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都安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43-4943
现将我院感染科2005-06-2005—08、2006—06-2006-09对13例败血症型人感染猪链球菌患者的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管切开术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用的一种急救措施,它对维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死腔、改善供氧具有重要意义。对我院2001—06-2006—06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105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忠会  曹全斌  王杉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51-1052
建立有效的通气是危重患者院前及院内急救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于2003—06~2006—07采用美国Impact750多功能急救呼吸机对256例院前及院内呼吸衰竭的危重患者实施早期的呼吸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别从我院2012-07—2013-06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与2013-07—2014-06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后,急诊科接收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选取42例,对两个阶段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前,抢救时间平均为(44.64±2.76)min,抢救成功率为57.14%;实施后,抢救时间平均为(34.95±2.26)min,抢救成功率为88.10%。结论严重多发伤救护中,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护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救护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高热惊厥患儿的发病特点、急救措施与护理体会,提高急救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2008-06儿科门诊救治的108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急救与护理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止惊药物和退热药物,吸氧、降温,加强监护等综合治疗和护理,108例患儿均转危为安。结论:迅速控制惊厥与降低体温是关键,建立静脉通道和吸氧是抢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我科2007—08/2009—06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治疗大量恶性胸腔积液212例,发生护理问题16例,对我科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患者中发生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蒋宝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106-4106
膀胱冲洗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现在多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膀胱冲洗。大部分进行膀胱冲洗的患者同时也进行静脉输液。这就容易造成差错。回顾2008—06—2009—06共进行了2012次膀胱冲洗,发生膀胱冲洗药液输在静脉中2次,将静脉药液误换在膀胱冲洗液路中3次。针对膀胱冲洗时护理差错的发生,笔者认真分析原因,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过程叙述及真实体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基层医院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基层医院2015-01—2016-06进行抢救的休克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股静脉穿刺组(A组)和开放外周静脉通道组(B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穿刺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乳酸值(RA),及6h液体复苏后休克纠正成功率。结果: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A组的MAP、SaO2较对照组明显上升,RA值则明显降低。A组6h液体复苏后休克纠正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股静脉穿刺术可提高休克抢救成功率,较少引起严重并发症,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急救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0-04~2006—06经右颈内静脉和左锁骨下静脉途径,采用普通电极起搏导管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AMI合并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6例,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基层医院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DNT)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使用医护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DNT和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情况。结果采用医护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患者的就诊-CT检查时间、CT检查-用药时间、DNT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给予急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医护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就诊应用静脉溶栓药的时间,确保溶栓效果,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董烁  马良  张晓钢  郭爽 《当代护士》2021,28(4):43-46
目的分析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及总有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1例,在尊重患者自身意愿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61例,实施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溶栓等待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在溶栓护理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实施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平均溶栓等待时间,并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在护理有效率方面有着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及总有效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1例,在尊重患者自身意愿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61例,实施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溶栓等待时间明显要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在溶栓护理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中,实施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平均溶栓等待时间,并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在护理有效率方面有着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6月成立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救治,比较对照组实施前(2017年7月—12月)及观察组实施后(2018年1月—6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诊断时间、等候给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中双人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时间,降低救治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型静脉导管的出现,静脉留置套管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我科2007-01~2007—06接受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患者82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1例,女31例,年龄3~81岁。套管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针,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选择20G或22G。  相似文献   

15.
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利用PICC可以将药物输液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中,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7—06/2008—04为PICC置管患者31例应用倾斜及分层进针的方法,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急救时应用头低脚高位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方法将40例行颈外静脉穿刺的休克急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颈外静脉穿刺,试验组采用患者头低脚高位(头低15°)行颈外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结果试验组在1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低脚高位颈外静脉穿刺法在休克患者急救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2004—06~2007,06我院应用自行研制的便携式急救胸腔闭式引流装置院前抢救外伤性血气胸患者3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15~81(41.5±2.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坠落伤10例,挤压伤6例,锐器伤7例。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2007—01/2009—06垂体后叶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对180例创伤急救患者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结果 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易于固定,不外渗,确保输液安全;操作简单,争取抢救时间;确保输液、输血速度,达到及时、合理、安全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方便术中用药,确保手术安全;方便临床采血;减轻了护士的压力与负担,提高了护士抢救技术与水平。结论 Y型静脉留置针为创伤急救患者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成为急诊急救首选输液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素玲  田碧  李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59-6760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在危重症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患者血管特点,采取经颈外静脉建立静脉通路,加强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的管理。结果 135例经颈外静脉成功留置安全型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达到及时、准确用药,快速补液。结论由于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以减少四肢静脉穿刺易致的并发症;较中心静脉置管的穿刺操作时间短和对患者的生化检查、心电图等无特殊要求。因此建议在急诊急救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