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骨科手术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96例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造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骨科手术的类型、手术的部位、手术的时间、手术的地点、是否是接台手术、手术时有没有参观人员都和骨科手术后切口的感染密切相关。结论由于引起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在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尽可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医院骨科1780例骨科手术植入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的手术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生植入物感染12例(0.67%),植入物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手术次数、手术间安排、伤口情况、抗生素应用情况等密切相关。结论提供专用的骨科手术环境,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各个环节的配合,加强植入物的管理,以提高手术质量及术后临床效果,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董颖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193-194
目的探讨临床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护理重点,并为以后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936例进行的目标性监测。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共发生无菌手术切口感染者为16例,其感染率为1.7%;大多数感染部位分布在下肢、脊椎、上肢等;骨科手术发生感染时间主要为住院的3~4周内,发病率为31.3%~37.5%,发病最低在7d内,不难发现住院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的机会越多。结论要加强手术管理力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控消毒隔离制度,大力加强病区管理,努力使医院感染概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廖理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11-112
目的探讨肝胆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于本院行肝胆外科手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抗生素使用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类型与切口感染相关。结论手术者应注意了解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准确把握适应证,注意避免危险因素,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促进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行乳腺癌手术的286例女性患者情况,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6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5例,感染率为15.73%。慢性病史和住院时间长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或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类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将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38例),同随机抽取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对照组(7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肥胖(P=0.040)、手术中出血量大(P=0.050)、术后引流天数多于4天(P=0.032)是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引流天数多于4天(P=0.006)是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持续时间长短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P=0.394)没有明显关联。结论肥胖、手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引流天数多于4天是腰椎管狭窄手术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手术部位感染没有明显关联。术前应向肥胖患者解释高危因素的存在;术中应进行细致的手术操作,减少出血;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并及时拔除。没有必要延长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和分析骨科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控措施。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 000例资料,分析资料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根据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临床资料中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所患糖尿病、骨折类型、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类型等资料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和所患糖尿病、骨折类型、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类型的危险因素,经组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年龄和所患糖尿病、骨折类型、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类型存在相关性,临床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减少或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骨科常见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科患者多为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故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骨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年老体弱及急诊手术患者较多,骨组织血液供给较差,一旦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轻者伤口愈合延迟,重者可形成骨髓炎等。为了解我院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病率,对64例手术切口感染的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我院剖宫产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发现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同时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研究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产科所有剖宫产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578例剖宫产患者中,20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3%;经调查分析得出肥胖、贫血、滞产等为手术切口感染高危因素。结论采用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制定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的分析普外科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腹部术后129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普外科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3.62%(129/947),以腹部切口感染率最高,达58.14%(75/129);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式、术前营养状况、是否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等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Q05)。结论影响腹部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预防是降低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降低院内感染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减少患者和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本院骨科无菌手术治疗后切口感染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骨科住院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586例,分析引起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86例患者经治疗共39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率为6.66%.切口分泌物培养出的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6.4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5.00%)、铜绿假单胞菌(14.29%)等.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h、接台手术、参观人数≥3人时,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会明显升高,以上因素是引起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对降低骨科一类手术部位感染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我院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进行的349例骨科一类手术切口进行了目标监测,来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制定合适的感控措施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34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感染率1.15%。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0%),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25%),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25%)。结论对感染率高的手术通过目标监测,提前采取相应的感控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红 《安徽医药》2019,23(2):296-299
目的 了解医院院内感染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估医院感染排名前3位科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院感监测软件与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7年11月15日0:00—24:00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所有住院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应查住院病人1 152例,实查1 152例,实查率100.00%。发生医院感染17例,现患率1.48%;发生医院感染18例次,例次感染率1.56%;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8例次,占44.44%;调查当日共分离病原体11株,居前3位的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3株(27.27%)、大肠埃希菌2株(18.18%)、白念珠菌2株(18.18%);医院感染例次数居前3位的科室是:胸心外科(4例次)、外三科(3例次)、并列第三为重症医学科(2例次)和泌尿外科(2例次);当日输液1 048例,占90.97%;当日使用抗菌药物306例,抗菌药物使用率26.56%;治疗用药例数282例,送检172例,治疗用药送检率60.99%。结论 自2016年使用院感软件对全院实时监控以来,杜绝了医院感染漏报,医院感染现患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应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减少输液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收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2017-2019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 298例为研究对象,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选取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753例(58.01%),其中使用率较高的为髋关节置换术(100.00%)、膝关节置换术(100.00%)、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82.90%)、其他(50.53%)、使用率较低的为关节镜清理术(4.76%)、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取出术(4.29%)、皮肤和皮下组织手术(0.94%)。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使用率最高的为头孢唑啉,占比为84.33%;次之为克林霉素,占比为11.69%。术前0.5~1 h开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743例,占98.67%,用药疗程≤ 24 h的患者有638例,占84.73%;无指征延长用药的有55例,占7.30%。联合用药病历有1例,占比0.13%,无联合用药指征。结论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多部门加强科学化管理,进一步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出3家医院ICU作为样本进行持续1年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结果监测686例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26.09%,例次感染率33.09%;主要感染部位前5位是下呼吸道感染65.36%,泌尿道感染11.73%,胃肠道感染7.26%,血管相关性感染6.15%,皮肤感染3.91%;感染病原体前4位是鲍曼氏不动杆菌23.68%,肺炎克雷伯氏菌19.74%,铜绿假单胞菌15.79%,大肠埃希菌15.79%;4位病原体对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有创操作的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结论ICU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值高于回顾性调查值,病原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建立人工气道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多设单间病房、合理使用抗菌素是降低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探讨手术部位感染(SSIs)的危险因素,从而为控制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根因分析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8个月共监测手术患者121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5例,感染率为1.2%。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8个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4个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类型、基础疾病情况和0.52 h用药情况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强化对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共有23例治愈出院,总有效率为95.8%(23/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例83.3%(2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中应用VSD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面了解中医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及院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改进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2012年9月19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不包括当天新入院患者)。结果:应查376例,实查376例,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8例(9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13%,例次感染率为2.39%。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居首位,占44.44%,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5.27%。结论:通过对医院现患率的调查,将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监控,降低医院感染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科数据库在微创内固定装置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该院行胫骨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的病人,按有无数据库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根据骨科数据库图文信息,进行钢板螺钉的体外定位,采取微创技术取出内固定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止痛、拆线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拆线时间分别为(29.2±10.3) min、(11.4±3.5) g、(5.04±2.43) cm、(7.46±1.13)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数据库能便捷精确的指导内固定装置的体外定位,为微创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持,可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指标,了解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分析神经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依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相关要求,应用前瞻性调查方法,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173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9.65%,例次感染率为23.70%。基础疾病、诊疗操作、手术方式、抗生素应用等使其影响因素。结论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合理的医院感染治疗方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