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5月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乳腺癌切除手术以及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病理组织检查判断 uPA 以及 PAI-1表达水平,并以此分为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uPA 和 PAI-1阳性表达组治疗有效率低于阴性表达组,预后不佳发生率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uPA 和 PAI-1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呈负相关(r =-0.813和-0.703;P 均﹤0.05),与预后不佳呈现正相关( r =0.625和0.632;P 均﹤0.05)。结论 uPA 和PAI-1检测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浸润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TAMs、微血管密度(MVD)及uPA的表达。结果(1)胃腺癌中uP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织及印戒细胞癌(P〈0.01),且与胃癌的转移有关(P〈0.05)。(2)胃癌中TAMs计数显著高于胃炎组织(P〈0.01),且有淋巴结转移组TAMs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TAMs及MVD三者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uPA、TAMs及MVD三者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uPA、uPAR在85例胰腺癌和10例胰腺炎组织中mRNA和蛋白抗原的表达。HPIAS图像分析各组标本相对密度,t检验各组相对密度差异,字2检验uPA、uPAR与胰腺癌肿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PA、uPARmRNA和蛋白抗原在胰腺炎组织中低表达,胰腺癌组织中uPA、uPARmRNA和蛋白抗原的高表达,胰腺癌中伴有转移者uPA、uPAR的mRNA和蛋白抗原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uPA、uPAR的表达与胰腺癌的转移程度高度相关。结论uPA、uPAR是反映胰腺肿瘤进展和生物学特性的指标,是临床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FAK)、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 及两者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30例多形性腺瘤和3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FAK、uPA的表达。结果:FAK、uPA的阳性表达率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ACC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神经侵犯组高于非侵犯组(P〈0.05)。结论: FAK、uPA在ACC中的表达有相关性,并与ACC的临床类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AC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胡晓峰  邢静  王晓寅  聂双发  郭飞  梁峰 《河北医药》2012,34(15):2310-2311
近年来,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而肿瘤侵袭转移有赖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形成.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cultivator,uPA)介导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血管形成作用,都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播散[1].故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uPA和VEGF蛋白的表达状况,以探讨二者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13-1414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鳞癌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3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中uPA、Cath-D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uPA、Cath—D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P〈0.05);uPA、Cath—D在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P〈0.05);uPA、Cath-D在高、中、低分化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P〈0.05);uPA、Cath-D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uPA、Cath-D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鳞癌的指标,可提高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幼年性慢性进展性肾脏病不同时间点肾组织凝血酶敏感蛋白(TSP)-1表达对肾组织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与肾纤维化的相关性。并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干预作用。方法用5/6肾切除残肾幼年大鼠为模型,分为不治疗组、治疗组、假手术组。于实验开始,4、8、12周为时间点,检测体质量、血压、尿蛋白定量(24h)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SP-1、血浆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表达趋势。分析上述指标在病变进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判断ACEI的干预效果。结果不治疗组残肾组织中tPA和uP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AI-1的表达增加。治疗后大鼠残肾组织中tPA、uPA表达明显增加,PAI-1表达明显减少。5/6肾切除大鼠各组残肾组织中TSP-1和TGF-β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上调,且呈同步上调趋势,治疗组TSP-1和TGF-β1表达则明显趋于下调,治疗组残肾组织TSP-1表达在组织定位上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趋势呈正相关,TSP-1表达与TGF-β1和PAI-1表达呈明显正相关,与uPA和tP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TSP-1和TGF-β1是促进肾纤维化的重要因子,TSP-1高表达通过影响tPA、uPA、PAI-1及其平衡导致肾组织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发生紊乱而促进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42(3):258-260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ICAM-1、LFA-1和uPA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ICAM-1、LFA-1和uPA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三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及癌栓等有关(P<0.05);三者之间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ICAM-1、LFA-1和uPA在PHC呈高表达,且与PH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TGF-β1与u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乳腺癌组织及乳腺良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38例乳腺癌组织、3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阴性对照组)中TGF-β1及uP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38例乳腺癌中TGF-β1及uPA蛋白的总阳性率分别为53.2%、56.4%TGF-β1蛋白和uPA蛋白在乳腺良性病、乳腺导管内癌(0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Ⅰ/Ⅱ期、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4、32.0%/36.0%、46.7%/53.3%、82.9%/82.9%,各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GF-β1与uP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呈正相关(r=0.842,P〈0.01)。结论TGF-β1、uPA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且在乳腺癌中期别越晚表达越高,表明二者可能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有关,有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实验指标;TGF-β1和u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表明二者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血浆浓度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6例鼻咽癌患者血液标本,35例健康人血液标本作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检测uPA和uPAR的血浆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患者比较,鼻咽癌组血浆uPA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鼻咽癌组血浆uPA、uPAR在鼻咽癌各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与血浆uPA浓度高度正相关,可作为鼻咽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uPA,uPAR,PAI-1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uPA,uPAR,PAI-1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对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癌和癌周比较uPA,uPAR,PAI-1及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癌细胞胞质。侵及浆膜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及浆膜组(P=0.000,0.014,0.016,0.000)。uPA,uPAR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2,0.008)。PAI-1蛋白在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组(P〈0.05)。uPA,uPAR及VEGF蛋白阳性率在直肠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直肠癌组织中uPA,uPAR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53,P〈0.001)。在uPA,uPAR蛋白同时阳性的41例病例中,有2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与阴性组(4/15)相比,转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直肠癌组织中uPA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r=0.300,P〈0.05)。PAI-1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0.413,P〈0.01)。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并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仅浸润深度、uPA表达和病理类型对淋巴结转移有影响。结论uPA,uPAR,PAI-1及VEGF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uPA,uPAR与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UPA(尿纤溶酶原激活物)高表达与子宫癌分期(或分化程度)及转移有相关性。方法以宫颈鳞状细胞癌为例,对于本院就诊的8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SC)患者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检测其UPA的阳性表达率,并对UPA与子宫癌分期及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UPA在CSC中Ⅲ期、Ⅳ期的阳性率(72.22%、64.71%)明显高于0期、Ⅰ期的阳性率(16.67%、40.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在CSC中,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81.4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UPA阳性率(30.00%)。结论 UPA高表达与子宫癌分期及转移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人们相信肿瘤转移的形成需要许多不同蛋白酶有序的参加,uPA(尿激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是其中关键酶之一,是一种把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的丝氨酸蛋白酶。纤溶酶是在细胞外基质中催化不同物质降解的广谱蛋白酶,它还能活化某些胶原酶,使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成分降解。有关uPA的大多数资料来自肿瘤模型系统的研究。以前的工作证实无论是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或uPA活性都与B16小鼠黑素瘤细胞、Lewis肺肿瘤细胞和大鼠乳腺癌的转移有关。后来,uPA天然生成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uPA系统)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上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内异症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病理蜡块标本中的uPA uPAR PAI-1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uPA uPAR PAI-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uPA uPAR PAI-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的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安艳丽  余卫平  张琦  卫开斌 《江苏医药》2004,30(12):903-905,F003
目的探讨异染色质相关蛋白1β(HP1HSβ)及5种主要的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乳腺癌组织、20例正常或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该6种因子的表达.结果HP1HSβ在正常乳腺细胞中的表达分布与乳腺肿瘤细胞大不一样.与正常和良性乳腺肿瘤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HP1HSβ表达阳性率相似(P>0.05),而UPA、PAI-1、MMP-9及TGFβ1均增高(P<0.05),TIMP-1则降低(P<0.05).在乳腺癌组织,UPA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AI-1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MMP-9和TGFβ1分别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TIMP-1仅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UPA、PAI-1与TGFβ1三者表达阳性率存在关联(P<0.05).结论HP1HSβ异常表达可反映乳腺肿瘤存在;UPA、PAI-1、MMP-9、TIMP-1及TGFβ1均属乳腺癌浸润/转移相关指标,UPA、PAI-1、TGFβ1三者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下咽癌患者50例(A组)和对照组10例(B组)uPAR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下咽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组uPAR表达阳性率68%,明显高于B组的10%(P<0.01).uPA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uPAR蛋白在下咽癌中阳性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下咽癌诊断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 7/ 8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过程中血小板反应蛋白 (TSP) 1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蛋白表达在调节纤溶系统功能中的意义。方法 以 7/ 8肾切除SD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 ,予水蛭和ACEI 洛汀新治疗 12周后杀检残肾常规病理改变 (PAS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残肾组织TSP 1与uPA蛋白表达变化 ,并比较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TSP 1与间质纤维化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 8肾切除后大鼠残肾出现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病变 ,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给予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 ,残肾组织病理改变好转。免疫组化提示肾小管间质区TSP 1、uPA蛋白表达上调 ,且二者表达在时相和定位上呈正相关 ,而TSP 1表达与间质纤维化程度则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提示在慢性肾衰大鼠间质病变经治疗恢复过程中uPA与TSP 1的表达具有促纤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大庆  周宏  方阳  倪耀忠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1835-1835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三阴性乳腺癌(TNBC)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此类乳腺癌临床复发早,进展快,生存短,缺乏针对性治疗。研究发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U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50%-63.3%。其在乳腺癌的侵袭、转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判断患者预后的良好因子,其表达对预后的影响不受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135例,稳定性心绞痛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同型半胱氨酸、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呈正相关(r=0.439,P<0.01),而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呈负相关(r=-0.398,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引起纤溶、凝血功能紊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蚯蚓提取物地龙2号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α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N);阴性对照组(NC),皮下注射花生油,灌单蒸水;模型组(M),皮下注射CCl4,每日单蒸水灌胃;阳性对照组(PC),造模同时用秋水仙碱0.1mg·kg-1·d-1灌胃;地龙大剂量组(Eh),造模同时用地龙2号50mg·kg-1·d-1灌胃;地龙小剂量组(El),造模同时用地龙2号25mg·kg-1·d-1灌胃。8周末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αSMA、TGFβ1、uPA及PAI1的表达情况。结果地龙2号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αSMA、TGFβ1、uPA及PAI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且uPA、PAI1与αSMA及TGFβ1表达下降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地龙2号可能通过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降低TGFβ1、uPA及PAI1的表达,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