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nosine 5′-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是嘌呤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它将次黄嘌呤核苷酸(IMP)氧化为黄嘌呤核苷酸(XMP),XMP在GMP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GMP(图1)。该合成途径被称作是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IMPDH的催化反应在该合成途径中起到限速作用。鸟嘌呤核苷酸对于DNA和RNA的合成是重要的酶底物,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及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1]。IMPDH的催化反应与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抑制IMPDH将导致鸟嘌呤核苷酸缺乏,DNA合成受阻,使细胞静止于G1期。IMPDH在生物体中广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以结核分枝杆菌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为靶点的新型抗结核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pBEV表达质粒为载体,将guaB2基因克隆至pBEV以构建pBEV::guaB2重组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重组的结核分枝杆菌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建立以测定反应体系340 nm吸光值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3.
发展新的抗病毒药物不仅是目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关键,也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本文对病毒进入细胞的机制以及以病毒入胞为靶点设计的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病毒入胞机制及其作为抗病毒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新的抗病毒药物不仅是目前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关键,也是医学上的难题之一。本文对病毒进入细胞的机制以及以病毒人胞为靶点设计的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细菌性疾病的流行得到了明显控制 ,病毒性疾病发病及流行呈上升趋势。面对病毒性疾病 ,迄今为止尚未有效的药物治疗 ,开发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是医药界的主要的任务 ,也是对 2 1世纪人类医药界的挑战。1 病毒结构与抗病毒作用特点  根据病毒基因结构特点分为 :1 RNA病毒 :多系单股线状RNA ,对外界抵抗力弱 ,易于清除。 2 DNA病毒 :可为线状也可为环状 ,对外界抵抗力强 ,对药物的作用不如RNA病毒敏感 ,治疗较难。2 抗病毒药物种类及特点2 1 核苷类抗病毒药( 1 )应用较长时间的抗病毒药 :  碘苷 ;三氟胸苷…  相似文献   

6.
正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疾病,目前是全世界十大致死疾病之一~[1]。近些年来,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大量使用,抗结核作用位点的突变,艾滋病和结核耐药菌株的出现等原因,抗结核治疗面临严峻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16年,全球有1040万人患有结核病,170万人因该病死亡(包括4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微循环学杂志》2020,(1):72-72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与上海大学魏滨(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原研究员)实验室合作,发现细胞内的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7)下调机体先天免疫抗病毒感染的功能与机制,阻断其活性可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卫士"--巨噬细胞清除寨卡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多种病毒的"战斗力"。该研究为抵抗新发或高致病性病毒感染提供了新型药物靶点。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免疫》,相关发明已申请专利。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肠道病毒(EVs)是小RNA病毒科下的一属病毒,通常在夏秋季节爆发流行。在肠道病毒中,目前只有脊髓灰质炎病毒(PV1-3)、甲型肝炎病毒(HAV)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有相应的疫苗~([1]),仍有超过110种的肠道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这些病毒最常造成的危害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轻度症状,但同时它们也是造成无菌性脑膜  相似文献   

9.
正Trop2是人滋养层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又名肿瘤相关钙离子信号转导子2(TACSTD2)、表皮糖蛋白1(EGP-1)、胃肠肿瘤相关抗原(GA733-1)、表面标志物1(M1S1),是由染色体1p32区域的Tacstd2基因编码表达的细胞表面糖蛋白~([1-2])。Trop2属GA733蛋白家族,与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 CAM,又称Trop1、TACSTD1)有  相似文献   

10.
<正>前列腺癌是男性群体中常见癌症,在所有癌症种类中,其致死率位列第六~([1])。治疗早期前列腺癌常用外科手术摘除和放射疗法然后辅以药物治疗,但是对于去势性抵抗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药物治疗仍然是首选策略。根据与前列腺癌有关的生物信号通路及靶标来开发抗前列腺癌药物是目前该类药物研发的常用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药物的多靶点效应是  相似文献   

11.
12.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肿瘤区域的血管密切相关,肿瘤区域的新生毛细血管是肿瘤赖以生长和生存的物质基础,肿瘤细胞需要新生血管为迅速生长的肿瘤提供营养物质和排出废物。早在七十年代初就有人提出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途径,以后这种以肿瘤血管为靶标的治疗策  相似文献   

13.
<正>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是一种I型跨膜细胞表面糖蛋白,最初被认为是滋养层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但后来发现它在许多实体肿瘤中表达量增加,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量较少,这样的表达差异使TROP2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2020年4月首个靶向TROP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IMMU-132成功获批上市,使得TROP2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明星靶标,并引发了以其为靶点的ADC研发热潮。目前,已有多个以TROP2为靶点的新型ADC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将针对TROP2的结构和功能、在实体瘤中的表达以及TROP2靶向ADC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以CCR5为作用靶点的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简介艾滋病在 1981年被首次发现 ,至今人类仍然没有找到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AIDS规划署估计到 2 0 0 1年底全球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达到 4 0 0 0万 ,其中新增感染人数 5 0 0万 ,2 0 0 1年因艾滋病感染造成 30 0万人死亡[1] 。当前 ,对艾滋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HIV 1感染疫苗的开发和对艾滋病人病情的控制。HAART(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是针对HIV 1生活周期中复制和裂解两个时期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它采用 2或 3种HIV 1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至少一种病…  相似文献   

15.
<正>丙型肝炎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感染率约为3%,感染者约2亿人[1]。我国在2010年公布了一般人群的血清抗HCV阳性率为0.43%。丙型肝炎以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15%~40%的感染者6个月内感染症状可自行消失[2-3],剩余60%~85%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4],其中约2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慢性感染HCV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脏衰竭或HCV相关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5]。目前丙型肝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阿比多尔(arbidol)是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制的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于1993年在俄罗斯首次上市,在俄罗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流感)已有多年。目前,阿比多尔的疗效已经得到国际专家的认可和青睐,俄罗斯联邦健康保健会及发展部已将此药列为医生无偿医疗救助的处方药和急救机关必备的药物品种,并且已经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上市,在中国亦已获准上市。  相似文献   

17.
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l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缺乏淋巴系标志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功能的异质性细胞,它包括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s)、巨噬细胞、粒细胞和其他早期分化阶段的髓系细胞.MDSCs 的共同特性是它们的髓系来源、未成熟状态及对T细胞应答的显著抑制作用,荷瘤宿主体内MDSCs大量蓄积是造成肿瘤免疫无应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以MDSCs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方法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就MDSCs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最新出版的《Nature》发表了博雅干细胞集团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肖瑞平与团队所作的关于MG53(一种E3泛素连接酶)调节动物模型心血管功能和新陈代谢新功效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该蛋白不仅直接与心血管的修复相关,更重要的是通过抑制该基因还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该研究是全球生物医药领域近5  相似文献   

19.
以Tau蛋白为靶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老年人中痴呆最主要的原因。以不可逆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主要神经病理特征包括:神经细胞外以β-淀粉样蛋白(A8)沉积为核心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细胞内以过磷酸化的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和神经细胞丢失。  相似文献   

20.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眼底病继发形成新生血管,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是当前主流疗法.但仍存在部分患者对其疗效欠佳等局限,临床仍需要开发新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