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消炎痛(IDT)对急性实验性颅脑损伤后脑血流速度的早期影响,采用直接打击法建立具有临床闭合性颅脑损伤特点的兔急性实验性颅脑损伤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静脉注射IDT(4mg/kg),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其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影响,并结合颅内压(ICP)监护,综合评定消炎痛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结果表明:IDT对脑外伤后脑血流速度有明显影响(P〈0.05)。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韩震  张丽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15(6):1041-1042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32例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并与颅内压(ICP)相对照。结果表明,脉动指数(PI)、血管阻力系数(RI)比血流速度更能反映ICP变化,当PI〉1.0,RI〉0.6时,应考虑ICP升高。ICP升高时TCD血流频谱具有典型性,并可同时作为监测ICP的重要指标,当ICP升高合并脑血管痉挛时,单赁血流速度变化评价ICP的情况可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23例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测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结果显示头部外伤早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CD异常率较CT检查发现异常率高达72%以上。脑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与病情轻重、病程关系不大。认为TCD检查用于头部外伤后的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能客观反应脑外伤的继发脑  相似文献   

4.
探讨消炎痛对家兔急性脑外伤后早期脑血流速度的影响,评价消炎痛在脑外伤治疗中对颅内压 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家兔急性颅脑损伤模型,并于致伤后 10min开始经静脉推注消炎痛4 mg·kg-1。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监测其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同时用颅内压监护仪观察其对脑外伤后颅 内压的影响。结果:消炎痛可使脑外伤后心缩期脑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1),而对舒张末期脑血流速度影响 不大(P>0.05)。随着脑血流速度的降低,颅内压升高的速度及幅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炎痛 可在不影响正常脑循环的基础上,降低脑血流速度,减少脑血流量,防止脑血流过度灌注,从而有效地控制颅内压 的过度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对脑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4例心功能代偿期AF患者作观察组(AF组),18例同龄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仪(TCD)以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为观察指标。结果:AF组脑动脉血流速度快慢不一,各动脉血管的Vm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0.01。AF组在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最大心搏平均血流速度(MaxVm)及心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改善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脑血流(CBF),对31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实施了经颅多普勒(TCD)超声监测。其中18例用脑脊液(CSF)外引流治疗,13例行颅内血肿血肿清除术。观察指标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V),脉动指数(PI)和舒张期末流速(Vd)。结果发现,每引流出1mlCSF时,其中平均流速(TAM),Vd升高,PI下降。当CSF引流5~6ml时,上述改变更为明显(P<0.01)。但当CSF超过6ml,则血流速度没有进一步变化(P>0.05)。开始清除颅内血肿时,TAM,Vd和PI无变化(P>0.05)。当血肿清除体积达50%时,TAM和Vd上升,PI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脑室引流管排放CSF可迅速地改善MCAV。颅内血肿清除的早期对血流改善影响不大。清除血肿宜彻底,至少应清除50%体积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科1992年以来30例SAH病人的TCD检测结果。结果 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增高,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DID)发生的比率增加。结论 TCD测定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和PI值对于早期诊断SAH后CVS,预防DID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CLINICALSIGNIFICANCEOFVITAMINCTOAMELIORATELIPIDPEROXIDATIONDAMAGEINCORONARYARTERYDISEASELuBaqing(吕宝经);RongYezhi(荣烨之);ZhuXian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重型颅脑损伤33例为样本,采用右颈静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SjvO2,并同时监测颅内在(ICP),平均动脉压(MABP)和脑灌注压(CPP)。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SjvO2明显降低。影响SjvO2的主要因素为ICP、CPP、伤后病理及病情转归。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持续SjvO2监测能反映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情况,可以早期发  相似文献   

10.
脑脊液外引流或颅内血肿清除的经颅多普勒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改善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脑血流(CBF),对31例急性脑外伤患者实施了经颅多普勒(TCD)超声监测。其中18例用脑脊液(CSF)外引流治疗,13例行颅内血肿血肿清除术。观察指标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MCAV),脉动指数(PI)和舒张期末流速(Vd)。结果发现,每引流出1ml CSF时,其中平均流速(TAM),Vd升高,PI下降。当CSF引流5 ̄6ml时,上述改变更为明显(P〈0.01)。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兔阶梯型颅内压升高的实验模型 ,无创性测量脑血流速度 (CBFV) ,为临床应用CBFV无创监测颅内压 (IC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动物随机分为 4组 ,分别测量基底动脉 (BA)血流参数舒张末期流速(Vd) ,收缩期峰速 (Vs) ,平均峰流速 (Vm) ,脉动指数 (PI)及阻力指数 (RI)。结果 :随ICP阶梯型升高 ,BA的CBFV减慢 ,PI及RI增加 ,Vd、Vm、PI及RI与ICP高度相关。结论 :兔TCD测量的CBFV可作为无创性监测ICP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次研究是为明确脑积水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监测结果与患者颅内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3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纳入患者组,在术中行分流前测定患者颅内压,在术前1d和术后5d分别行大脑中动脉( MC As)的TCD监测;选择27例门诊体检健康个体为对照组,行大脑中动脉TCD监测,监测结果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 患者组行分流术前TCD监测脑血流速度(CBFV)提示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RI与脑积水患者颅内压呈正相关(r=0.701,P<0.01);PI与脑积水患者颅内压呈相关性(r =0.426,P=0.015).脑积水患者分流术后颅内压降到正常水平,PI和RI值下降,脑血流速度上升.有1例患者术后第9天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复查CT提示脑室尺寸扩大,TCD检查出现脑血流下降,PI和RI值升高,急诊行脑室腹腔分流再通术后复查CT及TCD,结果均恢复至正常.结论 经颅多普勒可作为评价脑积水患者颅内高压的有效手段,RI和PI值是判断颅内压升高的有效指征.  相似文献   

13.
杨玺  史忠  李军  李霞  陈伟 《重庆医学》2007,36(18):1803-1804,1811
目的 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和近红外线光谱(NIRS)技术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例TB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SGB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SGB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且在明确诊断后即行SGB.对两组患者用NIRS仪持续床旁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 并且在2、4、7d对两组患者行TCD检查.结果 对照组rScO2在伤后进行性下降,而SGB治疗组在SGB治疗后30min开始有所改善,在伤后2、4、7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GB治疗组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动脉(VA)的平均流速(Vm)在伤后2、4、7d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SGB治疗可减轻TBI患者早期脑血液循环障碍,提高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氧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颅内结核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探讨其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相关性,分析TCD在颅脑结核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3-9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颅内结核患者52例作为病例组,另取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52例颅内结核患者在腰穿术前一天行TCD检查,获取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的流速峰值(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Vs)、流速均值(mean velocity,Vm)、舒张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V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指标。统计分析以上数据及腰穿术所得ICP。 结果 颅内结核组MCA和ACA流速较正常对照组下降,BA、VA和PCA流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所测动脉PI值均升高。相关分析结果提示PI值与ICP呈正相关。 结论 颅内结核异常改变波及整个颅内动脉系统。MCA及ACA流速较快,与ICP和PI均增高有关,且流速越快则可能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后循环流速减慢可能和患者颅底结核渗出物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控制性降压期间脑组织血流及氧供需平衡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不同水平控制性降压时脑血流量及氧供需平衡状况。方法 将30例临床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均为10例。组1(G1)控制性降压”水平为平均动脉压(MAP)55mmHg,组2(G2)为65mmHg,组3(G3)未施降压,作为对照。采用频率为2MHz的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度仪(TCD)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同时mmHg,维持1h,上述两组脑组织血供及代谢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重型脑外伤病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脑血管痉挛(CV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60例重型脑外伤病人,于第1、3、5、7、10天不同的时间进行TCD检测,对CVS组与非CVS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度脑外伤后,CVS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伤后即进行性升高,3至5d达高峰,随后逐渐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值;而非CVS组MCA血流速度伤后3d维持在正常范围,伤后5d略有升高,随后回落逐渐接近正常,与CV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检测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S的动态血流速度变化,对CVS的预防和治疗出血性脑损害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硷对兔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乙酰胆碱 (ACh)在创伤性脑伤早期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兔脑外伤模型 ,并于伤后 5min ,2h腹腔注射东莨菪硷 ,用经颅多谱勒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的变化 ;取脑组织检测Ca2 +、伊文思蓝 (E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 ,并作病理检查。结果 :病检证实本模型符合临床所见加速性脑损伤的病理变化 ,东莨菪硷可降低兔脑外伤后脑组织中Ca2 +,MDA ,EB含量 ,升高SOD ,增加脑血流。结论 :脑外伤后早期ACh可致神经元钙超载、氧自由基反应、脑血管痉挛和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增强 ,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硷可改善这些病理变化 ,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莨菪硷对兔急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硷对兔急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乙酰胆碱(ACh)在创伤性脑伤早期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用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兔脑外伤模型,并于伤后5min,2h腹腔注射东莨菪硷,用经颅多谱勒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博动指数的变化;取脑组织检测Ca^2 ,伊文思蓝(E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_,并作病理检查。结果:病检证实本模型符合临床所见加速性脑损伤的病理变化,东莨菪硷可降低兔脑外伤后脑组织中Ca^2 ,MDA,EB含量,升高SOD,增加脑血流,结论:脑外伤后早期ACh可致神经元钙超载,氧自由基反应,脑血管痉挛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强,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硷可改善这些病理变化,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方法 对泰安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以来我科收治的96例SAH病人均于3天内行DSA后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于<7 d、8~15 d、>15 d等不同的时间进行的TC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病人在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最快时行DSA检查,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VS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发病即进行性升高,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120诊断为CVS,与DSA检查诊断为CVS相符性很高,达95%.结论 TCD检测与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且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S的动态血流速度变化,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