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neumonia,MP)的检测对儿童MP感染提供依据并分析MP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MP抗体检测试剂盒(SERODIA—MYCOII),对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1824例患儿进行检测。结果在1824例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者850例,阳性率为46.60%。性别比较,女性MP抗体阳性率(70.64%)高于男性(49.25%)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13,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组59.84%,1~3岁组47.03%,4~6岁组40.68%,7~13岁组30-27%,年龄组闻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24.88,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很高,女性儿童MP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MP抗体检测,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阳性者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者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肺炎支原体专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结果:将2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A、B两组,A组为起病〈7d,B组为起病≥7d,两组皆作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培养与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A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阳性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在早期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肺炎支原体MP—IgM检测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检测。结果1701例肺炎患儿的样本,其中阳性样本数共569例,阳性率为33.5%。男性、女性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分别为30.1%、3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岁组婴儿MP-IgM阳性率为5.8%;2~3岁组幼儿MP-IgM阳性率为35.3%;4~6岁学龄前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43.3%;7~14岁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为52.9%。各组患儿MP-]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2008年与2009年MP-IgM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季节分布上,2007年流行年四季M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其他两年春季MP感染率较低,另外三季无明显差异。结论MP感染好发年龄仍为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女性儿童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儿童;流行季节为春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咽拭子支原体培养方法,检测180例喘息性疾病息儿MP阳性率。同时设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4例为对照组。结果:喘息组MP阳性71例,阳性率3039.4%,对照组阳性34例,阳性率为18.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关系密切,对反复喘息患儿一定要注意到MP感染的可能,及时予咽拭子支原体培养及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CVA患儿作为观察组.9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和血球分析仪常规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为37.21%,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宁武云  周传雨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787-2788
探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并与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咽部红肿消失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中痊愈15例,占41.57%,显效8例,占22.22%,进步11例,占30.56%,总有效率达94.44%;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较为理想的药物,可缩短发热期,其止咳、化痰作用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中的TSGF浓度探讨其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化比色法,检测31例ALL患儿、21例上呼吸道感染(AURI)患儿血清中的TSGF浓度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ALL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的TSGF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ALL组TSGF阳性率为83.9%。上呼吸道感染组与ALL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排除炎症后,血清TSGF可以作为小儿ALL的辅助诊断诊断指标且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及其在该疾病发生中作用。方法:采用MP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急性发作期102例哮喘发作儿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以体检儿童44例为正常对照。哮喘发作儿童有MP-Ab阳性者随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及常规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效果分组比较。结果:哮喘患儿MP—Ab检出阳性46例,阳性率为45.10%;对照组检出阳性3例,阳性率为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MP—Ab阳性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31例,有效率为87.10%;常规治疗15例,有效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常规行MP—Ab检测可明确患儿MP感染状况及患儿哮喘发作诱发因素,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MP治疗是该类疾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9.
魏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91+94-91,94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观察CVA患儿59例,同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5例,正常小儿32例,均用金标快速检测法测定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结果CVA患儿MP-IgM阳性率(40.7%)明显高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4.3%)和正常小儿(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A的发病与MP感染有关,这一结果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复位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为81.8%。病程〈24h的患儿复位成功率为84.9%,病程〉24h患儿复位成功率为73.1%(P=0.021)。病程〉24h的患儿中,肠管扩张和发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24h的患儿(e〈0.05)。肠管扩张的患儿成功率为69.0%,无肠管扩张患儿成功率为84.9%(P=0.005)。发热患儿的成功率为75.0%,无发热的患儿成功率为8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俨=0.331)。结论及早应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番对其临床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观察组),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就其临床资料与健康小儿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32.0%高于对照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阳性患儿中,其中<1岁婴儿阳性率为18.8%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其他年龄段MP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阳性患儿均以发热、刺激性咳嗽为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卡他症状较为少见,均以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为体征。无鼻窦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皮疹、眼结膜充血、口腔溃疡、疱疹。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无法确诊支原体感染或病毒感染时,可做肺炎支原体培养,操作方便,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了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标本或咽拭子进行培养,并将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6份痰、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20.3%(50/246);男性占11.4%(28/246),女性占8.9%(22/246)。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本区域并不少见,65岁以上老年患者感染率高达23.2%。肺炎支原体培养是诊断肺炎支原体的金标准,建议采用快速培养法对呼吸道感染或肺炎患者进行痰、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以协助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P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本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29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咽拭子进行MP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42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96例,总阳性率22.4%;其中男性阳性率21.3%,女性阳性率23.6%,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中,春季发病率最高(29.2%),夏季发病率最低(15.7%),夏季与春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分别与秋、冬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试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最高45.8%,对罗红霉索的耐药率(44.8%)次之,对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耐药率最低(均为19.8%).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MP-IgM和CRP在支原体肺炎感染当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90例(观察组)和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对照组)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肺炎支原体IgM、CRP和WBC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P-IgM阳性率为98.9%,大大高于对照组的0,并且CRP平均含量和WBC计数的差异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BC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在Mon、Neu、Lym、Eos和Bas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为了提高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可以结合MP-IgM和CRP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更好判断疾病情况和观察治疗效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MP的诊治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治国 《安徽医药》2014,(12):2292-2294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临床特点状况,为其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253例该院儿科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分析临床特点。结果253例标本中72例MP阳性,阳性率为28.5%;年龄分析3~6岁儿童更容易发生MP感染,6~12岁儿童发生率最低;季节分析发现冬秋季发生率高,但四节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喘息、哮鸣音表现比较三组有差异,分别为1~3岁41例(60.3%)、34(50.0%),3~6岁34例(30.6%)、34例(30.6%),6~12岁15例(20.3%)、12例(16.2%)(P均<0.05);白细胞计数亦有差异(P均<0.05),3~6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为主,6~12岁以白细胞计数升高为主。结论患儿MP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5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5例。治疗组口服氨溴索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仅口服利巴韦林。比较两组的鼻塞、喉中痰鸣的消失时间,止咳时间,总有效率。结果治疗3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40%,对照组为80.0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鼻塞、喉中痰鸣消失时间,止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能明显缩短病程,使临床症状快速消失,可以作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郑秀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95-289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法检测6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PCT,同时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与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WBC阳性率(P<0.05);非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明显低于CRP和WBC阳性率(均P<0.01).结论 在儿童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疾病中,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WBC及CRP等传统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对门急诊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200例小儿取咽拭子做肺炎支原体培养,以6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P<0.05),婴儿组阳性率明显低于l岁以上各年龄组(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相比,咳嗽、扁桃体红肿的比例高(P<0.05),发热、卡他症状、胃肠道症状、疱疹、皮疹等症状体征少(P<0.05);16.12%的阳性患儿发展为肺炎,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退热熏洗方佐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上呼吸道感染惠儿随机分为2组,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外,治疗组采用退热熏洗方(院内制剂)进行外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温水擦浴。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体温变化及使用退热药间隔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退热起效时间、完全起效时间及体温反跳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退热熏洗方可有效协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降温和延长退热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