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合计3725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按合理用药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经过3年的整治,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各项合理用药指标基本达到卫生部整治方案的要求,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情况持续提高。结论: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专项整治前后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10月与专项整治后2012年同期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使用合格率、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预防用药时间合理率、平均预防用药时间(d)。结果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合格率、预防用药时机、平均预防用药时间均达到控制标准。结论我院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蔚 《河北医药》2014,(5):779-783
目的调查了解抗茵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2010年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的43份病历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2012年本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住院患者的43份病历。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用药品种、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43例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100%;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为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及注射用头孢西丁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单用一种的有1例占2.33%,二联用药38例占88.37%,三联4例占9.30%;术前2h内使用的只有6例占13.95%,术前1d使用30例占69.77%,手术结束立即使用7例占16.28%: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最短的2d有1例,44d4例,5—6d12例,7~10d21例,11~15d5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6种抗菌药物的DUI值≥1。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43例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39.53%;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单用一种的有15例占88.24%。二联用药2例占11.76%;术前2h内使用10例占58.82%,手术结束立即使用7例占41.18%;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最短1d8例,2d6例,≤4d2例,5—6d1例;DUI值〉1的只有1个品种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结论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经过抗茵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存在的不合理使用问题得到初步改善,主要表现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减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给药时机及用药疗程趋于合理、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下降及抗菌药物使用方法更加恰当。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1):52-56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3年间3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整治前后的相关因素,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3年间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489例,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药品种类等指标,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经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因素较专项整治活动前均明显得到改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的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1.94%降至2.63%,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经专项整治,提高了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但仍存在较不规范现象,亟待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盛京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未干预组)、后(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下文简称“预防用药”)情况,评价该专项整治活动的有效性。方法:以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筛查,入选未干预组(2011年10-11月)病例533例,干预组(2012年10-11月) 病例504例,从预防用药百分率、人均用药天数、给药时机合理性、抗菌药物种类、联合用药百分率等方面评价预防用药合理性。结果:未干预组预防用药百分率为62.29%,干预组降低为25.40% (P〈0.01)。未干预组预防用药人均天数为(2.03±0.96) d,干预组缩短为(1.68±1.57) d (P〈0.01)。干预组术前给药时机的合理率和术后用药持续时间的合理率均较未干预组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专项整治活动后,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有所改善,提示专项整治活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果。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2011年1~3月、2012年1~3月某院手术科室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各10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使用时间、排前10位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0%下降到86%,使用持续时间>48h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明显改善,但仍没有达到相关的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结果。方法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术期用药情况、门诊抗菌药处方比例,进行调查统计并计算。结果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4DDD降至57DD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2.2%下降至70.1%: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5.7%降至16.7%,术后用药≤24h病例较前显著增加;门诊抗菌药处方比例由45.6%降至32.8%。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具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曾玲  周述香  程刚 《中国药师》2012,(12):1763-1764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检验专项整治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清洁手术病历198份,其中1~6月(整治前)病历98份,10~12月(整治后)病历100份,按照《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治后我院清洁手术抗菌药使用强度从49.2(DDD)大幅降为21.5(DDD),人均使用抗菌药费用从616.0元降为230.6元,术前0.5~2h给药率提高至73.0%,但整治后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比例仍较高(84.0%),总预防用药疗程不超过24h者仅占50%,抗菌药品种选择符合卫生部要求者仅占8.0%。结论:整治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整治措施行之有效。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比例过高、用药时间长、品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需继续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35):4902-4904
目的:评价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效果。方法:分别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2011年5月-2012年4月、2012年5月-2013年4月、2013年5月-2014年4月4个时间段,从我院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00份,共计4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利用指数、围术期抗菌药物选用的种类、给药时间等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11年5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96%下降至33%,药物利用指数从1.44下降至0.79,药物选择合理率从19.8%上升至100%,给药时间合理率从43.8%上升至100%。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使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6份(干预前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6份(第一阶段干预后组),2013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3份(第二阶段干预后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积极持续干预,与2011年相比,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2%下降到18.2%、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上升到8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也由13.66%降为2.66%。结论经过2个阶段的积极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乳腺癌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规范围术期预防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2013年南昌市第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850例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2013年我院乳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7.2%(61/850);用药时机选择术前2 h内用药70.5%(43/61)和术后用药29.5%(18/61)。用药疗程合理93.4%(57/61);用药时间超过48 h占3.3%(2/61)。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78.7%(48/61)。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显著促进了我院乳腺癌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和疗程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011、2012年两次专项整治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随机调取2011、2012年我院2次整治活动前后3个时间节点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共186份,进行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时机、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等评价指标上合理率明显提高,整治前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过2011、2012两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选药不当,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等问题,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将是我院今后长抓不懈的目标和责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儿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6月2 89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儿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估专项整治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结果:2 893例患儿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为19.56%,术后切口感染病例发生率为0.2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涉及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及氧头孢烯类;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 h以内,少量在2~24 h和术后24 h。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仍然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但较整治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等技术层面及医院行政管理层面的干预措施共同推动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加强围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对照组),2014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干预组),对2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150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总预防应用率由92%下降至48%;药物选择合理率由46.38%上升至90.2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37.68%上升至87.50%。结论整治后该院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用药时机不准确、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等情况,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专项整治前后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专项整治前全年3000例(归为对照组)与2015年专项整治后全年3000例(归为观察组)在我院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对照组围手术期经验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围手术期参照相关规范标准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比专项整治前后两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即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各项指标,特别是眼科白内障患者预防用药情况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即专项整治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专项整治对于提高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多项指标趋于合理,值得在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配合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38号文件,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了全院培训和监管,抽取2009年普外科和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00份,对比分析监管措施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加强监管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联合用药比例,术中、术后更换抗菌药物品种及出院带药率上都有所下降,预防用药种类选择上更规范,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显著降低。结论:自加强抗菌药物培训和监管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但不合理之处仍然存在,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开展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2年1-6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8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33%降至46.11%,联合用药比例由22.60%降至2.41%,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9.38%升至67.47%,用药时机合理率由16.38%升至61.4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8.47%升至53.01%。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等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情况。方法抽取Ⅰ类切口清洁手术病历共171例,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从药物品种选择、预防使用率、术前给药时机、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对病历进行汇总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合理。结论应进一步规范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莉  王义俊 《海峡药学》2016,(6):111-113
目的:比较实施专项整治前后某医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专项整治对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方法选取专项整治前后的清洁切口手术病历,对预防用抗菌药情况及其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对照组的96.7%分别降低至整治后第一、二阶段的21.7%、17.5%;选药合理率由对照组的12.33%增加至整治后第一、二阶段的85.19%及90.48%。平均用药疗程大大缩短,联合用药及无依据更换药物方面明显改善。结论专项整治后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4,(26):2424-242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专项整治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1年1-8月和2013年同期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44.06%下降到整治后的29.69%,合理率由整治前的37.59%上升到整治后的69.47%,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指标得到极大改善。结论:经过专项整治,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于合理,多项指标已符合原卫生部规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