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鼻应用于危重病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加温湿化作用,研究人工鼻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危重病需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上的加温湿化和雾化装置及湿化液的滴入进行气道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所采用的气道护理基础上,于气管导管端和呼吸机送气端各连接一个人工鼻,并对两处人工鼻4个面进行细菌培养,比较4个面的细菌培养结果和两组气道湿化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气管导管端连接的人工鼻近病人面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机器面;与呼吸机连接的人工鼻近机械面的细菌总株数显著高于近病人面,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期间每天气管导管的储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鼻可截留人工气道及呼吸机内外管路中的细菌,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人工鼻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的性价比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调查经人工气道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病人使用人工鼻的性能效价比。 方法 10 8例经人工气道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的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人工鼻组 ,比较常规人工气道管理与使用人工鼻时的护理项目 ,每日所耗护理时数 ,所产生的费用 ,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 每日为对照组所进行的气道湿化、雾化、冲洗、吸痰、倾倒管路积水、更换蒸馏水和拍背等护理项目均较人工鼻组显著增加 ;而进行人工气道管理时 ,每日所耗护理时数、费用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次数 ,对照组亦显著高于人工鼻组。 结论 人工鼻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6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选择2010年7月~2011年1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为干预组,实施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气道的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及发生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监护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医院感染、VAP 及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可降低治疗风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7.
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需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组42例,予以能全力(荷兰Nutrieia公司)每日1000ml鼻饲;对照组36例,予以普通流质每日1000ml鼻饲(250ml,每日4次)。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7、14d2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机参数、血常规以及APACHEⅡ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28d存活率、脱机成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肠内营养组治疗3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和14d后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28d存活率、脱机成功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饲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蛋白质合成,纠正负氮平衡,改善机体免疫机能,增强呼吸肌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人工鼻和呼吸机湿化器用于经人工气道行机械辅助通气病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经人工气道行机械辅助通气病人选择一种合适的湿化装置。[方法]108例经人工气道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人工鼻组,人工鼻组58例,采用人工鼻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常规组50例,采用呼吸机本身所带加温湿化装置。[结果]每日为常规组所进行的气道、冲洗、吸痰、倾倒管路积水、更换蒸馏水和叩背等护理项目次数均较人工鼻组显著增加;而进行人工气道管理时,每日所耗护理时数、费用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常规组亦显著高于人工鼻组。[结论]人工鼻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经人工气道行机械辅助通气病人选择一种合适的湿化装置.[方法]108 例经人工气道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人工鼻组,人工鼻组58例,采用人工鼻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常规组50例,采用呼吸机本身所带加温湿化装置.[结果]每日为常规组所进行的气道、冲洗、吸痰、倾倒管路积水、更换蒸馏水和叩背等护理项目次数均较人工鼻组显著增加;而进行人工气道管理时,每日所耗护理时数、费用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常规组亦显著高于人工鼻组.[结论]人工鼻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鼻(heal and moisture exchanger,HME)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将86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呼吸机上的加温湿化和雾化装置及湿化液的滴入进行呼吸道护理;实验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气管切开套管端与呼吸机连接端之间连接HEM,脱机后气管切开套管端连接HEM。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湿化和吸痰的次数、呼吸道阻塞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每天行呼吸道湿化和吸痰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道阻塞和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EM的加温、湿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工呼吸道的缺陷,并可减少呼吸机内外环路的污染,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但HEM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患者的使用效果和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机冷凝水及时倾倒对机械通气病人的影响。[方法]将96例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冷凝水管理方法,试验组通过观察总结出冷凝水至积水杯1/2满所需的时间,并依据此时间列出倾倒时间表,倾倒后做好标记,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冷凝水漏倒率、由冷凝水积聚管路导致的气道阻力增加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冷凝水漏倒率、由冷凝水积聚管路导致的气道阻力增加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冷凝水管理,定时倾倒,可明显减少冷凝水的漏倒率,减少由冷凝水积聚导致的气道阻力增加,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 70例经人工气道行机械辅助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在气管套管口上加装人工鼻装置自动进行持续气道湿化过滤呼吸支持,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本身所带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持续湿化过滤呼吸支持。观察人工气道期间患者相关护理情况和痰液状况。结果人工气道期间,每例患者每日各项护理次数及费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性状分级观察组稀薄痰例数多于对照组,x2=18.46,P0.01;观察组未发现痰痂形成,对照组6例痰痂形成,Fisher精确检验,P=0.025。结论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临床上机械通气病人半卧位的规范应用现状,了解护士对半卧位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并探讨半卧位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方法]对87例机械通气病人进行662次床头角度的测量,同时设计问卷对203名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临床上机械通气病人半卧位应用规范的仅占14.8%,能正确回答半卧位床头抬高至30°~45°可预防VAP的护士占27.59%,综合ICU半卧位规范应用及护士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均好于其他科室.没有测量工具、床及床垫不合适,病人容易下滑以及工作量大无法顾及是影响护士对机械通气病人半卧位规范执行的主要原因.[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半卧位大多不能规范执行,多数护士对此认识不足和不能应用,因此相关科室应加强护理人员VAP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是否行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6.7%和43.3%,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189.5h和245.1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为抢救危重病人,机械通气在治疗呼吸衰竭中已广泛应用,用以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从而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保持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在临床观察中,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是保证机械通气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能否撤离呼吸机,使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的先决条件。现将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与管道细菌污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7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分别于3、7、14d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上机后14d留取病人气管深部痰液,呼吸机管道在更换时留取标本。结果:A组与B组痰液培养细菌阳性率、呼吸机管道细菌培养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7d时,管道细菌污染物影响较小,7d时感染几率增加。结合医疗成本,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节省相关人力、物力,避免频繁更换造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抢救危重病人,机械通气在治疗呼吸衰竭中已广泛应用,用以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从而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保持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在临床观察中,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是保证机械通气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能否撤离呼吸机,使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的先决条件。现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患者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采用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8.75%,入住ICU时间为(20.5±5.8)d,MV治疗时间为(15.6±6.7)d,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50.00%,(28.4±7.9),(19.2±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2,t=4.56,2.06;P〈0.05或P〈0.01)。结论自制持续低负压吸引装置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及MV治疗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人工鼻代替湿化罐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8)
2005-2007年本院对气管切开的患者使用人工鼻进行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急诊ICU病房内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呼吸机支持前均无肺部感染症状。其中心肺复苏患者1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7例,重症肌无力和格林巴利患者3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32-80岁,平均61岁;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