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期连续天然放射性照射对人群氧化损伤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东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48名男性居民为研究对象,选择恩平市某镇(CA)相匹配的48名男性居民为对照人群.采集2组人群外周静脉血并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指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抗氧化指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地区人群外周血血浆中DNA氧化损伤指标8-OHdG表达水平由(315.39±100.59)ng/ml降低至(272.64±96.85)ng/ml,抗氧化指标TrxR表达水平由(0.467±0.056)ng/ml升高至(0.496±0.044) ng/ml,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1、-2.823,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饮酒、喝茶、吸烟、接受医疗照射、生活应激事件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低剂量电离辐射个人累积剂量对8-OHdG和TrxR表达水平均有影响(t=-2.327、2.367,P<0.05).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降低人群氧化损伤水平,增强机体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4个管区和对照地区(CA)的2个管区选择50岁以上女性居民中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直径;测量居民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并考虑居住史,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HBRA与CA居民的平均累计剂量分别为(162.5±38.1)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1)岁。经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HBRA高于CA,HBRA为70.2%、CA为51.0%。不同类型甲状腺结节中,实性甲状腺结节所占比例最高,HBRA为87.7%,CA为75.9%。将实性结节按其最大直径分组,调整年龄影响因素后,对于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来讲,高本底地区为实性甲状腺结节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其中直径<10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0.804,P<0.05;直径为10~15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1.277,P<0.05)。个人累积剂量为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其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 未见长期低剂量辐射对大结节有影响,但有增加实性甲状腺小结节(<15 mm)发生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剂量率最高的4个管区,对照地区选择了距中心镇距离与高本底地区所选管区距中心镇距离相近的2个管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选取50岁以上女性居民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结果 阳江高本底与对照地区居民的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161.2±38.6)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0)岁。高本底地区居民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左、右两侧分别为(1.0±0.3)和(1.0±0.2)mm,对照地区左右两侧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均为(0.9±0.2)mm。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因素后,个人终生累积剂量为左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一个危险因素(β=0.000 7,P<0.05)。不同剂量组(<50,50~,100~,200~ mSv)经调整后左动脉中内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0.9、1.0、0.9、1.1 mm。结论 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有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外周血血浆miRNA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血浆miR-16、miR-106b、miR-449a、miR-34a和let-7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别从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各选取55例50岁以上长期居住在当地的健康女性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并计算个人累积剂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浆中miRNAs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高本底组和对照组的个人累积剂量、年龄和BMI等基本情况,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miRNAs表达水平的差异,选择剂量、年龄和BMI等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高本底组居民个人累积剂量约为对照组的4倍(t=42.803,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组居民外周血血浆中miR-16和miR-106b的表达水平均下调,miR-449a的表达水平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80、2.422、2.794,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年龄和BMI影响因素后,miR-16和miR-106b的相对表达水平和个人累积剂量呈负相关(P<0.05),而miR-449a、miR-34a和let-7g的相对表达水平与个人累积剂量未发现相关(P>0.05)。结论miR-16和miR-106b可作为长期低剂量辐射健康影响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X射线照射后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特点,探究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增加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6 MV X射线多次(2 Gy×20次或4 Gy×10次)照射胰腺癌细胞株PATU1 988 t,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和MMPs家族(MMP2、MMP9)及线粒体复合体I的关键亚基及TGF-β1的转录水平变化。应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破坏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复合体亚基、TGF-β1含量及EMT相关分子的变化。应用小干扰RNA抑制TGF-β1的表达后,检测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变化。结果 多次照射后,存活肿瘤细胞迁移数增加(t=21.90、35.64,P<0.05),上皮间质转化增强,表现为上皮间质转化分子E-cadherin表达下降(t=8.37、6.77,P<0.05),N-cadherin (t=4.42、4.77,P<0.05)、Vimentin (t=4.57、3.02,P<0.05)、MMP2(t=7.27、26.08,P<0.05)和MMP9(t=13.26、7.29,P<0.05)表达均增加,TGF-β1(t=90.49、35.17,P<0.05)的含量也增加。沉默TGF-β1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性下降(t=38.66、11.54,P<0.05)。细胞发生线粒体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线粒体膜电位(t=6.94、29.71,P<0.05)和复合体相关亚基的表达量下降;加入CCCP破坏线粒体膜电位后(t=16.51,P<0.05),复合体亚基含量下降,TGF-β1的表达量增加(t=47.93,P<0.05),上皮间质转化增强。结论 辐射破坏了线粒体功能,进而激活了TGF-β1的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迁移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辐射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的基因表达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探讨TGF-β1 siRNA对受照HFL-1细胞胶原合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HFL-1细胞分为单纯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予6 MV X射线500 cGy单次照射,照后24 h以基因芯片法分析两组基因表达差异及TGF-β1的表达差异; 将HFL-1细胞分为单纯照射组、阴性对照siRNA组和TGF-β1 siRNA组,照射后24 h采用RT-PCR、ELISA、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TGF-β1 siRNA对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生成的干预作用;将HFL-1细胞分为地塞米松组、TGF-β1 siRNA组及TGF-β1 siRNA联合地塞米松组,以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观察照射后24 h不同干预方法对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生成的影响。结果 芯片检测显示HFL-1细胞受照后基因表达谱明显改变,TGF-β1基因上调;单纯照射组TGF-β1基因(t=-18.580, P<0.001)、TGF-β1蛋白(t=-12.445, P<0.001)和羟脯氨酸(HYP)(t=-3.987,P=0.016)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TGF-β1 siRNA组、地塞米松组和联合组的TGF-β1(t=13.235、6.943、-17.431,P<0.05)、α-SMA(t=12.548、6.966、13.988,P<0.05)、Ⅰ型(t=12.433、8.164、16.315,P<0.05)及Ⅲ型胶原(t=5.919、3.164、9.420,P<0.05)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且TGF-β1 siRNA组优于地塞米松组(t=7.110、7.976、4.196、5.935,P<0.05)。 结论 放射诱导HFL-1细胞基因表达谱明显改变,TGF-β1上调;TGF-β1 siRNA能有效沉默TGF-β1基因,干预Ⅰ、Ⅲ型胶原的产生;TGF-β1 siRNA干预胶原形成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电离辐射对小鼠胸腺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高、低剂量辐射诱导不同的免疫效应中Th17细胞功能。方法 将健康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低剂量照射组(0.05、0.075 Gy)和高剂量照射组(0.5、1.0、2.0、4.0 Gy)探讨剂量-效应关系,用X射线深部治疗机进行不同剂量的全身照射,于照射后24 h处死。同时,探讨时间-效应关系,即分为健康对照组、低剂量照射组(0.075 Gy)和高剂量照射组(2.0 Gy),于照射后12、24、48 h处死,取胸腺组织制备成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小鼠胸腺细胞中白介素-17a(IL-17a)与白介素-21(IL-21)的浓度。结果 在时间-效应结果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0.075 Gy照射组胸腺细胞IL-17a和IL-21分泌量呈下降趋势,其分泌量于48 h降到最低(t=3.85、4.73,P<0.05);而2.0 Gy照射组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其分泌量在48 h达到最高(t=-6.74、-6.19,P<0.05);在剂量-效应结果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低剂量照射组胸腺细胞IL-17a与IL-21分泌量下降,在0.05 Gy最低(t=8.39、16.45,P<0.05);较高剂量照射组胸腺细胞的分泌量上升,在4.0 Gy时升至最高(t=-15.60、-18.62,P<0.05)。结论 高剂量辐射可以诱导小鼠胸腺细胞IL-17a与IL-21分泌量的增加,而低剂量辐射使其下降,表明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低剂量辐射诱导的免疫功能增强效应和高剂量辐射诱导免疫抑制效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对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SF 3 mg/kg 组、照射+SF 5 mg/kg 组、照射+SF 10 mg/kg 组,每组8只。以6 MV X射线全肺单次12 Gy照射,各给药组自照射前7 d开始至照射后7 d,隔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SF,健康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注射同等剂量的二甲基亚砜溶剂(DMSO+生理盐水)。照后14 d,留取小鼠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LRP3的定位与表达,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TGF-β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肺组织中NLRP3、IL-1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NLRP3、IL-1β蛋白表达,凝胶迁移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各照射+SF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肺组织急性炎性反应减轻。肺组织中NLRP3表达下降,照射+SF 10 mg/kg组NLRP3降低显著(F=42.750,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TGF-β1水平下降(tIL-6=-62.65~-21.00,tTNF-α=-32.18~-16.57,tTGF-β1=-58.22~-46.11,P<0.05)。肺组织NLRP3和IL-1β mRNA表达显著下降(tNLRP3=-6.56~-5.68,tIL-1β=-29.75~-21.20,P<0.05)。NF-κB p65、NLRP3、IL-1β蛋白表达下降(tNF-κB p65=-34.00~-1.71,tNLRP3=-25.01~-16.91,tIL-1β=-73.70~-55.14,P<0.05),其中NF-κB p65、NLRP3相对表达量和SF呈剂量依赖性降低(r=0.945、0.926)。EMSA结果显示,NF-κB活性下降,且和SF呈剂量依赖性降低(tNF-κB=-38.68、-614.82、-2 831.40,P<0.05)。结论 萝卜硫素可通过降低小鼠肺组织NLRP3表达,有效地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辐射诱导的炎症反应,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消旋山莨菪碱对X射线致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照射)、给药组(消旋山莨菪碱)、治疗组(照射+消旋山莨菪碱),每组5只。给药组、治疗组照射前3天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腹腔注射(5 mg/kg),模型组、治疗组给予6 MV X射线,18 Gy单次全胸腔照射,构建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辐照后治疗组采取每隔1天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处死小鼠并取材。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细胞因子表达;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肺组织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酸化NRF2(p-Nrf2)、p6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肺组织HE病理评分减低(t=8.66,P<0.01);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数量减少(t=10.70,P<0.01)、蛋白浓度降低(t=6.75,P<0.01),血清TNF-α、IL-1β、IL-6表达减少(t=8.17、4.58、6.54,P<0.01);肺组织SA-β-gal活性降低,且肺组织Nrf2、磷酸化Nrf2表达增强(t=6.42、7.30,P<0.01),而p62表达减少(t=4.62,P<0.01)。结论 消旋山莨菪碱可通过减轻炎症等途径发挥对X射线致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通路,逆转辐照所致的细胞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乳化剂吐温-80(Tween-80)对电离辐射诱导胆汁酸肠肝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C57BL/6 J小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Tween-80组和照射+Tween-80+丁酸组,每组12只。采用特制的屏蔽装置及γ射线辐照仪对小鼠进行腹部局部照射。照射前7 d,照射+Tween-80组和照射+Tween-80+丁酸组小鼠每天给予Tween-80灌胃,健康对照组及单纯照射组给予水灌胃;照射后照射+Tween-80+丁酸组每天给予丁酸灌胃直至麻醉处死,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Tween-80组分别每天给予水灌胃直至麻醉处死。照射后21 d,取小鼠小肠及粪便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小肠及粪便中胆汁酸的含量;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小肠和(或)结肠样品中TGR5及JAM-A的表达,计算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比率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结肠中GPR43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单纯照射组相比,Tween-80预处理的受照小鼠小肠中胆汁酸含量进一步降低,粪便中胆汁酸含量升高(7.92%、7.99%,t=3.93、2.94,P<0.05);介导胆汁酸发挥生物学功能的TGR5受体及其下游JAM-A表达水平下降(20.93%、9.91%,t=4.85、5.14,P<0.05)、结肠IL-10/IL-12比率(抗炎指标)降低(4.59%,t=3.39,P<0.05);结肠中能结合短链脂肪酸使其发挥作用的GPR43蛋白表达量降低。丁酸给药使得小鼠小肠胆汁酸含量回升(8.06%,t=9.25,P<0.05)、粪便中胆汁酸含量降低(14.41%,t=4.71,P<0.05);TGR5及JAM-A表达量升高(19.35%、32.71%,t=7.69、19.23,P<0.05),小肠及结肠IL-10/IL-12比率升高(2.39%、4.05%,t=3.38、5.92,P<0.05);结肠中GPR43蛋白含量增加。结论 Tween-80加重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胆汁酸肠肝循环障碍,给予丁酸能够改善Tween-80对受照小鼠胆汁酸肠肝循环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辐射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随机整群抽取2个村和3个村的年龄≥4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裂隙灯眼晶状体混浊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眼晶状体混浊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之后,与对照地区居民相比,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患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核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OR值分别为0.99(95%CI:0.72~1.37)、1.45(95%CI:0.99~2.11)、0.82(95%CI:0.60~1.14)、4.05(95%CI:1.56~10.46),提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危险性增高.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可能是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放射工作人员血清中8-羟基脱氧鸟苷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血清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的影响。方法 首先按放射工种分层,随后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307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放射工作人员,删去缺少剂量资料的对象后,共230例纳入本研究,包括放射诊断75例、放射治疗60例、核医学41例和介入放射学54例共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中8-OHdG水平。结果 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4组放射工作人员之间血清8-OHdG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71,P < 0.05),其中以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血清8-OHdG浓度最高(t=-4.773、-3.011、-2.189,P < 0.05);在不同年有效剂量组和工龄组放射工作人员的血清8-OHdG水平存在差异(F=7.659、3.058,P < 0.05),随着受照剂量和放射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血清8-OHdG水平呈上升趋势(r=0.300、0.142,P < 0.05)。结论 血清中8-OHdG水平可能是暴露于低剂量电离辐射放射工作人员的DNA氧化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iR-223通过抑制NLRP3对小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方法 将40只雌性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成4个组: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照射+miR-223组和照射+阴性对照(NC)组,每组10只。其中3个照射组给予15 Gy X射线全肺单次照射,照射+miR-223组和照射+NC组自照射前1 d开始至照射后14 d,隔天尾静脉注射10 nmol miR-223 agomir或agomir-NC。照射后第14 d取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L-1β和IL-18的定位和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23和NLRP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ELISA检测肺组织中IL-1β和IL-18的表达。结果 辐射导致小鼠肺组织内miR-223表达下降和NLRP3的表达升高,给予miR-223 agomir可以抑制NLRP3的升高,同时减轻肺部炎症。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纯照射组相比,miR-223可以减轻小鼠肺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使得肺组织中IL-1β和IL-18表达下降(t=10.16、6.00,P<0.05)。肺组织NLRP3 mRNA表达下降(t=3.22,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miR-223组的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下降(t=12.47、4.95,P<0.05)。Elisa结果也表明,在照射+miR-223组中炎症因子IL-1β和IL-18表达下降(t=8.22、8.47,P<0.05)。结论 miR-223通过抑制NLRP3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含非甲基化二核苷酸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1826对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护作用。方法 采用6MVX射线单次左肺照射20Gy,建立大鼠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药物干预组3组,每组30只。在照后0、1、3、5和7d,腹腔注射CpGODN1826。照后5、15、30和90d,取材,记录肺系数。照射肺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行肺纤维化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浓度,碱化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浓度。结果 成功建立了放射性肺纤维大鼠模型。照后5d,健康对照组肺系数低于单纯照射组和药物干预组(t=3.046、2.252,P<0.05)。照后15、30和90d,药物干预组肺系数低于单纯照射组(t=4.120、5.226和5.719,P<0.05)。单纯照射组及药物干预组照后30d肺系数最高。药物干预组肺纤维化评分低于单纯照射组(t=3.212、4.959,P<0.05)。药物干预组血清TGF-β1浓度低于照射组(t=4.138、5.924、5.294和4.076,P<0.05)。单纯照射组照射肺Hyp含量高于药物干预组(t=7.527、8.416,P<0.05)。结论 CpGODN1826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纤维化大鼠血清TGF-β1浓度及Hyp含量,预防放射性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放射性心脏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初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恩度干预组,恩度(6 mg/kg)腹腔连续注射14 d;C组为单纯照射组,心脏照射25 Gy/5次,连续5 d;D组为照射+恩度干预组,恩度给药方法同B组、心脏照射方法同C组。照射后第1、3个月各麻醉处死5只大鼠。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GF-β1、CTGF及胶原蛋白Ⅰ(COL-Ⅰ)型表达。结果 照射后1和3个月,B组未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表现,C组和D组可见胶原纤维分布于心肌细胞间质。照射后1个月,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为(5.20±0.75)%,C组(10.12±2.17)%和D组(10.32±1.36)均高于A组(t=4.74、4.93,P<0.01),C组和D组的C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个月C组的CVF(13.17±2.67)%仍比A组(5.23±1.32)%高(t=4.49,P<0.01),C组的CVF低于D组(16.92±3.58)%(t=3.19,P<0.05)。照射后1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441±0.063,C组0.817±0.079高于A组(t=5.81,P<0.01);照射后3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501±0.110,C组0.832±0.150高于A组(t=4.19,P<0.01),D组1.403±0.133高于C组(t=7.24,P<0.01)。照射后1、3个月,各组间CTGF及COL-I的变化趋势与TGF-β1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射线可引起心肌纤维化的形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能会加重晚期放射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 TLR2)通路下游与辐射防护调控相关的关键miRNA,并探讨miR-21功能。方法60Co γ射线对野生型(wild type, WT)、TLR2 KO小鼠分别进行6.0、7.0、8.0 Gy全身照射,观察小鼠生存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骨髓细胞内TLR2通路下游关键miRNA,并通过QT-PCR验证其表达。过表达/敲低该miRNA后检测其生物学功能。结果 6.0、7.0、8.0 Gy全身照射后,TLR2 KO小鼠较WT小鼠辐射敏感性增加(χ2=4.490、13.100、7.928,P<0.05),骨髓移植实验证明TLR2 KO小鼠辐射敏感性增加与照射后骨髓细胞损伤有关(χ2=4.291,P<0.05)。转录组测序筛选到差异基因55个([log2 Fold Change]>0.95,Q<0.05),其中上调基因28个,下调基因27个;定量PCR实验确定TLR2 KO(t=9.420,P<0.01)与MyD88 KO(t=10.700,P<0.01)小鼠骨髓细胞内miR-21表达下调。PAM3CSK4刺激后小鼠骨髓细胞内白介素6(IL-6)(t=13.790,P<0.0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14.280,P<0.05)表达量上调且依赖于TLR2。miR-21过表达可以促进EL4(t=5.951,P<0.05)和NIH/3T3(t=4.786,P<0.05)辐射后细胞活力,抑制WT小鼠(t=4.842,P<0.05)和TLR2 KO小鼠(t=10.520,P<0.05)BMCs辐射后细胞凋亡。miR-21敲低后降低EL4(t=4.815,P<0.05)和NIH/3T3(t=4.042,P<0.05)辐射后细胞活力。结论 miR-21在TLR2辐射防护进程中具有关键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IL-6与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 在阳江市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和恩平市对照地区,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各选择40名55岁以上、年龄匹配的女性作为高本底组和对照组,采集其外周静脉血,分离基因组D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量其端粒的相对长度。两组端粒长度均数的比较,对数据取平方根后进行t检验。调查对象按照年龄分为55~、60~、65~和70~岁4组,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18.5、18.5~、24~和28~kg/m2 4组,调整年龄与BMI因素,将全部调查对象的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全部调查对象分为端粒较长组(≥ 2)和较短组(<2),对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本底组与对照组平均累积受照剂量分别为(169.52±27.43)和(47.52±6.50) mSv。高本底组端粒长度为1.98±1.25,低于对照组的2.69±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累积剂量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累积受照剂量的OR值为0.992,95%可信区间为0.985~0.999,接近于1,端粒长度与受照剂量呈负相关关系,但效应不明显。结论 未发现居民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人端粒长度变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999-2002年随访资料,并与既往1979-1998年资料合并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辐射致癌危险估计的统计效能;调整个体吸烟因素,重新估计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危险。 方法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癌症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本研究阶段首先搜集1999-2002年的癌症死亡资料,并初步分析199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危险;其次通过ID号连接记录,将1999-2002年研究数据与1979-1998年研究数据进行合并,分析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居民的癌症死亡危险及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居民的辐射致癌死亡危险。用Epicure软件中的DATAB模块计算人年数,用AMFIT模块的Poisson回归模型估算高本底地区居民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和可信区间(CI)。 结果 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队列研究1999-2002年共随访76 264人,累积观察300 523人年,期间共死亡2 267例,其中癌症死亡239例。1979-2002年合并资料共随访125 079人,累积观察2 293 463人年,死亡14 711例,其中癌症死亡1 441例。1979-2002年癌症死亡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调整后,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的相对危险RR=0.99 (95%CI:0.89~1.11),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相比癌症死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79-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超额相对危险系数(ERR/Sv)为-0.01(95%CI:-0.50~0.64)。调整吸烟后,1987-2002年高本底地区全癌症死亡相对危险RR=1.00(95%CI:0.87~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的ERR/Sv为0.01(95%CI:-0.56~0.81)。 结论 未发现高本底地区小剂量电离辐射引起居民癌症死亡危险的增加。调整吸烟后,高本底地区全部癌症死亡与对照地区相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但超额相对危险(ERR)较调整前稍增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CC950对辐射所致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NS)组、全身照射(IR)组和照射后MCC950干预(IR+MCC950)组,每组15只。IR组和IR+MCC950组小鼠给予137Cs单次4.0 Gy照射,吸收剂量率为1.118 Gy/min,NS组不接受照射。IR+MCC950组小鼠从照射后3周开始腹腔注射MCC950,每日1次,每次10 mg/kg。新旧事物识别等方法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CA3区NeuN蛋白的表达;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S组相比,IR组小鼠短时及长期新旧事物识别指数显著降低(t=4.321、5.473,P<0.01),IR组小鼠社会认知识别指数显著降低(t=2.097,P<0.05)。MCC950治疗逆转以上改变(短时及长期新旧事物识别测验:t=5.860、4.598,P<0.05;新旧位置识别测验:t=3.040,P<0.05;社会认知测验:t=4.021,P<0.01)。IR组小鼠海马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t=2.699、8.515、3.340、3.950,P<0.05);与NS组相比,辐射显著上调了海马BAX、Caspase-3和PARP1的表达(t=3.887、2.742、3.287,P<0.05),而MCC950显著降低了其表达(t=2.852、4.090、9.614,P<0.05)。结论 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MCC950可能是通过降低辐射所致的海马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辐射所致认知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125I-RSOAds-hTERT/PSA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PCR扩增技术及双酶切连接技术构建125I-RSOAds-hTERT/PSA溶瘤腺病毒(125I-病毒复合物)。通过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流式细胞实验以及Caspase-3的免疫印迹实验分别从体内和体外检测125I-病毒复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小鼠前列腺癌细胞株RM-1培养上清液及血清中的白介素2(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的分泌水平,探究125I-病毒复合物对瘤组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免疫荧光实验探究125I-病毒复合物对前列腺癌组织及癌细胞中CD24、CD44以及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表达的调节,同时检测瘤组织中CD3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以及CD4+、CD8+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125I-病毒复合物体内、体外均可显著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显著高于125I组和病毒复合物组。同时IL-2(t=-183.30、-38.20,P<0.05)、IL-10(t=113.80、92.71,P<0.05)、TNF-α(t=-73.20、-73.91,P<0.05)、IFN-γ(t=-65.37、-139.70,P<0.05)在体内体外含量均升高。125I-病毒复合物可降低癌细胞及癌组织中CD24、CD44以及PSCA表达,减小癌组织重量(t=8.55,P<0.05),抑制癌组织血管生成,同时调节肿瘤组织中免疫反应。结论 125I-病毒复合物溶瘤腺病毒对前列腺癌靶向可显著杀伤癌细胞,减少癌组织重量和血管生成,同时改善肿瘤微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