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免疫性肌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可导致激素依赖及多种不良反应,病属阳虚与“药毒”,采用经验方复肌康治疗,以益气养血,温补肾阳,活血解毒。并举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多甙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昭  侯熙德 《江苏中医》1994,15(10):44-46
作者用家兔肌匀浆为抗原免疫注射豚鼠,制成了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甙组30只、强的松组10只及治疗空白对照组30只。通过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症状、肌电图、肌酶谱及病理等方面的对照研究,显示雷公藤多甙组与强的松组疗效相近。并扼要讨论了雷公藤多甙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骨化性肌炎是骨折并发症,大多由于在骨折治疗中功能锻炼不当,强力被动活动再损伤引起,此症在临床上偶尔碰到。近年遇到一例股骨下端髁间开放性骨折引起骨化性肌炎,经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兹报告如下。患者,女,24岁。1997年1月29日入院。主诉:左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肿胀发热行走困难已2个月。患者于1996年9月7日,因车祸损伤,致左股骨外髁开放性骨折,在市某医院行清创骨折内固定术,伤口引流3周后伤口未完全愈合,患者心急,进行不当功能锻炼,并嘱家人帮助进行强力被动屈膝运动,当时即感疼痛剧烈,局部红肿痛未减…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骨化性肌炎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化性肌炎是创伤骨科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好发于肘关节周围。作者从医30余年,共收治骨化性肌炎27例,经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6~33岁,平均23.2岁。肘关节周围23例,膝...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肌炎是一种纤维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发生于肌肉的起止端、肌肉内及肌肉周围的纤维组织,以肌肉的疼痛、僵硬及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又称肌纤维织炎,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勇 《陕西中医》2003,24(3):282-283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由 Kikuchi[1]和 Fujimoto等[2 ] 于 1 972年在日本最先报道。本病的临床表现以淋巴结肿大 ,发热 ,及粒细胞减少最为常见[1,2 ,3] 。组织学检查以广泛性凝固性坏死及组织细胞免疫性增生 ,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 [4 ] 的疾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脂质沉积性肌病1例报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崔世麟(210029)关键词脂质沉积性肌病,温补脾肾,运中蠲脂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StorageMyopathy.以下简称LSM),是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致脂质沉积在肌纤维中而引起的一组肌病...  相似文献   

8.
9.
介绍周祖山教授治疗肌痹经验。周祖山认为本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久病及肾,肾虚为中后期主要病机;本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治疗宜病证结合,牢牢抓住肾虚这一核心病机,补先天以充后天;待病情缓解,继以益气健脾、调理中焦,养后天以资先天;并辨病使用雷公藤制剂。  相似文献   

10.
秘方求病丸治疗免疫性不孕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臻  荆鲁 《河南中医》1997,17(5):299-299
秘方求病丸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王臻王停陈何红赵芳席秋霞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1002)荆鲁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不育症,女性/中医药疗法%求病丸/治疗应用求病丸是河南洛阳秦氏妇科祖传秘方之一,有300年的历史。该药主要成份:当归15g...  相似文献   

11.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皆有寒热虚实,肾脏也是如此,辨明虚实消长的情况,往往能消除肾病的各种症状,能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在临床治疗时应谨守病机,动态求证;扶正祛邪,注重脾胃;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上下同治,以利邪出;合理饮食、起居,可获佳效。因此,在治疗上应注意:分清邪正多少,扶正与祛邪兼顾;顾护脾胃;调理肺卫;注意药物副作用;三因制宜。在慢性肾病中,本虚标实的观点贯穿始终,但在不同体质患者、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可有虚实轻重的不同,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情况,准确辨证再予以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正确地把握慢性肾病的病机特点是辨证施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半夏厚朴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为治疗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的主方 ,目前该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1〕据我们观察 ,该方所治诸症多以精神应激为背景 ,病人多有明显的焦虑症或焦虑情绪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我们将半夏厚朴汤加味方应用于修正的大鼠束缚水浸急性应激性胃溃疡模型 ,〔2〕研究该方对不良应激的抑制及对应激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IL R系小鼠 6 6只 ,雄性 ,体重 18~ 2 2 g,由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药物  (1)多虑平混悬液 (0 .5 m g/ ml)…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78-281
目的:辨病与辨病相结合的广泛应用需要对其实现方式之一的病机辨证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式。方法:通过对有关病机辨证现代中医文献及古代医籍的复习,分析病机辨证的发展历史,同时对其中的争议进行梳理。结果:病机辨证提出于现代,实则起源于古代。多部古代著名论著如《内经》《伤寒论》《温热论》《温病条辨》《外科正宗》等都采用了病机辨证的思想。结论:病机辨证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始终以病机即疾病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在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具体灵活辨证论治的一种整体诊疗观念。病机辨证既有对疾病的整体发展规律的认知,也有具体辨证施治的规范,实现了辨病与辨证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慢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与肾、肝、脾、胃、心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密切相关,风邪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上温肺散寒之品亦为慢性咳嗽之主药,尤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反复使用清热苦寒之品治疗咳嗽罔效者,加用辛温之剂而收功者颇为多见。慢性咳嗽以干咳多见,干咳的病因责之于肺、肝,或肺阴虚而失于滋润,或肝火旺而木火刑金。治肺之法以养肺阴、润肺燥为主法,方以沙参麦门冬汤和清燥救肺汤加减。而治肝之法当以清肝、泻肝、凉肝、柔肝为主。慢性咳嗽多见邪实正虚,或滋阴润肺,或培土生金,或补肾纳气,扶正驱邪,治宜兼顾。  相似文献   

15.
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把病证结合理解为以西医诊病与中医治证的结合,并视作病证结合的基本模式,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系统地回顾中医学辨病与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表明:《内经》时期确立辨病论治原则并产生辨证论治思想的萌芽;东汉张仲景奠定了在辨病论治体系下辨证论治的基础;晋唐时期辨病论治是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宋金元明清时期确立辨证论治的核心地位;近现代医家对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作出重视审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女性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的临床疗效,并使用红外热像检测对其进行评估。方法:98例PID患者给予辨证论治、中成药口服及中医外治法,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盆腔红外热像检测,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红外疗效。结果:98例患者治疗前盆腔红外温度为(1.88±0.82)℃,治疗后盆腔红外温度为(1.36±0.59)℃,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外疗效有效率为96.9%,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9.0%,两种评估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评估方法的效能基本一致。结论:红外热像检测具有客观、直观、可量化、对非器质性改变同样敏感等多种优点,其评估效能与常规临床评估相近,可作为PID理想的诊疗评估手段和科研工具。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述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冠心病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即促进和规范体质分类研究,改进体质辨证研究方法;挖掘体质与证候关系内涵,探究冠心病同病异证的实质;运用藏象理论及证素辨证理论将辨体质与辨病及辨证融为一体;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手段,揭示不同体质冠心病同病异证的病理基础,并积极开展冠心病中医体质理论与临床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临床科研实践。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参加赴我市传染病医院的援外医疗队,亲自参与了对SARS患者的治疗,对SARS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有了一些体会。通过复习温病学的典籍,我们认为,SARS可以隶属于中医“温病”、“疫疠”、“瘟疫”、“疫邪”等范畴。它有温病的共同特点“无问老幼,皆相染易。”从特异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绞痛,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心阳不振、气滞血瘀等引起的症状极为相似。因此中医把它归属于“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兹就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分述如下。1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中老年脏腑功能渐衰,高粱厚味损伤脾胃,或七情内伤所致气滞、血瘀、痰浊内生,使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1〕。《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认为:“胸痹”的主要表现为胸中气塞,心痛,短气,其病理关键为胸部的“阳气”极虚所致;故临床上往往表现出本虚标实之病证〔2〕。本虚以脏气亏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阻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辨病结合辨证与现代医学疾病认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慧琴 《河南中医》2006,26(1):20-21
中医与西医在认识疾病的思维方式上是不相同的,中医从大体、外在的表现形式上,用整体观的思维模式认识疾病,并辨证论治;西医不仅从大体、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进行诊断,还必须结合微观的实验室手段。虽然对疾病诊断的思维模式不同,但是所针对的疾病对象都是人体,因此必定有共同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