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PNS周围神经刺激器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PPNS周围神经刺激器对62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进行穿刺定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最早的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技术,其进针部位取决于视觉形态学标志(如锁骨中点1cm),尽管后来使用更为现代的触觉标志(如肌间沟),但最终确定的局麻药注射部位是模糊易变的,直到异感定位技术在大多数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从Kulenkampfs描述异感定位技术开始,导出异感成为臂丛神经阻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技术,并且受到摩尔定律的强化和促进。  相似文献   

4.
黄必君  李晓辉  李正涛 《贵州医药》2010,34(10):918-918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刺激器在周围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日渐成熟。它以电刺激诱发出的特定肌肉收缩为定位指标,可准确定位臂丛神经,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和安全性。近来我科开展了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上肢手术3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刺激器用于上肢手术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艳秋  王林  陆巍  杨烨 《贵州医药》2004,28(11):998-999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由于是盲探式操作,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故临床上常有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我科自2003年9月以来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和Stimuplex针行60例上肢神经阻滞的正确定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自制一根用于将直型静脉留置针金属针芯尾部与神经刺激器负极连接的导线。选择60例臂丛神经阻麻醉下行上肢或锁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留置针组和神经刺激器专用针组,每组30例,均采用肌间沟人路穿刺。记录定位时间、麻醉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定位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用于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常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刺激器在周围神阻滞定位的应用日渐成熟,它以电刺激诱发出的特定肌肉收缩为定位指标,可准确定位臂丛神经,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小儿在进行上肢手术行臂丛阻滞时,由于年龄小不能配合,神经异感不易准确找出。我院在小儿进行上肢手术应用臂丛阻滞之前,首先给予基础麻醉,之后使用神经刺激器于肌间沟穿刺寻找臂丛神经干,准确率高,麻醉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贵萍  吴登友 《贵州医药》2007,31(5):428-429
周围神经刺激器(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PNS)可以为外周神经阻滞提供客观的定位依据,因此被广泛地用于包括臂丛神经阻滞在内的各种阻滞技术[1,2].对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单点PNS法并不比其他方法更优越[3].  相似文献   

10.
肩部手术麻醉方法有颈丛、臂丛及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因费用高,危险性大,除非颈丛或臂丛麻醉失败,并不作为首选麻醉方法,而单纯颈丛及臂丛麻醉,麻醉效果常常难以完善,多数需辅助镇静、我们根据肩部神经分布的特点,将颈4神经阻滞联合肌间沟径路臂丛麻醉用于肩部手术中,麻醉效果完善,大大规避了全麻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手术实用范围及麻醉效果。方法先据解剖用探笔模式测到体表相应位置,再用刺激针模式直至要探寻的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群发生有节律的颤搐,调小电流至接近神经。定位准确后,回抽注射器无回血、液体和气泡即注入局麻药。结果 109例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无痛率(95/109)为88%,轻微疼痛率(11/109)为10%,无痛与轻微疼痛两者达98%。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的神经阻滞,神经定位指标明确、客观,绝大多数患者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3.
邓志杰  郭志华 《中国药师》2017,(6):1078-1080
摘 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上肢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n=40,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和神经刺激器组(n=40,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麻醉效果,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超声引导组阻滞完全率为97.5%,显著高于神经刺激器组的65.0%;阻滞不全率则显著低于神经刺激器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0%,也显著高于神经刺激器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神经刺激器组(P<0.05),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神经刺激器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神经刺激器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效果优于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4.
15.
<正>由于老年致肩关节退行性病变及外伤、劳损等因素,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产生了以肩关节的疼痛与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表现,称为肩周炎~([1])。肩周炎晚期粘连明显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来改善肩关节功能,该研究旨在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镇痛与传统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均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麻醉效果优52例(86.7%),良6例(10.0%),差2例(3.3%),麻醉效果优良率96.7%。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法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可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肌间沟异感法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应用周围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Ⅱ组按常规找异感方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对比观察两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结果 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并发症也显著低于Ⅱ组.结论 运用神经刺激仪行肌间沟臂丛神经定位,可显著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和对照组,观察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开始时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联合麻醉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阻滞,可以安全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持续应用力月西和未用力对照观察力月西在臂丛麻醉中的镇静和遗忘作用。方法选择ASA I~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指)再植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后,I组静注力月西(0.06±0.02)mg/k g,并以0.05~0.15mg/(kg?h)持续泵入;Ⅱ组单纯臂丛麻醉组。术中连续监测并记录心率(HR)、血压(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镇静、焦虑程度及清醒状态。结果I组用药后镇静Ram say分级评估:Ⅲ级15例,Ⅳ级10例,心率、血压轻度下降,Ⅱ组病人术中完全清醒,相对焦虑,紧张不安,心率、血压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24h随访对术中记忆的遗忘率,I组病人明显高于Ⅱ组病人。结论力月西能够取得很好的镇静、抗焦虑和遗忘作用,是臀丛神经麻醉的良好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