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MAS临床资料,振荡组28例患儿给予基础治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联合组32例患儿均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高频震荡通气+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氧合功能指标、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振荡组(P<0.05),两组血气分析和氧合功能指标均改善(P<0.05),联合组优于振荡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振荡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振荡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MAS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症状好转,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46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地那非0.5mg/kg,每6小时1次,连用5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患儿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血气、氧合指数(OI)等。结果发绀缓解43例(93.5%),无效3例(6.5%)。治疗后患儿PAP下降,PaO2、PaCO2改善,OI升高,MAP无明显变化。新生儿窒息引起的PPHN高频通气、氧暴露及住院时间长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症肺炎。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氧合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但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NRDS患儿106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组(CMV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通气后6h和24h患儿血气分析结果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HFOV组治愈率显著高于CMV组(P〈0.05);且HFOV组患儿在通气后6h和12h,Pa02高于CMV组,OI、PaC02低于C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FOV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少于CMV组(P〈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较常频机械通气更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情况,提高治愈率,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区别。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我院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44例,其中给予高频机械通气22例(高频组),常频机械通气22例(常频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上机时间、上机后2h吸入氧浓度的变化、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住院时间。结果高频组与常频组上机时间、上机后2h吸入氧浓度的变化、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时,前者并未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医院32例呼吸衰竭的新生儿给予NCPAP治疗后,观察其紫绀和呼吸困难改善及血气变化。结果 27例患儿经治疗后紫绀和呼吸困难明显好转,PaCO2明显提高(P〈0.01),PaO2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2017年收治的45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的患儿均采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比较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血气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显著,能够较好的改善患儿的呼吸情况,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5):196-19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C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HFOV叠加C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对照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6、12、24、36h后氧合指数、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结果HFOV叠加CMV组氧合指数(OI)在治疗后6、12、24、36h均低于HFOV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合并气胸新生儿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平均通气时间和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3.47%,总有效率93.88%均高于对照组的51.02%、77.55%,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24h后的PaO2、SaO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相比PaCO2、pH和平均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合并气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NO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夫强  段洋  王林 《天津医药》2012,40(7):682-684
【摘要】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0V)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方法 30例肺血管痉挛和6例解剖性血管梗阻PPHN患儿,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和吸入NO治疗。NO吸入前、后30分钟及24小时监测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无创血压、SPAP、心率、平均气道压、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NO吸入30分钟及24小时测定高铁血红蛋白(MHb)浓度与NO2浓度。结果 Ⅰ组26例(86.67%)患儿治愈,氧合指数明显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Ⅱ组患儿治疗无效。 结论 肺血管痉挛型PPHN患儿尽早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吸入。≥34周早产PPHN患儿可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NO吸入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高频、常频两种通气方式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的20例气胸患儿(HFOV,即治疗组),其中19例一经确诊气胸后即予以HFOV治疗,另1例为确诊气胸后使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的患儿,选取同期20例接受常频通气治疗的气胸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治疗1h、12h,24h后的血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气胸吸收的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转归。缩果在治疗的不同时间段,治疗组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和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气胸吸收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能有效治疗新生儿气胸。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常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吸入一氧化氮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机械通气前动脉血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合指数(OI)值对比无明显差异,机械通气后36h血PaO2和PaCO2值明显上升,而OI值明显下降,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通气前动脉肺动脉收缩(SPAP)与体体循环收缩压(SBP)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后SPAP值明显下降,SBP值明显上升,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通气后治疗组肺炎、低血压、心力衰竭、败血症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一氧化氮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改善血气与血压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组于治疗前、治疗后72h分别行血气分析检查,并记录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2组住院时间和插管率。结果 2组治疗后pH、PaO2升高,PaCO2、呼吸频率、心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9±3.6)d短于对照组的(19.3±3.5)d,插管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救治老年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有创压力支持联合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有效83.3%(35/42)。死亡16.7%(7/42)。死亡原因,1例为室性心动过速,5例心源性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为顽固性无脉性心衰。治疗后8h、24h比较,与治疗前比较,HR、舒张压、收缩压、R、SpO2水平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能够及时有效地缓解急性左心衰所致症状,有效抢救老年急性左心衰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22例为对照组,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H、SaO2、PaO2,PaCO2血气分析和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各指标的改善观察明显好于对照组,各组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叶永青 《淮海医药》2010,28(4):295-29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30例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面罩辅助通气,动态观察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及动脉血气中pH、PaCO2、PaO2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转归,NIPPV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本组30例中26例经NIPPV治疗后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PaO2、PaCO2及意识状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有效率为86.67%(26/30)。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有选择的AE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5月的46例(其中18例嗜睡、1例浅昏迷)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所有患者接受经口鼻面罩BiPAP无创机械通气。记录治疗前、治疗6h、治疗3d的血气分析值(PH、PaCO2、PaO2、SaO2)、呼吸频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并统计分析以上数据。结果经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动脉血pH值较治疗前改善、氧分压(PaO2)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治疗前水平,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3d疗效优于6h疗效。无创机械通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结论经口鼻面罩BiPAP无创机械通气是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21例患者,诊断为Ⅱ型呼吸衰竭,分析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和血气指标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应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后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HCO3-、SaO2均明显改善.结论:BiPAP无创通气可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缺氧的状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云雀 《中国医药科学》2014,(13):84-86,103
目的:探讨舒利迭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72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2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36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舒利迭组)36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地好于对照组,并显著地好于本组治疗前的检测结果,两组的检测指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舒利迭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其可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黄小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05-1307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随机分为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和有创通气组(B组),每组24例。A组治疗方法:拔出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B组治疗方法:继续按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以目前临床常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脱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例数、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例数分别为1例(4.16%)和9例(37.50%)(P〈O.05),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32±1.87)d和(15.36±2.161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85±2.72)d和(25.12±3.121d(P〈0.05)。结论:有创通气及肺部感染明显控制后的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重症监护和总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我科治疗的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及1h、24h动脉血气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及pH、PaO2、PaCO2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