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讨论密闭式吸痰相对于开放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的优势。方法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和实验组(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方式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两组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开放式吸痰,使用密闭式吸痰对于患儿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波动影响较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吸痰方式对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方式更有助于减少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避免了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且不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翠云 《安徽医药》2012,16(6):862-863
目的探讨ICU患者机械通气时更安全的气管内吸痰方法。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值、肺部感染率。结果对照组吸痰中SpO2值比吸痰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前后SpO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机械通气48 h后两组肺部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对机械通气患者的SpO2影响小,可有效预防低氧血症,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安全性强,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危重患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方法 选择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技术,实验组2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技术,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气管粘膜损伤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痰前2 min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 min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技术能减轻患儿机械通气由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并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粘膜损伤;患儿机械通期间吸痰过程安全,护理人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中效果。方法抽取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隨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密闭式吸痰方法组,及对照组;传统的开放吸痰方法组各30例。观察吸痰前后SpO2、HR、肺都感染发生的时间及肺部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HR、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及发生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效果优于传统的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5.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二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HR值、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及发生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HR值变化、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6.
任春霞 《安徽医药》2011,15(12):1616-1617
目的对比观察机械通气时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选择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痰培养阳性率。结果对照组吸痰中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比吸痰前1 min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吸痰前、中、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3 d后实验组的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职业伤害,因而对机械通气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提高ICU护士的吸痰水平。方法:将本科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成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观察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1min、吸痰中、吸痰后0.5min和吸痰后5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吸痰护理中以及开始后0.5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内吸痰,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较开放式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更加有益,可以有效避免其低氧血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平  武荣  刘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2,(31):33-34,36
目的观察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共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对照组51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法。机械通气治疗后每天1次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在持续机械通气24h为6.5%,48h为19.6%,72h为31.7%,拔管时检出率为41.3%。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在持续机械通气24h为9.8%,48h为31.4%,72h为52.2%,拔管时检出率为54.9%。两组机械通气24h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48h、72h、拔管时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在机械通气后48h、72h、拔管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较开放式吸痰法降低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更适合新生儿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9.
震颤结合体位引流用于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震颤结合体位引流用于密闭式吸痰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4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密闭式吸痰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辅以震颤结合体位引流法。比较两种操作方法每次排痰量、吸痰彻底情况、吸痰前后10min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日均吸痰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发病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辅以震颤结合体位引流法在每次排痰量、吸痰彻底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密闭式吸痰法(P<0.05);在吸痰前后10minSpO2的变化方面,两操作法吸痰前后SpO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日均吸痰次数、VAP发病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统计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震颤结合体位引流用于密闭式吸痰可以提高密闭式吸痰的有效性,可以彻底吸净痰液,减少吸痰次数,减少因频繁吸痰而引起患者不必要的刺激,延迟VAP发生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对机械通气病人实施不同吸痰方式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照吸痰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患者仅行开放式吸痰操作,B组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操作,C组患者行半密闭式吸痰法操作。观察3组患者每日吸痰次数、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并就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C组患者在治疗7d中日吸痰次数、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改善情况均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及痰痂阻塞、VAP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需求选择适合的吸痰方式是保证通气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关键,总体来说,半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固尔苏联合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8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联合小剂量固尔苏气管内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血氧合指数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PaO2、PaCO2及PaO2 /Fi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出现肺炎、肺出血、颅内出血及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53.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固尔苏联合鼻塞型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捻发式吸痰与传统吸痰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电白区人民医院需要吸痰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观察组采用捻发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黏膜损伤发生率和患者耐受性。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增快程度、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耐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吸痰时选择捻发式吸痰可减小对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可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患者耐受性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婕  周海燕 《淮海医药》2011,29(3):207-208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在新生儿机械通气吸痰时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浅层吸痰组及传统的深层吸痰组.每组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记录其有效率及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等数据.结果 2组吸痰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浅层吸痰组患儿呛咳反应较少,其吸痰前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14.
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173-1174
目的探讨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方法将80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气道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痰液后,定时吸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按需吸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控制吸痰管插入的深度,随吸痰管插入深度调节负压,吸引前后予以纯氧吸入2~3min,加强气道湿化,吸引管用金霉素眼膏润滑等。比较两组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所产生的合并症在痰液阻塞、吸引时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改进后的气管内吸引能明显减少痰液阻塞、吸引时SpO2下降至80%以下、气道黏膜受损出血等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蒋小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372-3373
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方式在改善患者肺不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患者68例。入院前均存在肺不张。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接受开放式吸痰,B组接受密闭式吸痰。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痰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痰后1min心率较前均显著升高,但于吸痰后5min下降至吸痰前水平:通过胸部X射线片及肺部听诊评估,B组较A组可明显改善肺不张程度。结论加强痰液引流是防治肺不张的关键措施,密闭式吸痰对于改善肺不张程度优于开放式吸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今后更有效抢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120例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支持+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加用法舒地尔,比较2组心率、呼吸、mMRC评分、血气指标、肺通气功能、CRP和NT-proBNP水平以及肺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心率水平及mMRC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pH、PaO2、SaO2水平增高程度和PaCO2水平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FEV1%、FEV1/FVC水平增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CRP、NT-proBNP水平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PASP、PADP、MPAM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法舒地尔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早期明显改善肺源性心脏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通气功能,纠正呼吸衰竭,同时还可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并降低肺动压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王彤  傅强 《天津医药》2001,29(10):602-603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常规吸痰后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88例因呼吸衰谒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纤维支气镜吸痰灌洗及常规吸痰两组。全程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组病人血氧饱和度增高及血气分析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吸痰组。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应积极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氨溴索(沐舒坦)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0例。A组用沐舒坦2m l+3%高渗盐水2m、lB组用3%高渗盐水4m l分别进行压缩雾化诱导痰。比较2组呼气峰流速(PEF)、心率(HR)、呼吸频率(RR)、ST-T段距基线位置、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成功率、痰液体积、痰液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痰液合格率。结果 A组诱导痰前后PEF、RR、HR、ST-T段位置、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诱导痰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诱导痰后上述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成功率、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痰液合格率均高于B组,痰液体积大于B组,细胞总数多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沐舒坦诱导痰对于老年COPD患者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