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1型糖尿病诊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分型在临床上有时候是很困难的,随着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新的分型诊断标准的提出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进一步地确认,糖尿病的分型已按照病因和发病学划分。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检测抗体如阳性可诊断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如果抗体阴性,可诊断为特发性(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1B型糖尿病(DM)又称特发性1型DM或非典型DM,为非自身免疫损伤所致,但病因尚不明。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骤,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A1c不成比例,血中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血、尿C-肽水平降低,无胰腺炎,但是血清胰淀粉酶及弹性蛋白酶水平升高,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趋势。治疗应以胰岛素为主,辅以口服降糖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分型诊断办法,1型糖尿病被分为自身免疫性(即1A型糖尿病)和特发性(idiopathic type 1 diabetes,即1B型糖尿病)两类。特发性1型糖尿病是指目前病因不明、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无关的1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1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B型糖尿病(DM)又称特发性1型DM或非典型DM,为非自身免疫损伤所致,但病因尚不明。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骤,高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Alc不成比例,血中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血、尿C-肽水平降低,无胰腺炎,但是血清胰淀粉酶及弹性蛋白酶水平升高,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趋势。治疗应以胰岛素为主,辅以口服降糖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
6.
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例口服三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予以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1~2mg tid,二甲双胍0.5~0.75g tid或阿卡波糖50~100mg tid)治疗过程中监测一日五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两小时、睡前)每周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每两月一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血糖一周后下降,四周均达到稳定,除诺和龙体重稍有增加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均无体重增加,所有入选无肝肾功能改变。结论: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2型糖尿病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M)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五大死因。我国1996年统计资料显示DM患者发病率已从80年代初不足1%发展到3.1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患病率已达5%以上。如果将糖耐量异常统计在内,则我国现有DM患者约6000万左右,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我国95%为2型糖尿病(T2DM),其中少部分(约15%)在早期阶段通过饮食、运动和减轻体重等力法,可以控制病情,而大多数需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目前治疗T2DM的口服降糖药物有3类:第一类为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瑞格列奈、萘格列奈):第二类为加强胰岛素对周围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含细胞生长及分化的病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这些过程受到或部分受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的调控〔1 ,2〕。 Gibson等〔3〕等发现不同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可以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的 IGF- 1的水平 ,提示药物治疗有可能通过对 IGF系统的影响而影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本研究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IGF- 1水平 ,以及控释格列吡嗪治疗对其血清 IGF- 1水平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糖尿病组 :选自本院 2 0 0 0年 9月到 2 0 0 1年 11月门诊和住院的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 5 6例 (男 31例 ,女 2 5例 )…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6岁,口渴、多饮、多尿、消瘦6年,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高,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均在0.5-0.6ng/ml,IAA阳性,诊断为“1型糖尿病”。多次因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人院治疗,无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史。初始治疗给予普通胰岛素,因过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亚型诊断探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期发表了周智广等的论著“特发性1型糖尿病(TlDM)的临床特征及其亚型诊断探讨”一文。该文具有以下特点:(1)为国内首先报道对特发TlDM的临床研究结果;(2)报道84例,是迄今文献报道病例数最多的;(3)作为横向临床研究观察较全面,不仅有临床特征,也包括了实验室指标;(4)结合临床进行了HI。A—DQ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分析;(5)总结特发性T1DM临床表现异质性特点,提出了对我国特发性TlDM可进一步检测HI。A—DQ划分亚型的观点。自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分型建议中正式提出“特发性T1DM”以来,国内外大样本系统的临床研究报告甚少。本文作者在国内首先建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等可靠的实验诊断方法,历时5年,先后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科研基金的支持,进行了从临床、实验室乃至分子生物学的系统观察,因此,无论从该文病例数量和观察的广度与深度上,对我们认识和进一步研究特发性T1DM都有重要的学术参考意义。我国糖尿病研究的奠基人,著名内科学家王叔成教授生前说过:临床研究只要有客观临床依据,哪怕只是提出一个问题或见解就是一篇好文章。本刊乐意优先发表好的临床研究文章,欢迎广大作者来稿时声明走快速通道,对符合本刊要求的优秀论文,编辑部将尽快发表,以便同道们能及时分享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治疗建议中。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仍不能达标的患者.建议加用第二种降糖药物。胰岛素往往被用作三线或四线药物。但在最新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联合共识中.基础胰岛素治疗(主要指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NPH)被提升至与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相同的二线治疗地位。基础胰岛素为何会受到如比重视?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主要是通过充外源性胰岛素来治疗1型糖尿病,将血糖水平维持在生理范围内,减少酮症酸中毒等各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尽可能减少低血糖、血糖波动,对高血糖说导致的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有效预防或者是延缓,达到延长预期寿命的目的.常用的基础胰岛素仍达不到理想的基础胰岛素的要求,促使人们不断进行新型胰岛...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及鉴别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于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且有较大争议。依据WHO分型建议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研究结果,现初步提出特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供参考:(1)以自发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急性起病;(2)无胰岛自身免疫的证据;(3)排除已知病因的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具备上述三点可确诊。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下列事项:(1)存在经典1型糖尿病的起病方式,即以自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急性起病,病程多在数周,短则数天,最长不超过6个月,否则难以鉴定是1型或2型糖尿病。(2)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ADM发病年龄多大于30岁,且发病时多数肥胖或超重,男性多见;文献报道67%~84%有糖尿病家族史。我们观察一组胰岛自身抗体阴性及同时不携带1型糖尿病HLA-DQ易感基因者中,45%、69%有肥胖,1/3、1/2有糖尿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其诊断和分型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出的新的分型诊断标准中,首次将1型糖尿病分为自身免疫(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两种亚型,即1A型和1B型糖尿病。虽然按照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诊断已成为人们的理性认识,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1B型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特征等诸方面仍不十分明确。故名特发性1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而1型糖尿病则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导致的疾病。在1型糖尿病中,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分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增敏剂可显著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一步降低血糖。许多病人应用磺脲类、双胍类治疗效果欠佳,对20例这类病人加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2个月,血糖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近来许多研究证实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肌醇需求激酶1(IRE1)是一种定位于内质网膜的跨膜蛋白,参于UPR信号通路中信息的传递.IRE1信号通路是UPR主要的信号通路之一,IRE1活化后可通过激活IRE1-c-Jur氨基末端激酶(JNK)等信号通路,引起胰岛素抵抗,并最终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依据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和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指数 (FBCI)检测直接选择降糖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 (T2DM )的疗效。方法 以T2DM常规治疗 1 0 9例病人为对照组 ,以ISI和FBCI指导治疗的 1 0 6例T2DM病人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住院治疗时间及治疗后糖尿病控制指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 (1 4 55± 2 1 8)d,对照组 (2 5 67± 8 93)d(P <0 0 1 ) ;观察组FPG、PPG及GSP均接近糖尿病良好控制标准 ,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P <0 0 5)。结论 ISI和FBCI可具有针对性指导T2DM病人降糖药物的选择 ,为临床T2DM防治的基础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第六讲: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临床上 2型糖尿病约占总数的 90 % ,在明确诊断之前常已有高血糖多年 (平均 7年 ) ,并已有器官组织的损害 ,因此 ,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提出糖尿病的治疗目标不能仅局限于控制血糖水平 ,还要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作为重要指标。IDF提出的五项基本措施 ,即饮食治疗、体育锻炼、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和自我血糖监测 ,在 2 1世纪仍然需要对糖尿病进行综合治疗。此外 ,还应注意同时积极处理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如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一、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糖尿病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糖尿病是常见病 ,是终身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儿童1型糖尿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对我国 16个省、市和自治区<15岁的 1型糖尿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显示其年发病率为 0 .5 7/ 10万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本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给患儿及社会造成极大负担 ,故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 [1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本病是一种在遗传基础上由环境因素触发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自身免疫反应的标志是胰岛的单核细胞浸润 (胰岛炎 )。这种破坏过程与 Th1细胞因子 (IL - 2、IFN -γ、TNF-α)过多及 Th2细胞因子 (IL - 4、IL- 10 )等低表达有关 ,导致细胞因子不平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