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浅谈脑复苏和脑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其最终目的在于使病人神志恢复。因此,复苏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也就是说,心肺复苏后脑功能是否恢复是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七十年代提出了脑复苏的概念,并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为了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目前一般均将心肺复苏(UPR)改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由于脑复苏是成功抢救循环骤停病人的重要一环,因而,护理人员很有了解的必要。故此笔者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脑复苏及脑死亡的基本知识作一概述,意在进一步开展脑复苏中护理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鲍光欣  许维安 《新医学》1996,27(7):392-393
脑复苏与脑死亡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鲍光欣,许维安心肺复苏(CPR)后,病人的脑功能是否恢复是衡量复苏成败的重要标志,80年代后期有人研究发现,心搏骤停者,约50%的病人死于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20%~50%生存者也部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脑复苏与脑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不论在院外或院内发生,必须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分秒必争进行抢救。复苏开始越早,成功率愈高。即使复苏后,心脏恢复了搏动,但脑功能能否恢复过来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般心脏停止搏动,而脑缺血、缺氧立即发生,如超过4~6min就可以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心脏停跳时间愈长,如〉8min以上,大脑功能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4.
<正>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每年全世界范围内每10万人口中就有50~110例心脏骤停发生[1]。随着急救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CA的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CPR能够恢复自主循环,但仍有患者会在度过院前复苏阶段进入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后死亡。CA后全脑细胞缺血-再灌注造成的脑损害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然而,治疗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脑功  相似文献   

5.
6.
近几年 ,随着心肺脑复苏技术的进步 ,脑死亡在临床上常遇到。 1996年 1月 1999年 6月 ,我院急诊ICU收治心搏呼吸骤停行CPR术后 ,需作进一步生命支持患者 2 7例。在 2 4 4 8h内 ,对患者行脑死亡的判断情况及愈后结果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7例患者中 ,男 14例 ,女 13例 ;年龄 1989岁 ,平均 5 9 8岁 ;引起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农药中毒 5例、猝死 5例、脑血管意外 9例、肾功能衰竭 1例、急性心肌梗死 4例、哮喘持续状态 1例、呼吸衰竭 2例。 2 7例患者从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到急诊室的时间为即刻 5 0min ,平均为 15…  相似文献   

7.
如何判断脑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初,英国学者提出脑死亡的概念,此后20余年间,确定脑死亡或成为重要的医学命题之一。脑死亡的基本条件是脑干功能不可回逆的丧失,WHO提出的确定标准为:需要不停地维持人工呼吸,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无自发性的肌肉活动,无反射活动,脑电图长时间出现平直线。确定脑死亡,必须与持续植物状态和闭锁综合征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脑复苏的要素及其预后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菊平 《新医学》1995,26(1):8-9
脑复苏的要素及其预后判断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急诊科(710061)杨菊平脑复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综合因素,对心搏骤停前、骤停时的原发病及心律失常,均应进行控制,同时应对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等采取相应有力的治疗。下面重点对心搏骤停后...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迅速发展,21世纪CPR研究成果显著,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主循环恢复率已经接近或达到50%.但复苏后患儿的存活出院率仍低,主要由于脑损害和脑死亡.故改进脑复苏技术、减轻脑损害、恢复脑功能成为复苏学研究重点.脑功能动态评价有助于评判新技术和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迅速发展,21世纪CPR研究成果显著,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主循环恢复率已经接近或达到50%.但复苏后患儿的存活出院率仍低,主要由于脑损害和脑死亡.故改进脑复苏技术、减轻脑损害、恢复脑功能成为复苏学研究重点.脑功能动态评价有助于评判新技术和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监测早产儿早期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脑电图仪对51例胎龄为26~36周的脑损伤早产儿(脑损伤组)和49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分别于生后72h内进行监测,每次连续监测不低于2h。对比分析脑损伤组与对照组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周期性)。结果 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周期性脑损伤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损伤组aEEG背景波的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EG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脑发育成熟度判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20多年来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器官移植的成功,使许多垂危的患者重新获得生命,原已处于功能衰竭的器官机能得到改善或康复。由于脑机能代谢的特点,至今脑功能衰竭的治疗即脑功能复苏仍不尽人意。大量临床事实显示,在急诊或抢救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昏迷患的脑功能改变与护理措施。方法:对2001年7月2002年11月住院的37例昏迷患实施同步8导脑电波、心电、呼吸、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长程(6~120h)监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脑电监测显示广泛性慢波17例,弥漫性慢波一侧偏胜7例,α-昏迷2例,三相波3例,平坦波3例,周期波4例,爆发-抑制1例。结论:长程监测昏迷患的脑功能改变对判断昏迷程度、病情发展和预后、确定护理措施有一定意义,但监测过程中应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4.
床边连续脑电监测在脑死亡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停止。目前,诊断脑死亡尚无统一标准。除临床体征外,可应用同位素脑扫描、颈动脉造影、脑电图和脑诱发电位等判断脑死亡,但各有不足之处。应用多功能床边监护仪对危重病人进行连续脑电监测,对早期发现及正确诊断脑死亡有一定的作用。我科应用光电BSM-8301K型多参数床边监护仪,对所收治的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15.
16.
17.
脑复苏     
何谓脑复苏由于心脏停搏,如果脑血流阻断达4分钟以上,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也可能后遗有严重的脑功能障碍。此时为了不使脑残留功能障碍或者是使脑功能障碍减轻的方法,叫作脑复苏法。心肺复苏时当然要重视脑功能的恢复。使用脑复苏这个用语的理由是强调脑复苏的重要性,把脑复苏列入心肺复苏也叫心肺脑复苏。但是,脑复苏这一用语不仅用于心脏停搏时,也在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例如在血压极度降低、高颅压、脑梗塞等引起的全脑或者是脑局部缺血,以及脑低氧状态时脑的保护。一般来讲所谓保护是在缺血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成为判断脑卒中病人病变周围脑功能存在及功能区移位的准确手段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fMRI完成了脑形态和脑功能完美结合。对于脑卒中病人,fMRI能准确地判断病变特别是病变周围脑功能是否存在及脑功能区是否移位,对治疗和预后判定有指导意义;还可以根据fMRI选择性地进行康复治疗。fMRI为脑卒中神经康复机制的研究开辟了崭新道路。背景知识1MR脑功能成像原理fMRI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脑卒中患者脑功能判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Glasgow昏迷计分对昏迷患者脑功能的监测有一定价值,但对于全脑/前脑缺血损伤患者智能监测不能量化。本文采用GCS与智残评分联合计分监测了40例昏迷患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脑复苏的变化趋势。根据监测结果,在药物治疗、休疗的基础上,配合智能训练,使病人智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早期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