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检验结果分析及治疗经验体会。方法对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季节、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检验结果、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大部分为EV71病毒感染,以小于3岁儿童常见,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及神经系统受累为主,常有白细胞、血糖、CK-MB增高,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重症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以及多器官功能影响为主,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利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1327-1330
目的 探讨早期识别神经系统受累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干预方法.方法 对2010年6-10月我院50例神经系统受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纳入研究,<3岁33例(66%);临床表现:发热50例(100%)、皮疹50例(100%);神经系统主要表现:精神差46例(9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以便尽早认识及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预后,并与同期的38例普通型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对比,以探讨重症手足口的临床表现及特点。结果本组38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中,治愈出院33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2.63%。且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持续性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或烦躁,肢体抖动或者无力,高血糖,高血压等临床表现。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高,病程发展快及病情严重,预后不太良好,故需对此症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特点有个充分的认识,以便尽早进行治疗,减少患儿的后遗症,及降低临床上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重症手足口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总结2009年3月至9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17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的结果。结果171例重症患儿痊愈170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妇幼保健院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份的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发病性别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为23:11,流动人口占85.3%,发病高峰为6、7、8月份,占63.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肢体抖动、惊跳、呕吐、气促、心率快,血象白细胞.>15×109,占20.6%,危重症患者血象均>20×109,CRP>10mg/L29例(42.6%),IgE>25IU/L39例(57.4%),治愈65例(95.6%),死亡2例占(2.94%),自动出院1例。结论肢体抖动、惊跳是最重症手足口最早期的表现,CRP升高不是应用抗生素的指标,IgE升高,可作为早期判断重症病例的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白细胞明显升高、血糖明显升高、心率快、气促、末梢循环凉(排除发热上升期所致)、精神疲倦伴双眼凝视者是危重症的参考指标。及时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经验和转归.方法:对6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7月份,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或震颤、无力、头痛及颈抵抗是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临床症状.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甲基泼尼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及神经系统受累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抖动或震颤、无力、头痛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密切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精神状态是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7例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比较普通病例组和重症病例组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1~3岁婴幼儿(64.96%),主要症状为皮疹(98.29%)、发热(98.29%)。重症病例发生率较高(占82.05%),多有肢体抖动及易惊(77.78%)。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经对症及抗病毒治疗,重症者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甘露醇等治疗,治愈113例(96.58%),好转1例(0.85%),死亡3例(2.56%)。结论: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重症病例发生率高,多有肢体抖动及易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干预,控制进展,减少难治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本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了解早期临床特点,总结救治经验,为临床上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9年5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内容为病情、实验室指标、救治方案。结果 78例患儿均为EV71感染,6例为3期A期病例,其余均为2期病例,早期的临床症状有持续高热、呕吐、皮疹、头痛及精神萎靡,其中有抽搐1例,脑疝4例,均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给予相应的救治后,均治愈。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救治的关键时期为2期和3期A,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等精神症状,给予降颅压,静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酌情使用激素可有效的治疗重症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3岁以下的患儿,占62.5%,多于发病后1~5 d内出现病情恶化;主要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集体感染甚至流行.本组32例患儿合并颅内感染6例,并心肌炎4例.所有患儿均对症采取抗病毒、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易引起严重并发症.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及早干预治疗.并加强认识及疫情报告,以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0.
侯长利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133-135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临床及流行特点、救治经验和临床转归,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305例在我院住院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过去冬季较少见,但2011年冬季住院患儿未降反升;以11月份为最高。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易惊、肢体抖动、肌痉挛是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临床症状,多发生在病程的前2~4d。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甲基泼尼松龙、米力农、静脉丙种球蛋白;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手足口病发病季节有很大不确定性,一年四季都应加强防控措施;密切观察手足口病患儿的精神状态是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指标;积极降颅压、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和短期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是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顾春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37-138
目的总结儿童手足口病279例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2008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279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并采取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策略。结果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在5~8月,高发年龄为3岁以下小儿,279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普通病例267例(95.7%),重症病例12例(4.3%),除3例重症患儿死亡,其余276例均治愈。结论患儿入院后及时给予隔离并制定全面系统的护理策略能缓解患儿症状,更好地促进康复,及时发现重症病例,减少病死率;及时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消毒隔离与合理舒适的护理能够减轻患儿的症状、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PICU收治的79例重症手足病患儿入院后24h内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检查的检验结果,分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压力升高者占48.1%(38/79),蛋白升高者占31.6%(25/79),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占62.0%(49/79)。结合临床,借助脑脊液异常早期诊断重症患者达82.2%(65/79)。结论脑脊液检查阳性率高.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可以协助早期诊断重症患者,早期治疗,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为手足口病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结果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皮疹(100%)、持续发热(高热16.00%,中等热25.60%,低热58.40%)、肢体抖动无力(41.60%)、血压升高(18.40%)等,采取抗病毒治疗同时辅以对症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的具有显著的临床特点,要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瑞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71-172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和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2012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48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结果 所有患儿均在5~8月起病,81.7%的患儿集中在幼儿园、小学发病,3岁以下的患儿占69.2%.结论 了解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有助于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0-2017年手足口病在内江市的流行情况及病原学特点,探讨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Excel 2003软件对2010-2017年内江市手足口病流行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2010-2017年内江市手足口病共报告病例15113例,年发病率为19.53/100000~67.66/100000,平均为50.05/100000。2012年为发病高峰,年发病率达67.66/100000。0~5岁组占总发病人数的94.81%,为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在职业分布中占发病总数的98.13%。发病时间全年散发,主要集中在4-7月及10-12月。2010-2017年共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血液样本4012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390例(59.57%),其中,EV71占28.83%(689/2390),CA16占27.24%(651/2390),其他肠道病毒占43.93%(1050/2390)。结论:手足口病在内江市发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病例全年散发,患者主要为0~5岁人群。为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与流行,需加强监测与宣传,扩大疫苗免疫人群,增加疫苗保护的病原谱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4期)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诊断和治疗的危重症手足口病(4期)17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随访。结果17例患儿年龄(19.8±11.1)月,入院时病程(3.180±0.834)天。其中EV71感染15例,COA16感染2例。影像学检查:头颅MRI阳性6例,头颅CT阳性2例,脊髓MRI阳性2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脑干受损14例。治疗上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免疫支持,维持血压、血糖及内环境稳定,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及头部亚低温治疗。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5例(放弃时间分别为入院后1、3、7、30、50天)。出院时完全治愈4例,遗留斜视(外展神经损伤)3例,面瘫(面神经损伤)2例,吞咽功能障碍(舌咽神经损伤)2例,肢体活动功能障碍4例。结论手足口病为EV71感染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年龄为1—3岁为多,经积极综合治疗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感染科收治的47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472例患者中,男271例,女201例,5岁以下者占87%,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4~7月份,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265例,占56.1%。主要表现依次为皮疹、发热等。3例出现肺损害,15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7例出现肝功能损害,287例出现心肌损害,12例并发肺炎,其中重症患者24例,占5.1%。总肠道病毒阳性率为54.2%(65/120),其中EV71阳性率为38.5%(25/120),CoxAl6阳性率为55.4%(36/120),两者均阳性6.2%(4/120)。24例重症患者中,7例是CoxA16感染,17例是EV71感染。448例普通患儿痊愈出院,24例重症患儿中,死亡1例,其余痊愈,但病程较长。结论: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4~7月份,以EV71和CoxA16病毒感染为主。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危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诸留珍  王进雅  葛蕾  陆璐  丁玲 《安徽医药》2012,16(11):1612-1614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0例手足口病病例的早期临床特征,普通病例与重症型病例进行比较。方法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普通型主要表现为中等程度发热,皮疹;重症型病例入院后仍有持续高热3-5d(70%),热峰多在39.0℃以上、皮疹稀少(63.3%)、精神萎靡及嗜睡或哭闹(75%)、肢体抖动或肌阵挛(86.6%)、呕吐(58.3%)、反复抽搐(5%)、神经系统阳性体征(25%)、血白细胞升高(66.2%)和血糖升高(58.3%),以上所述是早期诊断手足口病重症型病例的重要临床表现及检测指标。对以上特征进行比较,普通型与重症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抗病毒、甘露醇和甘油果糖、静脉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早期治疗,仅1例进展为危重型,患儿无一例死亡,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重症倾向,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 h内应用利巴韦林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汇总2005年3月到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36例患儿中,3岁以下的占80.56%,其中24 h内应用利巴韦林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总有效率达91.67%。结论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24 h内应用利巴韦林,能明显降低重症病例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