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恒  邱明义 《中医药学刊》2004,22(5):865-867
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动物模型的一般情况(包括大鼠的饮食、饮水、体重、大小便、皮毛、活动情况、精神状态等)、结肠黏膜组织细胞因子(IL-8、IL-6)、肠黏膜损伤积分、病理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来评价用2,4一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的大鼠模型,说明实验模型为研究UC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动物模型建立的几种方法、中医药治疗的机理及临床实验等方面叙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实验研究,认为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将推动中医药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与人体最接近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客观指标评价体系.方法 根据前期研究的方法即结合内因湿热和免疫复合法诱发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大鼠证候学、结肠病理学及免疫学指标的改变,判定造模是否成功.结果 模型组大鼠出现嗜睡懒动、蜷缩,饮少纳呆,精神萎靡,毛发疏松粗糙、晦暗无光泽,腹泻及血便明显.DAI、病理学评分、MTL、GAS、COX -2、IFN - γ、VCAM -1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采用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加免疫复合法可以构建出理想的湿热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制作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大鼠模型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免疫法及束缚法的复合因素制作 UC肝郁大鼠模型,对其进行整体状态、病理形态学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效果观察与评价。结果:肉眼可见肠管 黏膜溃疡及糜烂面;镜下见溃疡及急慢性炎症表现;MPO活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UC肝郁大鼠模型制作成功。  相似文献   

5.
王小莲 《山西中医》2011,27(3):54-55,60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阐明该病的病因、病变发展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有重要意义。UC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除了常用的经典方法如乙酸造模法、角叉菜胶法等化学方法,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动物模型建立的几种方法、中医药治疗的机理及临床实验等方面叙述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实验研究 ,认为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将推动中医药对该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从动物模型建立的几种方法、针灸治疗的机理方面溃疡性结肠炎的针灸实脸研究,认为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相关机理方面的研究,将推动针灸对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溃灵口服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UC模型,分组对照,观察肠溃灵口服液对UC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肠溃灵口服液组治疗的模型动物病情明显改善,疗效优于SASP组(P〈0.05);肠溃灵口服液组SOD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SASP组SOD活性与NS组和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肠溃灵口服液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其它组(P〈0.01);SASP组MDA含量明显低于NS组(P〈0.01)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溃灵口服液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提高肠粘膜内SOD活性加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9.
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免疫法结合福尔马林刺激法即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通过观察、对比大鼠的症状、体征、病理改变、结肠粘膜损伤积分及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6等方面变化,证明免疫复合法明显优于传统单纯免疫法,是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比较理想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目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程漫长,反复发作。情志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正确合理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对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中医传统病因法、西医病因病理法、中西医病证结合法等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原理、方法(包括具体剂量范围、时间)及其优缺点,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建造最正确合理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肠炎宁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炎宁合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UC模型,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肠炎宁合剂高、中、低3个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用药21d,评价大鼠结肠粘膜损伤指数(CMDI),检测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并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肠炎宁合剂3个剂量组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结肠显著升高的CMDI评分、MPO活性及NO、TNF-α的含量.结论:肠炎宁合剂灌胃明显缓解免疫加局部刺激诱导大鼠结肠损伤,机制与抑制过量NO、TNF-α和一定的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实验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谷松 《中医药学刊》2002,20(6):763-765
对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实验研究进展作以综述,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的选择及造模方法),各种实验指标的观察,中医药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影响(中药灌胃,灌肠,静注及针灸)。并对中医药研究现状作以评述与展望,指出,部分实验可重复性差;在对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上仍缺少客观,深入,系统的研究;虽然有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但多数实验只停留在单一的疗效观察及一些实验指标的检测上,目前在中医领域内对UC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实验指标的检测尚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认为有必要在多系统方面进行研究。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等,这正体现了中医药作用的特点-多系统,多层次,多功效,多靶点,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来研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模因素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方法:①SD大鼠以4种造模方案观察动物体重和TNBS剂量对大鼠死亡率和结肠病变的影响,即大鼠180~200g,TNBS100mg/kg;大鼠210~250g,TNBS90mg/kg;大鼠240~280g,TNBS85mg/kg;大鼠200~220g,TNBS50mg/kg。实验周期均为15d。②Wistar大鼠观察实验周期对结肠病变的影响:大鼠210~260g,TNBS90mg/kg,实验周期为10、20、30d。结果:SD大鼠4个方案的死亡率、结肠肉眼观察平均分值分别为90.0%,5.9;70.0%,5.1;18.2%,4.3;25.0%,4.0。②Wistar大鼠实验周期10d:死亡率18.8%,结肠肉眼观察平均分值5.2,组织病理学平均分值7.8;实验周期20d分别为12.5%、4.3、6.5;实验周期30d分别为18.8%、3.5、5.6。结论:动物的种属、体重、TNBS剂量、实验周期等都是模型的影响因素。推荐造模方案SD大鼠体重220~240g,TNBS剂量50~60mg/kg;Wistar大鼠体重220~240g,TNBS剂量80~90mg/kg;死亡率控制在20%以内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并评价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脾虚温盛肝郁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方法:4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病证结合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DSS组定量灌胃10%DSS溶液,病证结合组采用环境、饮食、情绪干预造模,模型组采用DSS...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实验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包括 :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物的选择及造模方法 ) ,各种实验指标的观察 ,中医药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影响 (中药灌胃、灌肠、静注及针灸 )。并对中医药研究现状作以评述与展望。指出 ,部分实验可重复性差 ;在对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上仍缺少客观、深入、系统的研究 ;虽然有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 ,但多数实验只停留在单一的疗效观察及一些实验指标的检测上 ,目前在中医领域内对UC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而实验指标的检测尚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认为有必要在多系统方面进行研究 ,如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等 ,这正体现了中医药作用的特点—多系统、多层次、多功效、多靶点。指出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来研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并评价病证结合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证小鼠模型。方法 84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疾病模型组、双因素造模组、多因素造模组,每组21只。正常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疾病模型组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SS)自由饮用7天,普通饲料喂养;双因素造模组在疾病模型组基础上叠加14天高脂饲料喂养;多因素造模组在双因素造模组基础上叠加每日8 h的气候箱放置,共14天。在造模期间,每日观察小鼠的证候学评价指标(一般情况、体重、饮水量、腹泻评分),在DSS溶液饮用第3、5、7天观察各组小鼠疾病评价指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结肠长度、重量、脾重],并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酶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HE染色方法观察炎症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钙卫蛋白(SC)、C反应蛋白(CRP)]、黏膜屏障指标[咬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1)、β-连环蛋白(β-catenin)、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病证结合的模型评价。结果 DSS溶液自由饮用叠加高脂饮食和气候箱5天后,多因素造模组与正常组和疾病模型组比较,一般情况较差,饮水量增加,腹泻评分升高、DAI评分升高、结肠长度缩短、结肠重量减轻、脾重增加,IL-6升高、IL-10下降、SC升高、CRP升高,β-catenin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HE染色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破损,腺体排列紊乱甚至消失,杯状细胞明显减少,固有层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双因素造模组存活率为85.71%,多因素造模组存活率为90.47%。结论 DSS溶液自由饮用叠加高脂饮食和气候箱可构建病证结合UC湿热证小鼠模型,DSS溶液自由饮用叠加高脂饮食和气候箱5天为构建该模型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五色梅(WSM)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0.3 g·kg-1)组、WSM高、中、低剂量组(12,6,3 g·kg-1);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连续给药10 d后,观察UC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组织病理学评分(HS)、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CMDI,H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WSM高、中剂量组及SASP组CMDI,HS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而WSM各剂量组与SASP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WSM不同剂量组及SASP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IL-4,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五色梅有效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的平衡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述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谭丹 《中医药学刊》2001,19(4):310-311
论述近年来在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如免疫法、化学法、复合法及根据中医证型造模,并指出应用免疫学方法,由于抗原制备来源不一,在造模处理上方法有差异。但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应用化学介质直接接触动物直肠或结肠,使接触部位产生炎性病灶,多为急性模型,认为制造符合发病机制、自然恢复时间长及造模周期短的动物模型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率日益提高,由于其难愈性、易复发性的特点而成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UC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其病理病机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近50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方法涉及化学法、免疫法、转基因或敲除基因。此外,也有结合中医理论而开展的病证结合模型法,包括肝郁型、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湿热型等。其中化学诱导法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实验动物以大鼠、小鼠为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成功与否的判定指标进行归纳总结及比较研究,旨在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探讨建立模型的操作规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除正常对照(NC)组,其余大鼠用10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溶液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模型,在造模10 d后,当所有模型大鼠便潜血转为"1+"时,随机抽取模型大鼠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剩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PC)组、UC组,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致炎诱导结肠炎复发,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终点期处死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组饮DSS后再次出现结肠炎发作,DAI及CMDI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阳性对照组逐渐好转;病理组织学改变亦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TNBS/乙醇溶液首次致炎,用DSS间断进行诱导复发,可以模拟UC急性期与缓解期交替发作的特点,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