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尘埃沉着病和肺结核X线影像学特征。方法拍摄高仟伏胸片的肺尘埃沉着病136例及肺结核48例(其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2例,继发性肺结核伴空洞26例),对二者的X线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36例肺尘埃沉着病高仟伏胸片上小结节大小均匀为54例(39.71%),密度均匀为15例(11.03%),分布均匀27例(19.85%),22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小结节大小均匀的有16例(72.73%),密度均匀的有15例(68.18%),分布均匀15例(68.18%),二者在大小、密度、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尘埃沉着病空洞以厚壁空洞为主,结核空洞以薄壁空洞最常见,周围常伴有卫星灶,肺尘埃沉着病结核空洞直径相对较大。结论肺尘埃沉着病与肺结核高仟伏胸片表现有差异,分析二者差异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其MPR技术对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进行胸部64排螺旋CT检查,得到胸部轴位(层厚1 mm)及MPR图像,分析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肺结核CT表现,对早期发现肺尘埃沉着病合并结核有重要价值。结果肺尘埃沉着病合并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继发性肺结核48例,其中渗出浸润为主32例,占66%;干酪为主型6例,占12.5%;空洞为主型10例,占20.8%;肺尘埃沉着病合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占0.2%。结论 64排螺旋CT及MPR技术对肺尘埃沉着病合并结核的诊断优势明显。MPR技术对胸部整体情况能多方位,直观,清晰和形象地显示,特别是晚期肺尘埃沉着病合并结核早期诊断提供较为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病)普查中应用平板探测器数字化X线摄影(DR)与16排螺旋CT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在尘肺病普查工作中推广应用16排螺旋CT技术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162名从事石刻15年及以上的受检者,同时进行DR及16排螺旋CT的胸部扫描,对两种扫描的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分布范围、尘肺病诊断期别和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比DR更加客观准确地发现肺内病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排螺旋CT无论在尘肺病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判定,还是合并肺气肿、肺大疱、肺门淋巴结肿大及胸膜增厚的确定方面都优于D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尘肺病的诊断中,16排螺旋CT远高于DR的检出率,对尘肺病的早期诊断及并发症的客观、准确地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石棉肺不规则小阴影X线表现。方法通过对256例石棉肺高千伏X线胸片出现影像进行整理分析,备期石棉肺X线小阴影形态,以S影最多见,占本组44.13%,总体密集度Ⅰ期患者绝大多数为1级,占85.16%,病变分布范围Ⅰ期石棉肺病变超过两个肺区占63.28%,胸膜斑出现率占38.67%,“蓬发心”出现3例,各工种发病情况与工龄成正比,与工种有绝对关系即决定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劳动条件及个人防护情况,本组病例中所提到3个多发病工种与上述3个因素有关。结果石棉肺主要X线表现为不规则小阴影,胸膜斑。结论X线表现能准确地反映石棉肺的发展进程,变化规律及分期,胸膜斑在石棉肺诊断中的价值。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杏对其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肺孢子菌肺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3年8月收洽的78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其中咳嗽(以干咳为主)68例(占87.2%),发热54例(占69.2%),气促34例(占43.6%),合并肺结核、1:3腔真菌感染、马内菲青霉菌感染22例;X线胸片提示两侧肺门周围见对称性弥漫性磨玻璃状阴影54例(占69.2%),胸部CT提示弥漫性云雾状或磨玻璃状改变62例(占79.5%);26例(占33.3%)患者有低氧血症;CDJ淋巴细胞数均〈200个/μl;贫血73例(占93.6%);白细胞计数升高12例(占15.4%),白细胞计数降低66例(占84.6%);治疗总有效率为87.2%,未愈或死亡10例(占12.8%)。结论早期诊断PCP是治疗的关键,特别是CD4q"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患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必须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口服预防PCP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丹东地区金矿作业人员肺尘埃沉着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分析不良有害因素与肺尘埃沉着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丹东地区某金矿260人接尘工人的健康体检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体检260人,检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60人,肺尘埃沉着病检出率为23.08%(60/260)。井下作业工人肺尘埃沉着病检出率为26.06%(37/142);井上作业工人肺尘埃沉着病检出率为19.49%(23/118);经χ2检验,井下作业工人肺尘埃沉着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井上作业工人,P <0.05。肺尘埃沉着病患者接尘时间主要集中在1971年~1990年,占90.00%。结论接尘种类、接尘时间与接尘工人的发病密切相关,井下工人肺尘埃沉着病患病率明显高于井上工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粉尘、噪声、砷化氢、氰化物等职业病高危因素的改进,从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职业病科住院的597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采取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97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1例次,感染率为10.2%;肺部感染29例占47.5%;上呼吸道感染25例占41%,胃肠道感染5例占8.2%,泌尿系感染2例占3.3%。尘肺Ⅰ期、Ⅱ期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88%,肺部感染占41.4%;尘肺三期上呼吸道感染占12%,而肺部感染占58.6%。结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呼吸系统感染部位与尘肺分期有关。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肺尘埃沉着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肺尘埃沉着病包括单纯性肺尘埃沉着病和复杂性肺尘埃沉着病。复杂性硅肺也称进行性大块纤维化(PMF),特征是矽结节融合成大块伴有肺纤维化或肺气肿。复杂性煤工  相似文献   

9.
黄召金 《安徽医药》2015,19(10):1987-1988
目的:总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CT 影像学表现,提高 CT 对其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来该院诊治并经最终临床证实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患儿13例,均经历了胸部常规 CT 检查并有完整的 CT 影像资料。对13例 C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 CT 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呈毛玻璃样阴影11例,约占85%(11/13);片状实变影9例,约占69%(9/13);囊泡状阴影6例,约占46%(6/13);纤维条索状、网格状致密影及胸膜下三角形致密影9例,约占69%(9/13)。上述影像学表现,多数互相并存,很少单一存在。结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CT 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特征性 CT 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肺弥漫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弥漫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弥漫出血型钩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肺弥漫出血型钩体病的发病率较高,占同期钩体病38%,青壮年农民为主;所有病人均有发热和咯血;其胸片及胸部CT较早出现二肺弥漫点片及大片状密度增高的模糊阴影,且与病情轻重基本一致,治疗后消失较快。结论 肺弥漫出血型钩体病是本地新出现的钩体病临床类型,胸片及CT检查早期出现异常阴影可提供肺出血钩体病的诊断线索,且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茂名地区尘肺发病规律与特点,为制定尘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茂名地区1967-2009年尘肺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67-2009年全市共发生尘肺196例,其中以煤工尘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50.00%;其次是矽肺,占...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症(SS)相关间质性肺病(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7月之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SS相关ILD患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患者38例,27例(71.1%)因ILD首诊。32例行肺功能检查,25例(78.1%)弥散功能降低;14例(43.7%)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所有患者胸部高分辨CT(HRCT)均显示ILD,其中7例肺功能正常。23例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12例复查胸部HRCT,共9例ILD吸收好转,其中6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淋巴细胞增高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肺部病变均好转,3例胸部HRCT无明显蜂窝形成但无BALF结果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2例吸收好转。结论 SS常以ILD为首诊原因。胸部HRCT对ILD诊断价值优于肺功能。BALF淋巴细胞升高和/或胸部HRCT无明显蜂窝形成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肺部病变可吸收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常见易患因素和对策.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了167例煤工尘肺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结果141例患者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感染的真菌类型中,念球菌最常见,占97%.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占64.43%.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煤工尘肺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梁的主要高危因素.避免各种易发因素,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某县煤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煤工尘肺的患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率3.89%,以Ⅰ期煤工尘肺为主.不同工种煤工尘肺患病率不同.掘进325.45%,采煤工3.53%,井下运输工1.19%,其他工种1.52%,各工种间煤工尘肺患病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煤工尘肺患者的平均接尘工龄为10年,以接尘工龄5~15年患病率最高,患病率与接尘工龄呈正相关(R=0.81,P<0.05);接尘工人各工龄段.主要以Ⅰ期煤工尘肺为主.但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Ⅲ期煤工尘肺的患病率也在增加(P<0.05).结论:某县2009年煤工尘肺患病率较低,以Ⅰ期煤工尘肺为主;不同的工种之间煤工尘肺的患病率不同,其中以掘进作业工人患病率最高;接尘工龄越高,煤工尘肺患病率越高.病情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全肺灌洗对煤工尘肺血清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煤工尘肺患者全肺灌洗(WLL)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从免疫学上为WLL治疗煤工尘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煤工尘肺患者(Ⅰ、Ⅱ、Ⅲ期各10例)WLL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比例(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和TNF—α、TGF-β1、1L-6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I、Ⅱ期煤工尘肺患者T细胞亚群在数量及比例上的变化和TNF-α、TGF-β1、1L-6含量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Ⅲ期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LL不仅能明显改善早期煤工尘肺而且能改善晚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6.
1例77岁女性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开始服用来氟米特(LEF)20mg,每天1次,甲氨蝶呤(MTX)12.5mg,每周1次。5个月后出现发热、喘憋、咳嗽、咳痰等症状,发热后第5天停用LEF和MTX。胸部CT:双肺野弥漫性磨玻璃阴影。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0.49×106mL-1,巨噬细胞58.50%,淋巴细胞41.50%,中性粒细胞0.00%,嗜酸性粒细胞0.00%,肺孢子菌肺炎阴性。诊断: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药源性)。治疗:给予吸氧、抗感染、抗炎、利尿、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糖皮质激素治疗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0d后复查胸片和胸部CT提示肺间质病变有好转,胸部超声提示胸水较前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X线与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对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9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分别行X线片检查和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并分析所显现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检查阳性率以边缘不规分叶征67例(51.69%)最多,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的46例(75.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优于X线片检查。结论 CT薄层增强扫描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石工矽肺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50例石工矽肺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石工矽肺发病年龄为( 39.1±5.4)岁,发病工龄为(7.3±3.6)年,发病工种以炮工(40%)、破碎工(26%)居多.患者症状以咳嗽(60%)、胸痛(48%)、咳痰(34%)为主.胸片表现为圆形小阴影“q”占78%,“p”影占22%.肺功能轻度损伤4例(8%).血气分析异常21例(42%).心电图异常占28%.矽肺致残引致劳动能力完全丧失者占40%.结论 石工矽肺临床特征为发病年龄大,发病工龄长,呼吸道症状多,胸片表现主要为圆形小阴影“q”,肺通气功能损伤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石工矽肺临床表现与人造宝石加工工人矽肺相似,但比宝石加工工人矽肺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