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应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Complex)方法与单克隆抗体标记67例恶性淋巴瘤。对照组标记了24例包括慢性淋巴结炎,何杰金病、转移性癌等。34例淋巴结内淋巴瘤中,16俐被证实为T细胞性淋巴瘤,占淋巴结内淋巴瘤的47.1%。16例T细胞性淋巴瘤中15例是属于辅助型T细胞的亚群(Leul~+、Leu4~+、Leu3a~+),16例的Ⅰ_a均阳性。其余18例被证实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K阳性的有14例,λ阳性的有4例。10例皮肤淋巴瘤中肯定是CTCL的有8例,这8例的Ⅰ_a均阳性,8例中有1例M阳性,其他7例是属于辅助性T细胞的亚群。7倒中有2例较为罕见,他们的T_6阳性,有1例皮肤与淋巴结的肿瘤显示相同的标记结果。  相似文献   

2.
CD20通常被认为是B细胞特异性的标记, 在成熟B细胞和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表达, 现已发现, CD20也可表达于极少数T细胞淋巴瘤。本文报道一例原发于肌肉、播散至皮肤及肠道的CD20和CD8阳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及继发部位的病变由均一小淋巴样细胞在组织间弥漫浸润, 共表达CD20和CD8等T细胞标记物。因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 易误诊为B细胞淋巴瘤, 正确使用系列淋巴瘤标记物和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并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类型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西宁地区居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细胞毒蛋白的表达及其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西宁地区和西安地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各55例石蜡标本为研究对象,同部位B细胞淋巴瘤2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5RO、CD3、CD20、CD56、TIA-1确定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的mRNA(EBER).结果 西宁地区55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CD45RO阳性55例(100%),CD3阳性50例(90.9%),TIA-1阳性36例(65.5%),CD56阳性30例(54.5%),EBER阳性50例(90.9%);西安地区55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CD45RO阳性55例(100%),CD3阳性52例(94.5%),TIA-1阳性32例(58.2%),CD56阳性33例(60%),EBER阳性35例(63.6%);两地CD20均阴性.20例面部B细胞淋巴瘤中CD45RO、CD3、TIA-1、CD56均阴性,CD20均阳性,EBER阳性2例(10%).结论 西宁地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EBV感染率明显高于西安地区,提示EBV感染与西宁地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性更强.TIA-1对NK/T细胞淋巴瘤的标记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无地区性.  相似文献   

4.
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30例淋巴结炎性病变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应用TUNEL检测上述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2者间的关系.结果:淋巴结炎、B细胞淋巴瘤组和T细胞淋巴瘤组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73.33%、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urvivin阳性表达B、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分别是0.73±0.45和0.85±0.37,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表达的细胞凋亡指数(1.60±0.48和1.48±0.39).结论: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urvivin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淋巴结炎与B、T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中等大小至大细胞弥漫浸润,其中2例有大片坏死。LEA、CD3、CD56、TIA-1、Granzyme B免疫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100%。结论: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按照WHO关于B细胞淋巴瘤的新分类,对我省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及基因重排的研究。探讨三结合方案在DLBCL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同时采用PCR扩增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β基因(TCR-β)克隆性重排的研究。结果28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有四种变型,分别为中心母细胞型17例(60.7%),免疫母细胞型5例(17.8%),间变性大细胞型4例(14.3%),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2例(7.1%)。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8例DLBCL肿瘤细胞CD20均阳性表达(100%);4例间变性大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30阳性表达(14.3%);1例中心母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CD5阳性表达(3.5%);1例富于T细胞或组织细胞型DLBCL肿瘤细胞Lysozyme阳性表达(3.5%)。PCR扩增检测结果:DLBCL中IgH重排9例(32.1%),TCR重排10例(35.7%),双阳性2例(7.1%),总的阳性率为75.0%。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长期以来一直是病理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bcl-6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30例,T细胞淋巴瘤20例)和30例淋巴结炎组织中bcl-6的表达水平,并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淋巴结炎、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46.7%、35.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强表达率达36.7%,高于T细胞淋巴瘤的20.0%和淋巴结炎组织的6.7%(P<0.05).bcl-6阳性表达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bcl-6过表达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征,提供诊治思路。方法:对17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应用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以鼻塞、鼻面肿胀溃烂,以面部中线进行性破坏、坏死性病变为特征,病理学免疫组化表达T细胞。NK细胞标记阳性,B细胞不表达。结论: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是确诊的重要方法。本病放射治疗结合化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优化免疫球蛋白重链(IgH)不同框架(FR)区域基因重排的引物,探索其对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Clustal W 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l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3对(IgH FR1、FR2、FR3区各一对,分别为P1c,P2A,P31)IgH基因重排引物作为B细胞基因重排引物.另选一对TCRγ引物作为T细胞基因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01例(80例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基因重排状况.以DG75、Jurkat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阳性对照,以反应性增生组织DNA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IgHFR1、FR2和FR3区域引物对80例B细胞淋巴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5%(30/80)、52.5%(42/80)和70.0%(56/80),在14例T细胞淋巴瘤中均为7.1%,三者的检出率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IgH FR3区和lgH FR2区引物的组合可将其检出率提高到83.9%.以上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阳性.结论 IgH不同区域引物比较.FR3区引物检出率明显高于FR1区和FR2区.FR3区和FR2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组织芯片及常规病理切片检测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在各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份淋巴瘤标本制成的组织芯片中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同时选择10份鼻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常规标本与组织芯片进行比较研究,10份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在60份淋巴瘤组织芯片中,发生在淋巴结内者48份,淋巴结外者12份。B细胞淋巴瘤42份,T细胞淋巴瘤16份(外周T细胞淋巴瘤10份、NK/T细胞淋巴瘤2份、T淋巴母细胞瘤2份及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2份),2份霍奇金淋巴瘤。42份B细胞淋巴瘤的瘤细胞均不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10份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8份表达穿孔素,9份表达颗粒酶B,阳性表达细胞均为非肿瘤细胞。芯片中的2份和常规10份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均见穿孔素和颗粒酶B过度表达。T、B细胞淋巴瘤与NK/T细胞淋巴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穿孔素和颗粒酶B是鉴定活化的细胞毒性细胞的免疫标志物,可作为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性标志物;其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反映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机制。组织芯片技术具有高信息量、简捷、高效、实验误差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作为研究淋巴瘤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8,(2):212-214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NK/T细胞淋巴瘤25例存档的蜡块,另选取鼻咽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20例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原位杂交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25例均有一定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凝固性坏死,多形性淋巴样瘤细胞弥漫或散在分布,主要为中等细胞及大细胞,有血管中心性浸润12例;CD20阳性0例,CD45RO阳性25例(100.0%),CD56阳性21例(84.0%),CD3阳性25例(100.0%),粒酶B阳性22例(88.0%),T细胞内抗原1(TIA1)阳性25例(100.0%);EBER1/2阳性21例(84.0%),LMP-1阳性12例(48.0%),EBER1/2、LMP-1均阳性12例(48.0%)。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EBER1/2、LMP-1阳性均为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病毒感染和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显著相关(r=12.562,P=0.002),EB病毒感染可能在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许多肿瘤中,作为免疫血清学标记物如新蝶呤、β2微球蛋白、可溶性IL-2受体和IL-6都是升高的。本文旨在调查这些标记是否对白血病和非白血病皮肤T细胞淋巴瘤具有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价值。对象和方法:41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来自于Zürich大学的皮肤科淋巴瘤诊所,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临床状况、不同的临床结果去检测上面所提到的免疫学标记的血清学水平,39例皮肤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新蝶呤、β2微球蛋白、可溶性IL-2受体在希塞里综合征患者显著增高,而sIL-2R似乎是最敏感的标记,在希塞里综合征增…  相似文献   

13.
肖海波  王淑华 《海南医学》2008,19(6):137-139
目的根据WHO(2001年)淋巴瘤的新分类标准,对湖南湘西地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已病理诊断的200例恶性淋巴瘤(ML),复习其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和临床特点,按WHO新分类标准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200例中有5例为误诊,确诊195例中霍奇金淋巴瘤(ML)12例(6.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83例(93.8%),183例NHL中发生于淋巴结者40.4%,结外占59.6%。分型B细胞肿瘤63.9%,T和NK细胞肿瘤32.8%;前5位最常见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L)、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滤泡性淋巴瘤,共占NHL的74.3%。结论我国湖南湘西地区,结外淋巴瘤的比率超过结内,NHL以DLBL和NK/T-L为最多见。NK/T-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高,但滤泡性淋巴瘤和B小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异常。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例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p53、bcl—6、LCA、CD20、CD45RO蛋白的表达。结果 7例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细胞淋巴瘤6例,T细胞淋巴瘤1例,p53阳性4例(57.1%),bcl—6阳性l例(14.3%)。结论 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居多,p53基因与该肿瘤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探讨EB病毒(EBV)感染和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中有关免疫表型CD20、CD3、CD79a、细胞毒颗粒相关抗原-1(TIA-1)、CD56、CD45RO、颗粒酶B(Granzyme B),以此确定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及EBV潜伏蛋白(LMP-1),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 1/2)。结果:CD3、CD56、CD45RO、Granzyme B阳性表达率达100.0%,EBER阳性表达率达87.2%;LMP-1阳性表达率为40.4%。结论:感染EBV与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IgH基因重排在B淋巴瘤微小残留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半巢式PCR技术对IgH基因的CDRⅡ区和CDRⅢ区进行基因重排检测.共检测45例骨髓标本.其中正常标本8例,淋巴瘤标本37例(B细胞淋巴瘤27例,T细胞淋巴瘤10例).结果 8例正常标本未检测到FR2A或FR3A的重排;27例B细胞淋巴瘤中,23例(85.2%)可检测到FR2A或FR3A重排,其中FR2A重排16例(59.3%),FR3A重排20例(74.1%),FR2A、FR3A均有重排者13例(48.1%);10例T淋巴瘤中FR2A重排1例,FR3A重排3例.骨髓穿刺检查:27例B淋巴瘤中5例原幼淋细胞>5%,FR2A和FR3A阳性各4例;22例原幼淋细胞<5%者,FR2A阳性12例,FR3A阳性16例.结论单克隆性IgH重排对鉴别淋巴系统肿瘤及检测骨髓中的微小残留病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Granzyme B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9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之瘤细胞表达 granzymeB的情况及其与该肿瘤的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标记GranzymeB ,CD15 ,CD30 ,CD3,CD8,CD4 5R ,CD4 5RO ,CD2 0 ,CD6 8,CD79a和EMA ,还与 5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和 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了比较。结果 :9例ALCL呈CD30 ,CD4 5R阳性 ,5例EMA阳性。T细胞源性 7例 (78% ) ,Null细胞性 2例 (2 2 % ) ,8例(89% )ALCL呈 granzymeB阳性 ,granzymeB阳性病例的免疫学表型为T细胞性 7例和Null细胞性 1例。所有病例不表达CD15 ,CD2 0 ,CD6 8,CD79a。结论 :绝大多数ALCL瘤细胞 (T细胞性和Null细胞性 )表达granzymeB ,其瘤细胞源自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组织中H/RS细胞(Hodgkin and Reed-Sternberg cells)是否起源于B细胞、H/RS细胞的克隆性以及与背景淋巴细胞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3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石蜡刮片组织进行IgH基因重排分析,并对其中6例重排阳性的病例经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免疫标记,将标记阳性的H/RS细胞和背景淋巴细胞进行微切割后进一步行IgH基因重排分析。结果16例石蜡刮片组织IgH基因重排阳性。对6例经BSAP标记的cHL成功进行了微切割,其中19管H/RS细胞中,有14管出现重排阳性,细胞数目不同的各管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290);12管背景淋巴细胞有2管出现重排阳性,H/RS细胞与背景淋巴细胞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2)。结论支持H/RS细胞来源于B细胞的理论,认为部分背景淋巴细胞可能具有瘤性增生活性,参与H/RS细胞的前体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细胞淋巴瘤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的情况。方法 用免疫组化标记筛选30例T细胞淋巴瘤、2例高度可疑为T细胞淋巴瘤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法检测T细胞受体7链基因重排。结果 30例T细胞淋巴瘤中27例和2例高度可疑为T细胞淋巴瘤均出现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均无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结论 T细胞淋巴瘤病变中存在T细胞单克隆增生,支持肿瘤单克隆起源学说;T细胞受体γ链基因重排检测是区分T细胞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有效方法,且对T细胞淋巴瘤疑难病例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研究12例淋巴结外Ki一1阳性闻变性大细胞淋巴瘤(Ki一1positive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Ki一1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性。初步探讨其临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应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和方法对12例Ki一1阳性闻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瘤临床炳理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并设置阴性对照组。结桑淋巴结外l(j一1ALcL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12例淋巴结外ALcL均为Ki~1阳性(CD30或BerH2)。其中5例为LCA、EMA阳性;2例LCA阴性、EMA阳性;1例LCA阳性、EMA阴性;其余4例LCA、EMA均为阴性。T、B细胞标记表明7例(58.3%)为B细胞性,2例(16.7%)为T细胞性,另3例(25%)为非T非B细胞性。结论淋巴结外Ki一1阳性ALCL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学上有一定特异性,与其它肿瘤能够进行鉴别诊断。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其临床病理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