、手术室和检验科,发生率依次为57.79%、30.52%和5.19%;锐器伤主要发生时刻为手术操作与器械整理时、拔针或拔针后处理时、整理用毕锐器时,分别占25.32%、20.78%、19.48%;乙型肝炎病毒是锐器伤的主要阳性暴露源,然而仅有89例(占57.79%)暴露者既往曾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加强标准操作规程和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方案,是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5例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锐器伤中护士占84.0%,医生占12.0%,其中工作年限〈5年护士占72.0%,发生锐器伤主要场所病区占88.0%,手术室占12.0%。其中职业暴露占56.0%,暴露源主要为HBV占57.1%、HIV占35.7%。结论:低年限医务人员锐器伤最多见;加强低年限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收集并分析某县级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的登记资料,了解锐器伤的分布特点,为提出降低锐器伤发生率的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2016年1月—2018年12月记录完整的共115份医务人员锐器伤资料,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具体职业、科室、锐器的种类以及发生锐器伤的时间和工作环节等内容。结果:115例锐器伤暴露中,护士构成比(66.67%)明显高于其他职业;最易发生锐器伤的场所是内科病区,其次是手术室;针尖刺伤是最常见的锐器伤;大多数锐器伤发生在白班时段;双手回套针帽和处理医疗废物环节发生锐器伤的风险最大。结论: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培训,重视规范化医疗操作流程,提高安全警觉性和技术能力,可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对海口市五所医院共计116名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为84.48%, 发生密度是0.84(次/人·月-1);锐器伤的发生时间主要是清洗器械和为病人输液或配药时,分别占28.6%、24.5%;护龄较短、职称较低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密度较高.导致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错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环境因素和工作氛围、锐利物品的使用及处理不当等.结论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可减少锐器伤对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200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北京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上报的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为基础,分析导致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因素。结果在180例调查者中医师、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0%和39.4%。受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使用卡方检验对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工作科室、受伤日期、工作时间、工作类别、伤害发生操作环节、受伤部位为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P<0.05),与工龄无关(P>0.05)。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以上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构建预测方程,结果显示最终模型卡方检验χ2=16.057,P<0.05,为有效模型。拟合度检验P<0.05,说明模型拟合良好。结论本研究显示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为医师与护士,主要发生在手术与检查、诊疗、护理环节,手术室与急诊室是高风险场所,主要暴露感染源为乙肝病毒。为防范锐器伤发生,应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安全宣传的力度,积极开展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推广安全器具的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的锐器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锐器伤44例,其中护士32例,占72.73%;医师10例,占22.73%,其中手术室医师7例,占15.91%;其他人员2例,占4.55%.锐器伤的种类主要是注射器等针头刺伤及刀片划伤,42例,占95.45%.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手指、手掌等部位.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多为锐器物用后处置.结论护士及手术科室医师易发生职业暴露,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个人防护不到位、操作不规范以及医护配比不足所致.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规范操作流程、完善报告制度、合理人员配置等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阳山县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医护过程中锐器刺伤暴露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阳山县3问县级医院及5间乡镇卫生院,于2008年9月对其57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2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9.03%,其中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为98.78%;不同医院级别、职业、职称和科室之间医务人员以及是否曾参加过相关培训者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程度有不同(P<0.05);37.24%的调查对象承认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曾经被针具利器刺破皮肤经历,不同职业、职称和科室之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不同(P<0.05).结论 阳山县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发生锐器刺伤等的职业暴露率较高,有必要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173名医务人员,统计发生职业暴露人员的一般情况(工作科室、职业类别、工作年限),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时机、方式,暴露源等。结果科室分布:外科系列科室、内科系列科室、手术室、门诊医技科室、其他科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分别占41.62%、34.68%、17.92%、4.62%、1.16%。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医生、实习人员、护工、技师依次占61.27%、20.23%、8.67%、8.67%、1.16%。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工作年限≤2、3~10、11~20、≥21 a的依次占54.91%、34.10%、6.94%、4.05%。职业暴露发生时间段:白班、夜班依次占75.72%、24.28%。职业暴露发生时机:锐器管理不规范、操作过程中、防护措施不足依次占52.02%、43.35%、4.62%。暴露方式:锐器伤、黏膜接触依次占96.53%、3.47%,其中锐器包括针头、外科器械、其他锐器(载玻片等),依次占79.19%、15.03%、2.31%。暴露源为HBV、HCV、TP、不明者分别占40.46%、5.78%、8.09%、45.67%。经追踪监测未发现职业暴露后相关感染者。结论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以外科为主,高危群体是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白班易发生职业暴露,锐器伤是主要的暴露方式,暴露源以血源性传播疾病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锐器伤报告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锐器伤调查表对全院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和报告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工作类别、性别、科室等锐器伤发生后报告情况。结果: 全院共发放1 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1份,发生血源性锐器伤130人次,发生率为14.4%,其中44人进行了血源性锐器伤报告,报告率33.8%。血源性锐器伤未报告主要原因依次为:自感受伤程度较轻(30.23%),自身有抗体(27.91%),存侥幸心理(16.28%)等。不同科室、暴露源和受伤程度血源性锐器伤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对锐器伤造成的职业暴露的认识,以提高血源性锐器伤报告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9.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20.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